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余音 > 第1章 回家,旅行的开始

第1章 回家,旅行的开始

01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凌晨一点。

空气里弥漫着夜航班特有的疲惫感,长途飞行后的人们步履匆匆,拖着行李箱,神情倦怠。机场灯光明亮,电子屏幕上滚动着行李转盘的信息,广播偶尔响起,让这个深夜的空间仍然保持着秩序井然的忙碌感。

沈阅单肩背着一只黑色帆布包,身上是一套休闲运动风,短款外套利落合身,露出修身的运动背心,裤脚收束,运动鞋干净轻便。她的长发随意地束在脑后,整个人显得松弛自在,却透着一种极强的冷静感。

她站在人群之外,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低头看手机,也没有急着去行李转盘前等候,而是静静地观察着行李投放的节奏。

时间过去了十五分钟。

B10 号行李转盘已经进入第二轮投放,她的行李依旧没有出现。

沈阅微微垂眸,视线扫过行李序列编号,手指轻轻捻了一下肩带,随即毫不犹豫地转身,拖着随身的登机箱往行李服务柜台走去。

助理本以为她会直接走出机场,没想到她忽然掉头往柜台方向走,一时有些愣住,连忙追上去。

“沈教授,您的行李?”

“东京成田中转时延误了。”

她的语气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已经被计算出的事实。

助理愣了一下:“您……确定?”

沈阅站定,侧头看了他们一眼,眉眼平静,眼神却锐利得不容置疑。

“行李投放是按编号批次来的,A74230-40 这一批的箱子已经出来了,而我的没有。”

她轻敲着登机箱的把手,语调不紧不慢:“机场行李系统一般不会无故遗漏,可能性最大的是它没上飞机。要么是系统扫描异常,要么是航司地勤的问题,后者的概率更大。”

助理:“……”

这就是计算机理论学者的思维方式吗?连行李丢失都能精准推理,直接锁定问题?

五分钟后,机场柜台系统确认,她的行李确实滞留在东京成田。

沈阅轻描淡写地填好延误表,甚至比一些还在焦虑寻找行李的旅客还要先一步完成全部流程。

她一手拎着手机,步履沉稳地走出机场。她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变。

可她不知道,就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人正弹奏一首老歌,一首盘旋在她心里很久,她却忘了名字的老歌。

02 | 魔都深夜,姐妹逛街

南京西路,晚上十点。

上海的夜晚仍然灯火璀璨,高架桥上的车流缓慢地行进着,霓虹灯在玻璃幕墙上映出斑驳的倒影。深夜的精品店依旧营业,沿街橱窗里摆放着最新一季的时装,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客人进出,魔都的夜生活从未真正停歇。

“……所以你大半夜拉我出来,是为了买衣服?”

陈知微踩着一双白色过膝靴,一身亮片小香风外套搭配超短裙,化了精致的妆,拎着比她自己还要娇贵的手袋,像是刚从某个私人派对出来,穿着高定衣服站在南京西路的街头喝冰汽水。

她斜睨着沈阅,语气里透着点无奈的笑意。

沈阅一手拎着随身的帆布包,语气平静而理所当然:“行李没到,明天有学术会议,总不能穿飞机上的衣服去。”

“……”

“你就不能凑合一天?”

沈阅侧头看她,眉眼平静:“没必要。”

陈知微忍不住叹了口气:“你这人读了那么多书,怎么还这么讲究?”

沈阅懒得和她争辩,径直走进了一家低调而高级的精品店。

她的选衣标准向来明确——不迎合潮流,但一定要符合自己的风格。她和同行们不同,她的学术世界纯粹到极致,但她的生活里,始终保留着自己的品味。

她不是盲目追逐潮流的人,但她的衣品一直在线,这一点,陈知微功不可没。

“你要选什么风格?”陈知微跟在她身后,一边环顾店铺,一边随口问道,“要不要试试这季的新款套装?你总穿黑白灰,偶尔亮个色吧。”

沈阅看了一眼,淡淡道:“会议场合不合适。”

她最终挑了一件米色羊绒衫 高腰西装长裤 裸色乐福鞋,剪裁流畅,低调而大气,衬得她整个人格外挺拔优雅。

陈知微撑着脑袋看她,半调侃半认真地感叹:“你这么会选衣服,真的不考虑出本‘教授的极简穿搭指南’?”

