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我成了康熙?! > 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18章 第十八章

有了皇太后点头同意,索尼便依照着玄烨的想法,建造起这‘南书房’,一时间朝内朝外的汉臣、才子,甚至一些隐世大儒都有些骚动,汉臣们倒还好只要是学士都有资格入内,只是无官之人就进不去了。

所以一时间,不少原本不屑于清朝廷的有才之士开始犹豫了起来,甚至有部分不羁地人才开始考虑要不要参加科举了。

对此,玄烨还是比较开心了,这距离他的计划又进一步,要知道这清朝现在最不稳定的就是满汉之间的文化碰撞等等差异性,玄烨如今就是想先稳定下来,这样他亲政后就更加得心应手了,总比都要对着他干来得好。

康熙元年,八月,宗人府、礼部遵谕议王、贝勒、贝子等有愿抚养女者,奏准抚养,随养父母升降。

随着这条政令的颁布,玄烨期待中的南书房也终于建好了,位置并不是在乾清宫,而是将原本的武英殿修缮一番,将一些典籍、孤本等搬到了此处,将出口也修缮为只有两处,一处是宫内皇上、皇子们过来的路,此条路严格把控,其他大臣没有召见不得从此处入宫,二处就是在文臣门出入宫内的路,也新增了不少禁卫军候着。

为此,玄烨还特地让宫人们嗮了几天书,又请了教导他的几位汉文老师对书籍做规划、管理,自此这个南书房才算是完全办好。

一听说建好了,就有些汉臣想要进去探探虚实,可这头一批进入的资格还需要甄别、筛选后才能得出,一来是人太多涌入宫中恐有安全隐患,二则是也想调动下这些文人平日做事的积极性。

南书房的开启比起一开始提议时要更加悄声无息,从朝内一部分看来,大概就是属于朝内还未来得及表决到底是支持不支持,这南书房就已经开了。

弄得原本还想说新帝收买人心的一杆子文人有些哑口无言。

“你说这主意真是新帝想的?还是宫里那位”说这话的书生用扇子遮住了嘴,和几位友人嘀咕着。

他的几位友人皱了皱眉,显然是不想谈起这件事,其中一位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带着几分严肃地说道:“苏兄,勿谈国事。”

被他称作苏兄的那位撇了撇嘴,带着几分不高兴地回道:“这也算不上吧,我说你们别这么紧张,我昨日还和子集聊过此事,他都没你们这么谨慎呢。”

“苏兄,不是和你说过不要和那位严兄来往了吗?”显然认识他口中的友人眉头顿时皱的更深了,一副极为不赞同的样子。

见他们几人都这样,苏兄顿时觉得不得劲,一收扇子,眉眼一挑,“少来你那套了,子集和我们都是学子哪有什么不对劲,就是你想多了,你是不是那谁的蝇头小利收买了?难不成你忘记我们以前说的”

“苏兄,慎言!”他还未说完就被对方打断了话,顿时觉得更没意思了,一甩袖,干脆自己走了。

看着他的样子,方才劝他的男子才松了一口,但也不由的苦笑了一声,对着其他说的:“你们还是要小心一些,莫要学苏兄。”

听到他这话,又联想起他的身份,剩下几人立刻觉得其中肯定有什么事要发生了,都纷纷点头应好,心里也记挂着将当初他们说的那些狂言乱语还是要烂在肚子里的好。

对比这些文人、学子的纠结,比他们要更加清楚一些的汉臣则是要更加清楚一些,具体的事情。

他们心中其实也曾经怀疑这是否是新帝做戏,但看他悄声无息就开了南书房,就觉得新帝恐怕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心里也有些开始期待起这位帝王亲政后不一样的表现。

也因为这种种反馈,玄烨还受到了太皇太后的夸奖,难得有了一天休息的时候。

只不过这休息起来,玄烨还真有些不知道干什么,索性,继续学习了起来,倒是下午与福全在箭亭玩了一会骑射。

福全的骑射已经远超于同龄人,一看就能知道他的天赋着实不错,这让玄烨也极为满意,还特地送了一把新弓给他。

拿着新弓,福全顿时有些乐不思蜀,先是谢了一声玄烨,然而才兴奋地道:“这把弓我可是想了很久了,对了,皇上,你不知道我昨日去看隆禧,他如今都能下地走路了,两只小腿可有劲了,说不准以后又是一名巴图鲁。”

