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飘了些雪,不过到了这会儿已经化了个干净,独留寒湿的水汽在寒风中张牙舞爪,从人暴露在外的皮肤一路钻入骨髓,冻得人骨头胀痛——从这再向东南二百里就是江南西道了,然而这里的冬天竟一点儿也不比塞北差。
裴钦骑在一匹毛色如墨般乌黑、如绸缎般丝滑光亮的高头大马上,随着大部队慢悠悠地前进,也许是因为刚下渡船,又也许是嫌这支长队走得太慢,他的马时不时便发出几声十分不屑的嘶鸣。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耐心安抚着它的情绪,而是有些心不在焉地眺望着远方……
他们一行监察御史的目的是前往江南西道,巡视郡县、监察百官,然而他却很清楚,皇帝交待给自己的任务并不是这个,而是与正在江南西道出家修道六年的灵真公主相亲。
……虽说是“相亲”,但裴钦心知自己绝对没有拒绝的权力,这就是明晃晃的强媒硬保。
这事得从他爹说起。
裴父在河东节度使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年,圣上早就动了换人的心思,但边关战事不休,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事也就暂且搁下了。
直到半年前,圣上忍无可忍,露出些要处置他家的苗头来,然而就在这危急存亡之际,裴父竟率军大破突厥,逐敌八百里,收复失地三十余处,牛皮关一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称得上是近十五年大成打过最大的胜仗,这等战功下,皇帝虽忌惮得紧,但也不好发作,落个薄待功臣的恶名,局面再一次僵持住了。
当然,他家也深知“勇略震主者身危”的道理,更何况当今圣上还不是个宽仁大度、用人不疑的,所以自从全家被召回长安后,他家就一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说错,可即便这样,圣上的态度还是一直难以琢磨,叫他全家好不煎熬……
直到那一日,裴父在下朝后被圣上召入禁内叙话,圣上三句话不离灵真公主,话里话外净是要他家尚主之意!果不其然,到了那日傍晚时分,宫中的宦者就来了——
圣上令他摄监察御史,前往江南西道巡视监察,并与神策军一百士兵同行,完成工作后就与这一百士兵共同护卫灵真公主返京。
这要他尚主之意就很明确了。
他今年二十有三,的确早已到了成亲的年龄,若不是前些年边地战乱不止,他随父四处征战,他的婚事也不会耽搁这么久……
看到曾经的好友一个二个都早早成了亲,他心里早已暗流涌动了……倒不是他急,只是……唉!父母向来恩爱,兄嫂也伉俪情深,这叫他心中怎能没有几分憧憬?
然而真到了这个时候,裴钦倒感觉有些五雷轰顶了。
——只因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我儿,我裴家不能不从啊,你也知‘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圣上忌惮藩镇已久,若是一步踏错,惹来圣上猜疑,为父死不足惜,只是你、你母亲、你兄嫂侄儿,还有全族上下百余口,岂不白白受了连累!”
裴父那日的声音似乎仍在耳边。
裴兄听完,也是悲伤又无奈:“莫要以为是父亲立下汗马功劳,为了以示恩宠才叫你尚主的缘故,我朝有例,‘诸王、驸马毋得典禁兵’,你又不好读书、不善文务,这是要断你仕途,叫我裴氏一族从此弃武从文,再无威胁圣上的可能!”
“且不说这个!”裴母那时攥紧了帕子,眉头紧锁,话里已带了哭腔,“就说那皇室中人,心思缜密、城府深沉之辈十有**,哪个不是走一步算五天的主——二郎这孩子打小就不聪明,还是个心眼实的,入了那皇室岂不是羊入虎口!怕是没过几日便要被活剥生吞了!”
“阿娘这话有失偏颇,‘实心眼’儿姑且认下,这‘不聪明’从何说起?”
裴钦记的自己当时这样辩驳了一句。
“还不承认自己是个傻的!”裴母伸出一根手指,颤颤巍巍地指向他,就差没把“恨铁不成钢”几个字写在脸上,咬牙切齿地说,“都到这节骨眼上了,你还在纠结这个!”
“唉!母亲说的在理,而且……”裴兄欲言又止,最终压低声音接着说道,“而且公主哪是那么好伺候的?不说远的,就说说近的——泰安长公主在府中纳养面首无数,王氏却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还要替长公主处处遮掩;宁和长公主性情暴虐,刘氏不过顶撞了二句,便被活活打去了小半条命;还有那静淑公主,表面上同意秦氏纳了十二房美妾,实际上……
——全是给她自己纳的!”