沈阅慢条斯理地扣好衣袖,低头轻轻拉了一下衣摆,语气漫不经心:“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选择,穿搭只是优化我的形象。哦不,不能算优化,只要不低于我的阈值就行。”

陈知微:“……”

她的学者朋友,连审美都带着计算逻辑,真的没救了。

03 | 在上海的某个角落

当夜色更深,城市的节奏逐渐慢下来,凌晨的街头安静了许多。

在梧桐区的一家黑胶唱片/咖啡店里,梁知野坐在钢琴前,修长的手指缓缓落下,一个简单的音符在空气里轻轻晕开。

是德彪西的《Clair de Lune》。

他弹得极轻,像是怕吵醒沉睡的城市。指尖的旋律顺着窗户的缝隙飘散出去,混着夜晚潮湿的空气,一点点渗入上海的街巷。

店里没有客人,他一个人坐在角落,手边放着一杯还未喝完的酒,桌上散落着几张手写的乐谱。

他低头看了一眼琴键,轻轻叹了口气。

指尖的旋律未停,月光透过玻璃落在他的肩上,给这个夜晚镀上一层淡淡的光。

04 | 逃过学术晚餐,独自走在夜晚的梧桐区

魔都的冬夜微冷,黄浦江边的风吹得人心神微微一震。沈阅从高楼会议厅出来,身后是刚刚结束的学术讨论,一群学界大佬仍围在一起,继续用术语堆砌着寒暄。

她在电梯口停了一瞬,听见有人在喊她的名字:“沈教授,一起去晚餐?”

她微微一笑,表情恰到好处地带着一丝疲惫:“谢谢邀请,我还有点工作要处理,就不去了。”

话音落下,她的脚步没有丝毫犹豫地迈入电梯,迅速按下关门键,隔绝了身后那些交谈声。

电梯缓缓下行,她靠在电梯墙壁上,终于能松口气。

一天的会议,数小时的头脑风暴、演讲、回应问题,还有必要的寒暄。

如果这一天能用代码写出来,那她的 CPU 早就过载了。

她不是不会社交,也不是不能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她能在应对学界大佬时,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疏离和尊重,不显得生硬,也不显得讨好。

但她并不喜欢。

尤其是——她不喜欢和这些人建立什么寒暄式的关系。

她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回国。

江教授给了她足够优渥的机会,许多国内高校也抛来了橄榄枝,她知道如果愿意留下,学术环境不会比国外差太多。她也知道,回国的确有一些她在国外难以触及的研究资源。

但她还在犹豫。

这次学术访问的目的,是为了看看这里是否适合自己。但今天的一整套社交流程,让她感觉比任何计算问题都更复杂、更难解。

沈阅皱了皱眉,拉开外套的拉链,让冷空气更快地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不喜欢这样复杂的思考,于是,她决定暂时逃避它。

她抬头望了一眼上海的夜色,转身走向梧桐区的方向。

05 | 老上海的街角,某家顺眼的咖啡店

夜晚的梧桐区,街灯洒落在湿润的石板路上,老洋房的窗户透着温暖的光。这里没有陆家嘴的高楼林立,也没有外滩的游人如织,安静得像是另一个时空,一种属于老上海的慢节奏生活。

她上学时最喜欢来这里,每当论文写到脑袋发涨,或者编程时逻辑卡住,她都会沿着这些小巷散步,随便找一家小店坐下来。

有时候是书店,有时候是咖啡馆,有时候是隐藏在街角的黑胶唱片店。

她抬头看向街道两侧,眼神在灯光下微微晃了一下。

要找一家什么样的咖啡馆呢?

她不是那种会特意去网红店拍照的人,环境对她来说更重要。不需要奢华,但必须安静,有自己的气质。

她随意扫了一眼前方,视线落在路口拐角处的一家咖啡店上。

店面不算大,复古的木质门窗带着些旧上海的调调,玻璃上没有夸张的招牌,只是用小小的金色手写体写着店名——

“Evening Tempo”。

店里透着暖色的光,窗边摆着几张靠墙的小桌,窗框旁边放着一台老式黑胶唱机,正缓缓转动,放着一首她没听过的爵士曲。

她停下脚步,不自觉地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推门走了进去。

06 | 夜晚的咖啡馆,放松的片刻

梧桐区的夜色幽深,街灯下的树影交错,冬夜的风吹过光滑的石板路,带着些许旧时光的味道。

沈阅轻轻推开咖啡店的门,风铃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动。

她走进来的第一秒,就觉得这里很不一样。

空气里弥漫着烘焙过的咖啡香,但更让她停下脚步的,是背景里缓缓流淌的钢琴曲——并不是常见的爵士或轻音乐,而是一首熟悉的古典小品,带着温暖的音色。

她不自觉地抬头,看向角落里那台黑胶唱机,针尖在黑色的唱片上缓缓滑动,播放着一首**《Je te veux》**。

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

这首曲子,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过了。

她收回目光,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的街灯微微摇曳,橘黄色的光洒在她的指尖,影影绰绰,模糊了她此刻的心绪。

