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二十八年,秋收时节,大祁产粮之地穗川突降异雨。此雨凡沾者,无不染上奇疾。田地尽毁,农人病倒卧床,收成惨淡,仓粮耗尽,饥荒遍地。流民四处逃窜,饿殍横陈,哀声遍野。朝廷虽竭力救济,终究难挽困局。
皇帝忧心国运,决定率群臣与诸皇男赴京郊祭坛,行祭天大礼,祈求上天庇佑。然而祭礼未竟,异雨忽降于京城。在场之人无一幸免,尽皆染病倒下,朝局瞬间大乱。无人主持政事,只得由一向不受重视、被留在宫中的六皇男勉力维持。然而此人心思不在朝政,智力低下,事事推托,政务多由梁妃与皇长女张明辞代为处理。
为填补京中官职空缺,朝廷从外地紧急调任官员。皇帝与京城各名贵遍寻各路名医,却无一人能解此奇疾。病者日增,工事停滞,百业待兴。
民间人心惶惶,人人惧雨,出门必戴蓑笠以避厄运。有意趁乱起事者蜂起,有人聚众称王,更多者则整日忧虑下一场异雨将至,惶恐不安。举国陷入绝望,万事停滞,四处笼罩在一片混乱与恐惧之中。
京西朝辞宫外,来人络绎不绝。
两辆马车相继停在府门之前,遥遥相对。东边的马车下来了一位面容清丽的女子,头饰衣着皆十分朴素简单。旁边搀着她的侍女虎背熊腰,显得十分强壮,女子甫一下车,侍女便将伞打开罩在两人头上。
只见那女子开口对侍女说道:“久闻朝辞宫气派不凡,今日得见,果真非凡。”
侍女身高六尺,一看便是习武之人,不见卑躬屈膝之态,只是神色之间显得十分尊敬:“明辞殿下自出生便受陛下与梁妃娘娘宠爱,吃穿用度、才学培养都是一等一的,长大后更是被允参与政事,此宫便是皇上为奖赏殿下陈平二十四年平海寇献策有功方建,足足花了两年才建好。”
“殿下聪慧非常,少年时便立下功业,实乃吾辈仰慕之人。”女子说着,便从袖口中取出拜帖欲往大门走去,门口站着的一位看着十分干练的女使立马迎了上来接过拜帖。
女子盈盈一礼,开口自报家门:“我乃昭阳何氏二小姐何清书,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女使确认了拜帖上的铃印,随即向何清书回礼道:“久闻小姐才名,我乃巡霜司副司周以。殿下已恭候多时,请稍待。”
异雨大乱后,京城专司刑事断案的肃章院的官员倒了一大半,而此时正是不太平的时候,刑事案件比以前更多,于是张明辞便与梁妃商量着创立了巡霜司,选出了各有能力的十数名官员在巡霜司任职,调拨京城余下的一半兵力供其差遣,专职调查与异雨有关的刑事案件,拥有跨部门调动权。
周以将拜帖收妥,转身朝另一辆马车走去。那辆马车自始至终静默无声,唯御马的婢女颇为引人注目。婢女扎着高马尾,身着劲装,腰佩长刀,装束飒爽而不失整洁。此人虽为婢女,举手投足却自带威严,端坐马车前,翘着一腿,打量着正往自己这边走来的周以。
周以停步,微拢衣袖道:“敢问车内之人迟迟不下车,是何缘故?朝辞宫每日接待新客不过二人,再耽搁时辰,怕是要误了殿下之邀。”
“大人莫急,我素来不能吹风,今日风大,我必得确保稳妥方能下车。”马车的车帘这才被一只芊芊玉手拨开,一位穿着雍容华贵的端庄妇人慢慢地从下了车,头上尽是钗环首饰,而最为夺目的是一支点翠步摇,通体以金丝为骨,精巧镶嵌翠羽,色泽流转如晨曦初照的湖面。步摇顶端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层叠细腻,点缀以红宝石花心,周围垂下数缕纤细的金链,每一缕链尾均坠着小巧玲珑的珠玉。最下方金丝卷成翩然鸟翼的形状,翠羽与金光交相辉映,仿若灵动的飞鸟欲展翅而起。
这步摇拖得老长,随着佩戴者的一举一动,珠玉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咚声。若步伐稍大,金链便会荡起微微涟漪,看着十分不妥,因此反倒像个刑具,妇人只能由婢女搀着小步小步走,观之竟如风烛老人般步履蹒跚。随即,妇人像是忘了什么似的,又回身从马车里取出一把伞,这把伞华贵至极,伞骨纤细而坚韧,由纯手工精制的乌木雕成,上面刻有缠枝莲的纹饰。
最引人注目的是伞沿垂下的一圈金色流苏,每一根流苏尾端坠着精巧的小玉铃和赤金打造的莲花饰件,玉铃在轻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妇人慢悠悠地撑开了伞:“如今出门在外危险重重,我们平民百姓家里,自然是能少暴露于青天之下便少暴露。”
