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童话之后 > 第33章 孩子

第33章 孩子

“如果我们有了孩子,你会很爱他(她)吗?你想要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在订婚之后的某一天早晨,姜宜在和陈书淮进行晨间运动后随口问他。

那时陈书淮刚洗完澡,腰间只围了条浴巾,漂亮的身材一览无余。他打开衣柜随意挑了件黑T套上,一边漫不经心地答:“都行,都爱。”

姜宜听他这么回答,没说话,只是安安静静地抱着枕头趴在床上。她不知不觉就走神了,回过神时,陈书淮正掀开被子上床,手往她腰间一扣,直接把她揽到了怀里。

他声音懒懒散散的:“想要孩子了吗?那下次不带套了。”

姜宜脸上燥热,身上还没穿衣服,立刻从他怀里挪出去用被子裹紧了自己,“我小小年纪生什么孩子?”

时间走得飞快,她当年二十四岁,现在已经过去六年,但当年的想法仍然没有丝毫改变。排除离婚、奋斗事业这类因素外,姜宜也不认为她能当好一个母亲的角色。

简单的先例就是,老姜三十岁,宋女士二十八岁的那一年,他们在还没有准备好成为合格的父母时,就生下了姜宜。

老姜在早年时有个极大的缺点——他重男轻女。当还是皱巴巴的小婴儿的姜宜被护士从产房里抱出来递给老姜时,他说:“啊呀,是第二志愿。”

尽管如此,老姜对母女俩仍然算得上百般呵护,下厨做饭、清理房子的工作全部都被他包揽,姜宜自小就被他养得白白胖胖的,老姜最喜欢带她出去,向人炫耀自己漂亮可爱的女儿。

又因为老姜在体制内工作,宋女士是大学老师,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生二胎,老姜向来循规蹈矩,也从来不提。

但“没有儿子”这件事仍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老姜的心病,而“丈夫介意自己没有生儿子”这件事,也成了宋女士的心病。

等姜宜长到大约十岁左右时,她还时常能看见老姜在深夜里独自抽烟喝酒,而宋女士在卧室内悄悄哭泣,她哭完后就会检查姜宜的作业和试卷。

“你为什么会犯这么简单的错误?”

“九十八分就满意了?你反思过自己为什么没考满分吗?”

“第三名?没考第一就不值得高兴。”

“妈妈要求高,是要你争口气,知不知道?你要证明你不比男孩儿差。”

她当时对父母之间隐藏的矛盾并不清楚,但班上的同学们不乏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于是她有天问宋女士:“妈妈,你为什么不和爸爸离婚?”

宋女士红着眼对她说:“你爸爸也不是个坏人,但他......以后你可别找他那样的男人。唉,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婚姻不是那么简单的。”

姜宜十四岁这年,才从姥姥口中得知了“第二志愿”这个典故。

当老姜说出这句话时,她姥姥就在旁边,姥姥对此耿耿于怀,直到姜宜长大,才将这个让她十几年如鲠在喉的事情告诉了姜宜。

这件发生在姜宜出生时的事情,成为她少女时期明媚天空里的一道惊雷。

它出现得毫无征兆,令她猝不及防,在她的世界里一闪而过,轰鸣作响,震得她耳膜发麻,心脏阵痛。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父爱是有瑕疵的,父母之间的爱情也是有瑕疵的。

但老姜和宋女士之间的这根刺,在姜宜开始展现出她惊人的学习能力后消失了。

进入高中后,所谓男生理科更好,女生文科更好之类的论调在她身上失效。那时高中第一年不分文理科,全市统考要考所有的科目,而姜宜的成绩单上,无论文理科目,全部接近满分,她不仅是全市第一,还甩第二名一大截。

那时老姜晚上睡觉都要笑醒,他终于意识到,其他人家里甭管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比不上自己家这个小姑娘,于是那点儿没有儿子的遗憾彻底消失,甚至出去遛弯儿时逢人就说:“生女儿好啊,你看我家闺女儿,又贴心又有出息。”

人家就会跟他说:“你是命好,你老婆会生,生了个文曲星啦。”

老姜和宋女士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们共同养育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女儿,使他们在别人面前永远昂首挺胸。

可别人问他们养孩子的经验,他们又说不上来,想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我家小宜从小懂事,我们也不管她,她自己就变成这样了!”

