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孙夫子一语道破来人身份。
众学子讶异之余,纷纷施礼拜见,“山长!”
山长走到众学子面前,渊渟岳峙,压得所有人不敢直视,环顾一圈后,锐利到冰寒的眼眸锁定在一人身上,厉声道:“梁山伯,看你干的好事!”
“比试?”山长冷冷看着梁山伯,问道:“你以为天下就你一个聪明人吗?”
“说得倒是容易。这里共有四十五人,比什么?怎么比?什么时候比?是能一朝一夕解决的吗?”
况且谁来评判,评判标准又该怎么定?
如果书院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场如此大型的考试,他为何不直接将人全部收下?
“山伯知道。”梁山伯跪倒叩拜,说道:“比起无书可读,这些麻烦又算什么?”
“若是书院缺少桌椅板凳、经义教材,我们愿意自己想办法克服。只求山长给我们一个读书的机会!”
寒门子弟纷纷跟在梁山伯身后,齐齐跪下,高声喊道:“求山长给我们一个读书的机会!”
孙夫子所面临的压力转眼间给到山长,山长抬眸看了梁山伯一眼,意味深长,“倒是我小看你了。”
“你想要的根本不是比试,你想逼我出面收下你们。”
梁山伯本想解释,他虽看出老伯身份不凡,但没有想到老伯就是山长。
他想的是,闹大了,山长必然会出面。哪怕山长不答应,见到人,他也有一线生机。若是山长答应,自然更好,反正结果不会更差了。
梁山伯弯腰伏在地上,再次叩拜。山长既然愿意出面,没有一上来就彻底拒绝,说明还有希望。
“只要书院愿意收寒门子弟,无论怎样惩罚山伯,山伯都心甘情愿。”
山长胡子一动,问道:“只要书院愿意收寒门子弟,什么样的惩罚,你都认是这样吗?”
见梁山伯点头,山长又问:“如果这个惩罚是不收你呢?你带头闹事,收了你岂不是落了书院的面子?”
山长的话让跪着的众寒门弟子心里七上八下,膝盖下坚硬的石板也没能泯灭希望带来的芳香,一个个心思浮动。
看到此情此景的马文才忍不住勾勾嘴角,还以为这些穷酸鬼铁板一块呢?原来不过如此!
只可惜看不到梁山伯的脸色,想必精彩极了。辛苦一场却是为人作嫁。
不同于刘郁离看好戏的表情,祝英台是真心诚意地为梁山伯担忧。
山伯该怎么选?同意山长的话,他将无书可读。不同意,就会连累所有寒门子弟。
以山伯的性格,他必不会为保全自己而舍弃同伴。
祝英台忍不住攥紧袖口,心如油煎。
山长再次问道:“梁山伯,你愿意吗?”
梁山伯挺直脊背,直视山长,开口说道:“山伯不愿。”
“山伯也是寒门子弟,不该被排除在外。”
山长微微低头,刀子一样的目光,落在梁山伯的脸上,“你是坚决不肯了?”
见梁山伯一副坚持到底的姿态,山长说道:“我以为你是个心有大义的孩子,不想是我错看了你。”
他抬头,转向梁山伯身后之人,问道:“他不肯,那你们呢?”
“是与他一起离开,还是留下来?”尖锐至极的问题就这么被摆上台面。
站着的人群传来一片唏嘘,跪着的窸窸窣窣。
有一位蓝衣公子自人群中蓦然站起,一把推开同伴的手,出声道:“学生常无名见过山长。”
“学生愿意与梁山伯同进退。”他眼神坚毅,毫不畏缩,“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
“是吗?”山长看向梁山伯,“你的同伴肯为你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你难道就不肯为他们退一步吗?”
梁山伯弯腰再拜,抬头回话道:“学生愿做子路,不为子贡。”
“好一个愿做子路,不为子贡!”山长语调平缓,周身的威压却是一阵强过一阵,“这是拿孔夫子堵我呢?”
子路与子贡皆是孔夫子的学生,两人各有一个出名的典故,分别是子路受牛、子贡赎人。
子路受牛是指子路曾在河里救了一个人,那人给子路送了一头牛,子路坦然接受了。
世人嘲讽子路贪财,孔子却夸子路做得对,行善事得善报,这样大家就更愿意做好事了。
子贡赎人则是指春秋时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见到在外沦落成奴隶的同胞,将人花钱赎回来,就能获得国家的奖励。
子贡赎人后却拒绝领受奖励,孔子知道后认为子贡做错了。今后,鲁国人将不会再花钱赎回同胞了。
因为做了好事,不仅没有回报反而要损害自己利益。
梁山伯自称愿做子路,不为子贡。意思是他不肯放弃入学,山长如果不收他,就是违背孔圣之道。
山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圣人之道,岂是我这个小小山长能违背的。”
闻言,梁山伯眼睛一亮,喜不自禁,“多谢山长!”
常无名重新跪下,跟着众人叩拜,“多谢山长!”
