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盈盈停下手中的活,朝林向东手中定睛一瞧,“呀!书!”
之前林向东来知青点,苏盈盈和他熟悉了之后,便经常向他询问起他的大学课程内容。林向东看她亦是求知若渴,这次便将自己的大学课本找出来,带给了苏盈盈。
“这书是基础书籍,是我刚进大学时候学的,你高中知识打得挺牢的,这个书你看着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到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再问我就好了。横竖这段时间我都经常过来。”林向东把书递给苏盈盈。
苏盈盈把手就着浇水的桶,在桶里仔细洗了一遍,而后甩了几下,将手在衣服上擦干了,才小心翼翼接过了书,《植物学》三个大字印在书皮上。虽然是林向东已经用过的课本,但是书籍折痕都没有多少,边角也只是微微有些蜷曲,显然主人对它也是极为爱护。
苏盈盈顺手翻了翻,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笔记将书页内所有的空白之处都填满了,林向东有些不好意思,“我笔记记得有些乱,你别介意哈。”
苏盈盈摇头,“我感谢你还来不及,怎么会介意!这些笔记可都是财富啊!”说罢,才意识到林向松还在门口站着,赶紧招呼人进来,“林同志,赶紧进来喝口水,你这骑了一路,热得不行了吧!”
林向松到院里阴凉处坐下,接过苏盈盈递来的装着满满一碗水的碗,仰头喝下,凉水顺着喉咙一路向下,驱散了身体里的暑气,让人头脑都清醒不少。
看林向松喝完了水,苏盈盈将手中的两根黄瓜顺势递上一根过去,“呐,我自己种的黄瓜,那井水镇着的,可凉可好吃了。”
林向松接过,果真入手冰凉,舒服得让人想长吁一口气,他看着手中这根比普通的要粗上一圈的黄瓜,问,“你这是什么品种的瓜,长得挺好的啊!”
苏盈盈啃了一口冰冰凉凉的黄瓜,口齿不清,“就大队的种子啊,赵大队长媳妇儿给我的。”
大队里的种子?“那你们大队今年的黄瓜产量要提高不少吧。”林向松没觉得苏盈盈的回答有什么问题,闲聊间也一口咬上黄瓜,果肉厚实,水分充足,一口下去,淡淡的黄瓜香气溢满口腔。
真好吃啊!
“没啊。村里用的还是普通种子,我种的是拿固元方处理过的,长得会比村里的要大上一些。”
苏盈盈的话仿佛按下了缓慢键,林向松咀嚼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固元方可以提高产量?”
“?你不知道吗?”
“?没人跟我说过啊!”林向松突然就挺直了腰背,他看了看手中的黄瓜,又看了看苏盈盈,他以为固元方只是能提高植物的活力,提高作物的生存能力,没想到竟然还能提高产量,他们这些人研究来研究去,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提高产量吗?
苏盈盈想了想,发现确实没人提过提高产量这一茬,当时研究固元方,所有人都是奔着抗旱去的,根本没人往提高产量这一方面去想。
赵大队长对这个方子不了解,只能照本宣科,而苏盈盈,对固元方太熟悉了,以至于完全忽略了它最初研究出来的目的。
苏盈盈有些心虚,但是苏盈盈理不直气也壮,“喏,那你现在知道了!”
林向松被苏盈盈语气一噎,不由得深呼吸两下平复心情,带气息平稳后,又问,“大概能提高多少产量,有计算过吗?”
苏盈盈拿出了一个已知数据,“上次我种了一百五十平的小白菜,能收900斤,折算下来,亩产4000斤。院子里的这些茄子黄瓜也开始慢慢能收了,按着这个产量估计,大概比村里的能多个两三成吧。”
“多少?两三成?!”他前段时间还和他老师通信,他老师告诉他,湘省的杂交水稻今年有很大希望能配套成功,若成了,产量也许能提高20-30%,这个预估让所有的业内人士都对湘省异常关注,因为一旦成功,那将开启中国水稻新纪元。而这,是研究人员近十年的成果。
现在,苏盈盈告诉他,提高三成产量不需要那么复杂,只需要一包药水和一些种子。
这让他心中欣喜之余,又产生了一些难以言明的情绪。
“嗯!大概能提高两三成,但这也是极限了,毕竟种子的上限就在这里。”苏盈盈没感受到林向松的小情绪,但无意之间的话却点醒了他。
是啊!种子品质是限制产量的最关键因素,种子不好,无论施多少肥、杀多少虫、浇多少水,都无法突破它的上限。所以,他们才要坚持不懈地做植物研究,学育种、学遗传、学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理。
药水是一次性的,种子改良才是可长远发展的。
这也是为何苏盈盈明明手持利器,却依旧笃学不倦。
想通了这一点,林向松三下五除二啃完黄瓜,站起身来,“我看看你种出来的黄瓜和茄子。”
茄子和黄瓜的菜畦就在院子里,上次林向松来的时候茄子刚摘了一批,黄瓜又没长成,粗略一看,也没觉得这不到十平方的地有什么不同。
而这几天过去,之前还细瘦的茄子又长大不少。紫黑发亮的茄子挂满枝头,最大的那个有六七公分粗,垂得快碰到地面,表皮一个虫眼都没有,光滑得像打了蜡。林向松伸手掂了掂,估摸着得有半斤重,指尖触到的地方还带着太阳晒过的微温。
林向松蹲在茄子边,一个一个数着茄子的果量,而后又掏出纸笔开始刷刷的推算起来。
饶是方才听说产量能增加三成,可真轮到自己亲手推算出亩产之后,林向松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亩产预计三千三百斤!”
