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朕与摄政王之伏击 > 第6章 第六章

第6章 第六章

卫安被罚在家闭门思过三月,禁了足的他倒是暂时远离了朝堂上的纷争,但是他上奏事件带来的影响却并未消失,而是还在继续。

他所落下的石子引起的涟漪在朝野内外持续扩散,非但没有消散,那波纹反而在持续的扩大和加深。

自那日之后,朝中陆续有官员上疏,言辞恳切,请求宋元明考虑大婚事宜,以充实后宫,繁衍皇家血脉。虽然有很多奏章中并未直截了当地提及摄政王宋思齐应当何时交还政权,也并未如卫安一般指责摄政王宋思齐独揽朝政,架空皇帝,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皇帝早日大婚,然后亲政的殷切期盼和暗示。

这些奏请,如同无声的呼唤,回荡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提醒着宋元明,作为大齐帝国的君主,他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宋元明看着眼前一摞摞的奏折,明白自己这个朝堂上的木偶雕像可能快要演不下去了。

摄政王宋思齐对此却始终保持沉默,既未与其他官员一同上奏,请求皇帝大婚,也未曾主动表示出交还权力的意愿。他的沉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朝堂之上,让人心生疑惑。朝野内外,关于“天下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皇帝”的传言,更是甚嚣尘上,仿佛整个大齐帝国,真的已被摄政王一手遮天,皇帝的权威,似乎被摄政王在无形中给架空。

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开始挖掘宋思齐的过往,试图从中寻找蛛丝马迹,证明其早有不臣之心。他们翻阅典籍,搜罗证据,不仅将宋思齐的出身翻来覆去的讨论了千百遍,还把目光锁定在了宋思齐早年的称号——明王之上。

他们指出,宋思齐的“明王”的“明”字,与宋元明的名讳相重,这分明就是极大的不敬,说明宋思齐早有不臣之心,甚至可视为篡位的征兆。这些言论,如同野火燎原,迅速蔓延开来,将摄政王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这一切,宋元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远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得多。摄政王的沉默,既可能是对皇帝权威的尊重,也可能是对权力的不舍。而那些关于摄政王的传言,虽未必属实,却也反映了朝臣们对皇权旁落的忧虑与不满。只不过宋元明知道,那些人也未必真的是希望他这个皇帝真的亲政,只不过借此扳倒宋思齐肯定是真的。至于扳倒宋思齐之后,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能亲政,还是两说。

毕竟这些人的奏折里,胡言乱语真的是很多。最起码,摄政王宋思齐之前那个“明王”,关于“明”字封号的争议,宋元明是深知其中的真相的,那绝对不是如外界流传的那样充满阴谋与不臣之心。

*****

这一切,还得追溯到宋元明年幼时。在宋元明三岁那年差点被那个不靠谱的小太监饿死之后,已经被太皇太后接到身边养着,也就在宋思齐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时认识了这个小叔叔。

那时候的宋元明,还是皇宫里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小孩子,太皇太后虽然将他放在自己宫中看顾着,但是也只是保证他不会真的被宫女太监太过欺负,宋元明曾经以为太皇太后那么做是为了保证皇家颜面,后来才知道,太皇太后当时看顾他,固然是有保护皇家颜面,不至于让一个小皇子真的让宫女太监给虐待死的原因在里面,但更多的,只怕还是因为他年幼时和玉容夫人有几分相似的容颜。不然那太皇太后也大可不必将他带回自己宫里。不过因着与玉容夫人的一些纠葛,太皇太后其实对宋元明也并没有多亲近,她对他的感情有些复杂。小时候的宋元明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想要表现出亲近的时候,太皇太后却总是回避。

但是在那个时候,宋元明的母妃生下他之后不知为何被打入冷宫,没一年就病逝了,宋元明的几位兄长也尚在人世,在当时,皇位的继承顺序怎么看都与他无缘,他不过是宫里一个母亲早逝、父亲漠视的孤独孩子。太皇太后还能愿意照看他,让他好好活着,宋元明已经很感激了,只是幼小的孩童到底还是想要别人真正的关心。所以,在认识宋思齐之后,宋元明忍不住有点粘着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冷脸,但是实际上从不骂他吼他的小叔叔。

