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秦林眉眼微动,缓缓道:“西北叛军那边不是问题,但是朝廷那边,可还得另作打算呐。”那剩下几人就好像是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一样,神色一虚。对了,才想起来其实他们是朝廷的人来着。
他们几个人的心情暂且不说。秦林接着问顾弛,“要是说起朝廷那边。顾弛,你可还记得邓大人?”
这自然是记得的。
却说邓儒那边,他本意是想要去投靠燕起元,却被那位小皇帝先笼络了过去。他手上捏着的那块两万人,还有跟着他一同前去的那些商人,都是他的筹码。
燕起元在得知这个消息的起初自然是恼怒的,毕竟小皇帝原本身边只有那些死守着的老臣,如今却突然加入了邓儒这个有着实权的人物。
邓儒入了小皇帝一党,那几乎就是即刻占据了小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位置,而原本他就只是离三品高阶一步之遥的,此时更是一跃成了正二品尚书令加太子太傅。这个职位不可谓不关键。
也算是小皇帝能够拿出来最高的待遇了,再往上就不是小皇帝能够决定的了。邓儒到底是个传统的儒生,虽然是奔着高位去的,但自小学的君君臣臣始终刻在脑子里。所以小皇帝一摆出礼贤下士极为欣赏的模样后,邓儒便收敛起其他心思,竟是专心辅佐起来。
朝廷如今情况便是小皇帝勉强能够支撑住不被燕起元找借口废除,而皇城禁军首领的位置则是被交给了周节,足以见得小皇帝对邓儒一系的信任。
顾弛听完了邓儒有关部分,便开口问到这燕起元,也就是现如今的摄政王。说到这里,秦林看了一眼顾弛,只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这位摄政王可不是个笨的。”
“如果摄政王知晓了我们呢?”顾弛继续。
“摄政王手中,如今起码都还能掌控着大半天下,即使被迫迁都。”答非所问,但其中意思顾弛却已然明白。
顾弛陷入了沉默,他们如今即使发展势头很好,但是只怕在那位摄政王面前也不过就是个跳梁小丑。
西边有叛军,东南北都是如今朝廷还掌控着的地盘,他们无异于瓮中之鳖。
“所以,您的意思是让我们收敛些?”顾弛从秦林的语气中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而对方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对于他们如今这刚启程的事业来说,摄政王的确是难以突破的高墙。
可秦林如此说,顾弛反倒是因此更加倾向于尽可能扩大地盘。地盘小自然有地盘小的好处,但是一旦危机来临,他们几乎没有一合之力。
要是就这样等着西叛军攻过来,到时候青海叛军可不会像是先前胡梁一样。后者拥有广阔后地作为倚仗,若是打不过,尽可以西逃去。而顾弛他们却绝不可能将希望放到朝廷上。
秦林这一番话却也有道理。只是就这样等待着一个不知道是否会来临的机会…他们真的能等到吗?可若是不安分,迎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两方都是威胁,无论如何做,好似都有危险。
顾弛难得有如此纠结两难的时候,他陷入了沉默,秦林也知道这个决定到底还是得让他来做。柳千峰有所欲言,但他见此时情形不对,于是闭嘴。
没办法,顾弛还是无法做决定。回去之后,顾弛将此事同顾迟迟详细说了一道。
“所以哥,其实你是倾向于向外扩张的吧?”顾迟迟听出了顾弛的意思,只是顾弛总是忌惮着那位摄政王,害怕露出痕迹之后被那位摄政王发现。
顾弛点头,如今只维持现状是绝对不可能活下去的,只有不断扩大他们的势力,或许还有存活下去的机会。
“你是如何想的?”
顾弛看向顾迟迟,准备听听她的想法,心中已经做好了顾迟迟也选择保守发展。虽然他认为此时向外扩张得利更大,但如果顾迟迟也觉得保守发展更好的话,说不定的确是他判断出错了。
只见顾迟迟笑了笑,却肯定了顾弛的想法,“这种机会难遇,胡梁此时将败未败,再加上此时西叛军还在内乱,这种时候如果放过了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只是这摄政王那边…”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顾迟迟却眸子一转,突然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摄政王和小皇帝之间,只怕关系不大好吧?”
历史上对于这方面的提及不多,毕竟在历史上的小皇帝没有邓儒的帮扶其实和摄政王完全没有掰手腕的能力。在历史上中没过四五年,小皇帝就已经被赶下了皇位。
顾弛点头,按照秦林说的,应该是如此。只见顾迟迟沉眉片刻,后缓缓抬头道:“若是如此,我们何妨给邓大人写一封信。”
给邓儒写信?顾弛呆了一瞬,但不过一个转念,旋即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我们投到邓儒手下,以此蒙蔽摄政王?”