而她身边的婢女确实不动声色地瞥了她一眼,随即也默不作声地挪到了伞下。
“江凌。”婢女不卑不亢地代自家主人向女使报出了家门。
“墨尘,你瞧此人,既不报门楣,亦不报出身,好生奇怪。”何清书远远地看着她们,对着自己的侍女说道。
被称作为墨尘的侍女敛眉低声说道:“江阴杨氏大夫人江凌,其夫早亡。小姐,夫人临行前还嘱小姐熟记各地世家谱系,您全当耳旁风了。”
“你记得不就得了,何苦为难我?”何清书笑着看向墨尘。
江凌在婢女搀扶下行至近前,与何清书一前一后,由周以引领,踏入朝辞宫的大门。
异雨过后,朝廷广招各地贤才。如今拜帖上虽未言明,何清书也能隐隐猜到自己被请到朝辞宫所谓何事,心中不免期待。
两人随着周以沿着廊桥缓步前行,朝辞宫内并非金碧辉煌的富丽之地,而是别具自然意趣。廊桥由檀木搭建,木纹清晰,桥面泛着微微光泽,显然常有人清扫打理。桥梁两侧雕栏画栋,虽不繁复,却刻有流云飞鸟与梅兰竹菊的图案,显得雅致幽静。
廊桥蜿蜒曲折,七拐八弯,宛若一条灵动的游龙,桥下便是一条清浅溪流,溪水潺潺,水面映着廊顶的瓦影,碎光摇曳。溪岸遍植修竹,翠影婆娑,微风拂过,沙沙作响。
桥边有几处平台,布置简约,或有石几石凳,或有雕工精细的花木盆景。行至一处转角,溪流变宽,水面平静如镜,岸边柳树垂枝入水,柔条轻拂水波,似与溪中倒影嬉戏。一座小亭立于溪上,亭顶覆以青瓦,亭内摆放了几案与棋盘,显然是供人憩息之所。
廊桥尽头,一片茂密的竹林掩映着一方幽静的庭院。竹林间的小道铺以青石,错落有致。周以停步,回身道:“前方便是公主的书房,请两位稍等片刻,待侍女通传后,随我入内。”
何清书随着周以沿着廊桥一路前行,七拐八弯的路线让她早已辨不清方向。此刻虽与江凌一同站在小道上,面上看似恭敬端庄,实则心中早已被复杂的廊桥路线绕得晕头转向,暗暗屏息平复心神。
书房门尚未开启,忽见一位身着练功服的女子从屋后转了出来。此人扎着干净利落的发髻,眉眼清朗,腰间系着剑带,手中提着一柄寒光凛凛的长剑。她步伐轻快,整个人如清晨暖阳,精力充沛,充满朝气。
那女子见到两人,立刻将长剑收入剑鞘,唇角勾起明快的笑意,挥手打了个招呼:“你们到了,进来吧。”说罢,她目光颇有意味地从江凌与其婢女身上扫过,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却并未多言,转身朝书房正门走去。
周以对着女子恭敬行礼,而后低声对何清书与江凌介绍道:“殿下此刻刚从练武场归来,请二位随我入内。”说罢,做了个“请”的手势,引领二人步入书房所在的小院。
初入京城,母亲曾嘱咐过不要乱摸乱看,于是立于书房中,何清书一直都把头微微低着,直到听见座上的人轻笑了一声。
“你们的家世与为人,之前我都曾了解过,今日终于得见,也是了了一桩心愿。”张明辞说话的语气并不端谨,声音倒是很像何清书隔壁邻居家那个喜欢制纸灯笼的姐姐,“你们初至京城,想必还有些不惯。不妨先在这朝辞宫住下,歇息几日,再作打算。”
说着,门外便响起通传的声音:“殿下,朝远馆副使有要事求见。”
于是并没有将头埋低的江凌看到张明辞正言笑宴宴地看着她们俩:“今日实在繁忙,恕我不久留。周以,着人带她们去各自的寝房吧。”
然后便潇然离开了。
何清书平时就爱思考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在被带去寝房的路上,她依旧在回味这位殿下的声音,要说像邻居家那位姐姐吧,声音很像,语气却没那么像。邻居家的那位姐姐的声音像月光洒在青石路上,很是温柔;这位殿下倒像是将月光泼在大路上,带着力度,与嗓门大小无关,每一个字铿锵明亮,有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她将这个发现说与墨尘听,墨尘笑了一声,解释道:“殿下显然是习武之人,讲究丹田运气,说话自然也铿锵饱满,气沉丹田,声随气出,才会有这般效果。”
“原来如此。”何清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跟你一样,是不是?”
“小姐说笑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