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春天总是比别处早些。
训练场边的樱花又一次盛放,微风吹过时,花瓣如雨。齐临站在花树下,盯着掌心的怀表看了很久。表盖内侧,原本停滞不前的指针,正在滴答地跳动着。
3:15,是过去。
现在是——9:47,他们重逢的时刻。
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齐临没有回头,但他知道是谁。他永远都能辨认出那个脚步节奏——带着一点急促,一点犹豫,却始终坚定。
“教官。”
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如春水撞上石岸,柔软又真切。
齐临回过头,看见喻时川站在晨光里,身穿研究所新版制服,肩章上印着正式向导的纹徽。他微笑着,像是从未离开,又像刚刚归来。
就在此刻,研究所大楼内各层忽然响起一连串系统提示音:
“警告解除:时空锚点重建成功。”
“恢复中:喻时川相关记忆路径与数据指纹。”
“验证通过。状态更新:在岗。”
各实验区的屏幕纷纷跳出消息弹窗,原本模糊不清的记录被迅速补全——
在向导部的登记资料中,他的照片重新显现;战术组的会议纪要里,他的发言被准确标注;连边境行动的战地通信记录,也出现了他的声音。
更多人停下手中的动作,望向窗外那个站在齐教官身旁的青年。
“……你们记得他吗?”
“当然……等等,他不是……”
而系统的最后一条提示落下时,几乎整座研究所陷入短暂的寂静:
“欢迎回来,向导 喻时川,或者应该称你为“光临者”?。”
齐临看着眼前的人,轻声道:“大家都记得你了。”
“嗯。”喻时川点头,眼神明亮却带着一点泛红,“而且……我也记得所有人了。”
他举起手,在阳光下晃了一下另一块怀表——那是他在虫洞稳定后的安全节点中所保留的新装置,记录着他与齐临共感的波动频率和多条时间线的“锚定轨迹”。
两块怀表,在这个晨光中彼此回应,像两个灵魂的共鸣装置,穿越时间,终于归位。
训练场不远处传来一阵学员们的议论声。有人认出了站在齐教官身边那位向导,也有人注意到他们之间那种超出常规配对的默契。
齐临没有回避。
他抬起头,望向喻时川,声音不大,却落地有声:
“这位是我的搭档,我的向导。也是……我的精神锚点。”
空气似乎静止了两秒,随后——
有人轻声笑出声,也有人开始鼓掌。
不再是秘密,也不再是悼念。
是真实存在于此刻的并肩。
几周后,《多重时间线中的精神锚定机制》在研究所内刊首发,并迅速引起全域共感研究学科的讨论热潮。
论文署名中,齐临排第一作者,而喻时川为通讯作者。他们的摘要开头这样写道:
“当记忆不再稳定,只有彼此的精神链接可以穿越时空的误差。”
“即使世界改变千百次,我们之间的频率,始终如一。”
整个研究所都在传这对“哨向组”的传奇故事。
但最动人的,并不是他们穿越虫洞、稳定跃迁、挽救小队的事迹,而是那段被记录在精神力共鸣实验里的数据:
——最高同步率:97.6%。
——锚定频率:30.04赫兹。
——备注:双向主动接入。情感共振极高。
那晚他们坐在研究所长廊尽头,一人一杯牛奶咖啡。
喻时川歪着头:“我记得你以前不爱加牛奶的。”
“谁叫有人爱喝呢。”齐临笑了笑,喝了一口,“后来就习惯了。”
花瓣轻轻落在桌角。风吹起时,两人肩膀碰了碰,却都没有离开。
“这一次,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嗯。”
“哪怕你再跳跃多少次,走过多少条时间线,我都会记得你。”
“那你记住。”齐临低声说,“我只走这一条——有你在的这条。”
那天的太阳很暖,怀表指针滴答跳动,像时间也终于松了口气。
时间线重新归位,虫洞稳定工程进入实用阶段。边境侦察小队的生还率提升至87%,而传说中那位“每逢绝境出现”的向导——喻时川,也回归了日常生活。
“他从来没离开,只是——终于回到了我身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