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雨下床出门,看到两个大人在门口排排坐。她一来,两个人同时回头。
林静先问:“小雨感觉怎么样?还想吐吗?”
林静有意照顾她。周小雨比其他同学小两岁,刚转来,家庭情况写的又是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自然得额外关注和照顾。
周小雨揪着衣服下摆说:“谢谢老师,好多了。”
陈远说:“先吃些清淡的,注意休息。”
周小雨也点头说好。
林静说:“陈医生刚到,小雨也前几天才来,我带你俩在学校转转吧。刚好饭点,先去食堂怎么样?”
陈远说好,回屋换下了白大褂。周小雨乖乖点头。
三人走向食堂,趁着学生大军被封印在教室,享受了一把清场的待遇。
林静先带陈远买好饭票,提前说好:“别买太多,用不完不能退的。”
等把饭拿到手,陈远就知道为什么会用不完了。
和其他的普通学校食堂一样,三中的食堂也让人不敢恭维。菜色暗淡,青菜软烂,卤鸡腿干柴,多油多盐。陈远只一口就僵住了,短短的十几秒尝出了层次丰富得像八十层地狱的味道,脑子里光速闪过不锈钢盆、洗锅水和烧焦锅巴。
也就是初中生正在长身体,每天饿得嗷嗷叫,才能吃得狼吞虎咽。
周小雨谨遵医嘱,小口吃着汤泡饭。汤约等于白开水加盐和少量油星,那么汤泡饭就等于养胃咸白粥。她暗暗夸赞自己。
林静面不改色地扒饭吞下,说:“也有老师吃不惯,自己在宿舍做。教师宿舍有水电。或者出门,三中算是在镇中心,周围有几家餐馆。”
陈远点头:“还是有活路的。”
林静乐了:“真难吃是吗?”
陈远强迫自己放松紧皱的眉毛:“我之前在医院吃惯了病号餐,清淡干净,还养生。一下适应不过来。”
林静说:“加油吧陈医生,你可以的。”
陈远默默加快了吞咽节奏。
下课铃隐隐传来,陆陆续续有学生冲进食堂。这个年纪的孩子争强好胜,连谁先吃上饭都可以比一比。
食堂越来越热闹。
三人趁门还没被堵住,收拾餐盘离开。
周小雨说想休息,两个大人把她送到宿舍楼,接着去饭后溜达。
晴朗天,初秋的阳光不再那么毒辣,微风带来草木光合作用的清新氧气,消解燥意。
两人沿着操场慢慢走。
“教学楼那边是后山,有很高的围墙隔开。校长特意种了仙人掌,不然总有学生想翻一下。”林静背着手散步,陈远安静地听着,时不时应一声。
“后山有别人垦的田,山顶有个亭子,陈医生想去看看的话,校门出去往左直走有上山的路,可以去爬一爬山,当锻炼身体。”
两个人绕着学校中心的操场慢悠悠晃了一圈,有老师看到了,打招呼:“又散步呢小林老师!”
“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呀!”林静笑眯眯点头,看对方注意到陈远,介绍说,“这位是咱新来的校医,陈远陈医生。这位是常萍常老师。”
“哦哦,今天和陈医生散步呀。”这位常老师点头,挥手离开。
大家都知道她爱散步,年纪轻轻喜欢像老头一样慢慢转悠,问到就说养生活气血。除非下雨泥泞,否则在操场上一找一个准。
林静继承了母亲林淑华女士的优良习惯,热衷饭后溜达,有时和同事,有时和学生。刚来学校时拉着年长的老师,大多都乐意走一走,林静也借此快速适应环境。
现在当了班主任,也会和学生走一走,看情况谈谈心。不过学生们不一定乐意。
“散步是个好习惯,我舅舅就喜欢带小孩到处玩。”陈远说。
两人边唠边走,到了志学楼前的高大松树下,头顶有秋蝉嚖嚖传来。
三中的教学楼叫志学楼,蓝白色,三个金黄大字竖向挂在右侧。每层教室外是走廊,只有零星几个人在走动。
林静聊到在志学楼一楼的医务室:“我在三中待了四年多,医务室一般只有一位校医,或者没有。咱们有保健老师,是吴丽娟吴老师,现在只有她年轻时考了保健证,没有校医的时候就是她来干。”
“保健证的话,我是学临床医学的,按这边的政策只要面试就行。其他非医学专业就不清楚了。”陈远说。
“笔试三科加面试。”林静秒答,“我在备考。”
陈远仔细想了想,说:“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虽然我资历不够,在医院里只能打下手,但一般的医学理论是足够的。”
林静从善如流:“好的,多谢陈老师指教。”
陈远有些害臊。以前大部分时候是他喊别人老师。
差不多午休时间,两人告别。
