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没有哪个远行的年轻人不曾怀念过麻辣烫。
它不需要囊括多么高端的食材,也没人指望它比肩国宴菜肴。
那些面粉构成的丸子和泡在清水里的素菜、还没掀开街边小店水晶门帘就争先恐后溢出的浓烈香气,都组成了最质朴的怀念。
很多华人多的国家,甚至能在城区看见专门的麻辣烫门店。
但不包括贝尔格莱德。
“这边华人不够多,要摆摊就必须考虑当地人的口味。”蒋醉余对着本子看了半天,把铅笔顶在关节上转了几圈,陷入沉思。
随身携带纸币这个习惯是他从齐新雨那学来的,手写好像确实比手机打字更能维持思路,不至于被打断。
齐新雨捏着他自己的笔,没转起来就落到地上,狼狈地躬身下去捡:
“我没来过塞尔维亚,不过对这边的印象就是很多大块烤肉……而且吃辣没有国内厉害。”
麻辣烫是最包罗万象的食物,就算想要“大口吃肉”也能吃出不少花样。他们走了几家中国超市,又来到当地人的市场。
土豆是一定要买的,它似乎天然地适配于所有炖煮类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贪婪地吸收各种味道的汤汁,把自己变得绵软。
鲜牛肉请卖肉的摊贩刨成薄片,虽然没有肥牛那样丰富的味道和口感,却肌理感十足。
蒋醉余一边买菜,一边请摊主随便说个城里的地方。他们还没定好这周的摆摊目的地。
对方没太理解这个问题,看了一眼摄像机,又自认为了然地点点头:“你们是中国人吧,我知道你们想去哪。”
“我想在去往你的目的地之前,你会想要到这里一趟的。”
她说了条街名和门牌号,却语焉不详道。
为了保留导演口中所谓“神秘感”,摆摊开始之前不会特意去踩点。编导在附近找了的住所,蒋醉余先开始备料。
想要得到一碗香味层次丰富、浓郁却味道融洽的麻辣烫,每一种用料的背后都藏着数道工序。
芝麻酱不能简单地用水或香油泻开,还要加入酱油等调味,到粘稠丝滑的质地,用勺子提起来能自然流下去,还能有厚厚一层挂在勺面上。
底料由数十种香料、葱蒜、豆瓣酱等在金灿灿的油脂里翻滚,直到把它染成明亮的橘红色;
再用几种骨肉小火慢熬,在底料的基础上再次调味,由奶粉增加奶香、由砂糖柔化风味,得到一锅表面红油张狂、其下却藏着丝滑奶茶色骨汤的底汤。
麻辣烫的做法并不难,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秘笈,难的是很多国际友人不吃麻也不怎么吃辣。
在中国超市老板的极力帮助下,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
她是西北人,为了满足自己怀念家乡“油泼辣子”的私心,专门从国内收购了一批辣椒,甚至把来源精确到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
甘肃的油泼辣子是出了名的香而不辣,老板说秘密全在辣椒里。
蒋醉余在制作底料的时候也用了这种辣椒,味道果然不错。
甘谷辣椒肉质肥厚、色泽鲜艳,最适合被一瓢热油泼下来,把隐藏在果肉和辣椒籽里的香气尽数激发。
何况油泼辣子并不是辣椒的独角戏,和其它配料一样,独特的香辣也需要无数食材映衬。
做出来的辣油看着深红浓郁、闻着香飘十里,敏感的人凑近了都要连打几个喷嚏,实际上入口,却是相当温和的味道。
如果想让本地食客们也感受到麻辣烫的魅力,这种辣椒无疑会是相当好的选择。
中超老板给了他们粗细两种辣椒面,其中粗一点的里面混合着橙黄色的辣椒籽。
添加盐、五香粉和花椒粉调味,再撒上白芝麻。
炸过小葱、香菜和香料的滚烫料油淋在干料上,热油滚起的泡泡在料粉中变小然后消失,就再淋一大勺。
油泼辣子中的“泼”这个字足以表明这项酱料的灵魂。热油要迅速地浇下来,唤醒了辣椒的活力,发出“刷啦”的响声。
直到辣椒粉们不再干燥,辣油变得丝滑,花生和芝麻的植物油脂香气与爽而不燥的辣味一同袭来。
轻轻洒两勺醋和一点鸡粉最后提鲜,便成就了这一碗望之令人食指大动的辣油。
齐新雨打了个喷嚏,揉揉鼻子又凑过来。
蒋醉余在炸第二份辣油,是特供给不对花生过敏的人群、味道更正宗的版本。
去皮花生用小火干煸至发黄再碾碎,不仅有花生本身的香气,还带上了火焰带来的烘烤焦香
哪怕他在第一份油泼辣子里尝试将芝麻也炒了炒,但因为担心芝麻被热油烫糊没能炒太久,依然不如后者香气扑鼻。
看上去也没那么好看。
油泼辣子放了一会,自然沉淀分层。
白芝麻更轻,能飘在清亮红油的上面,而醋辣椒碎和花生都沉了下去,组成斑驳的远景。
油泼辣子不像川渝火锅有温暖的橙红色调,而是几乎称得上静谧的深沉暗红色,甚至有几分像血色。