如今顾弛在朝廷那边自然没什么名字,占了个保宁不算什么,可若是顾弛继续往下走,那就可能会被大燕看做敌人了。
而此时,顾弛主动给邓儒写信,那么川西起码在那摄政王眼里会是在小皇帝手中的。虽然仍然会被摄政王视为仇敌,但两者却是全然不同的。并且,邓儒不会拒绝这样一份几乎不需要他费劲儿的投诚,尤其是如今小皇帝情况危急。
顾弛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好,并且若是操作得宜,说不定接下来的行动还能安一个收复的名头。
并且一下子就把摄政王目光转到了内乱上头去了,再加上他们此处离建康远,就算真的发生了什么,大概率也不会牵扯到这边。即使真牵扯,也不可能即刻发作。
这个问题一解决,目前向外扩张最具有威胁的敌人也没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投向川西这边的目光都会少很多。至于解决完这些,再接下去要怎么做,这些就留着日后再说了。
正当顾弛畅想的时候,手中却好似被人一扯,他低头,只见顾迟迟把笔塞到了顾弛手中,冲着他扬了扬下巴,“你来写。”
顾弛一怔,他写?他那一笔字还是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了吧?更何况实际上他字儿都还有些不会写呢。顾弛连连摆手,这事儿可不能让他来。
顾迟迟却坚持,“没事儿,哥就你来写吧。你是我们保宁最有资格的了。而且这封信写上去,你这位子应该还能继续升。到时候这些东西都得你来写。再说了,哥,这么些日子,你早就不是当日阿蒙了,这事儿你来最合适。”
她目光真挚,似乎是真的这么想的。顾弛在妹妹面前树立榜样的心思一下子又冒上来了,当即接过那支笔,二话不说答应下来。
“好!那就我来写。”
顾迟迟眸子一弯,好了,上钩了。
这封信写得并不久,并且很快便往建康处传去。
邓儒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当然是不相信的。在他眼中,他和蜀地的联系,尽可以断了。哪里知道还有这么一遭。
直到亲眼见到那信中的内容和字迹,邓儒才真的信了这信确实是川西那边的顾弛送来的。
不是因为他对顾弛字迹熟悉,而是他知道顾弛乃是个刚入学的初学者。就这一手字,谁看了都得说一声抽。而摄政王若是要算计邓儒,也绝不可能从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顾弛动手。
这一封信,用词直出直入毫无半点修饰之处。甚至在提出要求之前都没有任何的寒暄,信的开头便是直入主题。邓儒莫名的忍不住一笑,他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从未想过顾弛等人,可如今信传过来,他竟有几分温情在心中。或许并非是因着顾弛,而是因着汉中。
而一笑之后,邓儒这才开始思考起顾弛这封信背后代表的意义。顾弛主动送信过来询问他近况如何,这就是对他还记着,这才会主动送了这样一封信过来。
至于信里面所写的,乃是顾弛有关于汉中如今情况的描写并加上了一句保宁。邓儒见顾弛收复保宁,虽有几分吃惊,却也还算稳得住。顾弛的确是个好苗子,这邓儒也知道。只是,等到看到后面顾弛信中略带着几分求助意味的语句时。
邓儒忍不住皱了皱眉,顾弛如今给他写信是意料之外,可如今邓儒哪里能帮他?
邓儒如今接触了朝政,知道如今大燕情况危急。并且就算先不说如今大燕本身情况不容乐观,邓儒他们如今根本就接触不到有关于粮食和武器方面的事儿。户部的有关事项全都掌握在摄政王的手中。
但邓儒正如顾迟迟所想,邓儒能明白这封信背后隐藏的含义。这是顾弛想要和他拉近关系,和他拉进关系,也就是相当于和皇帝拉进关系。而现如今顾弛在蜀地,还掌握了保宁,这对于皇帝一脉来说自然是一份助力。
虽然邓儒给不了顾弛实质上的支持,但是这官职嘛他自然是不会吝啬的。
打定主意,邓儒便进了皇宫。他将那信一递给小皇帝,再将川西那一方的情况一说,小皇帝登时就明白了这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助力。
只是他有些为难,这要是真要粮草的话,他这里根本没有啊。邓儒自然不会不知道小皇帝的为难之处,于是马上就抛出了一个方案。
没粮草也没武器,没关系啊,但是我们能给你高官!
“这顾弛先前就是微臣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天赋异禀,不过短短数月就从士兵升到了校尉,如今能得陛下封官,他哪里还有不拜服的道理。”
话虽如此说,但这话里面的意思却是明里暗里的暗示着小皇帝这顾弛不过就是个农家子,稍微给点虚无缥缈的职位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不用多搭理。
这好啊!小皇帝一下子就领悟到了。别的东西他给不了,但是官位不过就是他随便下个圣旨的事儿罢了。更何况一个远在川西的官,就现在川西那个状况,就算是给个一品高官也不过就是个虚衔。
小皇帝答应得很是痛快,大笔一挥,直接就给了个从三品将军的位置。
于是顾弛一下子从一个小校尉晋升成为了云麾将军,这个跳跃不可谓不大,这可是直接就跃了好几个大阶啊!这要是在以前,哪里能有这么快,少说那都必须是四五年。
但是等到这封旨意传出去,朝上的人却都没把这封旨意当成一回事儿。
顾弛?没听过。
川西?什么鸟不拉屎的地方?能和他们建康比吗?
云麾将军?武夫而已,谁在乎?
而且那大家又不是傻子,这封旨意里面只给了品阶,但是该有的粮草呢?武器呢?一个都没给。就在圣旨里头装模作样的写了一句,“资尔收复失地,使西贼勿扰。”
这不就是小皇帝病急乱投医嘛,来了个川西野人就在这儿也当成一条路了。
而摄政王那边只是查了查,发现顾弛如今不过就是在汉中和保宁盘旋着,甚至不敢出去。不屑的扫了一眼,压根没记在心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