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咸鱼清宫养崽日常 > 第11章 第 11 章

第11章 第 11 章

承祜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小手无意识地攥着孟嬷嬷肩头的衣料。

他需要让周围的人,尤其是康熙,习惯并认可他“聪慧好学”的一面,这对他未来影响胤礽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他快两岁了,这个前世死亡的节点。

这让他感觉到了不安和急迫。

康熙如今年岁也不大,再加上他在康熙这里没有争权夺势的压力,一个早慧灵秀的孩子是所有父母都乐见其成的。

父子两个还能像平常百姓家中父子一样相处,也是脱不开他的“人设经营”,感情都是计较来的,他这个年纪就应该好好“计较”。

如果……

这辈子的他还是没有办法改变早夭的风险的话,那一个聪慧贴心的孩子一定会给康熙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承祜专注无比,三分是“人设经营”,三分是真心投入,另外几分却是用来观察其他人。

课堂里,年纪比他大得多的王公子弟们百态尽显。

前排靠窗的常泰,承祜的大舅舅,看见后门人影时明显绷紧了身体,努力坐得更端正了些。

他也摸索出了些规律,知道他这个皇子外甥常常来尚书房,他和长姐亲近,对着这个外甥自然爱屋及乌。

每每看到人,都会坐的更加板正,生怕他这个舅舅给孩子留下些不好的印象。

他隔壁的鄂伦岱懒洋洋的。

承祜从前就观察过,知道他想走的是武道,对读书不太上心。

马尔浑昏昏欲睡,他课业不好,常常被老师罚抄,张英治学不算严厉,因此他放肆了点。

诺敏老老实实的听着课,他算是这些孩子中为数不多真心实意学习的人。

格尔芬前日得了风寒,这几日请假在家,没在课堂。

台上的张英念完一章,略作停顿,拿起戒尺轻点书卷,准备讲解字义。

目光再次扫过后门,那个小小的身影依旧安静专注。张英心中那丝异样感更浓了——这孩子,似乎不是单纯看热闹?

“‘劬劳’,谓辛勤劳苦也。父母生我养我,其劳苦何如?” 张英开始讲解,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他没有刻意拔高声调去吸引昏睡的学生,只是循着自己的节奏,娓娓道来。

讲解完了以后,就是诵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尚书房的规矩。

张英眼神向下扫过,参差不齐的读书声响起。

他踱步下来,从窗边走起,挨个检查学生的笔记。

目光不经意间落向后门。

这一次,他清楚地看到,那小小的孩子竟也学着他的样子,小嘴微微开合,无声地模仿着诵读的节奏!

那稚嫩而认真的模样,与课堂里的敷衍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一丝极淡的笑意掠过张英嘴角。

他虽然在翰林院“磨资历”,可不代表他真的远离朝堂。

翰林院讲读学士可在御前侍奉,他是康熙近臣,自然看得出来皇上对承祜阿哥的喜爱,中宫所出,既嫡既长,皇上现在依旧青春鼎盛,这种情况下,承祜阿哥的身份看起来分外尊贵,但盛极必衰,如今承祜阿哥才一岁多,宫里就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了。

先不说其他的,单从年纪上来看,让他出事的几率都要比平安顺遂长大的几率大多了。

张英这种清流人士看得清楚,也想的明白,就冲这些,他都不会去掺和其中。

荒谬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对“向学之心”的欣赏,哪怕这心来自一个不到两岁的稚子。

这深宫中最尊贵也最可怜的孩子,竟是他这“磨资历”的翰林在尚书房里最“用心”的听众。

这感觉真是……

张英往后瞟的神情一顿。

守在门口的太监们绷紧着。

他不动声色的收回眼神,只是背脊更加挺直了。

一个高大明黄的身影,在顾问行等簇拥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后门不远处。

顾问行是康熙乾清宫首领太监,自康熙幼时起就伺候在身侧了,他博学多识,康熙学习办公一般都带着他。

康熙处理完奏折,本想着到坤宁宫找一下承祜,玩一下儿子解解压,没想到扑了个空。

“这小子才一岁多就这么能跑。日后不知道皮成什么样。”康熙笑骂着。

他从仪芳那里知道儿子最近的行程,也是许久没来尚书房看看了,他一时兴起,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尚书房后门。

他一眼就看到了被抱着、全神贯注“听课”的承祜。小家伙那副认真模仿张英诵读的小模样,瞬间在康熙心中激起了涟漪。

康熙没有出声,静静站在那里,深邃的目光在承祜和张英的背影之间流转。

他站的这个位置很隐蔽,可以看到几个孩子的反应。

康熙冷峻的眉宇柔和下来,嘴角勾起温和的弧度,他也是个自幼爱学之人,看来他的儿子和他一样。

顾问行轻手轻脚搬来椅子。

康熙撩袍坐下,他决定好好看看,看看他的承祜,也看看这位能让承祜如此安静的翰林,张英。

课堂里,张英的讲解声和学生们的读书声继续。

张英感觉着了身后不同寻常的寂静和一丝无形的压力,脸上不动声色。他讲解完一句,借着转身踱步的机会,眼角余光飞快地向后门扫去——

明黄!

