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赶集这一日,天才刚亮一点,杨晓就已经到了苏宁家里,一进院门就开始喊苏宁:“宁哥儿,你弄好了吗?我们要出发啦,早一点去村口才能赶上李叔的牛车。”
他穿着一身淡绿色对襟窄袖棉袍,衣襟和袖口处用的丝线绣着腾云祥纹,这个颜色很衬杨晓,配着他圆圆的脸蛋,看起来机灵又讨喜。
苏宁从西厢房出来招呼了杨晓一声:“赶快先进来,我做了早食,我们吃了早食再出发,别着急,赶得上的。”
说着就引着杨晓进了堂屋,苏宁今日穿了一身白色的棉质袍子,头发用一直竹簪挽着,留了一部分披在肩上,即使穿的衣服很不起眼,也掩盖不了他身上那股温婉的气质。
杨晓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高兴,笑着道:“你做了什么早食啊?不过宁哥儿你做什么我都喜欢,你做的饭菜点心都好吃。”
两人一道进了堂屋,杨晓看到桌子上放的一笼屉包子,转头问苏宁:“宁哥儿,你做了包子啊?什么馅儿的呀?”
说着就上手拿着吃了,等被烫的哎哟一声,苏宁才说:“急什么,才从热锅上抬下来的,香菇猪肉馅儿的。”
杨晓一边被烫的哎哟直叫唤,一边又停不下来。苏宁在旁边看的好笑,这莽莽撞撞的性子,不过也很可爱。
杨晓又问他:“苏爷爷呢?他不来吃早食吗?”
苏宁回他:“爷爷昨日让人带了口信儿回来,遇到急症的病人,晚上不能离开,便没回家来。”
杨晓哦了一声,继续吃包子。
等两人吃完早食,也不过才卯时中,苏宁便背上装草药的背篓,和杨晓一起往村口走去。
杨晓一路上都在兴奋的和苏宁说自己要买什么样的布料,配饰想要些什么,苏宁受到他的感染,心情也很好,一路微笑着听杨晓说。
到了村口,李叔的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见着苏宁和杨晓就招呼上车。
“宁哥儿和晓哥儿也要去赶集么,快上来,没几个位置了。”
苏宁和杨晓打了一圈儿招呼,上车坐定,李兴徳见人都坐的差不多了,于是甩着鞭子赶着牛上路了。
牛车上有带山珍去集市卖的,也有捉两只鸡去集市卖的,加上周围大婶们的聊天声,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但苏宁是有些喜欢这种氛围的。
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辆牛车载着一伙人,晃晃悠悠的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直到暖洋洋的阳光洒满每个人的身上。
牛车在乡道上行了一个时辰,终于进了云雾镇,云雾镇因云雾山而得名,连绵起伏的云雾山基本上合围住了整个云雾镇。
到了镇上可以停放牛车的地方,李叔便跟大家说了午后在此等大家,到了未时中的时候出发,来的晚的就要自己找牛车回去了,大家纷纷答应了。
进了集市主街,杨晓先是陪苏宁去济善堂卖草药,经过一家客栈的时候,遇到了一帮跑商的。
几辆马车拉着货物在客栈门口,像是要住店,杨晓看着一车车的货物,很是好奇,不过车上的东西都用油麻布盖着,也看不见有什么。
苏宁倒是知晓一些,这应该是南来北往跑商的商队,爷爷同他说过,这些跑商的把东西从南方拉去北方卖,再从北方拉东西回来南方卖,赚的就是物以稀为贵的价。
苏宁看到了站在车队前面的一个男子,身形修长,穿着一身墨色的缎袍,领口和袖口有银色的流云纹刺绣,腰间一条黑色绦带,背对着苏宁,看不见面容,但身上的气质足以惹人注意。
后面传来货郎嚷嚷的声音,喊着让一让,苏宁便拉着杨晓从马车旁快步走过了。
秦峸正在和商队的人商量住客栈的事情,突然问到了一股药草的清香味,转头去看,只看见了两个小哥儿拉着手往街西头去了。
秦峸看了一眼穿白色棉袍的哥儿,虽只看到一个侧脸,但觉得很熟悉,不过也不奇怪,毕竟到了自己老家的地界上,说不准是在哪里见过的,他也就未再思忖。