人家听后都夸他俩谦虚,只有姜宜知道他俩还真不是谦虚。

那些年里,宋女士因为和老姜感情不和,终日恍惚,只会口头催促姜宜努力学习。而老姜忙于工作和家务,也没怎么关心过姜宜的学业。

是姜宜憋着一口气,要证明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傻逼的第二志愿。

青春期是一段容易给人留下心理病灶的时光。

那些大大小小的、曾给人心里造成或轻或重的伤痛的事情,也许会随着时间渐渐被遗忘,但会让人在以后的人生选择里无意识地受到后遗症的影响,甚至终生为此所累。

姜宜在少年时期用优异的成绩弥合了家庭的伤痛,于是她在二十来岁的年纪里,也一直在追求超越他人,往上攀爬,从法学院到顶尖律所,一路打拼。

家庭的和睦,对她而言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她要足够优秀。

而在这件事情上,陈书淮完全是她的对照组。

他对生孩子这件事态度相当松弛,姜宜一开始以为纯粹是因为胎儿不长在他肚子里,他才站着说话不腰疼。

直到她在婚后第一年里,和陈书淮回陈家。

那年恰逢陈少游擅自休学,跟家里扬言要投身电竞事业。

他在家庭会议上正襟危坐,说了一大串专业词汇和美好愿景,把陈父陈母说得晕头转向。

姜宜和陈书淮坐在另一边的沙发上,她也在认真地听陈少游演讲,直到一旁玩手机的陈书淮发出一声只有她才能听到的冷笑。

陈书淮悄悄凑到她耳边,说:“那小子在忽悠爸妈给钱。”

陈少游演讲完毕,陈母先笑了,她热情地夸陈少游:“我儿子还是很有头脑的嘛,不错,关注新兴产业,爸爸妈妈当然支持你啦,爸爸觉得呢?”

陈父的反应说不上热情,脸上甚至有点心不在焉,被陈母点名后才应付般道:“爸爸觉得很好,你要多少钱?”

等陈少游领着陈父的批款圣旨,高高兴兴走了之后,陈父才说:“小小年纪,公司怎么开都搞不清楚就想做投资,小打小闹浪费时间。”

陈母悠悠喝了口茶,“失败了就当交学费嘛,他第一次做正事,我们要全力支持,他高兴就好。”

这年恰好也是陈少希满十岁的时候,小姑娘的年纪从一位数变成两位数,陈母在家宴结束的第二天,给她办了一个特别隆重的派对。

在派对上,陈母抱着陈少希泣不成声:“妈妈对你什么要求都没有,就希望你这辈子幸幸福福,永远当个小公主。”

姜宜在陈家这里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种父母。

他们不期待孩子有多成功,不期待孩子给他们长脸,只需要他们高高兴兴地长大,然后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这里面多少陈家足够富裕的原因。

祖辈的荣光荫蔽着他们的世世代代,令人咂舌的财富给后代带来的教育本来就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比如陈书淮学个钢琴当做业余爱好,请的家庭老师都是某位著名的法裔钢琴家。

但对这种亲子关系,姜宜偶尔还是会有一点点羡慕。

随之而来的,是一点点惭愧。

她没有体会过这种家庭,也许在成为父母这件事上,她天然不会比陈书淮做得好。

*

陈书淮在纽约时间清晨六点时回复了老姜那一大段的催生消息:【都听小宜的。】

姜宜那时候正在洗澡,自然错过了阻止老姜和陈书淮的亲切交流的机会。

老姜:【你不能总惯着她,到了年纪当然要生了,生几个看你爸妈的意思。】

陈书淮:【我爸妈也说听小宜的意思。】

老姜:【你自己要懂事一点@Jiangyi】

姜宜拿起手机,发现自己被老姜点名三次,都是催生的话题,于是发了一条消息:【这个话题以后不要提了。】

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她还发了一张熊猫人哐哐怒砸电脑的表情包。

家庭群再无一人发消息,归于安静。

姜宜工作以前,老姜还喜欢对她施展父亲的权威,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怎么跟爸爸说话的?”

但现在老姜不会了。

他已经渐渐意识到,姜宜的眼界和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他,他既无法真的指点她,也没什么能力管束她,所以姜宜真的要发火的时候,他不敢吱声。

姜宜今晚在爸妈家住,刚发完那条消息走出卧室,就看见老姜委委屈屈地坐在茶桌边泡茶。

她叫了声:“爸,你还不睡?”

老姜长长地叹口气:“爸爸有点难过。”

刚才姜宜发了脾气,他很伤心。

姜宜在心里也长长叹口气。

老姜有时候就像个孩子,他并不能察觉有些话不太合适,可如果阻止他说出来,他心里又不高兴。

这世界上最愿意哄老姜的人,还要数陈书淮。他的表情管理非常到位,哪怕老姜说了什么很不合适的东西,他也会巧妙又温和地将话题绕过去。

而每次姜宜为此跟他道歉,他反而会对她说:“你爸爸没有恶意,你不必挂在心上。”

她忽然开始有点想念陈书淮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孩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