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丝搅拌着手里的咖啡,打发掉又一个搭讪者后无聊的等待着这次约谈的对象。
红发碧眼的女孩安静的坐在窗边,阳光透过绿植的遮挡影影绰绰的洒落在她的身上。
十八岁的莉莉丝美的令人过目不忘。她尚且稚嫩的美艳如初升的朝阳与雨后新叶交相辉映。
她的秀发是一团燃烧的火焰,亮丽的红色波浪翻滚至腰际,像是狂野的夕阳余晖洒满大地,每一根发丝都跳跃着生命的热烈与奔放。
那双碧绿翡翠森林般深邃的眼眸,猫科动物般闪烁着灵动与敏锐的绿色瞳孔,又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神秘。
它们在阳光下或烛火微光里流转,如同暗夜星辰映照在碧波湖面,既散发出自然界的原始野性,又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敛的优雅。蕴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仿佛能摄人心魄,只需一眼便让人沉醉其中。
她的肌肤洁白如玉,与鲜艳的红发和翠绿的眼睛形成鲜明对比。
她安静的坐在窗边就像一幅生动而富有冲击力的印象派画作,充满神秘而又不失优雅,令人过目难忘。
午后熙攘的咖啡厅也因为她的存在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使得周围的一切都因她的优雅与等待而变得富有诗意与故事感。
“您好,我冒昧地请问您是否就是莉莉丝·塞巴斯蒂安女士?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海伦娜从伦敦远道而来,怀揣着对莉莉丝的好奇与敬仰,走进这个陌生安静的咖啡馆,在雅致的环境中流转探寻,终于在一处静谧的角落捕捉到了那位红发碧眼姑娘的身影。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道听途说过莉莉丝的美貌,然而当亲眼目睹其真实风采,海伦娜仍不禁为那摄人心魄的美丽而惊叹。
这难道是造物主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吗?这是上帝的恩赐吗?多么美丽的人呐!如此绝美的容颜,又蕴含着一颗智慧熠熠的大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是的”莉莉丝微微颔首回应,目光落在面前这位身着舒适的卫衣、佩戴着黑色框架眼镜的女士身上。
她的个人信息界面好看极了,编导能力评分高达87。她的好感兑换比例是100:1,倘若能赢得她全部的好感,自己可以获得0.87的编导天赋加成。
这位年轻女士给予他人好感的方式竟如此慷慨,只一个照面就给自己加了8点好感。
“请不要为迟来的见面感到抱歉,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倾心等待。”
莉莉丝没有吝啬自己的笑意,源自意大利外祖母馈赠的血脉天赋,甜言蜜语的花朵在此刻悄然绽放。
她轻柔地用指尖摩挲着咖啡杯洁白的边缘,无视耳边传来好感度增加的提示音,目光温柔地凝视着眼前已然因羞涩而手指蜷曲的年轻女士。
“我是海伦娜·洛奇,叫我海伦娜就好。”
海伦娜感觉自己好像要融化在对方深情的翠绿色的眼眸里,那修长的手指抚摸的好像是自己的脖颈。
她按捺住自己砰砰跳动着的心脏,强作镇定的拉开椅子坐在对方面前。
此刻,可以近距离欣赏眼前少女的美丽容貌的海伦娜惊喜的发现:少女那如羊脂白玉般细腻无瑕的肌肤上,眼尾和嘴角点缀着两颗浅棕色的痣,恰似被时光亲吻过的痕迹,为她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故事感。
这两颗痣犹如点睛之笔,在少女深邃的晶莹剔透的眼眸中注入了一抹恰到好处的慵懒与妩媚。
女性的性感风情与少女纯真无暇的青涩交相辉映,交织出一种独一无二、既纯且魅的动人风采,让热爱艺术,热爱美的海伦娜无法抗拒,被其深深吸引。
“您确定愿意将您《谬论》的改编版权授予我,让我把它改编成剧本?我的天哪,这真是太棒了,真的。难以想象,您是怎么创作出如此庞大的世界的。我是想说,您是如此才华横溢。”
海伦娜激动地挥舞着自己的双手,像挥舞着承载着满腔热情的旗帜,语无伦次的表达对莉莉丝作品的喜爱。
在翻阅到《英国伦敦报》连载的那篇《谬论》时,海伦娜就为那深邃广阔的思想宇宙痴迷,在作者用字句织就的海洋中漫游。
面对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海伦娜无数次尝试通过书信向报社表达对作者的钦慕与交流的愿望。
久久得不到回应,无奈之下,海伦娜不得不求助于父亲——凭借其与《英国伦敦报》主编的深厚交情,最终才得以获得了莉莉丝·塞巴斯蒂安的电子邮箱地址。
海伦娜矢志不渝地将自己阅读《谬论》的心得体会一封封投递至莉莉丝的邮箱中,她的执着也引起了莉莉丝的关注。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家开始回复海伦娜,二人渐渐建立起温馨的笔友关系。
作为刚毕业于伦敦大学传媒与传播学院,在初涉职场便加入BBC的海伦娜,虽可以倚仗父辈人脉轻松涉足电影制作领域,但海伦娜秉持传媒人的信念,渴望凭借自身才华独当一面。
因此,改编即将落幕却魅力依旧的《谬论》自然而然成为了她职业生涯中的首选目标项目。
经过一番努力,海伦娜终于赢得莉莉丝的许可,从繁华的伦敦奔赴曼彻斯特,带着激动的心情来面对面确认并签署授权协议。
对于甫出象牙塔即能获得《谬论》改编权的海伦娜来说,这份幸运简直如同天赐良机,海伦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如此好运,初出茅庐的自己居然可以得到《谬论》的改编授权!