深色辣油盖在表面,把沉底的辣椒也滤成了同样的深红色,以至于不加花生的那一份,无论从色香味上,都显得单调了起来。
“真的好香,感觉就算直接涂到法棍上也不会难吃的。”齐新雨深吸一口气,感叹道。
话没说完,又打出一串细碎的小喷嚏。
尚还“年轻”的油泼辣子不懂得收束,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香气铺满整个厨房。等到素油冷却下来,就会内敛得多。
不出所料,第二天他们出摊时,油泼辣子已经安安静静地蜷缩在了罐子里,只要不掀开盖子,就很难闻到。
节目组众人提前出发,顺着导航找过去,看到一家门面很小、看上去也没什么特殊的花店。
他们把餐车停在花店的拐角处,突然意识到,这座花店的店里店外……竟然围着不少中国游客。
游客们明明素不相识,买完了花却顺着同一方向走去。
“果然是这里,”蒋醉余看着某些游客有些低沉的表情,抿抿唇,拉住齐新雨,“我们也去吧。”
二十五年前,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三位中国记者牺牲。
如今,一块立在松树与草坪间的黑色纪念碑,成了很多国人来到这里旅游的第一目的地。
这是两国人民都铭记的历史,于是市场那位摊主将他们引向了离纪念碑最近的一家花店。
“其实这桩惨案发生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没赶上那种全国轰动的氛围。”蒋醉余走在路上,轻声道。
可能是身份使然,他总是忍不住关注另一处细节。
有传言说,在这次轰炸里还有一个孩子——一个胎儿,尚未来人间看看,就与母亲一同长眠。
“我比那个孩子幸运一点。”蒋醉余叹了口气。
他们的经历其实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蒋醉余的父母在他出生前遭遇车祸,他是被医生从遗体里抢救出来的。
他是一位所谓的炮灰,孤身一人跌跌撞撞长大,拼尽全力读书、工作、被迫来到异国他乡……
在见到这个世界二十四年后,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幸运。
但无论起起落落如何排布,他确实得以出世。
齐新雨放弃拉手,把胳膊挽上来。
等他们从纪念碑回来,也就到了正常开始摆摊的时间。
直播一打开,观众们就冲了上来:
【我都懂我是选项E我是plan B,怎么不用给你老婆送饭你的直播时间就又变晚了!】
【周一为什么不摆摊!如果我得不到答案,就会永远凝视你们!你们吃饭我坐对面,你们睡觉我躺床底!】
【禁止骗吃骗喝。】
蒋醉余看着他们活蹦乱跳的发言,终于露出一点笑意。
如今的世界,啊哦就不是二十五年前的世界了。
“你们都说了啊,这周不用给小雨送饭,我干什么还要早起。”他把麻辣烫的食材排开,齐新雨急得上来捂他嘴。
“她们说的是‘你老婆’!”
蒋醉余看着他:“那你是吗?”
齐新雨眨眨眼,退回原位:“Sorry, I don't speak Chinese.”
蒋醉余把火打开,小火慢慢加热汤底,骨汤麻辣烫的香味在街道上漫开。
这股香气简直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过了不到半分钟,花店那边就有人环顾四望、寻找起了味道的来源。
“这怎么闻起来比我家楼下开了几十年那家麻辣烫还香?”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馋!波黑塞玩了十天,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么想吃中餐……”
他们祭拜完又原路返回,围在餐车前好奇地打量。
“这几个是什么菜啊?”一位食客问。
他手底下指着的是一盒荤菜,看着像是炸肉丸子的棕褐色,却是一长条的形状。坦白讲,外观对中国人来说有些不可恭维。
但是大吃货国的好奇心告诉他,这个东西能被摆在“C位”,一定有它的道理。
“塞尔维亚本地美食,”齐新雨耐心解释,“我们试了一下放进麻辣烫也很好吃,感兴趣可以试试哦。”
约了小情侣的图!!太好看了求求你们一定来我wb看!!!
等我攒够商用费就挂到人设卡上qwq真的很想让每个人都看到……
好帅的小蒋,好美的小齐,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作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1章 西北油泼辣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