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朕与摄政王之伏击 > 第27章 第 27 章

第27章 第 27 章

在宋思齐三岁的那一年,宋思齐终于从西南回到京城,回到了宫里。

那一年,年满十九岁,即将弱冠之年的宋思齐,满载着西南边疆的风霜与荣耀,踏上了归途,回到了京城官员的视野之中。

三年前,带着灵帝的期许与自身的梦想,宋思齐离开了熟悉的京城,那座承载着无数繁华与秘密的古老都市,踏入了一片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西南边境。

在那里,宋思齐不仅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来自异族的侵扰与挑衅。他深入军营,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体验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伟大。在一次次的实战演练中,他不仅锻炼出了过硬的武艺,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生死边缘作出正确的判断。宋思齐的心智,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淬炼。

与此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民间生活的不易。这种切身的体验,让他对国家的安危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守护这片土地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宋思齐开始明白,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勇猛的战斗技巧,更要有心系苍生的情怀。

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的时光。

三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但对于宋思齐而言,却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在西南边陲的烽火中悄然绽放了青春,逐渐蜕变成了一个沉稳的青年将领,肩上渐渐能够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

随着日子的流转,宋思齐即将迈入二十岁的门槛,这个年龄在古代被视为男子成年的标志。尽管他是景文帝的义子,但在皇族的体系中,他同样享有皇子的地位。根据大齐的习俗与传统,皇子们在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时,便应被视为成人,即使尚未迎娶妻室,也应当离开皇宫,建立自己的府邸,以示独立,同时也是对皇权的一种尊重与维护。

然而,大齐自立国以来,历史上鲜有皇子在达到二十岁后仍未婚配的情况出现。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婚姻大事,更涉及到皇室的颜面与国家的稳定。通常,皇子们的婚姻往往牵涉到政治联姻,通过与各大家族或邻邦的联姻,巩固皇权,加强联盟,因此,适时的婚配是国家策略的一部分。

眼看着宋思齐这个皇家的养子,即将成为大齐历史上首位在二十岁后,年过弱冠依然还没有婚配的皇子,价值宋思齐的特殊身份,这无疑将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如果就这么放任下去,只怕宫廷内外,都将会引起不小的议论。

太皇太后,这位历经两朝风雨的智慧老人,她的眼中不仅映照着历史的沧桑,也承载着对大齐未来的深切忧虑。看着宋思齐在西南边陲的成长与历练,她的心中既感欣慰,又不免担忧。毕竟,一个皇子的成年礼,不仅仅是个人的仪式,更是皇室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象征。然而,太皇太后也并不想过多的违背后宫不得干政的祖训,因此只能在心中焦急,表面上维持着平静,寄希望于灵帝的自觉与明智。

然而,灵帝的行为却让太皇太后失望了。一年又一年,宋思齐的十九岁年末悄然而至,却丝毫不见灵帝有任何召回宋思齐的迹象。仿佛在西南的风沙与战火中,宋思齐的存在逐渐模糊,直至被彻底遗忘。这让太皇太后意识到,灵帝或许并不打算遵循传统,给予宋思齐应有的地位与待遇。

太皇太后才算是明白了,如果自己不出手,只怕宋思齐是没办法在京城完成自己的弱冠之礼,更别说是在及冠之后,得到应有的封号,出宫建府了。

面对此情此景,太皇太后终于决定采取行动。她明白,如果再不出手,宋思齐不仅会在京城错过自己的弱冠之礼,更可能失去在成年后获得封号、出宫建府的机会。这对于一个皇子而言,是极大的不公,也将是对大齐皇室尊严的严重损害。

*****

太皇太后深知,景文帝当年收养宋思齐为义子的决策,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布局。当时,大齐国内内忧外患,正是需要武将势力衷心为国出力之时,而当时那桩谋逆案,却牵扯进了太多的人家,许多武将家里的族亲或者是下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攀扯进来,甚至连于衷这样的忠勇之士也未能幸免于难。

