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三十二年二月初六日,春闱第一日。
正始三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春闱第二日。
正始三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春闱第三日。
正始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春闱放榜,会元考生的名字林瀚升,岭南人氏。
正始三十二年三月初一,殿试皇上点了林瀚升为状元郎,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状元郎祖籍长安,乃是三十多年前风采卓然的林瀚砚这位林相的同族堂弟。
同年三月十五日,北疆局势再次动荡,新状元郎林瀚升随清平公主北上,与常年驻扎北疆的康平公主汇合,共同抵御北夷进犯。
正始三十五年八月初七日,北疆局势稍稍安定,朝廷一再推迟的春闱终于提上了日程。
正始三十六年二月初六日,大吉。
岭南溪源县。
天微微放亮,城西的巷子中传来一声声的叫卖声,进城的小贩三五扎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坐在面摊里等面的壮实的大汉低声道:“听说了吗?要重开春闱。”
坐在旁边个子瘦瘦巴巴的应道:“我也听说了,这感情好了,我得赶紧回去督促我家那小子。”
卖面条的汉子插嘴道:“那这样的话,这些读书人总算是熬出头了,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春闱延期了。”
瘦子一边吃面一边道:“那可不,还不是北夷人闹得,还有北疆的将士和纸糊的一样,被北夷人打的丢盔卸甲,哼,要我说让个娘们当将军,不输才怪,当初谢松将军......”
卖面条的汉子赶紧打断:“我的爷,您可小点声,咱们不说这个,不说这个。要是有人听到,官人找不到您这两位爷,还不得掀了我的摊子。”
瘦巴巴的汉子不亏肚子有点墨水,汗颜道:“怪我们,走南闯北的糙汉子,我们不说就是了。”
“好勒,两位爷稍等,马上就来。”卖面的老板一转身就看到了我,热情的招呼道:“这位公子,你要吃面?”
我摆摆手说:“我不吃面,想向你打听一个人,这里姓桓的人家搬走了?”
卖面的老板一边拨弄着锅里的面,一边若有所思的回:“这溪源县里有不少姓桓的人家,你打听的是哪一家?”
我描述道:“住在东城巷子,他们家门口,有棵枇杷树。”
“枇杷树啊,我想想。”汉子想了想道:“你说的是桓老善人家啊,他们三四年前就搬走了。”
我忙道:“就是这家,那你知道他们搬到哪儿去了吗?”
卖面的老板又想了想,叹气道:“桓老爷是个好人,只是子嗣不旺,膝下也只有一个女儿,公子你想啊,这么大的家业交给一个姑娘家能抓的住吗?听说家里出了变故不得不离开了,至于去哪儿,还真没人知道。”
这时之前的汉子吵嚷着要面,他忙赶紧将面端上来,“两位客官,您的面,刚刚那位公子打听桓老爷,耽搁了一下,客官赶紧翻翻面,千万别坨了。”
“桓老爷?搬走的那个?”壮实的大汉不在意的问了句,吃面的筷子一顿,忽道:“真是可惜了,真是个大善人,怎么就没善报呢?”
瘦巴巴的汉子方也叹气道:“这桓家不是啥世家,但是在这溪源地界,大家最称道的就是桓善人......每逢年节,都会施粥发粮,桓家的店铺的租金,也比其他商户便宜......总之就是我们溪源的活菩萨。”
听到他们的惋惜,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他们面前,待他们说完后,忽道:“那桓家的店铺可还在?”
瘦巴巴的汉子摇头道:“早就不是桓家的了,”说着他吃了一口面,安慰道:“你来迟了,桓家早没了,不过公子是桓家什么人?”
闻言我脸色剧变,沉默的转身走出面摊子。
四年了,我再一次回到溪源县,可是这里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们不是我问的第一个人,可他们的回答同其他所有人一样,不知道。
我叫林瀚升,问我是桓家的什么人,我是桓家的童养夫,是桓家大小姐桓溪未来的夫君,四年前,我进京赶考高中状元郎,随军北上抗击北夷人,写了无数封的家书石沉大海,回来发现桓家老宅人去楼空,无迹可寻。
桓溪,你现在到底在哪儿呢?
身后忽然响起一阵脚步声,是方才吃面的瘦巴巴的汉子,他气喘吁吁的拦住我,拉着我走向一条偏僻的巷子,上下打量着我:“公子,我们是不是见过?”
