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周明远山长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
沈翊上前一步,将事情原委道来,特别强调了莫少谦为老妇人修复寿字土陶碗的细节。
萧景也难得地正经起来:“山长,谨之迟到确有缘由,且只迟了半刻钟。学生以为,书院考核本为检验学子品行,若因守时而弃大义,岂非本末倒置?”
周山长沉默片刻,伸手:“拿来我看看。”
莫少谦恭敬地递上文章和证词。
周明远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光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标题上停留片刻,又看了看那些市集商贩、路过行人乃至老妇人的签字画押。
“立意倒是如众不同,有些意思。”周山长满意的看了莫少谦一眼,捋须道,“七日内,其他学子或在书院扫地擦桌,或去城外施粥赠药,都是些表面功夫。唯独你,莫少谦,真的走入市井,既行商贾之事,又守君子之道。”
他转向其他夫子:“诸位以为如何?”
一位看起来就十分古板的夫子皱眉道:“山长,规矩不可废。若今日破例,日后如何服众?”
另一位较为和善的夫子却道:“我倒觉得此子别出心裁。君子之道,不止在书籍之中,也在市井之路。”
剩下的夫子也基本分为着两派,虽没有争吵,可也你来我往,各抒己见。
“可有定论了?!”
片刻后,周明远轻咳一声,故意问道。
众夫子立刻冲着周明远拱手:“但遵山长定议。”
“好。”周明远微微一笑,沉声道:“莫少谦,老夫给你一个机会。明日是所有学子的最终点评,你可参加。若你的见解能服众,老夫收你为亲传弟子。如若不能,今日之事皆因你而起,你自动退学吧。”
说完,他又转向众夫子。
“老夫如此定议,诸位可有异议?!”
众夫子皆点头,无一出言反驳。
山长的这一番定议,看起来似乎是对此名叫“莫少谦”的学子宽大处理,甚至还施以青眼。但谁人不知周明远——周山长曾经说过亲传弟子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可他也说过,他恐怕要终其一生都要寻找自己的“知行合一”。
试问连自己都在追寻“知行合一”的老师,又怎会认定他人做到“知行合一”从而收其为徒呢?!
奇哉,怪也。
所以此时,那些乐于变通又善良的夫子看向莫少谦的眼中充满了怜悯。
但莫少谦浑然不知,他深深一揖:“学生谢山长成全。”
当晚,莫少谦彻夜未眠,修改文章又准备特殊器物。莫惊春和赵无眠也在一旁出谋划策。窗外秋虫唧唧,烛光摇曳,映照着三人专注的面庞。
第八日清晨,莫惊春和莫少谦在客栈门口焦急的张望。就在雾气微散之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赵无眠骑在一匹黑马上狂奔而至,下马后交给莫少谦一个锦盒。
“赵......表哥,多谢!”
莫少谦神色悸动,将锦盒转手给了莫惊春后拱手弯腰行礼。
“幸不辱命!”
赵无眠扶起莫少谦,拱手还礼。
锦盒中是一整套茶具,包括一壶四盏,采用老岩泥烧制,只以天然矿物着色,呈现出沉稳的赭石色调。
壶把和壶嘴皆为竹节,壶身雕刻着简雅的兰草纹,盏底则各有“诚”、“信”、“仁”、“义”四个篆字。
“惊春,多亏你的建议。”因为担忧而一晚没睡的莫少谦一扫疲惫,满眼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莫惊春笑着摇头:“这都是哥自己的本事。我只是提醒你不要随波逐流罢了。”
三人收拾停当,前往书院参加最后的评定。讲经堂内已聚集了三十余名学子,每人面前都摆着自己的成果。有的是一叠见证人签名的册子,有的是精美的画卷,还有的直接带来了受助的百姓。
莫少谦的位置在中间偏后。他小心地打开锦盒,将茶具一一摆出,旁边放着记录制壶过程,以及售卖和签字的册子。
“肃静!”
主持评定会的是一位李夫子,话音一落,其他五位夫子缓步入场,在正前方的长案后落座。居中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山长周明远。
考核正式开始。学子们依次上前陈述自己的文章和实践。每位学子轮流上前讲述自己对“君子”的理解。有人引经据典,有人慷慨陈词,但大多流于空泛。
作为家属,莫惊春和赵无眠坐在后排观摩区,看着一个又一个学子展示他们的“君子之行”。
作为学子的盐商之子柳真元,果然声势浩大,两名仆从展开一幅长约两丈的画卷,上面详细描绘了他七日来的种种善举,每一幅小画旁边都有受助者的签名或手印。
“学生以为,君子当推己及人,济困扶危。”
柳真元声音洪亮,“这七日来,学生共救济贫民二十三人,修缮道路五十丈,资助失学童子五人......”