“灵真公主这些年不常在京中,虽不太清楚私下如何,但在朝中素受弹劾,说其在江南西道不仅纳群臣为面首,还仗势弄权、只手遮天,甚至当地有童谣曰:‘江南西道十九州,水险山深积年愁,日照河泽灵光降,破妄显真心镜明。’你们细思这后二句……想来弹劾之言并不是全无凭据,这灵真公主定是个强势蛮横的,怕是不好相处。”
一阵寒风袭来,叫裴钦回过神,他马上的身形一晃,颇有些风中残花摇摇欲坠的架势了。
*
百里之外有人的失魂落魄李知节是无法预见的,就像她无法预见桌案上的这封信一样。
今天是李知节穿越到大成这个朝代,并成功存活十周年的纪念日,在过去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十年里,她既没有掉什么零件,也没有多什么零件,虽说有过一段艰难岁月,但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未来仍然十分可期!真是可喜可贺!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喜大普奔的日子里,远在江南西道的她收到了一个天大的噩耗。
李知节再次将目光投向面前的这封信,这是她胞弟从长安寄来的,当然,是这具身体的胞弟,一个完全的大成子民、原装的大成皇嗣。
“公主,豫王殿下在信中说什么了?”一旁侍奉的婢女端来一盘茶果,瞧见她一副凝重的模样,便好奇问道。
李知节选择避而不谈,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咱们要回长安了。”
“临近年节,咱们本就该回长安了呀。”婢女不解地笑了笑。
等来的没有回答,仍然只有一声叹息。
六年前长安被突厥大军攻破,在移驾东都洛阳的途中,原身母后不幸死在了敌军手中,皇帝十分哀痛,于是对她和她弟愈发怜爱,为了避免皇帝老爹哪天大难临头将她卖了,李知节趁机提出要出家安抚母亲亡灵、日夜为国祈福,皇帝慨然应允,特许她到江南西道洪州的某个道观出家修行。
听起来似乎有些凄苦,但实际上这六年的生活十分自由潇洒——然而这样的好日子就要接近尾声了。
人在一个地方定居久了,就会有一种自己归属于这个地方或者这个地方归属于自己的错觉,一旦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令人忍不住地想管管这个地方,而且当有能力也有权力时,管了一件事,剩下的九百九十九件事都会自己找上门来。
李知节就是这样,她已经记不清自己管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了,也许只是她帮忙把小偷扭送到县衙,也许是出门遇到从不付酒钱的小吏实在没忍住跟他上级说了一嘴,反正只是一件很小的事,然而后来却一发不可收拾了。
科举入仕走不通,要不去找灵真公主举荐一下?
贪官污吏没人管,要不去求求灵真公主在御前告个状?
搞砸了圣上交待的事,要不去拜托灵真公主帮忙求求情?
于是在她深陷泥潭的第六年,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动不动就要参她一本,告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告她悖逆祖宗礼法、不守规矩。
她弟豫王的这封信正是来说这件事的。
信里首先说,有件事呢,虽然他很不感兴趣,但还是必须要告诉她——不知道是哪个多嘴多舌的,私下找咱爹悄悄告状,说她待江南西道群臣如佞幸,不少官员都成了她的“入幕之宾”,连名单都列了出来,事无巨细,甚至还精确到了某日某时召见了哪一位,时间跨度长达一年多,咱爹知道后觉着定是她想成亲了,所以准备给她安排一桩婚事……
谁要成亲啊!不是,谁嘴这么碎,听风就是雨,还要不要脸了!
李知节顿时两眼一黑。
可她又仔细一想,这些话说的有鼻子有眼,还拿出了如此私密的证据,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她府上很可能早就被人安插了探子,一直在背后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她必须尽快找出探子处理掉,不能再这么放任下去。
……接着看,她弟又说,除了这一通暗戳戳八卦的“小报告”以外,最近明面上还有很多告她插足政务、居心叵测的奏状,但咱爹他老人家是通通不信的,他觉着定是江南西道的官员不行,才叫她最爱的女儿如此忙碌,他感到特别心疼,于是呢,派了几位监察御史来好好巡察一下这江南西道,好好整治一下这股不正之风。
她冷哼一声,心道皇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以她之名,借御史之手,铲除江南西道与她有关的势力,整治的究竟是哪股不正之风,她知皇帝知御史知,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还偏偏寻这么个虚伪至极的爱女心切的理由,这跟当着所有人的面扇她一耳光、然后告诉大家刚刚她脸上有只蚊子有什么区别,可见他爹的确对于她插手政事这件事很不满了。
李知节深吸了一口气。
……再接着看,她弟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这几位监察御史中还有位特别的人物,不是旁人,正是刚立了战功的河东节度使家中那位容貌俊美、身强力壮的小儿子裴钦,他既不用与其他御史一块在年节前夕紧赶慢赶回京,也没有被分配到什么活,顶多就是四处转一转,替圣上体察一番民情,总之工作难度堪比管理打印机。
不仅如此,因着年节将至,咱爹那叫一个牵肠挂肚,一听闻最近回京的官道有流匪作乱,立马从神策军里挑了个一百个甲士来护送她返京。
于是咱爹就寻思着既然她也快要返京了,那不如让裴钦与她一同返京算了,路上还能多个人看护……咳。
她不同意也没用,现下裴钦已经与那一百个甲士一块打包发货了,想来等她收到这封信时,他们也许就快进入江南西道了。
这这这!这是什么新型相亲方式吗?
作者有话说:
1、《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璟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长孙,太平公主交构其间,将使东宫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太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置。”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太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处。”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禁兵,见任者皆改它宫。”
2、《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自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论恐婚的一百个理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