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昌二十二年六月初一,日出东山,晨露尚余。
净明寺据称是应天府最灵验的寺庙,今日的钟楼刚敲响第一声,已有香客踏进了山门,鸣钟香鼎之间,青烟袅袅升起,像是缠绕人心的杂念。
负责洒扫的小沙弥的眼神总忍不住往主殿那边看,已将眼前的这块砖扫了三遍了。
文殊菩萨下首祈福的女施主长了一张比观音塑像还要白净秀美的脸,双眼微闭,长而密的睫羽轻轻颤动,好看得不似真人。
梨瓷跪坐在主殿里的蒲团上,手持香烛,口中念念有词:“求菩萨保佑信女梨瓷早日觅得佳婿,信女愿……愿令佳婿茹素三月,日日为菩萨焚香祈福。”
说完这句话,她又郑重其事地拜了三拜,将厚厚的一叠香火钱塞进了功德箱,端的那叫一个虔诚。
绣春在旁边抿着嘴忍笑,小声提醒:“小姐,这是文殊菩萨,观音殿还在前面。”
“啊,拜错了吗?”
梨瓷猝不及防地睁开眼,轻轻眨了眨,那双蝶翼般的长睫也随之扇动,朝露一样明亮的眼睛里透出一种清澈的无辜:“应该也没有关系吧,菩萨心善,会保佑我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她干脆在大雄宝殿里拜了一圈,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也都收到了这句一模一样的祈愿和丰厚的香火钱。
给还不知身在何处的未来夫婿攒满了为期一年的茹素,梨瓷这才收手,心满意足地去偏殿抽签。
她将摇出的签文念了一遍:“明珠令容有淑质,归逢佳偶贵满堂。”
绣春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佳偶”两个字还是懂得的,立刻替小姐高兴起来:“小姐,这是好签啊!”
梨瓷也很高兴,在外祖家呆了三年,虽然大家都对自己很好,但她已经有些想念娘亲和爹爹了,要是能够早日觅得佳婿,她也就能够早些回自己家了。
她赶紧请教旁边解签的僧人:“敢问大师,这位……这位佳偶现在何处呀?”
“阿弥陀佛,”僧人笑念了一句佛号,饶是他在寺里见过了香客无数,也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直白得毫不掩饰的小姑娘,笑呵呵道,“此乃上上签,缘分一事自有天定,施主不必担忧。”
梨瓷可不是担忧,是心急,毕竟她娘是要她找到佳婿再回家的,便忍不住追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结良缘呢?”
大师看了看梨瓷的面相,说出一个绝不会错的答案:“施主红鸾星动,好事将近,快了快了。”
若有旁人在场,多半觉得大师只是敷衍的托辞,可惜主仆两人都算不上聪明,梨瓷更是一口吃下大师画的大饼,高高兴兴地拜谢过后,催促着踏上了回府的路。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少女悄悄掀起车帘的一处小角往外看,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盛了窗外融融的日光。
绣春记得两年前初到应天的时候,小姐一路上也是这样,对什么都好奇。只是那时的小姐身体病弱,如不胜衣,好在江南气候宜人,又经薛神医妙手调理了两年,如今已经好了许多。
当年在晋地她便没有见过比自家小姐生得还要好看的姑娘,如今两年过去,出落得更貌美了,便是两地加起来,也无人能出其右。
眼看小姐明年就要及笄,又想到大师“快了快了”的谶语,绣春忍不住悄悄问道:“小姐想找一位什么样的佳婿啊?”
梨瓷还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只拣了爹娘和外祖的话道:“要德才兼备的,最好还出身贫寒,愿意入赘。”
“这话都是老爷和夫人说的,小姐自己可曾想过?”
梨瓷正正经经地想了想,“要长得好看的。”
绣春也这么觉得,毕竟小姐生得这样貌美,若是招了个丑姑爷,莫说小姐了,恐怕自己也看不下去。
她又笑着问道:“怎么算好看呐,这两年和广成伯府往来的人家里,您可见到过中意的?”