夫子们频频点头,在册子上记录着什么。
莫惊春注意到,周明远山长虽然也在听,眼神却有些飘忽,似乎并不十分在意。
轮到莫少谦时,已近午时。不少人开始坐立不安,夫子们也面露疲态。莫少谦深吸一口气,捧着茶具和册子走上前去。
“学生莫少谦,拜见各位先生。”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学生以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句话一出,满堂哗然。
不少人交头接耳,有人甚至轻笑出声——在这个崇尚“君子不言利”的时代,这样的开篇着实大胆。
莫少谦不慌不忙,继续道:“孔圣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圣人不讳言利,唯强调取之有道。学生家传制瓷之术,今以老岩泥制此茶具,从选土到成器,凡七十二道工序,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展开记录册,详细讲解每一道工序的意义,最后指着茶具道:“此壶此盏,质朴无华却实用非常。学生愿将其赠予书院公用,以表心意。君子之器,不在华美,而在实用;君子之道,不在虚名,而在实心。学生以为,君子不在庙堂之高,而在市井之间;不在空谈阔论,而在身体力行。”
正堂内渐渐安静下来。
周明远忽然起身,走到莫少谦面前,拿起一只茶盏细细端详。
莫少谦继续道:“这几日,学生在市集摆摊卖货,既为证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为观察世间百态。学生见到豪绅一掷千金买无用之物,也见到贫妇为一文钱讨价还价;见到仗势欺人的恶少,也见到路见不平的侠士......”
他的讲述朴实无华,却因真实而动人。当他说到萧景摔杯又赔偿,以及沈翊仗义执言时,堂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故而学生以为,君子当如瓷器,外表光洁,内里坚实;宁可碎而不屈,纵有裂痕亦不失其美。君子处世,当如锔瓷之金线,既能弥合裂痕,又不掩其伤,反增其韵......”
莫惊春在台下听得入神,没想到大哥竟能将瓷器与君子之道联系得如此精妙。
点评环节,周山长亲自开口
“好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人声音浑厚,“老夫教书四十载,第一次听到有人从这个角度诠释君子。据说你还给一位儿子在边关的老妇人修过碗?!”
“禀山长,”莫少谦拱手道,“我为那位老妇人修复是一只土陶寿字碗,那只碗市价不过二十文,但它是老妇人在边关的儿子托人送回。对一位母亲而言,它是远在边关的儿子的一片孝心。学生修补它,用的金粉价值远超碗本身,但学生收获的,是老妇人眼中那份喜悦与感激。”
“君子之道,亘古常新,守仁则嶙峋若孤松立雪,应时则婉转如素练随风,此所谓——守常真于方寸,纳万象于襟怀者也。”
莫少谦的话音落下,堂下先是落针可闻,可随即响起热烈掌声。
“诸位同僚”,周明远山长回到座位,环视其他夫子,“老朽以为,今日最佳当属这位学子。其文不尚空谈,而重实践;其行不慕虚名,而求实效。其'君子爱财'之论,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切中肯綮,既承“君子务本”之精髓,复摄当世‘与时偕行’之新意,可称真光不灭,新水长流,此境甚契吾意,不知诸位以为何?!”
“附议!”
“附议!”
“老夫也附议!”
......
剩下的五位夫子无一反对。
周明远颔首:“老夫宣布,此次考核,莫少谦拔得头筹!”
萧景和沈翊因“见义勇为”也通过了考核,不过三人因迟到一事,被罚清扫书院院子三个月。
评定结束后,周明远山长亲自将入学文书交给莫少谦,他捋须道,“修然书院欢迎你这样的学子。记住,君子不器,但器可载道。此外,之前老夫的许诺也算数。”
就这样,莫少谦正式成为了修然书院的学生。莫惊春和赵无眠在府城又多停留了几日,游览名胜,品尝美食,顺便为大哥购置了些生活用品。
正当莫惊春计划着去参观府城著名的瓷器市场时,一个风尘仆仆的王家窑工找到了他们:“二小姐,大少爷,三老爷和三夫人让您两位速速回家,莫家老宅二房的二小姐订亲了,正日子就在五日后!”
“什么?”莫惊春手中的糖人掉在了地上,“忘夏姐和谁成亲?”
首先祝愿各位小可爱端午节快乐![亲亲]
PS:明天星期六,惯例休息一天。
后天因为端午节,也休息一天,星期一正常更新哈,小可爱们不要跑空啦![害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5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