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心之所栖 > 第13章 13

第13章 13

《见青集》的出版的影响比林渐青预想的更为深远。

书被摆放在书店的显眼位置,封面是柔和的水彩风格,一条蜿蜒的蓝色河流流过不同色调的绿野,最终汇入一片明亮的光晕。简单,却有种安静的力量。

销量稳步上升,读者反馈的邮件和留言塞满了专栏后台。

不再是清一色的赞美或寻求建议,更多的是分享。

读者们开始讲述自己的《见青集》,分享他们如何尝试书里提到的小方法,如何在与自身焦虑抑郁或是日常低落中,找到了微小的突破。

一个大学生写道:

“我昨天试着在焦虑发作时,没有强迫自己别紧张,而是按照书里说的像观察天气一样观察它。我发现它真的像一片雷雨云,来了,肆虐一阵,然后慢慢移走了。虽然地还是湿的,但天晴了。这感觉太神奇了。”

一位中年读者分享:

“给我女儿买了这本书,她青春期,很叛逆,什么都不跟我们说。昨天我发现她居然在书上划了线,还折了角。我们第一次没有吵架,而是聊了聊她划线的句子。谢谢您,林老师,您给了我们一座桥。”

这些故事让林渐青感动,也更让她感到责任重大。

她不再是那个只躲在文字后面的匿名者,她的面孔,她的故事,与林渐青这个名字和见青集这个标题紧密相连。

这种暴露感依然会让她夜间惊醒,但醒来后,她会打开手机,读一两条这样的分享,读那些真实的、琐碎的、充满生命力的回声。

出版社筹划了一场小型的读者交流会,地点就定在避难所书店。林渐青没有再取消。

她提前到了,书店老板,就是那个上次请她喝热可可的男人,他对她笑了笑,指指角落里已经布置好的区域。

几圈懒人沙发,地上散放着软垫,灯光温暖柔和,没有讲台,没有聚光灯。

“这样布置可以吗?”他问,“看起来不像正式活动,更像朋友聊天。”

“很好,谢谢。”林渐青由衷地说。这样的环境让她安心。

读者们陆续到来。有年轻的学生,有温和的中年人,也有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安静地找位置坐下,彼此微笑,眼神里只有一种心照不宣的理解,像一场秘密集会。

交流开始,林渐青简单地说了几句,感谢大家到来,然后很快把话语权交给了在场的人。

大家只是随意地分享,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哪篇文章或哪句话击中了他们,他们又因此发生了怎样细微的改变。

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小声说:

“我喜欢那篇《外婆的皮箱》。我和我外婆关系也不好,她去年走了。看了文章,我回去翻她的东西,找到一本她记的菜谱,里面夹着我小学成绩单的复印件。我才知道,她一直以我为荣,只是从来没说出口。”

“谢谢您,让我没有带着误会过一辈子。”

一位神色疲惫的年轻母亲说:

“我产后抑郁很久了,觉得没人理解,自己很失败。看到《不是树》那篇,我哭了好久。原来想变成一棵树、一块石头的不止我一个。我开始允许自己只是‘存在’,反而感觉好了一点。”

一个看起来沉稳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

“我是被妻子要求来的。她说我太工作狂,不懂放松。我本来不信这些...但书里说‘允许自己暂时跌落’让我有点触动。我好像从来不允许自己跌落。”他苦笑了一下,“也许该试试。”

分享在继续。

没有惊天动地,都是平凡人生里的挣扎与细微的洞察。林渐青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回应几句。

她只需要作为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和同行者存在。她的脆弱和坦诚,反而成了允许他人也坦诚的许可。

期间书店老板默默地给大家续上热茶或可可。快到结束时,一个一直沉默地坐在最外围的老先生缓缓开口。

他声音沙哑,但很清晰:“我今年七十六了。焦虑陪了我一辈子,像影子一样。以前觉得是毛病,是缺陷,拼命想藏,想改,累得很。”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这些比他年轻得多面孔。

“看了你这小姑娘写的书,我才有点明白,它就是我的一部分。像我走路有点跛的腿,习惯了,也就不老想着它了。反而能看看路上的风景了。”他看向林渐青,眼神温和:“谢谢你啊小姑娘,让我这把年纪跟自己和解了。”

书店里异常安静,只有煮咖啡机轻微的嘶嘶声。

林渐青看着那位老先生,眼眶发热,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

活动结束后,读者们慢慢散去,许多人过来轻轻抱一下林渐青,或者握握她的手,说声“谢谢”、“加油”。那个称她小姑娘的老先生,走之前也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电话号码和一个名字。

“以后要是心里没辙了,可以找我这老头子聊聊。我经验可丰富。”他幽默地眨眨眼,然后拄着拐杖,慢慢地走了。

林渐青捏着那张纸条,感觉它沉甸甸的,充满了善意的重量。

她帮忙收拾好书店,最后离开。

书店老板送她到门口,递给她一个小纸袋:“一点店里的挂耳咖啡,味道还不错。”

“谢谢您,今天又麻烦您了。”

“别客气。”

门外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你这本书,挺好的。像回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

走在回公寓的路上,夜风清凉。

林渐青想着刚才那些分享的面孔,那些不同的年龄、职业、人生阶段,却被同一种挣扎连接起。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竟然形成了一首低沉而宽广的歌,一首关于生存挣扎,关于微小胜利的合唱。

她也成了这条合唱中的一个声部。

回到公寓,她打开电脑,先是给所有今天到场的读者,以及那些曾给她写过信的读者,集体回复了一封邮件。

标题是:《感谢你们的回声》。

她写道:

“今天,我听到了你们的故事,它们比任何奖项或销量数字都更珍贵。它们提醒我,写作的意义从来不是提供答案,而是触发回响。我们各自航行,却在相同的星空下。谢谢你们,让我听到在这片星空下的合唱。”

“请继续讲述你们的故事,无论多么微小。因为每一个声音,都很重要。”

她点击了发送。然后拿出手机,拨通了周医生的电话。

电话接通了。

“医生,”她说,声音平静而清晰,“我想,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减少药量的事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周医生一如既往温和的声音:“好的。我们来制定一个计划。”

挂断电话,林渐青走到窗边。

城市夜景璀璨,无数灯火如同落在地上的星辰。

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一条正在学习航行的河流,都有一个正在倾听或发出的回声。

她只是其中之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女主并不觉得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