见过?我正要摇头时,他猛地拉住我的衣袖:“你是桓家的那个小郎君对不对?”说着叹息道:“既然是小郎君,有些事告诉你也无妨,桓老爷离开溪源县的时候已经药石无救,时日无多了。”
良久,我才颤着声音问道:“那小姐呢?”
他看了看我,犹犹豫豫道:“听说是掉下悬崖死了......”
他的嘴一张一合,可我仿佛什么也听不到了,胸膛里面的心猛烈的跳动起来。
“不可能!”我冷冷的望着他,一口否认这个答案,声音也不由得拔高了几分,试图掩饰住心中的慌乱。
瘦巴巴的汉子一噎,住了口,嘴唇动了动,最后搓着双手犹豫道:“公子,听说公子当年进京赶考才逃过一劫,今日见公子的衣着,也算衣锦还乡,若是有些门路,看在往日桓家待你不薄的情分上,还桓家一个公道吧。”
我锋利的目光陡然僵住,脑中闪过一个女人的身影,身体不由后退了几步:“你的意思是有人陷害桓家?”
瘦巴巴的汉子没应,只怯怯的小声道:“公子,我先走了,您多保重。”
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巷子的尽头,我神色恍惚望着来来回回的人群,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像一层雾笼罩在心头,竟然不知不觉走回了我的下榻处--曾经桓家的老宅。
门前的那棵枇杷树,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被雷劈过,烧焦了大半。
阿溪那丫头常常说这颗枇杷树有灵性,在没有被雷劈前,结的枇杷果甘甜爽口,只要轻轻咬一口,满口鲜嫩的汁水。
不过被雷劈过后,这颗枇杷树只开花,花开后就谢了,再也结不出枇杷果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看了一阵。
既然阿溪说这是有灵性的枇杷果,那枇杷树啊,这次千万要保佑我找到阿溪,一定要查清阿溪他们离开溪源县的真相。
这时大门打开一条缝隙,里面是位四十左右的男人,留着八角胡,嘴角正下方有颗大黑痣,人称老刘,老刘忙上前行礼道:“林大人,您回来了。”说着小心翼翼地将我引进去。
我点点头走进大门,挥挥手让他退下去,随意的在院中走着,虽然桓家的这座府邸已经转卖了三四户人家,可如今的布局,还是如桓家一样的典型的江南园林,穿过蜿蜒长廊,眼前出现假山重峦叠嶂。
穿过假山,正面五间大正房,绕到正房后面,有一片海洋般的竹林,竹林的东角处一条小路蜿蜒至深处,走进竹林,耳边是风吹沙沙作响,迎面扑来阵阵竹香,直到眼前出现了座庭院。
我猛地驻足站在长廊的尽头,忽有零星的陈年旧影,越过五年漫长的相思,蓦然朦胧的浮现在庭院前,耳边响起肆意的大笑声。
模糊间庭院前站着一男一女少年。
那笑声便是穿着红衣的小姑娘忍不住笑出来的,小姑娘眼睛深邃明亮,此刻眸中闪着亮光,为了不笑出声,还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嘴,但那弯起来的眉眼,确是掩饰不了的。
红衣小姑娘一边捂着嘴笑一边边拍打着身边的另一个少年。
那位少年穿着天蓝色的绸衫,长得眉清目秀,身形羸弱,看上去一副书生的模样,不过此时脸色铁青,紧抿着唇角,与红衣少年那副乐不可支的模样,形成鲜明对照。
那笑声已经从“噗噗噗”声变成止不住“哈哈哈”的笑声,红衣小姑娘的腰已经笑弯了,转头看着蓝衣少年越来越青的脸色,红衣小姑娘立马捂嘴站直了。
蓝衣少年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临走前,还狠狠的剜了红衣少年一眼。
眼看着蓝衣少年转身就走,红衣小姑娘立马也不笑了,规规矩矩的向先生做了一辑,“先生,我同阿升还有其他事情,就先告辞了。”
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庭院前,可庭院前的两道身影早已消失不见,脚下踩在平整的青石板上,垂拱门上写着“西苑。”
西苑,被花拱门一分为二,阿溪的住所曾经在花拱门里面,是最靠近东面,她常常坐在墙上陪墙下读书的我。
如今我还是站在这面墙下,可墙上方再也没有阿溪的身影了。
阿溪,你到底在哪?
你真的.....不在了吗?
不不不,不可能,她一定还活着,只是短暂的和我失去了联系。
次日,我离开了溪源县,回到了长安,我要弄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定要找到阿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