秦峸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村里比他小几岁的哥儿小子他也只能认个大概。
说起来秦峸家的家境也不算太差,只是纯粹的在家待不住,想去外面闯荡,他自己的主意大,家里人也管不了他。
他们这次从关外带回了大量的皮毛和药材,这些东西在关外不值大钱,但运到南边儿来就很值钱了。
年前的时候从锦州买上茶叶,丝绸布匹,瓷器等到关外去换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再把和游牧民族换来的奶制品,皮毛,药材等装上回锦州卖,一来一回跑了差不多一年。
秦峸今年二十三了,跑商已经六七年了,先是跟着母亲那边的一个表舅跑商,天南地北的到处跑,后来有了能力便自己组建了一个商队跑。
秦峸在商队里算是年纪小的,基本上商队的人都成家有孩子了,就他还是孤身一个人,但是商队里的人对他却很是服气。
因为秦峸不但脑子好、眼光好,知道跑商置换些什么东西能赚钱,而且还会一些拳脚功夫。
前两年去鄞州跑商,那时候鄞州境内不太平,山匪一窝一窝的,秦峸的商队就被拦路抢劫过,面对穷凶极恶的山匪,商队的人也不敢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东西被掠走。
但是秦峸硬是悄悄跟在山匪的后面随着上山进了他们的老巢,在山匪晚上开篝火晚会庆祝的时候,在他们的酒里下了蒙汗药,几十个山匪就这样被迷倒了。
秦峸随即下山叫上大家去土匪窝里把东西都拿了回来,还借机一把火烧了土匪窝,就这样不废一兵一卒的夺回了他们的商品。
后来遇见再艰难,再危险的时候,秦峸也能带领商队的人平安回来,当然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但是极少,所以在大家心里,秦峸虽然是年纪最小的,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是商队的主心骨。
这边秦峸的商队在客栈安置下来了,那边苏宁带着杨晓也进了济善堂,进去之后没看到爷爷,只有朱掌柜和小药童豆子。
朱掌柜看见了苏宁,从柜台后走出来,苏宁先打了声招呼:“朱掌柜好,爷爷不在馆里吗?”
朱掌柜笑着回到:“苏老大夫今天外出去李老爷府上看诊去了,宁哥儿来是找他有事吗?”
苏宁微笑着回答:“也不是,我之前上山采的一些草药,都处理好了的,便拿过来馆里看看需不需要。”
苏宁时常上山采草药,有些家里用不到的或者多了的,他就会拿来济善堂卖。
朱掌柜走过去看了一眼地上的背篓,里面有一些山茱萸,决明子和黄芩,果然都是处理好的。
“这些都是馆里常用的草药,我们随时都在收购的,你处理的也好,我就按馆里收购草药的价格给你收了。”
苏宁笑着答谢朱掌柜,朱掌柜便让小药童豆子拿秤过来称药材。
十斤决明子共三百八十文,五斤的野黄芩共三百二十五文,十五斤的山茱萸共四百二十文。总共一两银子并一百二十五文。
卖了草药以后,苏宁便跟着杨晓出了济善堂,对于苏宁卖一次草药够一个农户人家大半年的嚼用这件事情,杨晓已经从一开始的惊掉下巴到现在的见怪不怪了。
两个人往东街走,路过云裳阁,杨晓便拉着苏宁进了店,因是赶大集的日子,来买布的人很多。
杨晓拉着苏宁几番才挤到放喜服的布料柜前。
背靠墙的一排柜子上摆着绢类,罗类,棉类的红色布料,每种布料又分有刺绣图案的,有缂丝图案的,没有图案的,简直叫人挑花了眼。
杨晓叫住一个店里的伙计,询问了一下价钱,光是不加图案的绢制的红布要一百二十五文一尺,罗制的红布要七十五文一尺,棉制的红布因是面对底层百姓的,所以要便宜得多,只要十五文一尺。
而每种材质的有刺绣图案和缂丝图案的则都要贵上两成。
问了价格以后,杨晓就有点苦着脸了,皱着眉头同苏宁说:“宁哥儿,我喜欢那个绢制的带花纹儿的,可是好贵啊,买不起。”