后来,每每宋思齐来太皇太后宫里,宋元明就总是喜欢缠着他,后来再大一些,就总是自己跑去找宋思齐玩。要不是宫里规矩不允许,那两年宋元明和宋思齐几乎是形影不离,知道后来宋思齐出宫建府,两人才见得少了。

宋思齐该出宫建府那一年,宋元明五岁,出宫之前应该要有封号了。

那一日,宋思齐带着小侄子宋元明,一同前往灵帝的寝宫请安——也就只有宋思齐带着的时候,宋元明才能偶尔见到自己的父皇。

灵帝,那位素来行事随性、不拘小节的皇帝,当时正愁于如何给宋思齐赐封号,在见到这对叔侄亲密无间的场景后,灵帝灵机一动,随口说道:“既然你俩老是混在一起,不如就用同一个字吧,省得我费脑筋。”于是,宋思齐被赐以“明”字,封为明王,而宋思齐也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或异议,仿佛早已习惯于灵帝的这种即兴决定。

那时的宋元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他只知道,小叔叔宋思齐在他心中,是一个值得仰慕和追随的英雄。而宋思齐,当时也仅仅二十一岁,正值青春年华,对皇权的觊觎,对他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个封号,不过是灵帝一时兴起的产物,哪里有什么不臣之心的明证?

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荒唐事,如今却成了朝野内外议论的焦点。宋元明深知,虽然这一切源自灵帝的荒诞行为,但作为儿子,他不能公开指责父亲的过失,这不仅是对父皇的不敬,也是对皇室尊严的践踏。于是,他选择了沉默,让时间去冲淡那些无端的猜疑。

对于宋思齐而言,解释这一切,同样显得困难重重。若他站出来澄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毕竟,封号是灵帝所赐,即便其中并无深意,一旦解释,反而会让人觉得是刻意辩解,徒增是非。于是,宋思齐也选择了沉默,让事实说话,让历史去评判。

*****

对于宋思齐迟迟不肯还政于己,宋元明内心深处也难免滋生出些许怨言与不解。事实上,宋元明对宋思齐还是相信的,他依然不相信自己的小叔叔会是一个不忠诚的人,他有一种直觉,宋思齐并不会真的对他不利,在内心深处,宋元明并不怀疑宋思齐对皇室的忠心耿耿。

然而,宋思齐迟迟不肯还政于他,那种对权力的执着,以及他迟迟不愿放手的举动,也都让让宋元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宋元明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思考这个问题。一开始,宋元明总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宋思齐的犹豫。或许,摄政王并非贪恋权力本身,而是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责任感。宋思齐或许认为,自己在位期间,能够更好地维系朝堂的稳定,避免国家陷入动荡。在他看来,权力或许只是一种工具,用来实现更大的目标——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

但是越到后面,朝堂上的各种催促和奏折越来越多,传言也是越来越多。

宋元明开始感到了怨愤和不解。

他想着,或许,这就是权力的本质,它如同一块磁石,吸引着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即便是最初纯洁无瑕的心灵,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其俘虏。

不管对任何人来说,权力都是一种巨大的诱惑,越是大的权利,就越是吸引人,所以自己的父皇和皇兄们为此癫狂,所以即便是像宋思齐这样的人,也难以完全摆脱权利的吸引和抗拒它的魅力。让宋思齐这个小叔叔,彻底忘记了他曾经是怎么对待自己这个侄子的。

权利,真的有这么诱人吗?

或许,自己也应该尝试着,把它握在手中去体验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让接触它的人都变了样子。

宋元明在日复一日的不结合怨憎中,萌发出来对收回权利的渴望。真正的权力,本来就应当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是祖制,也是天理。

宋元明开始思考,如何在不伤害宋思齐的同时,逐步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元明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朝政,尝试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他不仅加强了与朝中重臣的联系,更开始在一些关键决策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宋思齐以及朝臣们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亲政的能力与智慧,能够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然而,尽管宋元明在朝堂上日益活跃,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试图彰显自己的权威与智慧,这一切似乎并未如他所愿,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师姐空有无边美貌

神级小刁民(王小天香怡)

纯白恶魔

逆鳞

伪装成已逝仙尊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