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隆冬,深夜刚下过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都覆盖了一层白色。
宛栀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雪里,还差两三个铺面到达诊所的时候,就看到诊所门口已经站了好几个人。
“早啊!阿姨来这么早呀!”宛栀笑着跟同事打招呼,跟在门口等着的患者阿姨问好。
走近了,掏出钥匙,打开诊所大门,把患者阿姨和陪她来打针的大爷一起请进去。
宛栀最后一个走进诊所,患者阿姨已经开始跟大夫闲聊病情了。
“哎呀,打了好几天了总是不好,这都第六天了。”
“这次病程是会长一点,再打一天如果不见效就抽个血再复查一下吧。”
宛栀耳朵里听着,迅速脱了羽绒服,换上白大褂,将头发盘好带上头花、口罩。
洗了手之后,开始兑阿姨的药。
“来吧,王淑珍阿姨,可以打针了。”宛栀手法利索的将要挂好,等着阿姨过来扎针。
阿姨笑呵呵的坐下,将手放在台面上:“还是在你们这扎针舒心,对面那家我去了多少次了都记不住我叫什么名。”
宛栀笑笑,没说话。
这种情况她太了解了,学校严申三查七对,宛栀毕业那年还升级成了三查八对,头一个就是核实患者姓名,而且要让患者自己说出叫什么,而不是护士问患者回答是或不是。
这都是实践出真知。
宛栀刚毕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哪怕是天天见面的患者,也会不厌其烦地问叫什么名字。
不过这种事在她这样的社区诊所,就是不够‘人文关怀’的体现了。
患者都是周围小区的居民,常年在这里打针的‘熟客’,再加上一天的患者量也不多,如果还天天问的话,就会让人产生王阿姨这样的感觉。
服务不好,不够亲民,太过冷酷无情,只认钱,等等。
宛栀也曾因为这个被某个患者大爷怒视而骂:“天天来你这打针都记不住我叫什么,你干什么吃的!”
那个大爷说话中气十足,声音直接穿透诊所,如果不是领导来解围,宛栀的眼泪就下来了。
现在如果在遇到这种事,宛栀当然不会再那么怂了,但也没再那么傻乎乎的按照教科书去操作。
利落的排液、进针,不过三五秒的时间。
“扎的真好,一点都不疼。”王阿姨不吝赞美“我这手我可知道,老难扎了,你这比大医院的护士扎的都好,我每次去都得给我扎五六针,我现在去医院都得考虑考虑。”
阿姨一直絮絮叨叨着,宛栀被夸的脸红,不好意思的说着谦词,将阿姨送到大厅的沙发上。
诊所不大,是个长方形,一眼能望到头,进了门左手边是药方和医师办公室,直走最里面就是输液室,右手边空了大半个区域摆了几排沙发和几张床供患者输液。
宛栀将药水挂好,“这瓶药是消炎药,大概一个小时能打完,如果哪里不舒服一定喊我。”
王阿姨笑着应下,看着眼前的小护士,小脸白白净净的招人喜欢,说话也轻声细语的,又开始跟老伴无差别夸夸,“真好,这孩子扎针也好,心也细。”
宛栀不知道怎么回答,朝着阿姨笑笑,转过身跟办公室里的姜大夫对上视线,两个人都有些无奈的无声中苦笑两下。
此时还没到上班时间,没什么人,王阿姨话匣子更是关不上,拉着宛栀唠家常。
“小宛多大了?”
“家离得近不近?”
“一个月能赚多少啊?”
“有没有孩子呢?”
“啊......那有没有对象呢?”
宛栀心里苦笑,嘴上一一作了回答。
直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进来,她开始忙起来,才算是脱离了苦海。
这种事在宛栀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来的患者中长辈居多,几乎所有来打针的患者阿姨,在熟悉了之后都会‘关心’宛栀的感情大事,在他们眼里,26岁的宛栀,长相好身材好,脾气好工作好,不找个对象真是可惜了。
这些宛栀都理解,只是恋爱这种事,可能跟她这辈子都无缘了吧。
年轻的时候心里惦记一个人,后来渐渐释怀了,年纪也上来了,相亲总会给她一种带有某种‘目的’的不适感,成与不成都是种负担,宛栀想想就放弃了,这么多年一个人也习惯了。
中午大家凑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领导还聊起了这件事。
“小宛你真应该谈个对象,你这个年龄正是谈恋爱的好时候。你长得又好看,性格还这么好,啥样的男的处不上啊。”
“就是,刘闯那样的都结婚了,你差啥了。”药房大姐林翠萍也开始附和。
除了租出去的科室,诊所正式的员工少,一个班只有三个人,药房的药师兼收银、全科大夫、护士,再加上常年白班的领导,也就四个人。
林翠萍提到的刘闯,是宛栀对班的护士,两个人一般见不上面,你上班我休息,你休息我上班的,不过宛栀有她的微信,也跟她聊过几次。
刘闯跟男朋友确定关系三个月就结婚了,老公在航空公司当地勤,一米八五的大高个,长相十分正派,性格也很敞亮,两个人至今都如胶似漆的很甜蜜。
外面的人不懂,只看到刘闯又壮又胖,也就有了林姐那样的语气。
但宛栀跟刘闯接触下来,觉得她人如其名,十分的闯荡,应了东北人那个词‘大大方方’,性格爽快又利索,为人也很靠谱,人情世故的也不在话下,胖是胖了点,但打扮起来也是一种圆润丰满的好看。
宛栀在心里自愧不如。
宛栀不应声,默默的吃着盒饭,同事们越聊越起劲。
姜大夫边吃饭边说着自己的看法,煞有介事的样子:“女人三十岁就是个砍儿,看你能不能跨过去了,小宛你现在就悬了。”
“确实,过了三十就不一样了,想找对象就更难了。”领导应和着,忽然想起什么,‘啧’了一声,冲着姜大夫说:“你人脉那么广,就不认识跟小宛年纪差不多的?介绍介绍呗!”