果然没错。

他的养气功夫很到家,面上丝毫不显慌张。

康熙端坐门外,锐利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将张英那瞬间的身体僵硬和随后堪称完美的恢复看在眼里。

他眼中那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终于清晰地浮现出来,甚至带着一丝探究的兴味。

此人的定力,远超寻常翰林,他从前倒是没注意到张英除了治学以外,还有这方面的闪光点。

康熙收回视线,不再看张英,目光重新聚焦在儿子身上,带着更深沉的审视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如今满人入关不久,满汉融合需要一道桥梁。

他有考虑过是否要立个太子,稳定满汉之间关系,收拢汉人归心。

承祜是很好,但是他和先帝长相相似,焉知不会是下一个先帝,为此,他与太皇太后早早的就将承祜放到了备选项里,他是子嗣不丰,可他如今也才二十不到,年富力强,未来谁又说的准?

只现如今的几个孩子里,最好的就是承祜了,从承祜能自己爬动以后就喜欢四处溜达,康熙之前常常都能在坤宁宫的小书房里找到他。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康熙也是一个好学的人,从前对承祜常往书房跑的行为没在意过,但是看他今天这表现,他好像听得懂课。

是错觉吗?

康熙观察着承祜。

承祜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小脑袋微微晃着,努力模仿着先生的口型。

虽然感情有做戏的成分,但是学习却是不能做戏的。

上辈子在社会上摸爬打滚的经验告诉他,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其他事的时候,学习,就是最平坦的路。

阿玛如今年富力强,他志不在皇位,但是又不想一辈子庸庸碌碌的,既然这样,靠学习为自己搏出一条路才是最实际的。

他想护住母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让自己成长起来。

康熙的目光,如同无形的丝线,紧紧缠绕在承祜身上,带着父亲特有的慈爱与骄傲——瞧,他的儿子,才这么点大,就如此好学,被嬷嬷抱在怀里,竟比里面那些年纪大得多的王公子弟还要专注几分!

这份专注,像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一圈圈满意的涟漪。

然而,帝王多思。那丝欣赏如同投入深潭的光线,很快便被更深沉的思虑所覆盖、折射。

康熙的眉峰几不可察地微微聚拢。

承祜那专注时微微蹙起的小眉头,那下意识抿紧的嘴唇,甚至那投入时眼中闪过的思索……

都像极了他幼时在书房苦读的模样。这种血脉相承的相似,本该是欣喜,却在此刻勾起了康熙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

他的祖父,太宗皇帝,雄才大略。他的父亲,先帝顺治,亦是聪颖早慧,可……最终又如何?

盛年而逝,留下多少未竟之业和满汉之间尚未弥合的裂痕?那句“盛极必衰”的箴言,如同跗骨之蛆,悄然啃噬着他作为父亲的喜悦。

承祜的身份,中宫嫡长,尊贵无匹。这份尊贵,在康熙自己年富力强、子嗣尚稀的此刻,就像一把悬在幼子头顶的双刃剑。

宫闱倾轧,暗流涌动,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坤宁宫,盯着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小人儿?

一个聪慧得异乎寻常的嫡长子,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眼中,是未来的储君希望,更是……巨大的威胁靶心。

他想起前朝的三足势力,赫舍里家……

康熙端坐着,明黄色的龙袍在幽暗的后门角落依然散发着不容忽视的威压。

顾问行垂手侍立,呼吸都放得极轻,敏锐地捕捉到主子身上散发出的那丝微妙变化——慈父的温情与帝王的审慎。

承祜回过头时刚好看到他,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承祜就知道他又多想了。

也许是因为少年登基,人人都盯着他底下那个皇位,无数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走过来,那种动荡不安的感觉是根植于少年人心里的。

年少时的经历很容易影响一个人,他觉得自己的阿玛就是这样的。

缺乏安全感,所以事事物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额娘看得清,所以从来都是礼数周全,不曾越界过,哪怕如今她的孩子是宫中唯一健康的,哪怕前朝赫舍里家地位蒸蒸日上,她都不曾越界一步。

在她那里,康熙有着秩序感,不会因为越界而感到焦躁。

倒是他有些着急了,他知道康熙和太皇太后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和皇位无缘,可是他们没有明确表明这个意思,现在他表现出了和这个年纪所不符合的成熟感,让他这个老父亲又感觉到了不安。

是他太急躁了,知道自己的死亡逼近了,是谁都没有办法完全冷静的。

承祜叹了口气,拍了拍孟嬷嬷的肩,示意她把他抱出去。

孟嬷嬷从小照顾他,和他有着默契,收到小主子信号就悄悄退了出去。

“阿玛,抱抱。”承祜一出来就看到了康熙,伸手跟他要抱抱。

康熙接过他,他有空就时常抱孩子,父子两个很有默契。

承祜有些唾弃自己的幼稚,又安心的窝在父亲的怀里,理智的成年人思维下线,换回小孩频道。

“阿玛,贴贴。”小孩子柔软的身体依偎着他,让康熙有了一丝安全感。

他伸出双臂托着孩子站起来,声音低沉而温和,“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嗯?”

那熟悉的、带着奶香的小身子落入怀中,沉甸甸的,仿佛也压下了他心头方才那些过于沉重的思虑。

他掂了掂儿子,低头看着承祜那张努力表现出“我很乖很认真”的小脸,往坤宁宫走去。

身后的顾问行摆了摆手,叫剩下的小太监将椅子收好,一切风平浪静,好像帝王从未来过一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婚内上瘾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春水摇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