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刚泛起一丝亮光时,柳树村上空开始飘出缕缕白烟,这以前哪能见到这场景,有些村民做起了早食,有些村民嘴里嘟嘟囔囔的穿上了草鞋坐在房前的板凳上醒神,平时要是没什么特别的事都不会起来的这么早,今天是正式上工的第一天。
村民们见天差不多完全亮了,便往昨日分配的组长家走去,肩上扛着锄头,手里拿着镰刀,去往组长家里集合,然后大伙儿商量着从哪块地开始干着走,各组暂时也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一组一组的人往地里走去。
村民很少有种水稻,所以目前田地里面都没有农作物,田间地头长了好些杂草,如今全村的地都被李元握在手里,每个小组锄地时都随自己的心意选了地,反正大差不差,所以也没有人因为选地头有矛盾。
一组人中,有些负责割草,有些人负责锄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因为李元说了每月结算工钱时需要检查干活的质量,质量没过关便要让他们返工后才能拿到钱,挖地得挖到三十厘米左右的深度,割掉的草也不能乱扔,要好好放在一旁,目前来看,一个个看起来干的还挺仔细。
如今偷也偷不着,以他们的口碑,去了城里也没人给他们活儿干,今年雨水又比较多,各家的粮食都不够过冬。
如今地也抵给了李元,原来还能靠着那点地随便种些东西满足日常吃喝,现在不能种了,也只能乖乖给李元打工。
李元生怕他们耍赖,昨天虽然兴致老高的保证绝对好好干活,谁知道实际上是咋样的呢,于是一早就开始来这田间地头巡视。
大伙儿见了他,老远挥着手跟李元打招呼: “里长,你这么早是去哪儿啊?”
李元笑了笑,没说话,真不知道他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转了一大圈,好的田地真没几块,何为好的田地呢,保肥好,供肥及时,肥劲足而长,耕性好,土质酥,通气好。
柳树村大多是粘土和沙土,粘土排水性、透气性比较差,而沙土和它完全相反,太透气而导致不保水、不保肥,俗话说,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可见这二者多重要。
李元计划着等村民们把地翻完,挑些轻微好点的地把冬小麦种上后,便开始改地。
他准备把粘土地和沙土地互换,沙土地放些粘土,粘土地放些沙土,相互掺和在一起,再施上底肥,明年全种上豆子,豆子有根瘤菌,不但不消耗土壤中的氮素,而且还能增加氮素,不怎么吃肥,等地养起来再换茬种。
现在土地多了起来,随之也需要大量的肥,这算是目前比较紧迫的事情,十月以后,温度开始逐渐下降,发酵周期就会变长。
作坊这边,来的几乎都是女人们和老弱,只要愿意来干活的,李元都给叫来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他们之前来这作坊都是站在空地里,对里面的全貌完全不清楚,只知道李元在这里面养蚯蚓。
吴春看着人数都到齐之后,便把众人领到作坊里面向大家介绍各屋子都是干嘛的,作坊本来也就三部分,一部分养蚯蚓,一部分养鸡,还有几间房是吴春他们三人的住所,所以给众人指了一圈也就算是介绍完毕。
但村民们很好奇李元养的蚯蚓,争先恐后的往屋子里面挤去看蚯蚓,瞧着眼前这么大的空屋子里堆着一列列的蚯蚓床,有点震惊,没有想到养了这么多。
满脸不解,纷纷在心里猜测,这东西真那么赚钱?不然一个秀才放弃了书院教书那么体面的活儿回来就养这玩意儿?
疑惑的很。
李元此时也来到了作坊,见大家都在,清了清嗓子道: “各位,下月初我们就要开始播种冬小麦了,大家也知道咱们柳树村的土地贫瘠,没啥肥力,再加上你们之前也没有好好打理,现在哪怕种下去,明年收成也不多,所以大家接下来有一个很紧急的任务,那就是堆肥,这地要是养好了,到时候还给你们时,你们也受益。”
随后李元把发酵堆肥的方法和步骤拿出来给细细给他们讲解,讲完后,发现他们没什么反响,向众人问道: “你们听懂了吗?”
