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汤起兵反抗夏桀之暴行至今已有二十七位天子,第二十八位天子原为其父帝乙之季子寿王,上有二位兄长,名曰微子启、微子衍。寿王自小聪颖,又力大无穷,曾在帝乙率文武众臣玩赏牡丹时,力拖倒塌的飞云阁梁,因此得到赏识;后有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嗣,帝乙由是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临终前托孤于闻仲闻太师,其后寿王继位,名曰纣王,定都于朝歌。
纣王继位初期,励精图治又从善如流,朝中文有闻仲闻太师,武有武成王黄飞虎,又有一众诤臣商容、梅伯等在旁辅佐,是以朝中风气清明,一片欣欣向荣之像。其有后妃三人,分别为中宫元配姜氏、西宫妃黄氏和馨庆宫妃杨氏,此三女子均温柔贤淑,时时劝诫天子莫要贪图享乐。商享天下诸侯朝拜,有四路大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分率八百镇小诸侯,朝歌与诸侯之间关系融洽,通婚联姻之事常有发生——纣王原配即为东伯侯姜桓楚之女。简言之,纣王方才登基时,天下安定,百姓和乐。
由是纣王愈发刚愎自用。纣王生性聪颖又颇有习武天赋,年幼时便自视甚高,曾多次与教导他的太傅发生冲突,并往往依靠自己的口才得胜。在坐享天下安定几年后,纣王自认才能过人,轻易即可治理好偌大一个国家,有幸臣费仲尤浑二人看出纣王之自得,在旁吹捧,使本就自大的纣王越发自负,只觉连连劝谏的众直臣和后妃妨碍到了他的统治,阻止他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和抱负。彼时闻太师尚在朝中,他本人知识渊博、智谋过人,又是先王的托孤大臣,威望深重,尽管纣王越发骄矜,却依旧敬重闻太师。
但好景不长,北海忽然反了七十二路诸侯,此事重大,非得闻太师率兵外出平叛不可,由是朝中最能压制纣王的人离开了,留下了武成王、商容等人,纣王虽有所敬重,但在费仲尤浑等人的溜须拍马下,越发不以为意,也有了独掌大权好享乐的**。
纣王暴虐无道本性的暴露是从女娲宫题诗,触怒祭祀开始的。自那之后,纣王又不顾众臣阻止强纳一来路不明的民间女子为妃,日日夜夜宠爱,荒废朝政,惹得朝臣颇有微词。光是如此还不够,纣王以其高超的口才将多位诤臣的直言敢谏诡辩为侮辱君王,又想出众多酷刑,以众臣受刑时的痛苦取乐,让诸臣与他越发离心离德。
兴许是感受到了威胁,兴许是想要铲除大诸侯,纣王以姜后指使姜环刺杀王上、为其父谋求王位的虚假罪名处死元后,改立苏妲己为后,又有心铲除姜后所出的二位殿下,杀妻诛子灭绝人伦,在朝中引起哗然大波,更是有方弼方相二位大臣当场反叛。纣王已经做到如此程度,却依旧觉得不够,他深知姜后姜桓楚意图谋逆的说法站不住脚,干脆封锁了消息,将四大诸侯传进朝歌,意图一网打尽以永绝后患。他也确实做到了,以弑君之恶和叱主之愆的罪名分别诛杀姜桓楚和鄂崇禹,以利口辱君之罪名囚姬昌于羑里,唯有崇侯虎因素来与费仲尤浑之流关系好,擅长钻营和讨好王上而逃过一劫。只可惜纣王手段过于激进,引得天下大众与他对立,生生放走了家将,让姜桓楚之子姜文焕、鄂崇禹之子鄂顺得知其父之死和其荒谬的原因,大悲大怒,又以骤然得知父亲妹妹相继去世的姜文焕最为悲恸。而西伯侯因出发前便有所感,对此安然接受,静待时机。
自那之后,天下大势骤变,原本清正廉洁的朝廷风气不再,众位大臣看着费仲等小人得志却敢怒不敢言;后宫则成了苏妲己一人的天下,由着纣王日日作乐,黄妃和杨妃为自保而居于宫中不发一言;姜文焕和鄂顺想要手刃暴君以报仇雪恨,于是前者率四十万人马取游魂关,后者领二十万人马攻三山关,天下八百路诸侯,半数尽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