“是吗?”玄烨闻言挑了挑眉,也笑着说道:“那你可得好好教导他,还有常宁、奇绶他们,我这个哥哥是交不了他们多少,全靠你,到时候你要是交好了,我再给你赏个大的。”

现在在这宫中,玄烨最喜欢的就是和福全相处的时候,对方虽换了称呼,但与他之前的相处依旧是以往时的模样,让玄烨格外的舒服,不像他在禄欢禄喜他们面前,需要撑起皇帝的威严,不能在像以往那些散漫。

福全听到玄烨说的话,眼神顿时一亮,脸上浮现着笑意问道:“真的?皇上,你这话一出,可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当然。”玄烨颔首笑着继续说道:“到时候我可得一一考校一番,可不能让你轻易过关。”

“没问题。”福全闻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拿着弓带着几分率性地说道:“这就让你见识见识,我这位‘谙达’的功夫。”说着便朝靶场走去,看到玄烨摇头直笑。

看着福全活泼的背影,玄烨还以为今年就要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可随之而来的两件事让他在康熙二年一整年都没能过好。

康熙元年,十一月,吴之荣告发庄廷鑨私修《明史》。

期初,玄烨听闻此案的时候还有几分奇怪,不知道这地方案子为何会传到这京城,甚至引发了一轮热议,比起南书房建造时更多争议,后来看直播间弹幕时才发现,这件《明史》案,不单单是表面那么简单,它还牵扯了清初最大的文字狱案,也是一场针对江南文坛的血雨腥风。

看着直播间的种种科普下,玄烨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如果这个案子未处理好,那么玄烨好不容易想出来南书房声望恐怕要全都做白工了,这对于玄烨来说是不能忍的,可如今他还为亲政,要想插手这件案子还真是有些棘手。

一时间,玄烨还真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索性利用手头的资料点查阅起这件《明史》案的原委。

正如书名所写,这本书写的就是明朝历史,在这清初时期,其实是有些敏感的,之所以发出也是有着种种的阴差阳错。

事情要从江南大富商庄允诚身上说起,这位庄允诚膝下有一子,名叫庄廷鑨,庄廷鑨如他父亲所想的,喜读诗书、胸怀大志,原本是打算考取功名,日后争取青史留名。

可无奈他这人命运多舛,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就失明了,眼看是科举无望了,他又想起春秋时期有一位盲人史学家左丘明,便想效仿这一位通过箸书留名青史。

更巧的是,他家对门的便是前明天启年间首辅朱国桢家,这位朱国桢曾在任上时,编修记录过明朝历史,也就是《国朝大政记》,只可惜朱国桢去世后,朱家就开始家道中落。

庄廷鑨便将注意打到了朱家,斥巨资买下了朱国桢的遗作版权。

俗话说得好,这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作品有了,可还得修缮、编写后面的历史吧,这样完整一册明史才能出版吧?所以庄廷鑨又花重金聘请了十余位江南文人,组成了这所谓的明史修撰团队,由庄廷鑨为主。

这时候又正好是动荡时期,不少江南文人兜比脸还要干净,在他的重金下,还真有些人不怕,加入了这个团队中,这也是为何牵扯众多的原因。

这其中还不得不提起当世名士顾炎武,当时庄廷鑨之父还想请这位名士给这本书作序,只可惜顾炎武考察一番后,发现庄氏父子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将两人骂了一顿后扬长而去,也正是这原因让他幸免于难。

但庄氏父子不觉得不行,颇有种叛逆心思,反其道而行,将一群比他们招来的那些,更有名气的江南才子名字也给加进去了,其实别人根本就没有参与这件事,却实实在在被他带上了贼船,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查继佐、范骧、陆圻三人。

如果此书只是庄氏父子修撰好,自己收藏,后世在拿出来都行,但这两父子却又看上了为明朝写史的巨大商业价值,和那鬼迷心窍没有区别,将书给发行了。

原本这书如顾炎武所言“实非史才”,政治敏感性也严重不足,不会出什么大事,可是顶不住这庄家父子接连作死,不仅将朱国桢遗作进行大量删增,补写的崇祯及南明史事,仍奉南明的年号为正朔,不写清朝的年号。此外,还在书中提及满人入关前的不光彩秘闻等等。

于是,这书卖着就出事了,尤其是此书中还提到了一段历史是出自龚鼎孳之手,这龚鼎孳是什么人,他是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更是大清如今的都察院左都御史,专管天下监察检举之事,在这本书中内容本就有问题的情况下,还牵扯朝廷大官,这不是作大死吗?

