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误惹檀郎 > 第3章 再相逢

第3章 再相逢

走到家门口,远远瞧见一道小小的身影候在檐下往外张望。

昏淡的灯火照在那丰圆的小脸上,露着一点尖尖下巴,不过**岁的年纪,正是畹君的幼妹佩兰。

云娘见了佩兰,口中责备道:“你身上不好,跑出来做什么?”

“出来迎姐姐。”佩兰怕挨骂,小跑着躲到畹君身后,拿黑葡萄般的大眼睛偷觑着她娘。

畹君一笑,牵起佩兰进了堂屋。

待坐定后,她从怀里摸出包好的桃花面果子,分别递到母亲和妹妹面前:“这是侯府的糕点,做得可精致了,专门带回来给你们尝尝。”

佩兰高兴得两眼冒光,把面果子三下五除二尽数塞进嘴里,将腮帮子撑得鼓鼓的。

畹君拿帕子擦去她嘴角的细屑,嗔道:“吃没吃相,平时是少你饭吃还是怎的,谁家姑娘似你这般粗鲁?”

佩兰不以为意,努力地咽着口中的糕点。

云娘听了心中却颇不是滋味。

畹君她爹生前是江浦县令,八年前因病离世。畹君好歹当了九年官家千金,哪怕如今家道中落,亦已养成端庄得体的举止。

而佩兰是遗腹子,一出生就没了爹,胎里又带着病,哪有那样的条件和环境给她学礼仪?

说起来,她最亏欠的就是小女儿了。

云娘把手上的面果子递给佩兰,温声道:“别急,阿娘的也给你吃。”

“娘!”畹君不满,“这块是给你带的!”

云娘笑道:“娘早过了稀罕这些东西的时候了,你妹妹爱吃,就都给她罢。”

畹君闻言闷闷不乐,虽素知她母亲是这样的性子,只是一番心意全然不被母亲放在心上,难免有些明珠暗投的郁懑。

她起身回到屋里,将时问蕊给她的那件罗衫拿出来细瞧。纤薄的银紫色花罗裁剪得宜,在烛火下泛着瑰艳的暖金调,隐透粼光,华美得叫人目不能移。

虽然是时问蕊嫌弃不要的,畹君还是喜欢得不行,小心地将衣衫叠好放进箱笼里,这才取出那枚掉了珍珠的耳坠细看。

耳坠上的孔洞大如拇指盖,要找到这么大的珍珠只怕不易。

畹君暗恨自己粗心,那么大一颗珍珠,怎么掉了都没发觉呢?

翌日云娘拿着金锞子去换了二十六两碎银,留下二十两家用,余下的六两给了畹君。

畹君翻出账本,将这六两银子的入账记了下来。

这些年母女三人相依为命,父亲的留下来的薄产只够勉强度日,云娘平时在酒楼帮厨,闲暇时还得接些绣活来贴补家用。

她从十岁起帮母亲做绣活,如今针线做得极尽秀致工丽,卖出去的价钱也越来越高。及笄以后,又在巷口支了个书信摊,平时替人读信写信,每日也有几十钱的收入。

畹君从书信摊赚的银钱都攒了下来,备着给自己当嫁妆。只是佩兰每月要吃二三两银子的药,有时候家里周转不开,她少不得拿自己的私库去补。

因此两年多了,畹君的私库还是只有可怜的十几两银子。等补上那颗珍珠,还不知道要去掉多少银子。

畹君长吁短叹了一回,仍旧到巷口树荫处支起摊子。

如今暑气渐盛,巷口成了邻里最爱的纳凉去处,连带着畹君的生意也好了些。没客时她便低头做针线,一面分神去听旁人闲话谈天。

那闲聊的人中有一个姓葛的婆子,平日里行走在大户人家的后厨帮工的,说起那些高门私事来头头是道,畹君正是从她口中听说的时二爷和谢四娘的传闻。

这天葛婆子又在与几个婆姨闲聊,说到前些日子宣平侯府老夫人的寿宴——

“那位时二爷呀,听说谢四娘来府做客,为告相思之苦,特地让小厮请了谢四娘到幽静处相会。谁知谢四姑娘端庄守礼,不愿婚前私会,因而没去。虽然没见成,可倒让时二爷愈发敬重珍爱起她来……”

畹君一听,险些让绣花针刺破了手指。

她心中倍感不妙,因为记挂着耳坠的事,反而将谢四姑娘那档事忘了。眼见流言传到了这种地步,要是给时二爷听到,还不得气死,只怕跟那谢四姑娘的罅隙更深了。

她得赶紧找到谢四姑娘,向其转达时二爷的意思才行。

可是该怎么见到谢四姑娘呢?那谢府高门大户,她也进不去;若等谢四姑娘去侯府做客,那她还得再上一趟侯府的门。

畹君心烦意乱,早早收了摊回去。

回到家里,云娘去了布庄裁衣裳,只剩个佩兰关在屋里。

畹君去熬佩兰平日喝的药,小姑娘就蹲在药炉子旁边帮她扇风。

“姐姐,你是不是有心事?”佩兰半歪着头,大眼睛黑白分明,倒映着畹君秀眉半蹙的模样。

畹君转过眸光看她一眼,幽幽叹道:“如果两个人之间有误会,本来要解开的,却因为我的缘故耽搁了,现在误会闹得更深了。你说,这可怎么办呀?”

佩兰眨巴着眼睛道:“那他们重新说清楚不就好了。”

畹君一怔。

是了,时二爷能找谢四姑娘一回,便能再找第二回。

这流言都传到市井街巷里了,他肯定有所耳闻,说不定早耐不住去找谢四姑娘算账了。只要他们一见面,就会知道上回是她冒认了身份,只怕两个人都已经恨上她了。

要是她现在找上谢四姑娘,岂不是送上门给人家问罪的?