苏宁也暗暗咋舌,不说绢制的了,就是罗制的,普通人家也买不起几尺。
他看着杨晓似是有点纠结,便劝说他:“晓晓,你想啊,买这个布是为了做喜服,但是喜服你也只能穿一次,要是花了几两银子裁衣只能穿一次的话,那也太亏了。”
换个方向劝慰了杨晓两句,杨晓便也缓过来了,说到:“宁哥儿你说的对,但是我还是想要有花纹的,刚才伙计说了带刺绣的要加两成,棉布的便是十八文,我想买一丈半,咱们再同他饶下价吧。”
一丈半的布能裁两件衣服还有剩余的,苏宁便问他:“怎么要裁这么多?六七尺布也足够你裁喜服了。”
说完便看见杨晓红着脸凑到他耳边说:“因为我要给孙澈也裁一件喜服,上次见面他还同我说了我的衣服裁得好看呢,而且他还给了我钱,叫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过你可别说出去,他家里其他人都不晓得的。”
看着杨晓这个样子,苏宁算是明白了,这人是掉进爱河里了,不过作为最好的朋友,苏宁也很希望杨晓能找到一个一心一意对他好的郎君。
目前看来,这个孙澈是挺靠谱的。
杨晓说完就问苏宁:“宁哥儿,你有要买的东西吗?如果有的话就挑一挑,咱俩一起买还可以一起绕价呢。”
苏宁才想起来自己也要扯一点布,还要买棉花,到时候给爷爷和自己做两身冬衣,便和杨晓说了:“我要买一些制冬衣的棉布,还有棉花。”
两人便去挑做冬衣的布料和棉花,苏宁给爷爷选了褐色的细软棉布,给自己挑的依旧是白色的细棉布。
结果杨晓看了就在旁边叽叽喳喳的说:“宁哥儿你怎么老是选白色的啊,太素净了,咱们这个年纪就该穿得活泼一点儿啊!”
边说边让苏宁放下白色棉布,转而去挑选其他靓丽的颜色,不过苏宁还是不太喜欢鲜艳的颜色,最后选了一个淡淡的云水色又要了一斤棉花。
然后就被杨晓去同掌柜的饶价去了,最后杨晓二百七十文买的红色刺绣棉布,店家只收了二百六十文,苏宁褐色棉布和云水色棉布各买了一丈半,加上一百二十文一斤的棉花一共五百一十文,掌柜的也少收了十文钱。
两人买好东西就出了云裳阁,看了看天色还早,杨晓便拉着苏宁要请他吃阳春面。
路上还和他念叨:“上次我来镇上,孙澈带我去吃的,那个阿伯卖的阳春面真的很好吃,在我心里可是仅次于宁哥儿你做的。”
杨晓一直对苏宁的评价都很高的,苏宁不知道他是不是因为友情的关系过分的高估了自己,但是也没有其他人的比较,所以他也得不到结果。
两人走了一刻钟左右就到了面摊,杨晓还没坐下就喊:“老伯,要两碗阳春面,多一点汤。”
火炉前的老伯忙不迭的应声:“两个小哥儿赶快坐着,马上就好,定然多加点汤。”然后转身开始煮面。
苏宁看了一下,老伯周身整洁,连煮面的工具也都干净整齐,面前的桌子也不似别家摊子的有一层油污,干干净净的,苏宁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
没等两分钟,阳春面就端上桌了。
杨晓已经迫不及待的动筷了,一边说着:“宁哥儿你赶紧尝尝,真的很好吃。”
苏宁也一齐动了筷子,一入口就是猪油的香味和白菜的清甜味,面条筋道,汤底也浓厚,总之这碗面是给了他惊喜的。
两人吃完了面又在街上逛了一会儿,买了一些盐,还有一些针线之类的东西,苏宁找了一个百货店,进去买了一小包虾皮和一小包紫菜,这些最南边儿来的海货价格贵,两小包就花了苏宁四十文。
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便准备去李叔停放牛车的地方汇合,不多时就走到了镇门口,此时刚到未时初,但已经有人等在那儿了,除了苏宁和杨晓两个,还有两个婶子没来。
待过了一刻钟,两人也回来了,大家便又上了牛车,启程回村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集市初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