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早上五点多李翠兰就醒了,在客厅练了一套师傅教的炼体拳后,出了一身大汗的她神清气爽,精神倍好,看着满院的阳光,她竟然想起“岁月静好”这个词语。
易经洗髓丸这东西李素兰不敢连续吃,怕吃下去自己变化太大引起别人的怀疑,准备过一礼拜再吃一颗。反正她也不准备修炼成仙,成仙路上到处都是坑啊,这可是她拿命换来的教训,还是安安心心的做个平凡人吧,好歹混个寿终正寝。
李素兰是个闲不住的人,院子里的菜地荒芜着长了些野草,她下了碗光头面吃完后就拿着家里的锄头把地挖了一遍,把野草清理干净,准备等收到赵明辉的工资就出去买点菜籽回来撒上,十天半个月就能吃到新鲜的小白菜苗和萝卜菜苗了。
她正挥汗如雨,干得起劲,忽然听到“砰砰砰”的声音,有人在院门口敲门。
“小李在家吗?”一个有点熟悉的女声响起。
“在!”李素兰觉得应该是以前见过的人,忙放下锄头,擦了把汗,打开了院门。
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笑着进了门,“小李,在挖菜地呢?可真勤快。”
“没事干,瞎忙。大姐,进屋坐!”李素兰只觉得面熟,也不记得眼前的人是谁,只好尬笑随便打哈哈混。
“我是团长家的刘嫂子,你刚来那天咱们见过一回,不记得了?”刘嫂子看出李素兰根本不记得自己,只好又重新自我介绍一回。
“刘嫂子,我记性有点差……”李素兰尴尬的笑着解释。
“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刘嫂子把手里的信封递给李素兰,“昨天司务长把小赵这个月的工资送来了,你收好。”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李素兰大喜,接过信封忙道谢。
“小李,你怎么把头发剪了?呀,我看你瘦了不少,好像又白净了些,漂亮多了!”刘嫂子仔细端详了下李素兰发出惊叹。
李素兰心虚的任她打量,幸好原身才到部队,本人不出众,自卑又不敢和别人交往,所以部队大院的军属大多都不认识她。
“别听那些人瞎叨叨,头发上长个虱子算啥事啊,农村里吃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讲究这些!”刘嫂子大概也听到了家属间的传言,还想着安慰她几句。
李素兰垂下头做不好意思状,头发上长虱子在农村也只有不讲究的老人或者不懂事的孩子才会有,原主实在是骨骼清奇懒出新高度了。
刘嫂子见李素兰有些不好意思,接着语重心长的劝道:“以前咱们在农村没那条件,但随军到了部队,有条件咱们不仅要把家里收拾得好,自己也要打扮一下,别说穿红着绿吧,至少得干净齐整,让男人们出海在外也安心,不记挂家里。”
“嗯,知道了,嫂子。”李素兰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像你现在就很好,头发剪掉扎着又清爽又利索,还知道挖地种菜,像个安心过日子的样子,我就不用瞎操心了。”
刘嫂子笑着拍了拍李素兰的手,边往大门外走边说:“小李,多出门走走,别成天闷在家里。军人服务社来了不少新货,家里缺啥买点,出了军属大院再往东走到码头边,那里早上也有很多新鲜东西卖。”
“嗯,谢谢嫂子了!”李素兰把刘嫂子送出门后关上大门赶紧打开信封,口袋里只有几毛钱的她激动得手都在发抖,不是她财迷,而是没有钱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信封里除了钱票之外还有工资条,上面写着赵明辉的基本工资有101块,其余的是补贴。李素兰一数,信封里有一百三十多块钱,还有一些票据,什么布票肉票之类的。
这个李素兰知道,以前听老妈说过,七八十年代计划经济时什么都得凭票买,光有钱买不到东西。还记得老妈说猪肉只几毛钱一斤,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只要三四十块钱,李素兰心想手上这一百三十多可是笔“巨款”。
她把十张崭新的大团结放在柜子里赵明辉的军大衣里面收着,在抽屉里面翻了几张布票出来,拿上剩下的三十几块钱准备出去买内衣裤,在买点布做衣服。
原主的几件夏装都是的确良面料的,估计还是要随军来专门做的,因为现在最时髦的面料就是的确良。在李素兰看来,的确良时髦却不实用,既不吸汗也不透气,穿着十分的不舒服,李素兰准备买点棉麻布自己动手做。
第一次穿越前她大学学的是服装设计,虽然毕业后是在某时装杂志做编辑,但手上的功夫也没拉下。
李素兰把齐肩的短发扎成一把束在脑后,换了件长袖衬衣防晒,等会记着还要买顶草帽,外头太阳大着呢,她担心好不容易养白点又被晒黑。
这时段正是买菜的时候,军人服务社买东西的家属挺多,李素兰看到这么多人买菜,就知道岛上军人随军家属的工作肯定不好解决,要不这上班的时点也不会有那么多家属来买菜。
里面的军属李素兰一个人不认识,也省得不用打招呼了,她在福利社看了看,并没有布卖,难道买布还要出岛?她故意用浓重湘南口音的普通话让售货员帮取了顶草帽,付了款取草帽时,向售货员询问哪里有布卖?
服务社的售货员都是军属,听到李素兰这么问,就知道她是才随军的家属,倒是挺热心的告诉她镇里供销社的位置,说那里有布卖,要不就得出岛去栈海市买。
李素兰用蹩脚的普通话道了谢,戴上草帽去镇上。
她前脚出门,后脚就有人问,“这新来的家属是哪个团的啊?”