“这个固元方,可真了不得!”
说话间,有人敲了敲知青点的门,“小苏知青,我来换一些种子,还要一些杀虫粉。”
来人看到院子里还有外人,一时间有些踟蹰,不知道该不该进去。
苏盈盈并不介意林向松发现她和村民们的“交易”,直接问道,“婶子,你要啥种子?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
说话间从房里抱出来个小木箱,箱子里分门别类用牛皮纸包好各式各样的种子,每个纸包上都用笔标着日期和作物名。这些都是这段时间村里人陆陆续续找她换的,她剔除劣种蕴养过后,又再换给了老乡们。
大婶在箱子里翻翻捡捡,最终拿出来了三包种子,“茄子、白菜,还要一份辣椒吧。我这次带来的这些种子,你看要收多少?”
苏盈盈看了看大婶拿过来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挺好的,看上去品质不错,随手捡了几包,估了一下重量,“就这些吧。杀虫粉你要多少?”
“要五包。”婶子把五个鸡蛋递过去,接过了苏盈盈递过来的五包药粉,撤了。
林向松看向苏盈盈的箱子,“这里面的种子都是用固元方处理过的?”
苏盈盈点头,“我最开始用一批种子和村里换,慢慢的就攒了些种子。”
林向松心下微动,“那我能和你换吗?”
苏盈盈不解,“林同志你又不种地,换种子干嘛?要拿去研究的话,直接拿几颗去就是了。”
林向松道明目的,“我想寄一些种子去给我老师,学校里有试验田,这样的话,要的量估计不少。”
“那你选吧!”苏盈盈把箱子往林向松面前一推,“下次过来的时候再把种子带给我就行。”苏盈盈心念一转,又说到,“我想要一些新种子,你那里有渠道弄到吗?”
新品种的种子他确实能弄到,“行,那我下次再把种子还给你。”
选好了种子,林向松欲告辞,苏盈盈却把他留了下来,“林同志,一起在知青点吃个饭吧,反正这天暗得晚,你吃了饭再回去也来得及,而且那时候天就没那么热了。”
知青点现在蔬菜不缺,苏盈盈又才挣了五个鸡蛋,想到林向松承诺给她弄来新品种种子,苏盈盈打算邀请林向松吃个饭,到时候跟做饭的知青说一声,米粮扣她的份就好了。
林向松欲推辞,这村里知青生活艰难他是有所耳闻的,他一个大学毕业生,每个月工资五十多快,来这蹭饭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一顿饭而已,就在这吃了吧,还可以尝尝我种出来的黄瓜和茄子。正好想和你讨论讨论我们大队秋后的种植计划。”
林向松最终还是同意留了下来。于是,等贺知谦回到院子里打算做饭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噩耗。
饭间,因着林向松市农业局干事和大学生两重身份,餐桌上气氛异常活跃,只贺知谦闷闷不乐,只不过,他平常的时候话也不多,故而没人发现贺同志心里的翻掉的醋坛子。
饭后,知青们将林向松送出了村,临走前,林向松还给苏盈盈递了个好消息,“苏同志,局里刚到了台显微镜,你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带你去看看植物的细胞结构,你的新种子在显微镜下的样子也能看到,你要不要去看?”
苏盈盈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可以吗?那我想去!”细胞结构她很熟悉,但是她没见过这个年代的显微镜,没见过这个年代的生物研究器械,她想去看看。
“我这几天都会在局里,你过来了直接报我名字就行!”
林向松骑着自行车,伴着夕阳远去了。知青们也回了院子。
一回到知青点,苏盈盈宝贝的拿出来林向松带给她的书,开始津津有味研读起来。
“这本书是你新买的?”贺知谦看着苏盈盈手中的新书,问道。
苏盈盈轻轻翻过书页,“不是,是林同志借给我的,是他上大学的课本。”
贺知谦点点头,记下了书名后,默不作声地走了。
夕阳缓缓沉进远处的山里,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色。远处传来几声模糊的狗吠,衬得这乡村的黄昏愈发宁静悠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