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特丽德将自己的婚姻视为一个工具,视为政治的一部分……”——阿道夫·李《月下两百年》
“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春秋公羊传·庄公元年》)诸侯谓公,故谓之公主也。
新世1836年秋,146岁的李清晏受邀参加帝国皇太子亨利·麦克白的相亲宴会。
李清晏,官方全名阿斯特丽德·李·茵斯特,东境名为李霄,字清晏。她是东境晟公国史上第一位女公爵兼执政总长李舒与晟**部总长萧玦安唯一的女儿,现任晟国公爵李霁同母异父的姐姐。
1690年4月16日李清晏出生于东方联盟盟主国晟国国都璪樾。
1800年李舒病逝,遗命其摄政,根据晟**权继承规则,其代理晟**权,李清晏自此成为晟国历史上第一个军政全权摄政。
以上就是世人对于她的全部了解。
她实在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公主。
按照晟国的政治传统,参政女性在正式政治场合需要佩戴面纱,面具或者以扇掩面。此时下车的李清晏的脸上带着面纱,清风掀起面纱的一角,面庞轮廓朦胧,低垂的目光外泄,像打开了禁忌之书的序章。
新世1836年,人类与血族的冲突逐渐趋于平息,整个国家都笼罩在和平安乐的迷雾当中,人们都关注着帝都盛大的宴会,没有人关心遥远的小山村。
帝都维兹顿的行道上落叶纷纷,血族皇室的马车从其上辗过,车轴的吱呀声中,打碎一隅秋色,载着南方霍顿郡的鲜花飞驰入宫。
此时距离上一任皇储妃亨利叶特·麦克白离世又过了十年。
从这年年初开始,内廷大总管约翰·冯伯爵,枢密院与元老院共同商议最终名单,在反复挑选中,最终定下十人,并决定在十月以皇帝生日为由举办的宫宴上确定新皇储妃的最终人选。
同年六月,因李霄亲自回复宫宴邀请,枢密院及元老院压下最终名单,观望东境态度。
十月,时隔218年,东境纯血一脉再次涉足王区,却又是为了婚姻事,让人不禁想起218年前的“血色婚礼”。
已故晟国公爵李舒出生时本内定为皇太子妃。新世1617年,17岁的李舒作为准皇储妃离家入皇室内廷生活。这是麦克白王朝第一位来自东境的皇储妃。
为加强对东境控制,内收政权,皇室同意李舒在嫁入皇室时保留晟国爵位继承权。此举可以使逐渐失控的东方势力重新被王区控制,也可使皇室一脉拥有晟国爵位继承权。
后,因前皇帝爱德华一世与北境克里夫家族缔结了其他政治合约,克里夫家族要求太子迎娶克里夫公爵幼妹以保证合约顺利履行。
李舒陷入尴尬境地。
王区态度模糊不定,且无所作为。
克里夫家族派人暗杀李舒。李舒未死,但是因此毁容,左眼失明,此后常年佩戴面具,这是晟国掩面传统的起源。
王区以“容貌不端,不足以为国母”为由退婚。克里夫公国索菲亚·克里夫以皇储妃身份入内廷。
这无疑是对晟国乃至于整个东境的巨大羞辱与挑衅。
晟国人类商人张仲合在进宫运送丝绸时刺杀皇储妃索菲亚,成功后当场自裁,引起轰动。
北境联盟克里夫公国与洛克兰公国向晟国宣战,王区宣布全国搜捕张仲合家人。
晟国公开维护张仲合家人,并追授了张仲合爵位。于1618年十一月在王区北部与北境军队交战,三天奠定战争胜局。
场面一时僵持,最后王区出面调停,以北境赔付晟国损失白银3.4亿两,王区就“保护晟国公主不力”公开致歉做结。
这场导致两位公主一死一伤,两国交战的联姻,史称“血色婚礼”。
晟**事实力虽震慑王区与北境,却更招致忌惮。
可惜当时帝国枢密院正忙于政治斗争,政策制定反复无常,几次政策弹压之下,反导致东境民意哗变,独立之声甚嚣尘上,最后还是晟国出面平息此事,但也借此在与王区之间建立了一道屏障。
由此晟国拒绝向王区缴纳赋税,不参与元老院会议。又由于晟国是东境联盟盟主国,整个东境此后就和王区基本断了联系。
李清晏摄政后,开始逐渐打破这种僵局,派遣国事官员常驻王区,按期缴纳赋税,并减少了东境与王区商业往来的行政手续。
无数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带着好奇、探寻甚至还有鄙夷的神色,聚焦于李清晏的身上,但那些目光其实有并没有真实地落在她的身上,它们辗转索寻,落于她的身份与财富。
富贵二字,放在嘴里咀嚼,甚有些俗味。
当时最纯正的王血血统、最丰厚的嫁妆、四大王之血脉之一的族长身份,足够让所有人忽视她本身。
她在世人眼里只是一个单薄的政治符号,代表着东境、晟国、茵斯特家族或者其他的什么。
这样神秘的东方公主,与帝国背景单薄的太子看起来并不相配。
