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187章 武如意一解当年事 萧未央心中多悲怨

第187章 武如意一解当年事 萧未央心中多悲怨

如果一个人在犯错之后想要淡化自己的错误,减轻自己的罪责,最好的办法就是抖出别人的错误,掩盖自己的过错,这样对比之下自己就会是一个“好人”。

现在的萧未央就是这样的心态,她在知道自己被王婠“放弃”之走投无路后,为了求得一条生路,萧未央知道自己的生路掌握在谁的手中,所以她用头撞墙这样以死相逼的方法见到了李治,并且为了李治不再被王婠“蒙蔽”,萧未央打算招供出自己所知道的她和王婠之间所有的秘密,这些秘密注定会震惊一直被蒙在鼓里的李治和在外面偷听的如意。

李治听到萧未央说王婠还有瞒着自己的秘密,马上就让萧未央具体说来。

萧未央此时心中也是一横,她现在不只是要招供她和王婠秘密谋害李弘的事,因为仅仅如此并不能保证自己“清白”,她必须要说出王婠更多的脏事才会显得自己是一时被王婠鬼迷心窍的无辜者,自己只是从犯,王婠才是主谋!

所以萧未央接着道:“据臣妾所知,王婠对武如意的谋害之举实际会更早,要早到武如意因为牵涉进高阳公主谋逆被迫出宫之时。”

李治一阵疑惑,涉及高阳公主谋逆之事,这要早到什么时候?自己怎么记得当时的皇后和如意还“关系很好”呢?偷听的如意则是心中一动。

萧未央道:“皇上有所不知,当时的武如意因为牵扯进高阳公主谋逆一事,她被迫出宫,可是武如意出宫之后就发现自己肚子里已经怀有了皇上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安思定公主,这是皇上知道的事。”

李治点头,自己的女儿他肯定知道,并且他也是在王婠的告知下才知道出宫的武如意肚子里有孩子,于是在他知道之后也就赶紧命令内侍监把武如意接进宫,难道这其中还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萧未央接着道:“实际上在皇上知道这件事之前臣妾就已经知道,是有人偷偷把武如意的消息告知的臣妾,因为这个人知道臣妾和武如意有仇,陛下可知这个人是谁?”

李治缓缓道:“是皇后?”

萧未央肯定道:“是皇后!这个消息也只有她知道!”

李治失神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萧未央道:“皇上可知道武如意出宫后在感业寺被人追杀的事?”

李治震惊道:“你是说?”

萧未央凄苦的哭着道:“是的皇上,臣妾在知道武如意出宫后,并且肚子里还有皇上的孩子的时候,臣妾就安排人追杀了武如意,因为臣妾不想武如意再回到宫里,可是臣妾也知道皇上一旦知道武如意肚子里有孩子是必定会接武如意进宫的,臣妾一时被嫉妒蒙蔽失了神就派人去追杀武如意,臣妾知错。”

李治现在的心情已经不能用震惊形容,“淑妃,你太让朕失望了,朕当时只以为是皇姐为了要挟朕,所以才挟持的武贤妃,没想到背后是你在派人追杀她。”

这就是当时的巧合,高阳公主因为谋逆事泄,不得已想要逃出长安城再做打算,没想到会巧遇同样在逃亡的如意,这样两个逃跑的人就撞在了一起,甚至高阳公主当时还以为追杀如意的人是李治派来追杀她的人,她的侍卫也就挡住了追杀的杀手,间接救了如意一命,直到后来高尉犁追到高阳公主,如意也就顺势成了高阳公主的“人质”,想要出城而去。

事后李治那里知道这两件事中间的弯弯绕绕,哪知道如意能活下来就是一个巧合,也就把所有的罪责归结到了高阳公主的身上,现在才知道当时追杀如意的人是萧未央派过去的?

