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63章 通过考核

第63章 通过考核

现如今两条路摆在晴玉面前,其一顺着皇帝的心思当一个用于拉踩的对照组,成为育儿活动中的教学用具;其二则是勇敢一把,把桌子掀了化身正义使者,告诉皇帝请专注自家儿子,以及你老人家的育儿水平放之后世也是典型反面案例,趁早反省反省。

情感上她当然想选后一种,可惜实操上只能老老实实“从心”,带着笑将医书一事细细解释一遍,然后听着对方明知故问:“你不好奇朕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皇上肯关心臣妾,是臣妾的福分。”晴玉尽力让自己诚恳一点,并摁下“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的条件反射,“可见皇上心中记挂臣妾,若宫里其他姐妹知道了也是要羡慕的。”

是套话,也是实话。毕竟大家在宫里多半没什么事干,只能因为皇帝一个关注就高兴半天,所以说PUA这套还得看封建帝王。

奉承的话总是好听的,尤其掌控欲强的人更喜欢把“干涉”美化成“关心”。

康熙顺着晴玉的话想了想后宫众人心态,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然,过关也是没有那么好过关:“不觉得朕干涉了你的私事?事事都被人知道,只怕多少会不舒坦吧?”

……你知道还问?

晴玉的心烦程度顿时更上一层。有时候不怕不知道错的,也不怕知错不改的,而是这种明知道行为不妥当,偏偏要旁人给他找理由论证“我没错”的。

按照套话,下一步晴玉应该回答“皇上是天下之主,被您关注倍感荣幸”之类的说辞,但实在是太假了,且有点太昧良心。

想想旁边还站着小太子,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事被皇上窥见了,晴玉也的确没本事改变皇帝的价值观,但套话到嘴边还是稍稍偷换一点方向:“医书一事哪里是私事呢?您对臣妾一向多有优待,臣妾却不能因此懈怠了自己。国有国法,宫有宫规,臣妾妹妹带书籍入宫本有些逾矩,您知道了,臣妾才敢安心。”

既然教不会一个皇帝放下控制欲,但或许可以让他分一分“监视”和“监管”的区别,作为一个后世人,晴玉记得“权力要在监管下运行”。若手上有权又没人管着,早晚要出大事。

古代的监管吧……你说它有它确实有,至少御史行业以能逮会逮、能喷会喷享誉官场,至于锦衣卫等行业自不必说。但要说它完善吧,也实在说不出口。

要晴玉看,皇帝就是管又都想管,坦坦荡荡说出来又不敢的状态。毕竟笔杆子是在文官手里,

用制度管得稍微严一点可能开骂“严刑峻法”,用人管人可以开骂“酷吏政治”,横竖总能找到错处——至于严管时查出的官员错处那当然是被他们自己忽略不计。

君臣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个大话题,晴玉弄不太明白。不过既然活在这个时代,多少要get一些动态平衡里的潜规则。

比如某些时候,“眼线”算是种心照不宣的上报。否则拿送医书来讲,这种不大不小的逾矩,你巴巴地跑去跟皇上说显得有点做作,还有点不识好人心,不把皇上的优待当回事;可你若完全不让他知道就显得问题更大了。

因此晴玉对这种监管其实还算接受良好,并且她在很多事情上综合参考古代和现代的制度,主动给自己找监管:凡是开过的药方,一律在当天就抄送到太医院再找个太医验过并留下记档;所有支取的药材,即便皇帝说了随她用,也一定将分量和用途都留下官方对接记录,自己这本更是存了详细实验记录本——这里就不得不吐槽,宫里对内务府的监管真不咋滴,不怪发展到后来会成为知名高价被宰的冤大头。

说到底就是,不怕你管,不怕你看,就怕你捣鼓半天,合规不合规的手段都用上了,最后还没管到正地方!

可惜晴玉不能说康熙手段不合规(毕竟这个时代他就是规),只能挑挑拣拣从后世监管理念中找出能在这个时代能说的,顺着“公”与“私”展开,套进后宫诸事的模子给他说说。

好歹是那么多人的智慧结晶,康熙又还算个敏感的政治家,一时竟听了进去——更让晴玉意外的是,太子也有点听进去的意思。

大抵对孩子来说,讲道理总是比蛮横给出对错更容易接受些。

但她暂时也只能做到这了。

说不能说太多,甚至说到末了还得再捧一下“皇上操持天下事,为公事费心,是疼爱天下臣民。”——所以您老一定记得公私分明好吗?

