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走到一个买酒的店铺时,一股酒香飘来,这人顿时口舌生津,忍不住咽下一口唾沫。
他不由自主都走进店铺。
“掌柜的,来半斤酒!”
店掌柜看了他一眼,问道:“刘亭长,今日可带钱来?”
那人有几分尴尬,言道:“今日没钱,先赊着!”
这人就是落得一个无赖名号的刘邦。
“刘亭长,你已经欠了本店五十个秦半两了,你到底什么时候还啊?”
“先记着,来日一定还!”
“这话,我耳朵都听出老茧了,你是不是想耍赖啊?”
刘邦瞪了酒掌柜一眼,言道:“掌柜的,你能赊账就赊,不能赊就罢了,怎么能诋毁人呢?”
亭长虽然是个官,相当于村官,但这里的人并不把刘邦当干部。
他赊欠左邻右舍的东西多了,别人看到他都有些烦。
半年前。
单县的一个大户人家请客,这户人家有个规矩,送贺礼多的可以坐上座。
作为亭长的刘邦,自然也去凑热闹。
可他一文钱没有,拿了个空红包,上面写着“贺礼一万”。
收礼的人问:“刘亭长,你这里面没钱啊!”
“先欠着!”
收礼的哭笑不得,刘邦却大大咧咧进去,坐在上座席上。
请客的这家大户姓吕,有人把这事告诉了主人吕公。
吕公喊了几庄客,怒气冲冲过来,准备把刘邦轰出去。
可吕公一看见刘邦,顿时没了脾气。
这个吕公据说会看面相,他看见刘邦天庭饱满,长相不同凡响,就断定此人将来定能飞黄腾达。
吕公把刘邦请到包厢,热情款待,还把才十六岁的女儿吕雉嫁给他。
刘邦从此傍上了土豪岳父,有钱潇洒了。
可刘邦当真与常人不同,他不吃软饭。
从来不伸手向岳父要钱,情愿低三下四在外面欠着别人的钱。
用刘邦的话说,大口吃四方,不当败家郎。
酒掌柜这次说什么都不赊欠酒给刘邦了。
“快走吧!没钱以后不要来了。”
“掌柜的,你这就狗眼看人低了吧?不就欠你几个钱吗?”
“欠钱的是大爷,我们小店惹不起,快走吧!”
刘邦和酒掌柜争吵起来,引得街坊四邻和过路人来看热闹。
“刘兄,你欠他多少钱?”
忽然一人挤过人群,把刘邦拉到一边。
刘邦一看拉他的人是樊哙。
“樊兄,你咋来了?”
“这事等会再说,先把欠钱还了,你欠了多少钱?”
“欠了五十个秦半两。”
樊哙从怀中拿出一袋钱来,递给刘邦:“给人还钱去,也不嫌丢人!”
刘邦拿着钱袋子走到酒掌柜面前,从里面数了六十个秦半两,放在柜台上。
“掌柜的,这是六十个秦半两,你的钱我还清了,以后别找我要了!”
刘邦也不装逼打脸。
别人轻蔑他时,他还会和别人争吵,一旦真有钱了,他却十分谦虚。
这就是刘邦的与众不同。
“刘亭长,你只欠本店五十个。”
“多的十个,当作利息!”
酒掌柜这下露出一脸的笑:“那也不要这么多啊!”
“拿着吧!我这人是真没钱,有钱了我真不是小气的人!”
这时有人言道:“刘亭长,你岳父那么有钱,咋不问他要一点?”
“大口吃四方,不当败家郎!”
众人大笑,刘邦一下挽回面子,并且很多人还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刘邦拿着樊哙的一大袋钱,把街坊四邻的债务都还清了。
“樊兄,我欠你的人情,以后一定会还!”
“都是兄弟,钱的事以后再说,我这次来找你,是有一件大事和你商量!”
“何事?”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找一处僻静地地方,我细细和你说。”
两人来到一家酒楼,找了一处雅间,要了几盘菜一壶酒。
一杯酒下肚后,刘邦又问:“樊兄想说何事?”
樊哙低声神神秘秘言道:“天下大乱了,狼烟四起,陈胜吴广已经在陈县称王,国号张楚!”
刘邦听了大笑。
“这事我知道,一帮泥腿子在那里闹事而已,难成气候!”
樊哙道:“另外,六国余孽也开始作乱了,韩、赵、魏、齐、燕等贵族,也纷纷打出复国的旗号。”
刘邦道:“嬴政一死,这些人都跳出来了,但我观之,乃是一帮跳梁小丑而已。”
樊哙瞪了刘邦一眼。
“你的口气挺大啊!六国贵族是跳梁小丑,那你是什么?”
“我啥也不是!”
这句话倒是把樊哙逗笑了,刘邦贬损人有一套,但他也不抬高自己。
樊哙就看上刘邦这一点,荣辱不惊,一切看淡。
“江东项氏,似乎也有异动,私下加紧招兵买马,肯定要起事了。”
刘邦笑道:“天下这下又热闹咯!”
樊哙问:“刘兄有何想法吗?”
“我没啥想法,一日三餐管饱就行了。”
“刘兄,这可不是你的性格,记得当年你看见始皇出巡,你不是说大丈夫就该如此吗?”
刘邦长叹一声。
“哎!我这样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能成什么大事?”
樊哙道:“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我已经变卖了家产,我们一起起事如何?”
刘邦诧异地问道:“你变卖家产了?卖了多少钱?”
“五百万株!”
刘邦摇摇头,言道:“五百万株虽然是笔不小的巨资,可当真起事,这点钱哪里够啊!”
樊哙道:“陈胜吴广九百人起事,当时身无分文,现在不是成气候了吗?”
“我可不是陈胜吴广,扛把锄头就认为自己是大将军了。”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刘邦哈哈大笑:“你认为陈胜吴广成功了?别看他们现在都称王了,但在我看来,他们就如一群蝗虫,有季节性的,季节一过,全部死翘翘!”
听了刘邦的话,樊哙不得不佩服刘邦独到的眼光。
他一直都觉得,刘邦非等闲之辈。
所以,樊哙变卖家产后,就来找刘邦了。
樊哙问:“刘兄,如要成事,你觉得要具备什么?”
刘邦言道:“一,最起码的军资,起步太低,迟早被人吞并,二,人才,身边没两个人,就想当皇帝,那是小孩子过家家。”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天时,就目前来说,确实是起事的最佳时机!”
樊哙道:“我也觉得天时已到,这才来找刘兄,我们起事,打下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
“这是我的平生夙愿啊!我厚着脸皮回去和岳父说一声,求他也赞助一些,我们就可以起事了。”
樊哙听了非常高兴。
都是胸有大志的人,只是天时不到而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