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雀星的这套绿化设计方案其实远远算不上先锋,因为据白小暖所知,这几年最为受内部关注的绿化实验,是扩散性绿化实验。他们在研发一种既可以用于开放空间又可以用于观景系统的特殊绿化蓝图,特殊的搭配下,利用特定物种本身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在不额外使用任何养料的情况下,就可以让这些植物通过利用最基础的水,土,阳光条件慢慢扩散增长,直至填满整个需要绿化的空间。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蓝图中的物种彼此相生又相克,只有在满足这种条件的前提下,它们才能保持特定的平衡,形成比较美观的绿化群组。
这里面涉及的就是基因学的高深知识了,白小暖对基因学并没有学到这个程度,所以她肯定是用不了这些技术的。她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自己对观景学历史的了解和高超的星械技术,尽可能地造出兼具技巧和观赏性的绿化系统。
因此白小暖这一轮使用的所有植物品种,都是非常容易获得且被广泛使用的品种。
但这不妨碍它们在精心设计下呈现出异常唯美的一幕。
记者在动工之前,本以为看到的会是一排一排的绿化观景箱,区别只在于里面植物的风格,但谁也预料不到,所有观景箱系统真正组合起来之后,他们看见的不是一排排端庄而拘谨的行道树或者灌木,而是一片色彩缤纷的茂密丛林。
72层的公寓基本上都是同一种设计,ABCD四区主体上的区别在于整体的色调与细节装饰。B区整体是比较低调的灰蓝色,居民以男性居多,但也有一部分喜欢这个调调或者讨厌其它区配色的女性。
这些公寓整体上是弧角的月亮形,单栋适应中央城的层高是标准的八层居住区,两颗月亮形长柱体中间则是对称的圆形扶梯,扶梯中间是供小型飞行器进出的跃层通道。
两排月亮形公寓之间的通道大约只有七八米左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按照城市一开始的规划,理论上还是装得下一个中等尺寸的绿化箱的。
不过白小暖一开始就否定了这个设计。
因为太逼仄了。
七八米看上去宽敞,但是当处于高达数十米的夹层公寓之间时,却已经显得比较狭小了。如果再在中间加一排绿化箱,那仅有两道三米的走道,对于居民来说也实在太不友好了。
所以白小暖征用了每十组公寓楼之间的小广场,以及月亮形公寓之间的空隙和……地面与空中区域。
公寓之间的夹角其实地方非常狭小,优点是这部分都属于纯观赏的无用空间,几乎是白小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白小暖还是希望尽可能利用起每一点空间,让住客拥有最多的活动空间和最好的生活环境。
她在月亮形公寓之间的菱形夹角区域安装了只有底板厚度的透明观景箱,每层内部只安装了最简洁的合成爬架,并种植了美观易活的观赏性藤蔓——这部分区域原本属于空置区域,本来是没法出入的,但是白小暖征求了官方的同意,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居民可以申请在周围安装可以进出的门扉,那这个区域就会变成一个天然的室内暖房,如果在其中放上一些桌子和沙发,甚至可以作为同层四位住客的公共休息所。
而在紧贴道路的开放式半夹角区域,白小暖选择用一个伞形的观景箱来种植紫葳树。花楹属最近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叫做感光花楹,整体的花瓣在强光下呈现金色偏黄,在弱光下又会转变成蓝色偏紫,非常适合白小暖目前的主题。
但是花楹属的树一直以来的最大亮点就在大片片的落花上。如果是在大型商业星,他们往往会留出足够大的空间来为它展现这种风姿,但是白小暖目前选择的这篇区域非常狭小,而她甚至舍不得把树下的区域留给感光花楹本身。
所以她就想出一个主意。
以花楹树的树干作为伞柄,在树枝的下方半道安装一个紧贴隔离板的伞面装饰,花瓣就会尽数落在伞面上,方便内部的星械系统进行回收。
而伞的下方则是居民自己可以活动的空间,不论是放一些休息用的户外家具或者安置一些服务设施都很方便。
然后重点来了——那就是原本被规划用来放置绿化箱的通道部分。
白小暖不想占用居民的活动空间,但也不可能就让它光秃秃的杵在那里,所以开始动工之后,建筑机器人就直接把道路上层的板块拆掉了好几层,然后开始在地面上重新安装道路。
记者最后看到的结果,就是两条小路夹着墨绿的茂密草地,草地最中央还有一条一尺来宽的溪流潺潺流过——星际人对于植物是有那么点叶公好龙的,白小暖的设计也有迷惑性,乍看之下那隔离层太透,“绿草”的颜色太过鲜艳,就像是裸露在地面上似的,让人害怕地下突然钻出点什么来。
不过很快众人发现,这其实还是一种观景箱,一个镶嵌在地面上的观景箱。
这个观景箱厚度很薄,比白小暖安装在楼与楼之间的藤蔓架地板还要薄得多,如果只算内部空间厚度的话,很可能只有一个指节左右的厚度,这也导致它看上去非常贴近地面,也是造成记者认为是裸露在外的主要原因。
记者问道:“这么薄的观景箱?这草长高了怎么办?”
