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戏称朱标是将自己活成了众兄弟的第二个爹,所以大家才不和朱标争皇位!
那么朱允炆对众叔叔有恩德吗?刚当上太孙的朱允炆年仅15岁,哪里来的恩德呢?
一无权,二无恩德,仅仅只有朱元璋支持的朱允炆,想要让手握兵权的众叔叔们对他俯首帖耳,想什么呢!
自从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开始以塞王取代国公,分封藩王拱卫朝廷,他先后分封北平燕王、大宁宁王、太原晋王、大同代王、广宁辽王、西安秦王、宣府谷王、甘州肃王、宁夏庆王、平凉安王、开平齐王、沈阳沈王、开原韩王,他们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
想要这些手握兵权,屡立战功的藩王们服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朱允炆,开什么玩笑,何况朱允炆还不做人。
朱元璋设立塞王的本意是让塞王们充当北元反扑的第一道防线,就算要削藩,也得等中央实力远超十三藩王合力才行,可朱允炆是怎么做的,普一登基,连位子都没坐稳就想着削藩。
要知道此时朝中各将领刚被朱元璋清洗过,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而藩王中大多都是上过战场的,本人不一定有能力,但手下能力出众的将领并不少,这样的情况下,朱允炆不选择暗中发展实力,而是一上来就削藩……
真不知道朱元璋有没有后悔选择朱允炆当自己的接班人,毕竟他对叔叔们是真的狠!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六日后,也就是闰五月十六,朱允炆登基称帝,七月,周王次子告发父亲谋反,朱允炆就此将周王一脉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那么周王是谁,为什么朱允炆第一对他下手呢?
周王,朱元璋第五子,马皇后的幺子,朱标同父同母的小弟弟,因为和四哥朱棣的关系好,成为了朱允炆第一个下手对象……这不明摆着告诉朱棣,我想对你下手吗?
要知道这时的周王次子才10岁,他懂什么是谋反吗?你要说皇家小孩早熟,他懂,行。可造反是要拖累全家的,他难道不是周王的儿子吗?朱允炆会因为他首告有功而放过他吗?并没有,还是朱棣靖难成功后恢复了他的郡王位……
如此凉薄的朱允炆怎么能让叔叔们不心寒,朱元璋走了还没到半年呢,人走茶凉是没错,但不用这么着急吧!
要是这时朱允炆没有继续对叔叔们下手,而是选择一个大棒一颗糖,好好安抚叔叔们,估计就没什么靖难了。可惜,朱允炆选择继续对叔叔们出手。
建文元年四月,有人告发代王居丧期间无礼,召妓者歌舞,极尽淫纵,对内使的进谏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导致多人死亡。朱允炆由此将代王一脉贬为庶人。齐王则和周王一样,被人告谋反而被废为庶人。湘王遭人指控有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后被废为庶人。
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死时年仅28岁,无子,死后封国被撤除,恶谥曰戾(li,第四声)。
戾本意罪过或乖张,用这个字当谥号可见朱允炆对叔叔们有多不喜……
一月废三王的激烈手段让藩王们感到唇亡齿寒的同时,更是人心浮动。可惜这种时候的朱允炆没有想着安抚叔叔们,而是在两个月后的建文元年六月以“不法事”的罪名将珉王逮捕,并将其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一年不到,五个藩王或死或被废为庶人,这怎么能不让藩王们感到惊心,自此藩镇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诸王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走向明处,变得更加激烈。
两人的博弈早在周王被废没多久就开始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炆率先出手,命工部侍郎张昺(bing,第三声)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并调走北平原属朱棣管辖的军队。
建文元年三月,故技重施,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又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huan,第二声)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朱允炆动作频频,朱棣难道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可这时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应天府,要知道此时朱棣膝下只有三个儿子,且都在朱允炆的眼皮底下,朱棣不免投鼠忌器。
于是朱棣选择明面上藏起锋芒,假称有病,暗中则加紧练兵。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
本来形势对朱允炆有利,按理来说,朱允炆不该输的,偏偏朱允炆再次犯蠢,明明他想要削藩的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要选择掩耳盗铃。建文元年五月,朱允炆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北平,以期能够麻痹朱棣,让他以为自己不会对他下手。
朱棣见状简直笑死,就你一年废五个藩王,还指望我相信你不会对我下手,脑子没病吧?
朱允炆的昏招使得朱棣没了后顾之忧,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训》,号称清君侧,指朱允炆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谋害皇室亲族)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是为国“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并上书于朱允炆。
朱允炆万万没想到朱棣真的敢起兵谋反,更没有想到朱棣起兵仅仅一个月就拿下了通州、蓟(ji,第四声)州、遵化、密云、怀来、永平府,还拿下居庸关。
防止大宁军队通过松亭关偷袭北平,朱棣还使计让松亭关内乱,守将卜万下狱。
至此,北平周围障碍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逃离封地宣府(张家口),前往应天府投奔朱允炆。
都这样了,朱允炆还在忧心辽王和宁王会帮助朱棣,为了以防万一,朱允炆下旨要求辽王和宁王立即进京。结果辽王走水路入京了,但宁王并没有理会朱允炆,最后被削了三卫。
说实在的,朱允炆的行为真的很难评,这个时候你不拉拢宁王,还将宁王推向朱棣。要知道边塞十三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朱棣和宁王了,一但他们两个联手,搞朱允炆不要太轻松!
事实证明朱棣不傻,建文元年九月,朱棣亲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与此同时,李景隆(朝廷大将军)奇袭北平不得(燕王世子朱高炽坚守城池,以冰封城墙,使朝廷兵马无法破城),朱棣带着朵颜三卫回防后,朝廷大败。
建文元年十一月,朱允炆不得不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这操作很难评,随了朱棣的意,不就是在向朱棣示弱吗?示弱不仅不能麻痹朱棣让他停手,反而让他看到了建文朝廷的羸弱。还让朱允炆之前削藩的举动难以自圆其说,也让朱棣的‘奸臣说’更合理。
就此朱棣算是占了上风,因此他对于李景隆提出的议和并不感兴趣,议和失败后,李景隆欲趁冬季休整,来年反攻。
那么朱棣看出李景隆的想法了吗?当然,建文元年十二月朱棣佯攻大同,引李景隆救援大同……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朝廷军队的节节败退,使得许多将领投降了朱棣。
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朱允炆无力抵抗,只得下罪己诏,并派庆成郡主与朱棣谈判,以割地为条件要求停战议和。
都到了这个时候,傻子才会议和,那么朱棣是傻子吗?当然不是。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金川门下。徐增寿欲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
最后守卫金川门的谷王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自此江山易主。
---
回忆到这里,徐妙锦不由揉了揉太阳穴,心想八卦系统怎么还不回来,她真的好想知道常太子妃为什么活过了洪武十一年,她身上的系统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知道靖难之役的开端就是常太子妃的早逝。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朱棣:我也想知道!
但八卦系统直到众人用过午食后才姗姗来迟,不等徐妙锦抱怨,上来就是一句【要命了,锦娘,你大姐可真是个祸端,好好的宿主不当,非要自爆,搞得这个世界运行出现了bug,打破了一个世界只能有一个系统的原则,吸引了很多系统,有通过正常途径来的,也有通过非法途径来的,有正经系统,也有叛逃系统!】
【叛逃系统?】徐妙锦不解道,【为什么会有系统叛逃呢?】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百度!
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