大家纷纷点头,更不解了,就这?这里长莫不是疯了吧,这钱看起来有点好挣,根本花不了多少力气。
周氏和张大梅二人由于在这作坊干了一段时间,目前已经非常熟悉作坊里面的活计,加上最近堆肥都是他们几人负责的,李元便让她们二人管着堆肥这块。
这堆肥的活儿相对锄地比较轻松,力气大的女人,负责挖坑,后面天气逐渐冷了,得把肥堆在土坑里,放外面温度太低,不利于发酵。
这活比较费力气,自然工钱也比其他人高,李元给的是三十文一天,这些村妇也是很愿意出这个力,力气大的组成了两队,每队十人,在作坊周边到处挖坑,其余人切秸秆的切秸秆,兑粪水的兑粪水……
李元交代完后便去巡视蚯蚓床和鸡圈,吴春三人把蚯蚓床打理的非常不错,三十只鸡现在也大了好一圈,用蚯蚓和谷物一起喂养,长的极快,生蛋也生的多,由于之前天气比较炎热,鸡蛋不能久放。
李元就让黄婶子每天都给大家煮些鸡蛋吃,只要愿意吃,吃到饱都行,吴春三人一开始受宠若惊,哪有主家给下人天天吃鸡蛋,好几文钱一个,还吃到饱,真是掉进福窝窝里了,几人也不跟李元客气,一人每天至少吃五个。
原本每天吃的菜油水就已经充足的很,再加上天天吃鸡蛋,不光李家的蚯蚓和鸡长得快,一屋子人也长得快。
吃了大半个月后,他们就不行了,连鸡蛋都见不得,见着都想干呕,每日捡鸡蛋成了他们的噩梦,你推我,我推你。
张隋忍着干呕,边捡鸡蛋边跟其他两人说道: “我算是知道那些富贵人家的人为什么放着大鱼大肉不吃,要去吃那些又清淡又素的东西。”
李达道: “咋这是不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逃荒时哪能想到有一天能把鸡蛋吃到吐。”
吴春道: “没逃荒时也想不到吃鸡蛋还能吃吐。”
于是天天闹着黄婶子做些粗粮馍馍,李元看着家里满箩筐没人吃的鸡蛋,陷入了沉思,目前这天气已经不适合孵蛋,又没人吃,那便卖掉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天气变化,天也开始慢慢黑的早了,在天黑之前,村民开始收拾农具准备回家,一路说笑着,第一天也算是顺利的度过了,大家对自己后面的工作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后面大概是个什么章程。
后日就是交税粮的日子,各家把自己家今年收的粮都开始装袋,李元让张隋挨家挨户的登记,差额由李元给他们补上。
交粮的那天,李元叫上村里人一起运粮,到达县衙的时候,其他村的人见李元他们一行人来这么早,牛车上拉满了粮食,村民们个个都挑着粮食,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他们可是准备好了看柳树村笑话的,眼前这些粮食人是从哪里弄来的,偷偷的琢磨着。
到达的各村里长十分默契的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其中一人高声说道: “哪个村子被偷了啊?怎么一点消息都没传出来。”
其余人都摇摇头,最近没听说哪个村的粮食被偷呀。
陆陆续续的又来了几个村的人,见到柳树村在卸粮,立马加入刚才的小团队,又是一番讨论。
柳树村这边的人,见他们围在一起,一边说话还一边往这边瞧,王大瓜撇撇嘴道: “他们真是生怕我们不知道他们在讨论咱们。”
张大柱朝着那边呸了一声: “真叫他们失望了,谁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脏心眼儿,还想看我们笑话,一群黑心肠的。”
说完又朝着李元寻求赞同: “是吧,里长。”
李元白了他一眼,有点无赖,没发表啥意见,只是催促他们赶快卸掉,心却道,真是一群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家伙,之前蔫的跟条赖皮蛇似的,现在又活蹦乱跳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掐住就要死了,放了就要飞了。
衙役称好数量,在簿子上登记好后,李元就带着村里人回去了,生怕他们跑去跟别村的人干起来。
自从前些日子柳树村按时按点的交足了税粮,就引发了各村对他们的关注,特别好奇柳树村的粮食是哪里来的,再过不久就要入冬了,其他村的村民依旧没有放松警惕,生怕柳树村的人摸到自己村子里面。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于是,他们决定主动出击,看看柳树村最近搞的什么幺蛾子。
最先出动的是隔壁的清水村,五六个人装作路过,一路过来势必会碰到柳树村的人,柳树村的人也很疑惑,打量着这几人,之前两个村子才打过架,如今还来这里溜达,是想做什么,于是叫住几人: “诶,你们过来干嘛的。”
有人回道: “到凤凰村去,过个路,咋的啦。”
柳树村的人听见他们说过路,虽然从柳树村过去是要比清水村那边过去要近一点,但是以前他们从来不走柳树村这条路过去,但是也没多想,村里又没啥值钱东西,过就过吧。
加上他们现在忙的要死,就懒得理清水村的几人了,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对着几人的背影催促道: “那你们快些,别在我们村子里乱跑,不然让你们好看。”
说完就挑着个箩筐走了,步子飞快。
清水村的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还以为会缠着他们细细盘问呢,哪想这就结束了,他们从柳树村绕到后山去,找了一个能看见柳树村整个范围的地儿,观察着。
几人琢磨道: “这柳树村的人干嘛呢,一个个背着秸秆跑的飞快。”
“你们看那边,他们是在锄地吗?”
“哟呵,还真是在锄地,这柳树村的人咋的了。”
“诶…诶,你们往右边看,那新修了好大一排房子,好多人在那里,旁边还堆了好多个大包,还挖了那么多坑,这是要做什么?”
几人把柳树村打量了个遍,疑惑的不行,不知道柳树村在搞什么东西,几人又从另一边绕回了清水村,把看到的情况汇报给了张里长。
张里长听了村民的描述,也想不明白,只向大伙儿说道:“他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来我们村子偷东西就行,反正你们别放松警惕就是。”
而柳树村的村民,抱怨的不行: “这里长真麻烦,天天催他们堆肥都要催疯了,就差拿个鞭子跟在他们身后抽着跑,堆这劳什子肥,用处大不大是不知道,反正人是要累死了,原先还觉得这活儿简单,哎,是我们想太少了,那读书人的脑瓜子能让我们占便宜?”
说完躺倒在地继续抱怨,见李元身影在不远处,立马翻身爬起来,继续拖秸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