畹君一迟疑,便压下了去找谢四姑娘的念头。

左右她也不常去侯府,等把耳坠还给郑姨妈,以后避着时二爷走就是了。反正时家她已经有了一个要避的人,也不差再多他一个。

敲定主意,她反而轻松起来,渐渐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过几日到了四月十五,畹君起了个大早,准备出城去上元县郊的慈育堂开义塾。

慈育堂的管事陶妈原先是她家的邻居,听说畹君能认字,便聘她给慈育堂的孩子们启蒙,一个月给五百文钱。

后来慈育堂收的孤儿太多,城里住不下,便迁到了上元县郊去,也顺势停了畹君的差事。

可畹君见慈育堂好些孩子聪明伶俐,不忍心让她们以后目不识丁,便每月逢望日出城去开一次义塾,如今也坚持了一年。

一大早她赶到街口坐上了驴车,因是出城,便戴了一顶青纱帷帽。只是女孩子到底爱俏,平时没机会穿那件银紫罗衫,正好趁今天穿出门去。

那驾驴车的人称王五,平日做的就是驾车往返金陵府城和上元县的营生,畹君坐了他一年的车,两人也算是相熟。

到了上元县郊,王五特意往慈育堂多捎了一段路。

畹君感激他这一年的照拂,正好最近手头宽裕,便多给了他二十文钱。

王五高兴得见牙不见眼,连声道:“申时二刻,我还在这里等谢姑娘。”

畹君谢过他,便往慈育堂走。

慈育堂建在清溪村北坡上,占地甚广,有二十几间屋子,住了六七个管事并五六十个孩子,还有一半的空屋子。

如今天热,畹君爬上坡便出了一层薄汗。

她一到门口,慈育堂的孩子们便冲过来将她团团围住。因义塾这日不用干活,故而孩子们都分外盼望她来。

管事陈妈见了畹君笑着打趣:“谢姑娘今儿怎么穿这样好看?求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了吧?”

畹君脸上浮起红云,嗔道:“妈妈真是的,怎么好当着孩子们的面说这些话?”

陈妈摇头笑道:“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年纪到了,本就该多作考虑嘛。我看谢姑娘知书达理,又是官家千金,至少也得是个秀才举人方配得上你。”

畹君苦笑一声没有接话。

其实自她及笄以来,便有许多人上门说亲,其中不乏人品样貌俱佳的青年才俊。

只是母亲嫌人家清贫,要给她找个富贵门庭;又恐怕委屈畹君,还要求人家身上有功名。

这般一来,满足条件的人家反而嫌她早年丧父、又没有兄弟帮衬。

一来二去,她的婚事倒耽搁了下来。

畹君没母亲要求那么多,她就想嫁个家世简单、年纪相当的秀才,到时陪着夫君一路科考,以后当个进士娘子官太太,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陈妈见她不欲多谈,便让她领着孩子们进屋读书去了。

因为一个月只开一次义塾,所以她将教书的内容压得极满,只在用午饭时停下来歇了两刻钟。

慈育堂的孩子都是孤儿,因此更为懂事乖巧,纵有几个不爱认字的孩子,也非常安静守纪地听她开蒙。

畹君讲得口干舌燥,便让他们自行练习写字,自己忙里偷闲倒了杯茶喝。

这时外头响起一阵骏马的嘶鸣,畹君心中好奇,端着茶杯踱到窗边往外望去,见是两个红衣官兵在跟陈妈说话。

她不由轻皱眉头。

她们这样的安分良民是极少见到官兵的,要是出现了官兵,那必然是出了不好的事。

她寻了空出去问陈妈:“方才那两个官爷来干什么的?”

陈妈向来笑眯眯的脸上难得凝重起来:“那官爷说,近来边郊有匪徒流窜,他们要在此剿匪,想借我们这处房屋做个临时据点。”

剿匪?畹君心里猛地一紧,想起那日躲在水榭后面听到的谈话,忙问陈妈:“外头来了几个官爷?为首那人长什么样?”

陈妈凝神一想,道:“来了有十个人吧,都是骑马来的。为首那大人的个子很高,长得很俊,虽然看起来年纪不大,可是很有威仪。哎呦,我都不敢跟他说话,让杨妈在前面招待呢。”

畹君脑袋“嗡”地一声。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听这形容,**不离十是时二爷亲自过来了。

畹君怕时璲撞见她要跟她算账,又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此地。万一拖到申时,王五的驴车走了,她可就回不了城了。

不如趁时璲还在跟杨妈交涉,她先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

畹君匆匆对陈妈道:“我家里还有事,得先回去了。”

说着取下墙上挂的帷帽,仔细戴好了方走出屋门。

谁知造化弄人,她一踏进院子,便看到杨妈正与一个年轻男子在廊下说话。

那人身上一袭青绿暗纹曳撒,衬得身姿笔挺如松,可不正是她那冤家路窄的时二爷?

畹君心虚地扶了一下帷帽,几乎是贴着院墙下的树荫往外走,只盼时璲不要注意到她。

快走到院门的时候,她忍不住加快脚步,忽然耳边骤然响起一道极尖锐的破空声。

她还没反应过来,帷帽前面的薄纱已经被整齐划断,轻飘飘地落到脚下。

一旁的木门上颤颤钉着枚锃亮的袖箭,在午后的日照下闪着冷锐的光。

畹君头皮一麻,不敢望向那袖箭发射的方向,却已感受到两道灼人的视线落在脸上,仿佛要将她洞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再相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至死靡他

春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