与寒门子弟的兴高采烈不同,士族子弟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书院超负荷收人,必将损及他们的利益。
山长看着梁山伯,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我的身份的?”他身上的衣服就是学院的杂役服,而且他扫地时绝没有趁机偷懒看戏。
梁山伯站起来,看了一旁的祝英台一眼,这是他的功劳。要不是祝英台提醒,他还不知道一个人的衣着装扮有这么多的门道。“山长的鞋子是青云靴。”
青云靴是民间根据官靴仿制的,鞋底比一般的鞋底厚且软,还不易滑。最适合上朝时长时间站立的官员或者是出门远行的人。
出门前,他娘听闻青云靴既舒服又寓意好,便想给他买一双,谁知一问,价钱十万。
梁山伯当然不愿意买这么贵的鞋,不是买不起,而是没必要。
他能拿出黄金十两的束脩,难道还裁不了一身新衣服或者买双新鞋吗?
在他看来,衣服鞋子干净整洁就好。若是因水洗日晒,折了颜色,好好的东西就扔了,实在太过奢靡。
山长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鞋子,心道,他老人家年纪大了,穿双好鞋,不应该吗?
臭小子,眼太尖了。
山长又问道:“如果我今日不出面,你当如何?”
梁山伯憨厚一笑,坦然道:“别人山伯不知道,但山伯自己肯定会赖在书院门口不走。”
好小子,我出不出面都赖上我了啊!
“最后一个问题,你明知王家的两个仆人听不懂你的话,为何还要与他们多费口舌?”
这小子也不是个迂腐的,为何如此行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意思是阻塞老百姓的嘴,就好比阻塞河水。如果河水阻塞后,一旦再决堤,就会伤到很多人。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意是我听说过用忠诚和善良来减少怨恨,但没有听过用权势来防止怨恨的。等同于以德服人。
提及此事,梁山伯有些意外,“山长,您看到了,为什么不阻止?”
山长:“什么事都管,早晚累死我老人家。”
梁山伯嘴唇张合,想说什么,最后回避了这个话题,转而回答起山长的问题,“这两句话,山伯第一次听时也不懂。后来听到多了,慢慢就懂了。推己及人.......”
梁山伯腼腆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山长却看明白了他的本意,“你认为他们也能读书?”
门阀士族垄断了知识,他们连与寒门一起读书都认为是耻辱,更不用提仆从等卑贱之人。仆从读书不是上进,而是造反。
梁山伯还没有说什么,祝英台插话道:“他们有眼、有耳、有嘴,能看、能听、能说,为什么他们不能读书?”
梁山伯微微颔首。奴仆也是人,只要有向学之心,为什么不能读书呢?
“他们如果有机会读书,说不定还会胜过我们。郁离……”读书就很好。祝英台意识到差点失口,紧急补救,“郁离也这样认为。”
山长摸着胡子,看着两人,目光里藏着说不出的深邃。不多时,说道:“至于你们入学,缺什么东西,你们问他。”
顺着山长的手指,梁山伯看到了刚走过来的刘郁离,“学生明白。”
刘郁离没想到她只是看个戏,还能给自己招来麻烦,推脱道:“这不好吧!在其位谋其政,我只是个学生。”
山长微微一笑,白花花的胡子乱颤,低声问道:“刚才的戏好看吧?后面还有。”说完,背手而去。
等祝英台、梁山伯交完束脩,跟着刘郁离赶往宿舍已是夕阳西下。
刘郁离:“英台,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祝英台见刘郁离一副恶作剧的表情,心生不妙,明知不该顺着她的话问,偏生忍不住,“什么坏消息?”
刘郁离:“书院收的人多了,宿舍住房不够用,需要两人一间。”
三十个学生,原本一人一间,正好。现在多了十五个寒门子弟,每人还带着一个书童,原本的单间就成了双人间。
祝英台一听,小脸一垮,她可从没与人同住过。哪怕是银心、郁离晚上值夜,也都是睡在一旁的套间。“真不能一人一间?”
梁山伯:“对不起,我又连累你了。”
他刚逼着山长把人收下,若是再提出一人一间,山长一定会直接把他从山上踹到山下的。
看到梁山伯如此愧疚,祝英台依旧说不出安慰的话,她好惨!怀着最后的希望看向刘郁离,“郁离,你是不是漏掉了一个好消息?”
“虽然……我想说……”刘郁离的虽然听得祝英台心都要碎了,“能安排我们俩同住吗?”
这是最好的情况,她和郁离皆是女子,同住也没什么。
“虽然……我想说没有。”刘郁离补完后面的话,“但没有好消息是不可能的。”
祝英台美丽的小脸光芒顿生,“你是说我们俩住一起?”这消息好到有点不敢相信。
“当然了!”刘郁离十分得意,她提前入学这么多天,不就是想着同师母打好关系,利用先机,在宿舍名单上做手脚吗?
然而,刘郁离的骄傲面具在公告牌上看到名单的那一刻碎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