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夫已经重新给张大福上好了药并包扎好,钱氏正在熬药,看见李元来了,连忙要给李元磕头感谢,李元赶紧制止她,说自己受不起,希望他们以后能好好过日子,引以为戒。
看着张大福家的茅草房,破的不成样,幸好现在天气还比较热,要是冬天肯定四处漏风,三个娃穿的破破烂烂,也只比衣不蔽体好一些,围在张大富的床边,说是床,其实是个木板子上面铺着稻草,最上面再铺着床单,实在是穷,要是张大福死了,这娘儿四个怎么过活。
孙大夫交代了钱氏一番,拿到银子就跟众位告辞,留下也无多大意义,只能看老天愿不愿意留他一命。
此时,其他村民也上门来看望张大福,一起凑了几个鸡蛋拿过来,他们见李元也在这里,其中一个人朝李元说道: “里长,今天你太厉害了,谢谢你了。”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着感谢的话。
原以为李元不会搭理他们,也做好了李元甩手就走的准备。
但李元看着他们说道:“ 这次是好心还是去偷盗,你们自己最清楚,我今天不是帮你们,我只是想着张大福要是死了,他的三个孩没人养,要是没这三个孩子,我今天也没那个脸去跟清水村的人胡搅蛮缠,我管你们死不死。”
说完袖子一甩,转身就离开,走了几步又退回来,对着众人狠狠吼道: “你们有时间还是先想想今年的税粮怎么办吧,要是交不上,你们全要被发去戍边,别再打着偷的注意,不然张大福就是你们的下场, ”冷哼一声,这回是真回家了。
一个村民提醒道: “刚刚里长说的今年税粮,咱们怎么办。”
另一个村民: “再去别的村看看,但是咱这回可别再动手了,我可不想被失手打死。”
一上午的时间被折腾没了,李元回到家给烈日下的蚯蚓们翻了个身,再晒一个太阳就全干了,李母这边正在用竹竿翻着收回来的粮食,大豆和高粱这几天就要准备脱粒。
李元看着这粮食突然想起在现代的时候,很多人总打着古法制作这样,古法制作那样,现在自己倒好,不用追求,就是,还只能用古法来搞这些,想想到时候要手工给这几千斤粮食脱粒,脑壳痛,谁来救救孩子吧,好想念现代化。
进屋看着躺在床上的老爹,这整天闷在这屋子里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吧,于是就找了一张木板子,又把堂屋里的长板凳拿到外面,木板放到板凳上,搭了一个简易的床,再铺上被褥,就进屋去把李父抱出来。
李父一直推辞说不用,躺在屋里挺好的,他自己一个废人,每天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儿子和他娘整天那么忙,他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所以当儿子说要抱他出去晒太阳的时候,连连招手拒绝,但是李元没理他的拒绝,直接把他抱出去。
李父非常瘦,腿上的肌肉也不断在萎缩,很轻松的就能抱起来,把他放在外面的床上,又给他拿了枕头和铺盖把他支棱起来,跟着拿了个小板凳一起坐在他旁边,但是也不知道能说些什么,两个人都沉默着,一起静静看着院子里的阳光,听着蝉鸣声各有所思。
下午太阳不那么晒的时候,李元又去沟里挖蚯蚓,这次收获颇丰,一篮子都装满了,但个头不是很大,看来明天要换个地方挖,太小的也不好处理。
但是这次有了新的收获,他心心念念的肉有着落了,挖着挖着,发现沟边石头缝里有螃蟹,这把他高兴坏了,把蚯蚓拿回去,又拿着桶来抓螃蟹,虽然跟大闸蟹比不了,但是蚊子腿儿也是肉呀,这种沟蟹用油炸一炸,然后烧成香辣的,最好吃不过,他能吃大半桶,但是现在家里没油诶,哎,只能清蒸了。
回到家和李母按着昨天的程序把蚯蚓全处理掉,然后晾晒好,就开始收拾起他的螃蟹来,李母看着儿子拿这么多螃蟹回来,以为又是拿来制药,问道:“ 儿子,这个也是要晒吗,多少钱一斤啊?”