莉莉丝当然不会随随便便将自己的作品交予一位刚涉足编导领域的新人,然而,倘若这位新手背后依托的是英国电影界泰斗洛奇家族的背景,且她自身天赋异禀,那这样的合作则另当别论了。
当《英国伦敦报》主编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将她的联系方式转交给一位热忱洋溢的读者时,莉莉丝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不凡之处。
一封封饱含真挚情感的邮件署名,如同密码般揭示了这位读者非同寻常的身份。
长时间的交流让莉莉丝认可了这位来自洛奇家将要踏足电影界的年轻一辈的才华。
英国洛奇家族在影视界的根基深厚,身为导演肯·洛奇倍加珍视的小女儿海伦娜·洛奇,其才华横溢的作品必能得到父亲有力的支持与庇护。
尽管莉莉丝的外祖父在多家报业持有股份,但秉持着老派曼彻斯特实业家的思想,他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当地蓬勃发展的重工业和飙升的房地产市场中,而非新兴的影视产业。
深知改编作品中忠实原著的重要性,莉莉丝知道若将书籍的世界搬上荧幕,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呈现效果。
很多导演在承诺并签署了尊重原著的合同后,执导过程中仍更愿意自己重新构造。
即使原著作者对此表示不满,但刚入行的书籍作者很少能起到影响作用。加上编导者将书籍改编成剧本,导演再对剧本诠释,经手多方面的人使电影很多情况下都迥异与原著。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原著理解和作者观点一致的编剧就至关重要了。
在经过与海伦娜长时间的思想交流之后,莉莉丝确信海伦娜不仅深刻理解并热爱着她在书中构建的那个世界,而且对《谬论》的解读与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几乎一致。
为了确保影片能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作。在导演想要加入自己的个人见解时,借助洛奇家族在电影界强大的人脉网络维护自己身为书籍原著作者的权益便成为了一项必要而明智的选择。
“瞧我这深不可测的大人模样。”莉莉丝想着,将那份自己已经签上字的承载着共同梦想的合同递到海伦娜手中,邀请她详尽审阅后慎重署名。
海伦娜,这位内心尚保留一丝孩童般率真的人儿,接过合同并未多做迟疑,她仅是匆匆一瞥便迅速抓起签字笔,在文件上挥洒自如地落下自己的名字,那股毫不犹豫的信任模样令人觉得可爱。
两人在顺利完成契约签署后,自然而然地转至日常生活的话题。
交谈间,海伦娜得知莉莉丝即将从威灵顿公学这座学术殿堂荣耀毕业,此刻正紧锣密鼓地筹备UCAS大学申请及A-levels升学考试。
“如果你有意申请伦敦大学,我可以为你提供一封推荐信,或许我的父亲与兄长也能助力一把。”
海伦娜满怀热忱地向莉莉丝推介起自家那所承载着家族荣光的母校——伦敦大学,那里曾孕育了她们整个家族数代人的卓越成就。
莉莉丝灵动的眼眸闪烁着碧波荡漾的绿意,她轻轻眨眼,俏皮地透露:
“实际上,我的首选目标是剑桥大学。我的外祖父正是毕业于剑桥大学,你知道的,他们这一辈人总怀着一种期盼,希望那种古老学府的精神传承能绵延不绝。在我年幼时,外祖父在睡前故事里总会深情地描述康河畔那些沉淀着岁月痕迹的学院古建筑。他总是满怀期待地对我说:‘你知道吗,孩子,我们家族一直渴望你能走进剑桥,延续这份弥足珍贵的学校传承之路。’”
海伦娜从莉莉丝那双极具魅力的眼波中挣脱出来,回应道:“是的,正如我的父亲那样,他将从伦敦大学汲取的深厚底蕴带回了家中,使之成为我们家族文化血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那就是追随父辈的光辉足迹。”
莉莉丝接着话题,轻描淡写地道出了那个高等教育界心照不宣的秘密:“当然,你也明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往往对具有更多校友背景的家庭有所偏好。”
言语间的寒暄瞬间消融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她们从书籍谈到电影,从文学理论延伸至生活琐事,每一个话题都似信笺上跳跃的文字般生动有趣。
莉莉丝言辞犀利,思维敏锐,和她在书籍中展现的才情一样,令海伦娜深深折服;而海伦娜则以其独特的见解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回应着莉莉丝,彼此间的交流碰撞出无数灵感火花。那些曾通过电子邮件分享过的喜怒哀乐此刻变得更为鲜活立体。
每当海伦娜倾诉起内心的热情,莉莉丝总会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默默倾听,那是一种无需言表的共鸣与肯定。
海伦娜在这样的眼神鼓励下,逐渐卸下内向的外壳,将潜藏心底的话语娓娓道来。
偶尔,海伦娜会因担心自己说得太多而显得羞涩不安,“是不是我讲得太多了?”
“亲爱的,你不必为你丰富的言语感到歉意。”
莉莉丝温柔地安慰着,她并未察觉手提包里静音振动的手机屏幕正闪烁着大卫·贝克汉姆未接来电的信息。
“你是如此富有感染力,你的言语正是你的魅力所在,更是你内心世界的美丽映射。在我这里请勇敢做你自己。”
整个下午时光在她们的交谈中悄然而逝,周围环境仿佛退去了喧嚣,只剩下两颗因共同热爱而紧密相连的心灵。
每一轮对话结束,又将开启新的探索,这份相谈甚欢的默契让海伦娜感觉虽然相识于虚拟世界,但她和莉莉丝之间的友谊是真挚可靠的。
老福特同名,番外会放在彩蛋里,大家想看可以先去收藏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莉莉丝和改编剧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