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不高兴?”
陈默放下手机,苏闻青好奇地问。
“没有,”他用海绵擦去杯壁稀薄的泥浆,向苏闻青解释,“玩了几天让他们收收心,提前把修复作业完成。”
“真的是提前完成,后续不会再加吗?”苏闻青满脸怀疑,对老师的这句话深恶痛绝。
“我上学的时候作业都是写不完的。”
陈默的小碗已经做好,样式不大,直径5公分左右。他取来竹刀对着小碗的底部向内推动。
速度很快,不过眨眼片刻,小碗就从一堆陶泥里分割出来。
“仿古瓷难找,我在短时间内也没办法过多的复制,今年只做了四件。一件卖给了你,一件交予节目组,另外两件给他们当作业。”
“提问!”
苏闻青装作学生模样举手,手上稀薄的泥浆因为良好的流动性,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泥点子下落,正中陈默的右脸。
“噗…那个……”苏闻青发出一声讪笑,还没来得及起身,陈默已经用手指擦掉了脸上的污迹。
他摆摆手,示意苏闻青继续往下说。
“我想问,为什么不用现代的瓷器呢?便宜,摔碎的时候也不心疼。”
“他们已经学了一年,机造瓷对修复技术没有任何帮助。毕业后去拍卖行、去鉴定单位、去创业,会遇到真假混杂的各类文物。”
陈默顿了顿,眼底一闪而逝地暗淡。
“我为他们提供的仿古瓷已经很勉强,他们得多去工地,多去博物馆见见真家伙。学这行,最紧要的是不能把眼睛看穷了。”
“等等。”
苏闻青越听越疑惑,她干脆暂停了面前的拉坯机,一心研究陈默的话:
“你们不是考古专业吗?为什么还要教修复和鉴定?”
“为了让他们日后有更多的选择。”
陈默说:“考古学就业形势一直不乐观。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必须要学的更多,更杂。”
“书画古籍的装帧制作、陶瓷修复、鉴定,乃至非遗文化入门实操,他们必须精通。”
“只有这样,他们毕业后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式前找到喘息的空间。”
苏闻青还想问些什么,她的手机铃声恰好在此时响起。
“陈默!”苏闻青向他晃了晃布满泥浆的双手。
“裤子口袋,帮我拿一下手机。”
陈默拿出苏闻青的手机,来电人显示“提醒你好日子到头的地狱使者”。
陈默接通电话,又在苏闻青的授意下点开免提。
“姐,怎么了?我在做陶艺。”
Amy的声音兴奋,音调高亢的几乎掀翻屋顶:
【你去看看超话cp排名,你跟陈默断层式第一。】
【你待会跟他提,能不能捆绑营业,钱的事情你看着办。当然也别太直接,别吓着人家教授。】
免提的音量非常可观,陈默还好心的,帮她把音量声开至最大。
Amy最后那一句话回荡在空旷的工作室内,久久不散。
“……”
苏闻青听得浑身发麻。
此刻只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您好,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错,不会被吓到。”
陈默在一旁试探着开口,平静的面色中包含些许笑意。
【……】电话那头,Amy沉默。
三秒钟后,苏闻青的手机传来“嘟嘟”的忙音。
Amy挂断了电话。
苏闻青在工具包内拿起竹刀,学着陈默刚才的动作,把小碗分割出来后放在架子上。
小碗和陈默的形成了对比。
陈默的小碗,碗壁薄厚均匀,形制古朴典雅,在没有修坯的状态下,乍一看几乎和市面上的仿古瓷并无差别。
苏闻青则是第一次做陶艺,自己的小碗单看十分出色,明眼人一眼就能识别出那是个碗样。
可两盏小碗放在一起后……
苏闻青在脑海里挑挑选选半天,只能用“笨拙得可爱”这一委婉的词来形容。
“陈默,帮我给小碗拍个合照。”苏闻青思索了半天,还是决定留下小碗,纯当自己第一次做陶艺的纪念。
陈默起身,双腿迈过拉坯机,同样走到架子前,与苏闻青并肩。
“?”
“你的经纪人说,需要我和你捆绑营业。”
苏闻青的眼睛微眯,明媚的双眼闪现过一抹算计的神色。
“你真愿意捆绑营业……”
她说话声逐渐变小,最后一个字轻不可闻。
不等陈默回答,她大腿一迈,转身就与陈默交换位置,随后抬起脏污的泥手,在他的侧脸抹下四道印记。
“蹲下,比个耶。”苏闻青得意地哼哼,有一种暴殄天物的快感。
“是你说的愿意炒cp,监控都录着呢,不能反悔。”
语闭,她似是想起了什么,又兴奋地咂舌:
“对象不是圈内人,cp提纯后变唯粉,姐要飞升流量了!”
陈默到底是经历过方坑坍塌、毕设被毁这一系列大事的人,苏闻青大胆的举动并未让他的表情产生一丝惊讶。
他顺从地蹲下身体,直到比苏闻青矮了小半个头,又按照她的要求比耶。
陈默连拍了三张,然后把手机放在苏闻青的面前。
照片里,陈默脏污的泥印丝毫不显违和,反倒有种“琵琶半遮面”的清俊,脸上的泥印又与苏闻青浅蓝色格子围裙上的泥印相互交映,让气质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产生了微妙的磁场。
“看,像不像女土匪绑了良家少男?”