康熙略一沉吟,没点评好与不好,半晌才问道:“倒是有些见解。是林如海教你的?”

晴玉轻轻摇头,可不敢什么都往亲爹身上甩,容易露馅,只推到自己:“是臣妾见人看病时一点感触罢了。民间大夫教学徒看病时,熬药捣药也是处处盯着,怕的是错漏一处会害了人的性命,这算是职责所决定吧?毕竟人命关天,多重保障总是好的。”

太子略有些羞愧。说到关联人命,他作为国之储君,与外祖父商讨的事情往往涉及朝政,其牵涉可比一个民间大夫广多了!可他内心里,却把自己商谈政事算作私事、密事,怨不得皇阿玛要生气。

——虽然若晴玉晓得太子此刻的心理活动,只会说你把你皇阿玛想得太伟大,这顶多算原因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不想被冒犯权威而已。

然而她此刻的全部注意力还都集中在皇帝本人身上。

康熙没有那么好糊弄,晴玉刚才虽说得充实,其实本质上是将重点挪到了公私之分上,没有正面回答私事被窥探的问题。皇帝却不依不饶,消化了刚才的观点后,将最初的问题点得更加明白:“你虽说是公事,却并不是被公事气病的。这些事被朕知道了,不觉得家丑不可外扬?”

“唉。”晴玉心里叹口气,最讨厌的题来了。

要是在现代,晴玉可以直接怼一句“都欺负到老娘头上来了,谁还管它外不外扬”,或者“又不是我要扬的,是他自己作的”。

但这是古代,虽然不至于全面推行“亲亲相隐”,但也没有那么推崇大义灭亲——亲爹灭亲儿子或许可以,晚辈告发长辈即便再正义都多少会被诟病。

很不幸,晴玉是那个晚辈。

站起身来,晴玉先走了请罪的流程,并为“自家”肮脏的故事“玷污”了皇帝尊贵的耳朵而“感到羞愧”。

甭管事情是不是皇帝自己要知道的,也甭管晴玉是不是受害者,横竖在这个宗法时代要多少有点表示。

然后才是回答问题:“臣妾以为,既然称得上家丑,那么重则违背国法纲纪,轻也是违背伦常。这样的事情本就是瞒不住的,倒也不存在外扬。”

晴玉顿了顿,把这辈子的伤心事都想了一遍,流露出脆弱与无奈悲伤之感,“或因为臣妾是医者,有些事情上执拗些。譬如医者有时候一诊脉,便能晓得病人糟蹋身体的行为。或是纵酒、或是熬夜,彼时或许只有病人一个在,可桩桩件件都被身体记着,可见世上但凡发生过的事,哪有不留痕迹的?何况皇上圣明烛照,天下事更尽在掌控之中。”

“同样,若以病人来论,很多症状与其藏着掖着,倒不如早早将病灶摊开,便是戳破疮流了血,总好过积成大病。病如此,人亦如此。故此臣妾以为若能防微杜渐,是臣民之幸。”

“不错。”

今天进门以来,皇帝终于算是露出了第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对帝王来讲,没有决定正确的说辞,只有能打高分的态度。

尽管晴玉的本意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抓早抓小”,但在皇帝听来,是承认了他对天下的掌控力,更是对他心存敬畏。一切用于控制的手段都是过程,敬畏才是皇帝的终极目标。

态度有了,今天这关就算是彻底过了。

皇帝抿口奶茶,心情放晴,终于开始觉得杏嫔今日有点无妄之灾——谁叫她撞上了自己跟太子生气这会呢?还有宫外贾府的那些事……康熙想到自己收集的消息,只觉得满朝的跳梁小丑,即便是面对一向珍重的私人医生要忍不住要迁怒一下。

现在气消了,才总算认可晴玉姐妹也是外头那些混账事的受害人。打个棒子要给个甜枣,康熙难得多夸几句:“君子坦荡荡,林家很会教女儿。想来你妹妹也是懂礼之人,待来日林如海挑到了好女婿可得给朕说,朕亲自给你妹妹赐婚。”

这是什么意外之喜!