广成伯府便是梨瓷的外祖家,她的外祖父周则善是当世有名的大儒,更是大雍朝难得的以军功封爵的文臣,因擒贼平乱获封广成伯,如今年纪大了,惠仁帝仍未允其致仕,便任了一个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专心在自己创办的廉泉书院里讲学。
梨瓷十三岁那年被父母送来了外祖家,一是为了来江南求医治病,二来嘛,也是父母觉得这样好择婿。只是她年纪小,这两年光顾着玩儿了,除了府里的几位表哥,压根儿不认识什么才俊。
她自小被爹娘娇养,外祖也是超脱尘外的圣人,受这些影响,梨瓷说起自己的亲事来,是半点儿也不知羞的,仿佛谈论的不是亲事,只是给府里找一个可心的管事。
梨瓷一本正经地摇摇头:“母亲说了,我是要招婿的,和广成伯府往来的多是高门大户,不合适。”
绣春赶紧“嘘”了一声:“小姐,您小声点,这可不能说出去。”
招婿虽为常人所不齿,但梨家乃山西省首富,消息若是传扬出去,应者定然多如过江之鲫,只是其心性人品就难说了。
梨瓷“嗯”了一声,“我知道,在外面不能说自己要招婿,等找到合适的,再说服他。”
绣春看向小姐的眼神里多了一丝钦佩,“小姐打算怎么说服他?”
梨瓷的眼神已经移向车窗外一个挑卖香糖果子的小贩,果子上的糖油亮晶晶的,像极了她向往的眼神。
可惜她吃不了。
她遗憾地放下车帘,随口敷衍道:“不着急,外祖父的学生多,大不了就从里边挑一个,不用太聪明,最重要的是听话。”
她一边说着,一边已经闭上了眼睛,准备开始小憩一会儿,又长又翘的睫毛微微颤动着,像是鸟儿振翅时的尾羽,不知忧愁。
-
虽只是在城郊礼佛,待回到广成伯府时,已经过了未时了。
夏日的午后最为炎热,好在府中引了溪流,潺潺淌过所有院落,中庭还挖了一个池塘,此时荷花碧叶正盛,有微风拂过荷塘垂柳,伴送些许凉意。
椿遐堂中也正是清静的时候,只有几位惯用的嬷嬷和丫鬟侍奉着,正厅中坐着一位身穿深赭色绣松鹤纹织金锦袍的老夫人,虽然已经年逾五十,发带银丝,仍旧精神矍铄。
梨瓷与外祖母见了礼,又奉上自己从净明寺中带回的素斋和佛经。
老夫人眯缝着眼,仔细看了看梨瓷亲手抄的佛经,用笔虽称不上精妙,也算是规范严整,是用了功的,“难得阿瓷能有静下心来练字的时候,有进益了。”
得到表扬的梨瓷笑了弯眼睛,昂首道:“我花了好长时间写的呢,可认真了。”
老夫人摸了摸她的头,“不错,看来阿瓷确实是长大了,读书也用功了。”
梨瓷正要应声,不小心瞟到了桌案上的海棠糕,立刻就忘了到嘴边的话,只盯着那碟海棠糕,眼睛亮晶晶的。
她连忙靠坐过去,挽住老夫人的手臂,糯米团子一样软和的声音可怜得不得了,“外祖母,我中午急着赶路回来见您,都没怎么好好吃饭呢。”
“这海棠糕太甜了,你吃不了。”老夫人识破她的心思,干脆令人将案上的点心都撤了,让厨房做些适合梨瓷吃的药膳来。
小厨房的行动迅速无比,一转眼,香甜可口的点心已经变成了清淡软烂的饭菜,下不了一点儿口。
老夫人身边的苏嬷嬷为她揭开斗彩宝莲纹汤盅的盖儿,“表小姐,先前薛神医说您要多吃清热安神之物,试试这道玉竹排骨汤吧。”
梨瓷咬着玉箸,和碗里的白莲大眼瞪小眼,发出无意识的感叹:“既然都是莲子,为何不能吃蜜炙莲子呢?”
明明是不太雅观的举动,被她做来却显得格外娇憨,老夫人被逗得合不拢嘴,用哄孩子的语气道:“阿瓷听话,你还在服药,薛神医不是还说要忌口少吃甜食吗?”