苏闻青打量了半天,终于吐出这几个字来。她洗完双手后,打开博客把刚才的照片上传。
文案只有简单的四个字:营业一下。
照片一经发出,网友的评论源源不断。
【姐,你们是不是站错位置了?】来自热评第一。
苏闻青答:没有,好看的是我做的,丑的是陈教授做的。
【宝贝你这是公开了吗?】来自苏闻青眼熟的唯粉。
苏闻青答:没有,我们是纸花瓶合作伙伴。
苏闻青一连回复了数道评论,等评论区热度过万时,她又发了一条新的博客。
博客的内容是关于1500万粉丝的抽奖投票,一共有两个选项,第一个选项是15个陶瓷小碗(纯手工制作),第二个选项是15个10万块。
苏闻青又发疯了。
粉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一共15个陶瓷小碗,苏闻青从上午做到深夜。
原本她还不信一天能耗完百斤的陶泥,直到她第15个小碗完工,第四个麻袋里只剩半个拳头大小的陶泥。
她是初次制作,陈默的水平不低,对她的要求自然也高。重心歪了,口沿坨了,底部厚了,陈默让她把丑丑的小碗从陶泥上摘下,扔到废泥筐里,一来二去就损耗了不少陶泥。
等苏闻青洗净双手,发现此时陈默正在用一根木棍往废泥筐里搅拌。
她做小碗的时候和陈默聊天,知道考古要去工地,要日晒雨淋,就连宋欢也和她提过。
但此时的画面着实有些违和。
就像一个长相斯文的读书人,面不改色地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苏闻青一边发散着思维,一边看着筐里的泥料,从稀软的泥浆变成整块陶泥。
“废泥筐是用石膏板做的,石膏吸水,可以把泥浆二次利用。”陈默解释。
“永动机?”苏闻青大惊。
陈默摇头:“有一定损耗,且最多回收两轮,第三轮的陶泥只能稀释处理,属于湿垃圾。”
处理完废泥料后,两人把桌子上的泥浆擦拭干净。
修坯、上釉这两道工序由陈默代为完成——苏闻青实在困得睁不开眼。
拉坯机前,冷白的手指控制着泥碗,钨钢刀一圈一圈修饰底足,被刮下的泥屑富有规律的朝一方滚动。锋利的刀口触碰干燥的陶泥形成治愈的白噪音,惹得人昏昏欲睡。
陈默回想起白天苏闻青得意的神情,骤然委屈的面孔,还有往自己脸上抹泥浆的举动,正如面前的这十五个小碗,大小不一,高矮不齐,复杂多变得和她本人一样。
一个月前在古镇,那时的苏闻青敏感、多疑,像受了惊吓的小鸟,言语和动作处处透露着小心与紧张。
现在,陈默看着趴在桌子上熟睡的苏闻青。
她没有化妆,熟睡后像脸颊显露出淡淡的粉红色,明艳的五官像是笼罩了一层模糊的滤镜。
海城,国都大厦。
宋豫长腿交叠着坐在大理石地板上,手指点向苏闻青的博客。
照片里的女孩素面朝天,细腻如白玉的皮肤透出莹润的光泽。从前苏闻青在外偏爱浓妆红唇,卧室的背景板上曾有他送的一整墙色号。
宋豫把照片放大,别人或许不知,但他看得清楚。苏闻青的眼神里分明带有阴谋得逞的得意神色。
这一抹笑容宋豫再熟悉不过。
从前她诱哄着拿出黑色领带,将自己的双手固定在床沿,俯身朝他的耳边吹气惹起一阵颤栗的时候,苏闻青也是这么笑的。她低低的笑出声,露出算计的神色。
照片左滑,男人的脸像数根锋利的钢针刺入他的脖颈,他呼吸一滞,就连吞咽也困难,鼻子酸的像是涌进了海水,几乎让他落泪。
宋豫扶住沙发缓缓起身,如抽了魂魄一样跌走回卧室。
苏闻青悠然转醒,发烫的双颊让她的大脑模糊了一阵,她看着周围摆放整齐的各类材料,这才想起自己仍在工作室。
坐直身体,身上的灰色大衣应声而落。
“醒了?”
陈默正在收拾背包,听到动静后回头,看见苏闻青睡得脸颊通红,双眼迷离地看着周围。
“不好意思,我有点困,”苏闻青晃了晃脑袋,拿起衣服递给陈默,“已经在电窑里了吗?”
陈默点头,他接过苏闻青递过来的衣服,又重新为她披上。
苏闻青的脑子仍没转过来,只见陈默道:
“外面天冷,在空调房呆久了出去容易感冒。”
苏闻青没有推辞,她抬头看了一眼时钟,显示凌晨四点半。
“现在出去能看到日出吗?”她突然说。
陈默:“能。”
初春,凌晨的风仍旧刺骨。苏闻青冷不丁地挨了一阵寒风后,混沌的脑子终于清醒了大半。
“回去睡觉,还是看日出?”陈默看着直打哆嗦的苏闻青,再次询问。
苏闻青深吸了一口气,坚定的脸上写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
“睡觉!”
“……”
凌晨五点,北城几乎打不到车。
两个人顺着小胡同一路走,沿途偶有几盏路灯。北风在脸上刺得生疼。
苏闻青裹紧了披在身上的大衣,又把半张脸缩在衣领里。
“陈默。”
苏闻青在身旁看着他的侧脸,暖黄色的灯照在皮肤上,就连脸部细小的绒毛也能看见。
“你明天晚上回去,之后有什么打算?”
陈默闻言,偏过头看向苏闻青。
他的语气很轻,语速极慢,似乎在此之前已经重复过无数遍。
“带学生,做研究,去工地。”
时节正好,灯光在陈默的眉骨投下一片阴影,眼睛是一潭悠远宁静的湖。
一闪而逝的粉色烟花炸开在苏闻青的脑海里。等她回神,只看得见陈默的背影。
啊啊啊啊啊啊!看我当时的文真的好愚蠢,今天作话先补到这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捆绑营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