自此,这件事就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放向去了,范骧、查继佐、陆圻三人,也就是被庄家父子牵扯进去的三人有一共同好友,那就是周亮工,周亮工在书发布之后无意间阅读了一番,这一读就发现大事不好,随即让三人向官府检举此事,以免将来受到牵连。

但查继佐虽然气愤庄家父子列为修撰人员,但并未在意,还是周亮工帮他们写了份担保书,细述他们三人与庄氏《明史辑略》的编写毫无瓜葛,并呈交浙江按察使司、浙江学政衙门备案。

万万没想到,这江南官员赵君宋起了贪心,开始敲诈勒索庄允诚,庄允诚不是吓大的,他不甘轻易受制他人,遂委托官场上的好友、湖州分守道张武烈替自己疏通关节,并将赵君宋提到的史实谬误抓紧修改。

他原以为,仅需如此操作,便可保庄氏《明史辑略》无虞,却不料按下葫芦浮起瓢,庄氏擅修明史一事,越闹越大。经湖州知府陈永命之口,再传至浙江粮道李廷枢及其亲家吴之荣,终致满城风雨,一发不可收拾。

吴之荣此人要比那江南官员赵君宋心狠手辣多了,以此敲诈庄允诚,见庄允诚看自己官小,搭都不搭理,于是狠心越级给当时的杭州将军松魁递了封检举信,只可惜,这庄家花钱将这杭州将军松魁也用银子疏通了。

于是,吴之荣在朱佑明家吃了闭门羹之后,他便径直入了北京,去刑部告御状!

至此,这场文字狱拉开了序幕,原本吴之荣一口咬定《明史辑略》这部“逆书”由庄允诚和朱佑明两家子弟共同完成。为了让办案人员相信他的鬼话,他直接在书封提及的“朱氏史”(指朱国桢)下面添上“即朱佑明”四个字,只为了早日弄死庄、朱两家人,好吞并他们的财产。

他也不想这事牵连太广,甚至销毁了好友李令皙的作序,以及查继佐等人名字的参校名单。

可奈何这事闹到了京城就小不了,清廷在知晓了这件事后,就开始大肆抓捕涉案人员,尤其是在朱佑明与赵君宋在刑部翻供后,这部《明史辑略》最开始的版本也被翻出来了,其中被吴之荣毁掉的的那些名单也一一显露。

一场浩浩荡荡的文字狱随着此案株连而死者达221人,近两千人遭流放落下帷幕,这其中江南官员也被大洗礼,收受贿赂的官员均被处死,甚至被判斩立决的还有刻书匠汤达甫、李祥甫,书店老板王云蛟等相关链条中下游人士,甚至连无意间购买了《明史辑略》阅读的读者,也难逃一死。

看完这惨痛的明史案,玄烨才明白为什么弹幕会一直在说这件事了,这的确是他要制止的,不只是为了那千条人命,更是为了掐断这文字狱的开始。

其实他也明白为什么当时会处理的这么严,全因为如今清朝根基不稳,作为明史案发生地,江浙一带正是当年南明小朝廷抗击清军的前线,此书要是真的宣扬开来,这是对清朝一个多大的打击,这是谁都能想到的。

只是想起那些冤案中死去的人,玄烨就觉得痛惜,尤其是此案原本的主谋庄氏父子,一个早在修书未完成时就病死了,一个则是没判决死就了狱中,虽后来被掘坟、挫骨扬灰,但也对不住那些被他们牵连的一干人等。

而那个一心为财告发他们的吴之荣也两年后染上了疟疾,寒热夹攻,不出两日就死了,人皆称为天雷击死之,人人唾弃。

看着他们的结局,玄烨一时间苦恼了起来,他望着窗外落下的落叶,可是这件事,该如何介入呢,还真是个麻烦事。

抱歉!更新更晚了!

明史案资料出自于百度百科!

爱你们啵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八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圣旨赐死,开局陆地神仙

万界之最强垂钓系统

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

大秦剑公子

每次转职都被炎柱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