这也是萧未央选择在那个时间追杀如意的原因,因为如意当时被迫出宫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意不愿意做高阳公主的棋子,为李治赦免当时还活着的魏王李泰回归长安城吹枕边风,所以“自愿”出宫,这就算是得罪了高阳公主,不管高阳公主逃不逃跑,杀害武如意的脏水都会泼在高阳公主身上,戏剧性的是最后救了如意的人还是高阳公主,虽然救如意并不是高阳公主的本意,只是巧合下的巧合。

萧未央道:“皇上,这都是臣妾的错,但臣妾也只是被王婠当成了借刀杀人的棋子,因为臣妾后来才知道追杀武如意的人数不对,所以臣妾猜测当时王婠告知臣妾武如意怀孕的消息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之后,她自己也派出了杀手,臣妾只是她遮掩的工具。”

李治难以置信搞得看着萧未央,难道萧未央嘴里这个老谋深算的人真的是皇后?这是超出李治认知的事,可是按照李治了解的萧未央这也不可能是谎话,所以一直以来是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皇后?王皇后在贤良淑德的表面下还带着另一副面具?

在外偷听的如意此刻心中也是如惊涛骇浪般汹涌,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被追杀其中会有这么多的内幕,在她被追杀的一开始她也以为追杀自己的人是高阳公主派出的杀手,因为她知道自己得罪了当时权势可以和长孙无忌抗衡的高阳公主,所以她出宫重回感业寺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只不过是肚子里的安思定公主让如意又有了求生的念头,所以她开始逃亡,只是如意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逃亡的路上巧遇同样在逃亡的高阳公主,并且在高阳公主的反应下得出追杀自己的人并不是高阳公主所派,如意当时也就猜到了可能是萧未央所为,如意现在又想起了当时高阳公主莫名其妙的一句话,“也许想你死的人不止萧未央一人呢”,现在看来高阳公主一语成谶,萧未央的背后居然还有王婠的操纵,如意以为当年对于自己的追杀,自己看到了事情的第二层的萧未央,没想到还有第三层王婠,至于李治和其他人,只看到了第一层的高阳公主。

可是如意现在还想不明白自己当时明明还是王婠的“心腹”,自己在出宫前甚至把儿子李弘托付给了王婠,这就代表她对王婠的信任,王婠为什么会杀她呢?

这个问题如意不明白,李治不明白,萧未央也不明白,也许只有在王婠那里才能得到答案。

可是即使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也能解释后面一件事的原由,就是如意回宫之后曾经和李治谋划过更换太子的事,就是废黜李忠改立李弘为太子,并且当时这件事也得到了王婠这个皇后的允诺,王婠表示自己会和皇上站在一个立场,没想到李治把这件事带上朝议的时候等到的却是王婠的临阵变卦,不支持李弘,而是认为李忠做太子“挺好”,这样就把提出这件事的李治搞了个措手不及,现在这么看王婠当时的选择就不意外了。(125章内容)

萧未央接着哭滴滴道:“皇上,不止如此,还有武如意回宫之后的事,武如意回宫之后生下安思定公主举办百日宴,本来臣妾是不欲参加此宴的,皇上知道臣妾和武如意素来不和,也是王婠三番两次请我前去赴宴,宴会后才知道王婠是想在宴会上谋害安思定公主,武如意当时说的没错,在安思定公主出事后,宴会上没有去请御医,在徐婕妤请来御医后王婠也是故意昏迷让御医没有抢救安思定公主的空闲。”

李治听着萧未央的话算是为安思定公主沉冤昭雪,所以如意当时对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只可惜除了自己没人信,长孙无忌也不信,最后只把刘贤妃当做了替罪羊,自己作为安思定公主的生父也没能为女儿找到公道。

躲在外面的如意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安思定公主虽然夭折了,却始终留在如意的心里,尤其是前几天李弘病重的时候,如意对安思定公主更是想念。

她听到萧未央招供说出自己的女儿,即使她自己知道真相也止不住自己对女儿的想念,现在女儿总算是沉冤得雪了,如意相信有了萧未央的证词李治一定可以为女儿报仇的。

李治沙哑着声音道:“你们还有什么事瞒着朕?”