随着谋逆案的调查深入,尤其是于衷死后,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浮动,谁都害怕自己会变成下一个于衷,自己的家族会变成下一个于家,为了稳固朝堂,避免军心涣散,景文帝果断的决定收养于衷的遗腹子,也就是宋思齐为义子,让朝臣们看到,只要确实是对大齐忠心不二的,皇上还是看在眼里的,即便是犯下弥天大错,也会想方设法的为他们留一条香火。之后,又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了谋逆案,这才稳住了有些动荡的局势,得以重新凝聚力量,对抗外敌,保下大气国祚,也是因为景文帝的努力,才让这个国家后来还能支撑住灵帝这么些年的乱来。

因而,宋思齐是皇子,但是又绝不能仅仅把他当成是一个普通的皇子,他同时也是大齐武将们观察皇家对他们的态度的一个缩影,一个窗口。

景文帝在位时,无疑一切都很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灵帝即位后,对宋思齐的忽视与怠慢,似乎正在消解景文帝当年的良苦用心。尤其是如果宋思齐在及冠之后,既没有获得应有的封号,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府邸,这无疑将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信号。它不仅意味着皇室对武将阶层的漠视,更可能被解读为对先帝遗志的背叛,从而引发朝野之间的猜疑与动荡。

太皇太后担心,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将对大齐的统治根基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朝中的文武百官、地方的诸侯将领,乃至广大的平民百姓,都可能因此而动摇对皇室的信任。原本旨在团结人心的举措,反而可能变成分裂的导火索,使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

*****

为了避免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太皇太后决定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影响力,促使灵帝正视并解决这一问题。她深知,这不仅是为了宋思齐个人的权益,更是为了大齐的长治久安。

但太皇太后也知道,如果她直接干预朝政,也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因此,她只能寻找一些间接的方式,迂回的去引导灵帝注意到这个问题。

可惜总是太皇太后一身计谋,偏偏灵帝的脑子似乎不怎么好,他并没有接收到来自太皇太后的暗示。眼看着宋思齐及冠的日子越来越近,太皇太后操碎了心。

终于,太皇太后在思忖之后,想出来了一条不通过前朝的事,也能对召回宋思齐一事施加影响力的路径。那就是最简单的,直接利用她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作为宋思齐的义母这个特殊的身份,直接向灵帝进言。

在这场关乎皇室威信与国家稳定的对话中,太皇太后展现出了她非凡的政治智慧与深厚的家族责任感。她深知,宋思齐的身份特殊,作为景文帝的义子,他不仅是皇室的一员,更是维系文武百官、边疆将士与皇室之间联系的关键人物。如今,宋思齐已至适婚之龄,却依然滞留边疆,未有明确的皇室身份与未来规划,这不仅有悖于皇室的传统,也可能引发朝野内外的诸多猜疑,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因此,在与灵帝的交谈中,太皇太后语气恳切,言辞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她强调,宋思齐的回归与成年礼的举办,不仅关乎个人荣誉,更是国家形象与皇室权威的体现。她建议,应当尽快召回宋思齐,让他在京城完成弱冠之礼,正式成为皇室的一员,并适时为他选定一位贤德的配偶,以稳定人心,消除不必要的猜忌与动荡。

太皇太后的这一席话,犹如一记警钟,唤醒了灵帝。在太皇太后的提醒之下,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在处理宋思齐问题上的疏忽。

因为时间已经很紧迫,于是灵帝没有多余的时间反复思量,而是立即采取行动,迅速派遣精干使者,携带着召回宋思齐的圣旨,快马加鞭赶往西南边疆。

与此同时,灵帝也下令,要求礼部、工部等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开始着手展开一场冠礼的筹备工作,为宋思齐的弱冠之礼与封号授予做好一切准备。

而太皇太后,眼看着灵帝还不算无药可救,也稍稍放下了心,转而关注起另一件大事——命人挑选合适的人选,紧锣密鼓地开始为宋思齐物色门当户对的婚配对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与宋思齐适宜婚配的对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刺杀美强惨失败我死遁了

要不你还是把我叉了吧

纯白恶魔

今日份仙门优雅杀猪

觉醒后读了死对头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