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也不怕小姐和姨娘笑话,这麻辣香锅在咱们乡下还是第一次瞧见呢。”
吃完了饭,大家坐在一起,边喝茶边闲聊,方氏瞧着满桌的空菜盘子,不无感叹道:
“我和当家的本还想着去镇上开个馆子做些吃食卖,吃了叶小姐做的菜,想想还是算了。”
方氏叹了口气,似乎是认真的:“本也是的,就我这么点斤两,去镇上开饭馆估计也行不通。”
“方婶子要开饭馆?”
“是啊,年前就想着的。”
方氏看了一眼在水池子旁边帮忙洗碗的两个孩子:“巧巧和哥儿眼看一天天大了,以后花钱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总得多一些进项才好。”
通过这几天的相处,叶龄音大概知道了刘家的生活方式,刘老大除了种自己家的地以外,还在人家田庄里干活,全家的进项就是地里一年到头的农作物,以及刘老大给人家干活的佣金。
一想到田庄,叶龄音又想起菜价,问方氏:“婶子,你们地里的收成怎样?”
“若是好,你婶又怎么会想去镇上开饭馆呢?”
刘老大喝了一口茶,在旁边听她们聊天,搭了这句话。
“为什么会这样,是年年都不好么?”
“一看就是城里来了,啥也不知道。”
刘老大握着手里的茶杯,说道:“这青阳镇的十里八村包括金石村在内,地里就是长不出庄稼,县令和州府大老爷都下来察看过,说是咱们这里地下水有问题,影响了土地,苗苗不肯长。”
自刘老大爷爷那一辈,地里就已经不肯长庄稼了,这两年夏天又异常热,庄稼就更不肯长了。
从吃过饭就开始摆弄手上玉镯子的赵氏闻言,不禁瞪圆了眼睛,懊恼道:
“怪不得,怪不得他们说金石村贫瘠!”
听到刘老大说地里长不出庄稼的时候,她心里的某个小算盘就哗啦啦散了,气愤道:“那我买地还有什么用?”
叶龄音惊了:“你要买地?!”
“买地又怎么了,有什么好稀奇的,林娘子都有产业,我为什么就不能有?”
“那姨娘还是省点心思吧,好地都在人家手里头攥着呢,轻易可不卖。”刘老大忍不住刺了一句,被自家婆娘拧了把胳膊,消停了。
哪知赵氏听了他的话,满脑子都是那后半句:
“你是说只要出价高点还是能买到好地的?”
“姨娘别心急,日子先过着,过两年再买也不迟。”方氏劝她。
赵氏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过两年,既然有好地,我买就是了,又不是出不起。”又小声嘀咕:“况且我定钱都已经给了,不能退的。”
“什么时候给的,给谁了?”叶龄音问,心里却已经对这位姨娘的办事速度叹服了。
就这么几天的功夫,地都已经买了。
刚刚赵氏开口的时候她就感觉到不对劲,果不其然。
其实她在来这金石村之前,也曾打算要在这里置块地,想着有了地至少不会饿死,也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可买地是大事,她才晓得这里的土质有问题,赵氏就想也没想给胡乱办了,也不和她商量。
而且买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和林娘子较量。
若不是看在她是原身的亲妈,叶龄音真的半点不想管她。
“就是邻居高家,他家媳妇来我们家做客,顺便聊了聊买地的事……”
“高家长房的媳妇?”刘老大问,见姨娘点了头,略微放了心,对叶龄音说道:
“还成,高家那孩子的确是在牙行里做这事的,名叫高树,做事还算稳妥,就是他手里头的地到底是什么样儿的,都在哪儿,就不好说了。”
众人哪还有心思聊天,早由刘老大引路,去了高家。
只是去了才知道,人家高家长房两口子吃过午饭就回娘家探亲了,家里的人也不能做他的主,只能等他大后天回来才好商议。
还有三天时间,叶龄音打算先摸摸这里的地价和行情。
第二天,她就去了镇上高家大房所在的那个牙行,把高树手里头到底还攥着什么地打听得一清二楚,同时还去了其他几家牙行,打听了大概的市价。
知道了价位,叶龄音心里也有了底了。
“刘叔,明天一早我能和你们一起去金石村看看地么?”