皇上你早说有这种奖励,再考两场也成啊!

不是晴玉多看重赐婚的恩典,而是康熙肯主动那么说,一是挑明了他不会让黛玉进宫——虽说晴玉自己也分析过这个结果,但总归没有挑明了来得踏实,毕竟在晴玉心里黛玉就是最优秀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防着!

二来,是皇帝亲口承认了“林家很会教女儿”,这可是大大的加分项,远比皇贵妃的赏赐还要有分量。将来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攻讦黛玉,否则岂不是反驳皇上?

而第三,是赐婚意味着要很多事会在皇帝眼前过。即便皇上只是看一眼,也会让心存不轨的人再三掂量。不是晴玉非要用恶毒的心思揣测他人,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有人看中林家和晴玉的势力,非要用些流言乃至下作的算计逼婚,至少得有个畏惧——那些算计皇上都是有可能知道的,你可不是在逼一个小姑娘,是在算计皇上的赐婚!你有几个脑袋敢这么干啊?

晴玉顿时行大礼谢恩。

真情实感的喜色让康熙更加满意,一双龙爪再次拿起医书,瞧见封面上“杏林居士”和“潇湘居士”的署名,也被小姑娘的认真逗笑了。

再瞅一眼开始反思的太子,到底是宠了多年的儿子,打完也该给个甜枣,心思一动,干脆将两件事合成一件:“你这医书也的确是利民之事。既如此,保成,此事便交由你负责了。”

“啊?”太子有些怔愣,然后瞬间反应过来:修书啊!这可是历朝历代皇子刷履历、攒声望的经典手段。

太子受索额图的教唆,不是没动过心。可本朝情况特殊,他亲爹也正在积极修书收拢文人之心,眼见得是不打算把好名声分儿子一份,没成想峰回路转,天降一桩差事到手里。

只是传统观念使然,多认为经史子集最贵重,其余“万般皆下品”,太子也难免遗憾,转念想想有总比没有好,医书好歹落个“善名”。

却不知康熙也正是因此才肯给差事给出去。

太子占据正统,已经很得文人支持了。而医书看似福泽万民,万民却没有办法直接成为太子的班底,将来传播出去,自然少不得也要说是“皇帝让做的”,福泽的根源到底在皇帝。多出的那一点名声……在绝对的权力面前,名声是可以拿捏和改变的。

翻开书页,康熙认出其中字迹并非杏嫔本人,对这份妃嫔字迹不外传的谨慎还算满意,便额外提点一句:“到底是要印出去的书,多多去太医院和名间找太医校对一番,来日将出过力的医者名讳写进内页——封面上这两位也写上,放在最前面,算作你为百姓拜访的名医。再过几月便是老祖宗寿辰,到时多印些散给民间,为老祖宗积福。”

这倒是晴玉没想到的。

在人心方面,康熙确实很懂,也很会——再多的奖赏,都没有这个署名让晴玉来得在意。

尽管只是化名,但在这个时代,别说留名,就算是把女子的智慧成果外传,都有很多人不屑,或轻蔑或恶意地将之扼杀。

晴玉甚至做好了皇帝只让她自己用着玩,或是只存档太医院的准备:到时候她就自己花钱刻板,印出来走妃嫔贵女的路子,只是传播范围自然大不如皇帝下令。

连同名字,也做好了被抹掉的准备,只是不甘心才写上,又在封面画了杏树与竹林,只想多留一点点痕迹。

康熙看出来了,并且在规则范围内给了恩典,这确实不能不感激。

至于加上更多医者的名字,这是应该的。事关人命的书,本来就该多审多看,有留名的诱惑在前头,也更能激发医者们出力。

至于拿它做名声的太子,既然想要好名声,就得好好做,该出钱出钱,该用心用心。作为第一桩“政绩”,总不能留瑕疵吧?

不过是今日才拿到书,转瞬间便做好了安排,保证工作质量还能收获一群人的全心感激。

这便是帝王心术吗?

晴玉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和太子都走后,皇帝的布局才刚刚开始。

名声是给太子的“补偿”,而“补偿”自然是用在削弱后的。

皇帝命人将棋盘再次搬上来,自己与自己下得津津有味:“唔,丢卒保车。快过年了,有人急着丢卒,那就先吃几个卒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错号后

狩心游戏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