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地坐在一个地方,不去思考研究,不去回应会议,不去掩饰自己的疲惫。

这家店很安静,没有喧闹的谈话声,客人们散落在各自的角落,翻书、写字,或只是沉浸在音乐里。

桌上的菜单是手写的,字迹工整,带着一点音乐人的随性。咖啡种类不多,附着简短的介绍——“手冲肯尼亚 AA:轻盈,微酸,带淡淡果香。”

她点了一杯肯尼亚 AA,又要了一块无花果核桃蛋糕。

热咖啡端上来的时候,光影落在杯口,咖啡表面浮起一层浅褐色的油脂,香气温和而醇厚。她轻轻抿了一口,烘焙的苦味先涌上来,随后被果香包裹,余韵悠长。

——很像这家店给她的感觉。安静,克制,却能让人从心底缓缓放松下来。

她的手指轻轻触碰着杯壁,思绪被这缓慢的音乐和温暖的空气包裹,终于不再去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她是否应该回国,她是否真的适合这个学术圈,她是否做错了决定……

她很少允许自己这样放松,但这一刻,她确实感到了一丝难得的平静。

07 | 那些熟悉的笔记

她喝了半杯咖啡,终于伸手去拿了一本书架上的书。

是一本乐谱。

她随意地翻了几页,指尖摩挲着纸张的纹理。纸页微微泛黄,显然是有人翻阅过很多次,而且……

——上面有笔记。

不是店员的,也不像是普通客人随手记下的练习心得。

她的目光落在某个小节,一行熟悉的笔迹标注着 “ritardando,从这里开始放缓”。

她的心跳骤然慢了一拍。

这个字迹。

她的手指微微收紧,快速翻动着乐谱的页码,越往后,心跳得越快。

——她认识这些标注。

她在大学时期,曾经看过无数次。

“这里的和弦要加重,不然旋律会飘。”

“低音区要更温柔一点,力度可以减少 20%。”

“结尾处 pedal 轻一点,别让音色糊掉。”

她记得这些笔记。

这些,都是张知野的。

这家店,是他的。

她的呼吸顿时一滞,指尖几乎是本能地攥紧了书页,胸口涌起一股几乎让她难以承受的情绪。

她没有想到,她随意选中的一家咖啡馆,居然会是他的。

——她根本没有做好面对他的准备。

她合上乐谱,迅速站起身,拿起外套,低着头快步走向门口。

门上的风铃再次响起,清脆的一声,她的背影消失在冬夜的风里。

08 | 尘封的联系人

回到酒店后,她把自己扔进柔软的床铺里,怔怔地盯着天花板,指尖还残留着刚才翻阅乐谱的触感。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回忆这些了。

她在科研的世界里走得太远太深,几乎已经以为自己能忘记,能彻底切断与音乐的联系,能像处理数学公式一样,把那段过去归零。

可今晚的事情让她措手不及。

——他还在上海,他在这里开了一家咖啡馆,他的习惯没有变,他的笔记还是那样。

她犹豫了很久,终于在手机里翻出一个几乎落满灰尘的联系人。

大学同学,陈韦。

她打字,删掉,又重写。

最终,简短的一句消息发了出去:

“张知野是不是在上海开了家咖啡馆?”

陈韦回复得很快,带着一丝惊讶:

“……你怎么知道?”

她握着手机,指腹在屏幕上缓缓滑动,心脏有些发紧。

半晌,她又敲下一句:

“别告诉别人我问过。”

09 | 唯一的信用卡付款

深夜,咖啡馆已经打烊。

张知野推开门,店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余香,桌上的黑胶唱机已经停了,唱针静静地停在边缘。

他换下外套,把吉他随手靠在角落的椅子上,习惯性地走到收银台翻看今天的账单。

——今天的付款记录不多,大多数客人都用支付宝,唯独有一笔信用卡支付的记录。

他看了一眼单据,随意地拿起来看了一眼签名。

然后,动作忽然停住了。

纸张上的笔迹清晰流畅,带着熟悉的力度。

“沈阅”。

他的指尖不自觉地沿着签名的笔画缓缓摩挲了一下,唇角微微抿紧,半晌,轻轻叹了一口气。

她来过了。

她喝了他的咖啡,在他的店里坐了一会儿。

可她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甚至——连离开都没有惊动任何人。

张知野把签单轻轻地折起,放进抽屉里,眼神落在窗外的夜色。

十年未见,她的名字还是这样写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春夜引

至死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