萧未央道:“皇上,还有就是后来皇上对高句丽一战,鼓动朝臣在战败后追究武如意的责任的主意也是王婠出的,是她唆使臣妾一起这么做的,这也就有了当时的流言,可惜这一次王婠失算了,还有就是对突厥一战,王文度也是王婠找来的,目的就是和苏定方争抢军功,这件事皇上应该已经知晓,其实这都是王婠所为,和臣妾无关,现在臣妾都把这些知道的事情都告诉皇上,一直以来都是王婠在幕后和皇上为敌,谋害武如意,跟臣妾无关的啊皇上,所以臣妾才会说自己是冤枉的,还望皇上明鉴啊。”接着又是一阵哭啼。

萧未央说这么多就是想要突出王婠的罪责,掩盖自己的错误,只是李治听到萧未央说的这些却有些心累,因为这其中的很多真相李治还不如不知道,在李治的眼里自己的后宫还算是安定,他是怎么都不会想到会有这么多的阴谋诡计,并且还让自己的女儿安思定公主还在襁褓中就失去生命,想到这里李治又感觉自己有些头痛欲裂。

面对依旧还在哭个不停的萧未央李治只能无奈道:“朕知道了。”

萧未央赶紧道:“皇上一定会饶恕臣妾的,对吧,皇上。”

李治不置可否,因为他现在只想去向王婠求证萧未央说的真假,虽然李治已经感觉到萧未央说的大概率是真相。

萧未央看李治没有回应,像是失望,又像是期望道:“皇上,臣妾还有一个请求。”

李治道:“什么?”

萧未央勉强笑了一下道:“皇上可否告诉臣妾,为什么当年皇上偏爱臣妾,却又毫无征兆的疏离了臣妾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武如意的原因吗?”

萧未央想要知道李治当年为什么会好好地就不爱她,要知道在太子府时期萧未央才是李治的独宠,不然萧未央也不会恃宠而骄,敢和王婠一争高下,但萧未央就好像在那么一瞬间就失去了李治的宠爱,萧未央这些年一直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只不过以前她问不出口,现在她已经成了阶下囚,她怕眼下不问,以后也没有机会问。

李治没想到萧未央会问出这个问题,一个女人问一个男人你为什么忽然就不爱我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任何一个男人面对这个问题心中都会柔软,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抛弃了这个女人,毕竟曾经爱过。

李治迟疑片刻还是决定回答萧未央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也是李治心底的秘密,李治道:“当年你和皇姐高阳公主等人走的太近,朕不喜欢。”

萧未央听着李治的回答也陷入了沉默,原来是这个原因。

萧未央想到了几年前的事,当年李治刚刚继位直到太宗皇帝国丧结束的那段时间,正是萧未央势头正盛的时候,并且当时的王婠并没有生育皇子,却因为背后有长孙无忌支持,所以一直稳坐皇后之位,萧未央对此很不甘心,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素节做太子,可是这仅凭萧未央自己这个萧氏旁系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因此萧未央就找到了当时的萧氏叔父辈驸马都尉萧锐,也就是前隋萧皇后的弟弟本朝特进萧瑀的儿子,萧锐,并且依靠萧锐的妻子襄城长公主找到了当时还可以在大唐和长孙无忌分庭抗礼高阳公主,希望高阳公主可以帮助儿子李素节做太子,在当时这也是萧未央最好的选择。

而当时的高阳公主代表的李姓宗室在太宗驾崩后也开始对长孙无忌这个外戚把持朝政有诸多不满,这天下是李家的,凭什么让长孙无忌做监国?并且长孙无忌一直支持的皇后没有生育皇子,这也就给了高阳公主等人一个机会,所以萧未央和高阳公主当时也算是一拍即合,既然长孙无忌支持皇后,那高阳公主就支持萧未央,这也算棋逢对手,旗鼓相当。