叶龄音从牙行那里知道了高树手里的地有一部分在金石村,她想,既然要买,还不如买在金石村,只有那里是离她们住的地方最近的,种起来也方便。
只是还是得先去金石村看看那里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决定。
反正她一早就打算去金石村看看的,只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提前了这么早。
赵氏也很上心,听叶龄音说要去金石村,也要跟着去,可一听要起大早,她就又有些犯懒。
最后还是方氏拍板,说把两个孩子留给她们,等第二天醒了,就让俩孩子带着她们去地里头,与他们会合就行了。
到了晚上,叶龄音收拾好准备睡觉的时候,赵氏仍旧心情极好地对她念叨个不停:
“有了地,我们以后也是有产业的人了,以后在叶家也能硬气些。”
叶龄音没有搭理她。
早上,叶龄音早早起来,先去赵氏的房间喊赵氏起床,随后去灶上开始做早饭。
她照例先看了一眼昨晚剩下的食材,发现还有几个香菇和胡萝卜剩下,昨晚做的菜全吃完了,就只剩了一人份量的米饭。
叶龄音想了想,撸起袖子,把剩饭倒进大海碗里摁散,又倒入一些淀粉拌匀。
她准备做香菇青菜蛋炒饭,炒饭之前先把隔夜饭里加些淀粉,这样可以很好的吸收剩饭里的水分,炒出来的蛋炒饭也会颗颗分明。
等锅烧热了,她先倒了一点点油润锅,磕了两个鸡蛋进去,等蛋液不流动了就快速用锅铲炒散,盛出来备用。
锅里再次倒油,油温上来以后下入香菇丁、胡萝卜丁,葱白丁,一小勺酱油,加入调料翻炒,让这些食材均匀上色。
等香菇酱做好了,叶龄音盛出一些放在旁边,锅中倒入小青菜继续翻炒,再下入剩饭,炒到米粒一颗一颗粒粒分明时,倒入刚刚炒好的嫩鸡蛋再翻炒均匀,最后放盐调味,出锅。
赵氏还没出来,她把蛋炒饭放在另一个热水锅里温着,然后手上麻利地擀了一小撮面条,差不多是一个人的量。
热水锅里下入面条,断生后捞出,把刚刚剩下的香菇酱倒进去拌匀,这样香菇酱拌面就做好了。
这种酱面做起来快,吃起来也香,非常方便。
叶龄音又烫了几颗青菜,做了个煎蛋卧上去,青菜翠绿,拌面油而不腻,香菇酱裹着面,发着油亮好看的暗棕色,非常对她的胃口。
春天的早上还是有些冷的,她就直接坐在灶台下,对着门,端着面碗吸溜起来。
香菇一粒粒十分有嚼头,手擀面清甜,香菇酱酱香浓郁。
对一个面食主义者来说,一碗根本不够吃。
叶龄音想,改天一定要买点绿豆芽,拌面吃最好。
吃到一半,赵氏终于起来了。
自从来了乡下,赵氏每天早上起来都要习惯性地站在院子里看看四下,然后皱起眉头嘟囔两句,今天也不例外。
嘟囔完,她也终于闻着味,进来了。
叶龄音把蛋炒饭给她端到小饭桌上,然后继续吸面条。
赵氏看她在那捧着面碗一大口一大口地吸溜,很满足的样子,居然还挺想吃上一口那面,看看到底是啥味道。
不过她自己手里的炒饭也很香,米饭居然一粒粒的,软硬刚刚好,一大勺热乎乎的炒饭混着香菇青菜胡萝卜丁放入口中一起咀嚼,意外的香醇。
不一会儿一碟子就被赵氏吃完了,她竟还有些意犹未尽。
赵氏满意了,心情也就好起来,耐心等叶龄音收拾好碗筷,两人就踩着金灿灿暖洋洋的春日阳光出门了。
隔壁方氏和刘叔果然已经不在家,刘巧巧和她哥哥也不在,叶龄音四处寻找,才在拐弯处的邻居家前找到两个孩子。
这家门口有一处早就干涸的小河,刘巧巧和其他孩子没事时都喜欢在小河底摘草玩。
此刻只有刘巧巧和刘牛牛两个人,刘巧巧正在摘毛毛草,刘牛牛则在一旁搬边上的大石头,早上虽冷,但他此刻已经满头大汗。
见叶龄音来了,刘巧巧赶紧捧起摘了一早上的毛毛草从河底爬上来,献宝似的把草送给她,笑眯眯道:
“这种草可以吃的,很甜,大姐姐快尝尝。”
叶龄音瞧着手里还没挣脱草心的毛毛草,又想起自己在外婆家的童年,还真不忍心打扰他们玩耍了。
她摸摸巧巧的脑袋,也笑眯眯道:“大姐姐知道,大姐姐还知道另一种能吃的草,等有空了就做给你们吃。”
春天到了,可不就是吃荠菜大肉饺子的好时节么。
正好要去乡下,顺便挑些荠菜回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