“……薛神医怎么什么都说啊。”
梨瓷小声抱怨,厅堂里又是一阵和善的笑声。
知道自己躲不过,她哀叹一声,认命地捧起瓷碗开始喝汤。
白莲特意留了芯,又经过炮制,比寻常的莲子更苦,梨瓷吃得又慢,小脸皱巴巴地揉成一团。
老夫人看得又是好笑又是心疼,一边说着“哪里就那样苦了”,一边又对苏嬷嬷道,“去拿一碟儿那个玉润糕来。”
梨瓷的眼睛立刻弯了起来,抿抿嘴追问:“外祖母,玉润糕是什么呀,我还没吃过呢。”
老夫人笑答:“府里的客人给我这老婆子带的点心,做得很是清淡,就放了些石蜜,你尝尝就知道了。”
梨瓷有宿疾在身,此行来江南主要就是找薛神医诊病的,好在薛神医的药方妙手回春,原来瘦得跟豆芽菜似的人儿,眼见的气色好起来了,只是那药方极为刁钻,药材难寻不说,还有诸多忌口,最让梨瓷难耐的,就是这不能食甜的规矩。
周家养了她两年,已经知道哪些东西她能吃,哪些不能吃。若是有那些柘浆、莙荙菜制成的沙糖便是不能碰的,若是石蜜或者粱米制成的糖贻,偶尔少食一点也无妨。
玉润糕很快就端了上来,糕如其名,色如温玉,细腻香醇,不知是用什么食材做的,压制成了一层一层的片状。
梨瓷咬了一口,浓郁的花生香味混着不知是什么坚果的酥脆口感,吃起来香酥松脆,半点不粘牙不说,还有淡淡的甜味。
梨瓷一口气吃了三块,又缠着老夫人磨:“外祖母,我还想要。”
老夫人摊手:“没了。”
梨瓷契而不舍地攀着她的手,摇啊摇地撒娇。
“真的没了,”老夫人点了点她的小脑袋瓜,“这是府里的客人从陈郡带来的,本只是个添头,哪里知道会有你这样贪嘴的馋猫儿。”
鲜脆可口的玉润糕气息仍然唇齿留香,馋猫儿被甜点冲昏头脑,主动问道:“什么客人呀。”
若是年龄相近且好说话的,她去问问这玉润糕还有没有了,也不妨事吧?
老夫人笑道:“是我娘家那边的远亲,这孩子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前些日子过了廉泉书院的学考,打算借住在府中求学,今日众人都已经见过礼了。”
“陈郡谢氏的子弟啊,”听见是最重规矩的望族出身,梨瓷的勇气立刻就少了一大半,怏怏道,“谢家的族学不好吗,要从开封远赴应天来冶学?”
“不过是旁支的远亲,听说因着祖产处置的事情和本家有了嫌隙,你外祖惜才,特意嘱咐我招过来的。今日过府一见,的确是个不错的孩子,这样的才学和样貌,将来进了殿试,点个探花也不成问题。若是留在当地被排挤耽误了,反倒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梨瓷对读书的事情不感兴趣,只乖乖地“哦”了一声,又听得外祖母道:“真要论起来,他还是我舅舅的外孙的侄子,以后你若见了,囫囵称一声表哥便是。”
老夫人年纪大了,记性却没落下,这么复杂的亲戚关系都记得住,甚至又想起来一桩趣事。
“说起来,阿瓷你幼时也是见过的。谢郎的祖父曾在大同县当过县丞,和你家还做过几年的邻居,听你娘说,你那时就爱抢人家的糖葫芦,你自己吃不了,就让别人也不能吃。”
两个粉白团子第一次挤在一起玩的时候,小阿瓷抢了小谢的糖,他立刻就哭了。偏偏他又喜欢和阿瓷玩,老是被抢糖,老是哭,两家的大人说起这事,都笑得合不拢嘴。
“小时候不懂事嘛,”梨瓷为自己辩解,忍不住又问:“是……谢徵哥哥?”
见外祖母点了点头,梨瓷的心一下就雀跃起来。
他那里肯定还有糖。
携乖女儿阿瓷和即将茹素一整年的小谢给大家——开文啦!
下面是不重要的备注:
1.架空背景,主要采用的明朝两京制度,私设如山,一切为剧情服务。
2.私设女子十六岁及笄。
3.“明珠令容有淑质,归逢佳偶贵满堂。”改编自李清照《长寿乐》,原句是“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回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