萧未央彼时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坐上太子之位也算是殚精竭虑,恨不得和王婠斗个你死我活,但她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治喜不喜欢这样的她?萧未央以为李治会一直宠爱自己,却不知道李治并不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因为他们想争夺李治的权力,所以萧未央为了儿子的未来却忽视了自己男人的感受,投入了自己男人“敌人”的阵营,这样的萧未央又怎么能够继续得到李治的爱呢?她的失宠也就成了必然,只是这些东西当时当局者迷的萧未央并不明白,她一直觉得是因为武如意进宫的原因,所以她说王婠让如意进宫就是引狼入室,实际上根本的原因还是萧未央背叛了她的身份,她让李治感到了失望。

现在萧未央问出了这个问题,李治也回答了这个问题,萧未央就明白了过来,可是萧未央又悲惨的一笑,自己当年不依靠高阳公主又能依靠谁?自己只是一个区区的萧氏旁系,虽然身出名门望族南兰陵,却不得家族重视,并且在祖父萧瑀去世后南兰陵受到长孙无忌的打压也没有了前隋时的盛况,萧未央不依靠高阳公主还能依靠谁?

萧未央没得选,萧未央一直称呼武如意为小门小户,可是她这个萧氏旁系和小门小户又又多少区别?所以与其说萧未央讨厌武如意,倒不如说她是讨厌小门小户这个称呼,因为这也是她过去的称呼,萧未央只是从同样出身小门小户的武如意身上看到了过去不得志的,自卑的自己,所以她要远离武如意就是远离过去的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

萧未央道:“皇上可知道臣妾为什么非要和王婠势不两立吗?”

萧未央这一次不等李治询问自己接着道:“想当初臣妾在先帝时进宫成为小宫女,哦,臣妾是和武如意同期进宫的,可是最终武如意被留在宫中,臣妾被分给了当时还是晋王的皇上,皇上那时候还是先皇身边最不起眼的皇子,也没人会相信皇上有朝一日可以承继大统登帝位,直到发生了废太子李承乾谋逆的事,当时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就成了接替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是臣妾不甘心,是臣妾认为皇上虽然只是晋王,却可以做太子,所以是臣妾自愿跪在祖父门外希望祖父支持皇上上位,哪怕臣妾在大雨中跪了几个时辰臣妾都没有放弃,一直跪求祖父此事,最终祖父在老祖宗(萧太后)的规劝下才同意了我的请求,这样才有了祖父在朝堂上支持皇上为太子的事。”

李治这才知道当年特进萧瑀为什么会突然支持自己,原来还有萧未央的原因。

萧未央借着道:“可是皇上成为太子之后呢?按照先来后到的规矩臣妾本该是太子妃,却因为长孙无忌的原因突然多了一个王婠,因为她出身并州王氏嫡系,更能配得上皇上,所以她就理所应当的成了太子妃,臣妾只能让出本属于臣妾的太子妃之位,做了太子良娣,皇上,您说这是凭什么?王婠凭什么抢了本属于臣妾的东西?并且这样的事还不只一次,在皇上继位之后,王婠太子妃为皇后,那臣妾也该为贵妃才对,却又为什么会多出来一个郑珠贤,因为她是荥阳郑氏的嫡女!所以她可以做贵妃,臣妾只能屈居淑妃之位,皇上,臣妾不甘心啊!所以臣妾想要一步一步的走到本就该属于臣妾的位置!所以臣妾和王婠水火不容,因为皇后本就应该是臣妾的,太子本就该是廉儿的!臣妾没有做错什么!臣妾只是生错了地方!”

李治这才知道萧未央这些年心中的苦楚,李治心中有愧。

如意也知道了萧未央这些年的经历,原来高高在上的萧未央居然也被人一而再的“欺负”,宫廷还真是残酷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经年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