帝国皇太子亨利·麦克白,现任帝国皇帝爱德华二世与已故帝国皇后温妮莎·麦克白的儿子,帝国的长子。
她的母亲,是那场“血色婚礼”的产物,与第三个直接受害者。
“血色婚礼”后,皇储妃的人选变得极其棘手,选东境茵斯特家族或北境克里夫家族都不合适。
而四大王之血脉之一的南方德雷克家族的领地发生了僭主兵变,家族死伤过半,王区才招抚了当时南境的人类僭主威尔·嘉兰。
而皇储妃必须出身血族名门。
最后,新世1623年温妮莎·麦克白的出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是皇太子的同父同母的亲妹妹。
她在乱世中长大,在她不算长的一生中,历经了两次大战。
新世1625年,人类第二次技术革命结束,人类共和国策动吸血鬼帝国治区人类发动武装政变,随后发展为战争。次年东境北部战线失守,魔族参战,全世界逐渐全部沦为战场,史称第七次世界大战。
大战结束,人血议和,她与自己兄长的婚礼就是和平庆典的一部分。
后来她生了一个女儿,她很爱她。
生下女儿的第二年,她的丈夫成了皇帝,她也加冕为皇后,第三年,人血两族之间的第八次世界大战爆发。
1675年,血族——人类联合议会成立,维兹顿城划分成东西区,东区属于血族帝国,西区属于人类共和国,维兹顿成为联合国都。
新世1680年,亨利·麦克白出生,她的哥哥,当然也是她的丈夫、君王送了她一座宫殿做礼物,然后把孩子从她的身边抱走了。
1705年以预言直觉著称的温妮莎皇后薨逝
她的离世,被称为帝国之殇,不允许被谈论,这种讳莫如深通常只表明一种情况,就是背后的真相并不光彩。
那时亨利25岁,对于吸血鬼将近500年的寿命来说,还算少时,且当时亨利的血族血脉还没有觉醒,血脉没有觉醒的血族与普通人类无异,阖宫之内,多有冷眼,父亲和表舅也对他很冷漠。
亨利28岁时血脉觉醒,是当时最纯正的王血血统,被立为皇储。然或因少时就离开母亲,或因多年冷落缺少教育,显得木讷平庸。
在宫殿舞厅中,隔着整个舞池,李清晏抬眼望去,隔着面纱,看到的就是侍立于皇帝爱德华二世身侧的众人口中平庸的皇太子。
门口的礼仪官接过名帖轻声提醒李清晏,“小姐,面见君主不得遮面。”宫殿里有眼睛转向李清晏。
李清晏抬手将面纱掀了回去,没有多做犹豫。
礼仪官清了清嗓子:“东境晟国公主,摄政官,代理军事总长阿斯特丽德·李·茵斯特携晟国国事大臣,觐见。”
李清晏慢步上前,屈膝行礼,“陛下,晟国恭祝陛下安康,天佑陛下。”
爱德华二世过了很久才抬手,李清晏起身趋步至前,用额头轻触爱德华二世的手背。继而退后,按序分别向皇后,皇太子和杰弗利王子行礼。
其他众人都向李清晏行礼。
“茵斯特家族和麦克白家族之间应当有一场完满的婚姻。”爱德华二世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看着李清晏。
这一句说得直白,一句就戳破了这场宴会的目的,一旁的枢密院成员都皱了眉。
他们当时没有直接与晟国商议婚事,只是观望,就是怕阿斯特丽德拒婚,王区和东境关系更加微妙。
李清晏平静地回望着皇帝爱德华二世,她沉默以对。
这样毫不避让的从容目光,让爱德华二世觉得陌生且不适。
从容,大概是不管什么时候都知道把目光置于何处。
这时太子的老师斯密侯爵即他的表舅父用眼神示意太子,太子似乎犹豫了一下,还是从两阶的台子上走下来。
“不知是否有幸邀请茵斯特小姐和我共舞第一曲?”这句话亨利说得很僵硬,丝毫不娴熟,但是打破了僵局。
“我的荣幸,太子殿下。”李清晏屈膝还礼。
大家心照不宣地忽略了皇帝的话。
宽大的宴会厅里,亨利邀请李清晏跳第一曲,一旁的乐队奏响音乐,博莱曼的《第六舞曲——玫瑰高庭》。
虽然李清晏穿了高跟鞋,本身也比较高挑,但是亨利还是堪堪比她高了一个头,亨利低头的时候,并不能看到李清晏的神情,只看到掀起的面纱之下固定在发髻上的玫瑰王冠。
玫瑰,茵斯特家族的家徽,茵斯特家族由三支构成,李氏、萧氏、刘氏,分别由红、白、粉三色玫瑰代表,王冠上的左右两边各三朵玫瑰,用钻石、红宝石与粉色宝石制成,红色和粉色的玫瑰中间最大的一颗宝石是红钻和粉钻,其中一边的粉钻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颗。
这是一顶象征意义大于装饰意义的王冠,却也暗合李清晏的身份,身赋三家血脉,或有一统之责,实为王区之患。
“太子殿下。”李清晏突然唤了亨利一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