白小暖笑说道:“这不是草,你仔细看看?”
记者便仔细地贴近看了一眼,贴近的时候扶了一下地面,结果皮肤碰触到的手感让他猛然把手收了回来——这地面的手感竟然很柔软,虽然并不完全像是草地,但感觉上也相差不远了。
不过他也看清楚了,这篇“草地”上的“草”,显然并不是草,而竟然是色彩翠绿明艳的苔藓。
记者问道:“这地面……怎么感觉跟苔藓地似的?”
白小暖说道:“其实不一样,虽然用肉眼不太能发现,但是下面真正的苔藓地其实是很湿润的,并不适合直接触摸或者坐下。”但是她话锋一转,说道,“不过你说它的质感跟苔藓相似,倒是也没有说错。你触摸的地面,正好使用的就是从底下的这种幽光苔藓里面提取出来的一种合成生物材料制作的透明隔离层。它质感柔软但其实十分坚实,用在这里,能够提供近似草地的触感。”
记者听了,顿时颇为惊讶。
不过他随即的注意力又被中间的河流所吸引。
这条“河流”,未注水的时候看上去只是一条有着蓝色不规则色块的凹道,但当有潺潺流水开始在其中流动时,却呈现出了蓝宝石一样的色泽。
记者问道:“这个水加了什么吗?”
白小暖回答说:“没有,对于底部涂料的光线映射罢了。”
记者仔细多角度观察了一番,但还是没有看出这些“宝石水”的破绽,但倒是看出了底部那些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凸面多边形的真正作用——他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些东西的存在是为了制造一种“卵石效果”,但现在看来,他的想象力还是太贫乏了。
这些凸面多边形真正的存在价值,是把整条溪道折射出了宝石感。水流和这种凹凸不平的溪道的组合,能最大程度混淆人的视觉和思维,让人觉得这是一捧流动的蓝宝石。
等洛星河完成最后一部分机器人的安装,天色也开始逐渐昏暗。建筑机器人开始一队一队地撤退,但是设计组的人员却还都留了下来,观察居民第一回合的直接反应和反馈。
当天色入夜,随着日光的逐渐消隐,城市系统为内部建筑提供的补光系统也调整了亮度。陆续结束工作赶回来的居民们就用肉眼见识到了极其震撼的一幕。
只见天光散去,路边如云一般的花树慢慢地慢慢地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了梦幻的蓝紫色,而两条小径之间的苔藓草地竟然缓缓发出了蓝绿色的幽光,映照着溪流的色彩都变得更加幽深起来。
白日里春意盎然,黄花绿地的间道,入夜之后竟然仿佛变成了故事之中的魔法世界。
自从施工结束屏蔽关闭之后,记者就时不时地能听到路人传来的一两声惊呼,但直到此刻,这种低声惊呼达到了一个顶点,甚至变得有点嘈杂起来。
范围内的人群开始聚集得越来越多,被完全调试好的机器人也似乎在梦中被惊醒,从小小的,如同立式邮筒一样的充能基座里钻出来,舒展开身形。
他们看上去并不像真人,因为体型多半不大,但是他们也不像是常见的服务或者功能机器人,从外观上就展现着机器的简约和高效。
他们更像是有着少许功能机器人特征的玩偶,小巧,但又像极了人类,穿过人群,欢快地对每个人打着招呼:“先生!你好!女士!你好!你们住这里吗?我是12栋的璐璐,很高兴认识你们!交个朋友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0章 070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