“哎我还真想起来一个!”姜大夫说着拿起手机。
林姐嫌他不地道:“都认识这么久了,才想起来啊,快打电话。”
领导还保持着一点理智:“别什么歪瓜裂枣都介绍给我们小宛啊,长相家世有一个不过关都不行。”
宛栀还没反应过来,姜大夫已经打开了微信联系人,她有些怔怔地看着上面显示的人名。
【李呈(郭姐儿子)】
宛栀心里没来由的咯噔一下,错过了拦下姜大夫的最好时机。
正午的阳光折射进玻璃照在桌子上,宛栀面色泛着红润,小口小口地嚼着芹菜--这一口已经嚼了几十下,一直咽不下去。
“呈啊,给你介绍个朋友。一会你加一下。”
“科室的小护士,跟你年纪差不多。”
“长得好,性格好,就当认识个朋友了呗。”
“你这天天在外跑,也不接触个异性,哪辈子能认识女孩啊。”
“别客气了,挂了,吃饭呢。”
姜大夫速战速决,挂了电话就把名片推给了宛栀。
又开始劝宛栀,“这种事没啥好害羞的,大大方方的。”
“他长得一般,但是个儿高,在报社当摄影师,工资一般,父母都是公务员,家里拆迁了两套房。”
“性格是闷了点,成天摆弄他那个相机,也不太会说话,你就当交个朋友。”
“行就行,不行就算了,也别有压力。”
宛栀咀嚼的动作越来越慢,头一次,没有拒绝。
名片姜大夫应该是两头都推了的,他还是给宛栀留了余地,让她认真考虑考虑,要真想认识认识就加好友,要是不想就不加,没什么的。
这么说,反而给了宛栀很大的压力。
李呈。
这个名字在宛栀心里百转千回,像是磨在心头的一粒石子,不疼,但就是隐隐作痛。
世界上同名的人那么多,他这两个字也不是什么生僻字,也许是重名呢?
犹豫了一下午,宛栀趁着休息间隙点开了名片。
独一无二的微信号首当其冲的闯进宛栀的眼帘,和记忆中的那串字母完美重合。
是他。
这一刻,宛栀无比确定,这个李呈,是她认识的那个李呈。
李呈和宛栀是高中同学。
那个年代的学生用□□更多一点,直到大二的时候,她才从高中同学那里得到了他的微信。
加好友的时候宛栀没有备注自己是谁,那边秒通过后,也没有问她是谁。
两个人的聊天页面一直停留在公屏上那句‘你已添加了橙子,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来不关心朋友圈的宛栀,就像是中了毒一样,时不时的点看朋友圈看一眼。
他喜欢拍照,朋友圈大多时候都是花花草草,偶尔有些人像摄影。
他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众号,上面分享一些拍摄小技巧和他平时的读书感悟。
那段时间宛栀总是会点开他的聊天框,点开输入栏又放弃,有一次她看到他名字下面变成了‘对方正在输入 ......’,眨了眨眼,又恢复了正常。
也是这一次,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小丑,一声不吭地把他微信删了。
但那串微信号码已经成了刻在胸口的永久的烙印。
甚至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还搜索过这串号码,看着熟悉的个人资料页面,鬼使神差的又点进了他的朋友圈。
习惯设置仅三天可见的他竟然开放了朋友圈。
她一直划划划,很快就划到了第一条朋友圈。
是那年新开发的湿地公园的一张风景照,隔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高大的树影摇曳模糊。
配文是【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宛栀心底没来由的抽疼了一下,连忙关了手机。
再点开他的朋友圈,就是这一次了。
姜大夫推送过来的。
朋友圈那一栏空白一片,不用点进去都知道已经关闭了。
刚好宛栀也失去了对他的那种关心,对于现在的她来讲,李呈就像是手心的朱砂痣,确实曾在心里有过一段,但已经过去了,他的存在已经不能再勾起她心湖的任何涟漪了。
唯一的情绪,也只剩下了尴尬。
都这么多年了,他的模样早就在心里变得模糊,而她也想的很清楚,年少时自认为的喜欢,不过是误会,他对她也只是出于自身良好的家教。
他对谁都那样,礼貌而客气。
可就是这种现在细细品味起来甚至带有一点疏离感的礼貌,在那时的宛栀眼里,都是一种近乎施舍的好感。
宛栀有时会笑自己那时候太害怕一个人,有时也会感慨李呈真是个好人。
这种感觉现在也会有,但她已经能够很明确的分辨出,这里面没有一种情绪可以用喜欢二字来形容。
他在她这里早毕业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认识一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