见母亲误会了,给她解释说这是拿来吃的,这里的人都不吃螃蟹,觉得有毒,所以李母完全没有想过这是可以拿来吃的。
两人洗了半桶,然后烧火上锅全蒸上,剩下的那半桶预备养着明天吃,蒸好后,李元先给老爹拆了十几只螃蟹,自己才开动,蟹肉特别香甜,李母也吃了很多,从没想过螃蟹的味道如此的好,这顿饭算是李元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吃到荤腥。
这沟里的蟹可比不上大闸蟹,虽然看着数量如此的多,实际上肉非常少,加上李元最近做了很多体力活,饭菜也没有油水,这点蟹肉都不够打牙祭。
李元看了看李父又看了看李母,再看了看自己,全家人跟群白骨精似的。
晚饭吃完天还亮着,嘴巴里还残存着蟹肉的味道,既然现阶段买不起肉,那就只能自己动手去找肉吃,说干就干,准备编个倒鱼笼,明天去河里找个地方放置起来,上次砍回来的竹子还没有用完,李元选中一根竹子破开,削成篾条,再将其打薄,把表面刮平,这样就可以开始编织了。
先把十根宽一厘米长四十厘米的竹篾一根一根在地上竖着铺起来,再用三四根同样宽但是长度在二十五厘米左右的竹篾横着交叉穿过铺着的竹篾,这样交织起来长宽就能固定好,把固定好的竖立起来圈成一个圆形,拿细篾条缠到高十厘米左右,拿一个油灯把长竹篾烧热,弯成一个弧度封底,最后用细篾条一层一层的缠绕上去,留一个小的进口,这就编好了。
但是还差一个木塞,用来塞住头部,李元又去找木头削塞子,如此便完成了,明天就可以直接放到河里去。
第二日,李元背了点干粮和水就去找蚯蚓了,这次准备换个地方,沟边上的蚯蚓个头大的不多了,李元决定去后山看看,后山全是茂密的树林,地上腐叶很多,营养好,蚯蚓肯定长得壮实。
顺着树林小路一直往前,一路走走停停,四处观察,东挖一下西挖一下,搜寻着蚯蚓的踪迹,越往前,树木越高越大,只有些许阳光通过树叶间隙才能照到地面。
身体明显感觉温度比山脚低了几分,抬头往前看去,只感觉薄雾轻遮,一眼望不见底,有种阴森感,李元心里有点点发毛。
看着这些参天古木,李元也不清楚它们是什么品种,以前从未见过,原身记忆也没有,不敢再往前去,把带着的东西放下,席地而坐,掏出干粮吃起来,眼睛却没闲着,这里地上腐叶很多,加上这山林里树木参天,地上非常湿润,确实是蚯蚓生长的好地方。
快速啃完了干粮,拿着钉耙就开始搜寻起来,终于在一处地方发现了蚯蚓的踪迹,地上有非常多的蚯蚓粪便,李元用钉耙刨开腐叶,因为地上都是蓬松的黑土,所以毫不费力的就把土翻起来了。
这一钉耙下去,带出了三四根蚯蚓,虽然不像在沟边上,一挖就是十几条,但是这树林里面的蚯蚓个头一个比一个大,一条就有两根指头粗,十几厘米长,跟条小蛇似的,颜色有点红的发黑,李元感觉自己的眼睛在冒星星,太惊喜了,已经感觉到银子在往钱袋子里面跑了。
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在这茂密山林的缘故,李元总感觉背后有人盯着他,不时地回头向后问道: “谁,是谁,快出来,我看见你了。”
挖一会儿便要重复一下这个动作和话语,特别是听到四处有声响时,心都感觉被攥紧了,李元又赶紧自我安慰, “不要怕,李元,你是自己吓自己,这地上可都是银子,不要怕,不要怕……...”反复地絮叨着。
由于恐惧的原因,李元想赶紧装满篮子,下手速度飞快,费了好一会儿功夫,带来的篮子被装满了,他是真没想到在这不到三十平的地方能有这么多,看着这么大的蚯蚓,心里别提多带劲,挖了点土铺在篮子上,把蚯蚓盖起来,免得爬到篮子外面,但觉得还是不够保险,又盖了层树叶。
李元挖了这大早上,腰都快伸不直了,站起来伸个懒腰,树上有很多松鼠跳来跳去,地上有很多动物的脚印,看来这山里动物可不少,别有什么大家伙吧,李元越想越害怕,拿起东西朝来时的路飞奔着,感觉身后有东西追他似的。
等跑到能俯瞰着山底下村子的时候,李元才停下来,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肺要炸了一般,这时山崖底下的云雾还没完全散去,阳光照射在上面,美轮美奂,李元看着眼前的景色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心肺逐渐平复后,李元拿起东西准备下山,没走几步就移不动脚步了,右手边的地方有好大一片好东西,用刀把挡路的刺藤斩断,这里不光动物多,植物也是各种各样,比如眼前,一大片黄精,啧啧啧,这山可真是个宝山,没人开发过,植物都是成片长。
李元赶忙回身,拿上钉耙,蚯蚓都能卖钱,这黄精估计也能卖钱,哪怕是医馆里面不收,自家也可以吃了补补身子。
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刨开土层,生怕把它们挖坏了,整根出来后,李元数了一下,一共四十节,也就意味着这个黄精生长了四十年,以前驻村的村子里面经常有人去山里挖野货,能挖到二十年的野黄精就很幸运了,自己现在手里的这个可是四十年的老黄精,真是不错。
李元又把发了芽的摘下来埋到土里,这可不能给它挖绝种了,随后又动手挖了几颗,个头太大,自己又没有东西装,就暂停了,把衣服脱下来,打包好这些黄精,拿上钉耙,又去把篮子拎上,往家走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