“不知道,前段时间我们一团的赵营长家属来了,扎了两根长辫子,又黑又胖,一顿能吃三个大馒头,不太像啊。”
李素兰听到后面这句忍不住发笑,原主在老家时估计没有多胖,敢情是在部队被大馒头催肥的。
出了军属大院,按照售货员指引的方向看到了镇政府,供销社,供销社旁边有岛上唯一的银行信用社,还有邮电所,不远处就是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十分的热闹。
镇供销社卖布的柜台布花样挺多,还专门放了块牌子,上面写着“买的确良不要布票”。
李素兰对的确良不感冒,只看棉布和麻布。棉布的花样挺多,李素兰买了一米五白底小碎花的,又买了一米二蓝底碎花的,准备做两件上衣穿。
数了数手中的布票,李素兰问:“同志,那边的麻布要布票吗?”
售货员懒洋洋的应道:“那边的麻布不要票,二毛钱一尺。”
李素兰大喜,买了几米象牙白的,准备给卧室做个窗帘,又买了两米浅灰的,做件大脚裤,五米浅蓝的,准备做一套衣服和裤子。然后买了三件内裤,看到柜台里竟然有棉布做的胸罩卖,赶紧估计现在自己尺寸买了两件。
她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东西,弄得售货员看着李素兰像看土豪一样。不得不说,现在的钱可真经用,买了这么多东西再加上针头线脑一起也不过花了二十来块钱,李素兰不得不感叹现在的钱可真值钱!
拎着一大包东西的李素兰不嫌热的到码头闲逛,碰到有大妈卖菜籽,花了一毛钱买了两包萝卜和小包菜的种子,准备洒在院子里才挖好的菜地里,又买了两把小葱准备栽在菜地里,免得做菜天天要出去买。
李素兰懂这些得益于老妈的熏陶,老妈不喜欢种花,就喜欢种菜。单位搞房改时一楼的房子没人要,老妈却看上一楼前面有个小院可以种菜,主动挑了一楼,在前院开辟了几块小小的菜地,种些应季蔬菜,别看菜地小,经过老爸老妈的精耕细作,合理规划和安排,一家人要吃的蔬菜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老爸不在家时,老妈经常拉着李素兰两姐弟一起在小菜地忙乎,顺便念叨几句种菜的诀窍,所以李素兰也成了半个种菜专家。
想到父母和弟弟,李素兰一阵心疼。自己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穿过去替代自己生活?哎,李素兰宁愿有个人也穿过去,好歹有人在,家里人就算发现了也不会太伤心。
多想改变不了什么,李素兰苦笑一下,甩甩头,低头看渔民卖的鱼和虾,还有蛤利,生蚝什么的。
一条红色的东星斑足有四五斤,放在盆里还是活的,李素兰咽了咽口水,“老乡,这条鱼怎么卖?”
“新鲜的东星斑,两块五一斤!”
这么贵啊,李素兰看了看手上提着的布料和衣服,这么一大堆东西用卖两条东星斑的钱就能买到。
“大姐,你要不要?不要的话我买了。”一个戴着破草帽的小伙子挤进来,指着桶里的东星斑说。
石斑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低脂肪,高蛋白,李素兰在做都市白领时经常有机会品尝,不过多数是人工养殖,像这种纯野生的石斑鱼还是不多见的。想到野生的石斑鱼更美味,李素兰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不过一个人吃一条四五斤的东星斑也太奢侈浪费了,李素兰摇摇头。
“阿军伯,麻烦把鱼送到我船上去。”戴草帽的小伙子手里拎着一个铁桶在前面带路,桶里装的是李素兰不认识的海鱼。
“好唻,光仔,看样子生意不错啊!”阿军伯提起装鱼的桶往码头边上的小渔村走去。
“马马虎虎啦,阿军伯,以后有这么好的石斑鱼直接卖给我吧,让我也赚几个辛苦钱!”
……
这里的海原来盛产石斑鱼呀,李素兰心头一动,想起以前看到的视频,有些卖家专门到南海钓石斑鱼或者其他海鱼卖。
自己也可以钓石斑鱼卖啊,凭着空间里面的避水珠,靠海吃海应该是轻而易举,想到卖两条石斑鱼就能买手上这一堆东西,李素兰的心豁然开朗,咱也能不考男人养,自力更生了!
李素兰在码头买了两斤虾,一把青菜急急忙忙的提着一大包东西回到了家属大院。
在院门口正准备开门,就听到自家左边的小院门开了,“妹子,买这么多布,用得完啊?”
李素兰抬头一看,是个三十岁左右皮肤黑黄,瘦瘦小小的女人在和自己说话,估计应该是住在隔壁院子的。
想到老妈经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李素兰笑着应了一句,“屋里没有窗帘,买点不要票的麻布做两幅窗帘。”
“赵明辉的老家不是在湘南省那偏僻的乡旮旯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讲究?”
“……”李素兰一噎,这个女人怎么说话的?话里话外除了冒着酸气外,还有点看不起人的意思,她感觉像吞了只苍蝇似的梗在喉咙里面特别的不舒服。
想起刚才刘嫂子说过的话,李素兰立刻照搬出来现学现卖,“嫂子,今早团长家的刘嫂子才教我,虽然咱们都是农村出来的,但在部队可不能像在老家那么不讲究,得跟上形势。”
“团长家的嫂子就是懂得多。”那女人干笑着应了一句,眼睛还是直勾勾的看着李素兰手上的东西。
李素兰懒得搭理她,打开门拎着东西进去把院门反锁上,这个邻居一看就不是个好相处的,还是别来往的好。
谢谢大家关注,帮忙点歌收藏好么?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