林静转身上了三班教室,果不其然有学生打打闹闹,墙角三个人扭作一团还喊什么“受死吧”“要死了”。
她让那几个活泼的安静下来:“赵子豪!宋福!江灿!要闹就去操场玩。午休时间教室里保持安静,大家都休息休息。”
“好的林老师!”赵子豪立马响应,一个矮身从围攻里钻出来,趁机名正言顺地逃离宋福和江灿的毒手,“听见没啦?休战,休战。”
宋福是个瘦削的男生。他翻个白眼,不留痕迹地捣了赵子豪一拳,转身把窗帘一一拉好。
江灼是很有活力的女生,她笑嘻嘻地拍了拍蹭上的灰,也回到座位:“林老师午安!”她的同桌是李玥,早就困了,两人相对枕手休息。
一部分学生会回寝室歇息,另一部分习惯在教室午休。大家有趴桌上的,也有征用别人椅子拼成床躺着的。
看教室里安静下来,林静把离门最近的窗帘也拉上,轻轻掩门离开。
初二的孩子们功课压力又多了些,原先还没有明显用处的午休习惯开始出效果。
各班下午都有打瞌睡的,但根据林静的粗略统计,三班瞌睡的人最少,这让她有些小得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对三班孩子有滤镜。
还在长身体,又得多动脑子啃书练题,不休息好怎么行。
所以林静每天定点刷新在三班,提醒他们安静——教室优先让想睡觉的学生安心休息,真闲不住就出去玩,不拦着。
小林老师完成这件每日任务之后,回到三楼办公室。
老师们没有在办公室午休的习惯,这会只有常老师在埋头写教案。
林静本打算不多打扰,在对方抬头后笑了笑就作罢,但常老师正缺人说话,一看林静就走来拉椅子坐下,小声又快速地诉苦:“林老师,你打算搞什么样快乐教育呀?我是服了,上个数学课还要快乐。学生是快乐了,但占时间学得慢,最后还不是我们苦哈哈追进度,效果还不好。”
林静从又密又快的话里反应过来,常老师在说早上的文件,看起来被摧残了心灵。
常老师大为不解:“李主任让大家都交新教案,这是干嘛。我只知道像省重点他们才有这个师资和底气搞活动,也不看看人家什么样,我们什么样……”
林静摊手,说:“我猜是捐款大老板的提议。人家要捐那么多,还想升级咱们课堂,提点建议也正常。”
常老师愤愤:“外行指导内行。”
林静笑出声。
常老师刚从师范毕业,定向来三中教书,激情满满,认真仔细,严谨负责。经常因为和学生两眼对视,只见眼里一片未经数学沾染的清澈,在背地里抓狂并喃喃反省。
年轻的同志会认真对待每一份文件,有时候严谨得伤身。
“李主任催得急,但也总得给人时间不是吗?咱慢慢来。”林静安慰说,“常见的活动形式也就那么一些,你的数学课怕课时不够,就选个不费事的,比如模仿函数跳舞。”
常老师热泪盈眶:“谢谢林老师,我的学生还没学到函数……我懂了!爱你。”她比个心,回去继续奋斗。
林静也翻开自己的教案本。
她教案写得细致清晰,蝇头小字密集又整齐,是耳濡目染学到的林女士风格。
她的母亲林淑华女士,是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不过省重点能人辈出,一线不缺人才,目前她退居二线,做做教导主任。
林静幼时放学最常去的是林女士办公室。林女士的办公桌旁特意摆放一套桌椅,让小小的林静坐着,从玩玩具长大到写作业,旁听哥哥姐姐们来请教林女士。
好在她不闹腾,给个新奇玩具就能津津有味地摆弄,比如魔方、孔明锁、七巧板。
等林静再大些,林女士就开启放养模式,除了上课必须去,其他随意,活着就行。
林女士是第一个得知她最后依然想留在三中的人,没多说什么,感慨孩子大了有主见,然后挥手表示知道了,退下吧。
林静既感谢林女士的理解,又疑心她其实不在乎,抱着林女士的手不放:“尊敬的林主任,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对你即将驻守边境的小林老师说吗?”
林女士笑骂:“什么边境,不就是省里最南边,还没到国界线呢,严谨点。”
她顿了顿,抚上林静的头顶,说:“我原本以为,都过了两年,你已经放下了。”
这孩子让当妈的心疼。
林静垂眸,打断马上生出的回忆,笑着说:“不要搞得苦大仇深嘛。目前精神状态良好,请组织放心!我喜欢在那里教书。”
林女士轻哼,优雅地甩开她的手:“那不就得了,想去就去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