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准备出发。”孙权毫不客气地指着星泽,“你跟我走。”
“回城?”
“去合肥。”孙权说,“刘豫州说曹操准备取西川,请我们去后方骚扰一下曹操,分散一下曹军注意力。”
“那我呢?”朝旭看着孙权。
“回家等我。”他的眉眼瞬间温柔下来,“都怀孕了就别勉强了,乖。”
“好吧。”朝旭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以为你不知道。”
“我还不清楚你的生理期吗?”说着,孙权当着所有人的面接她落到对面,又飞快地给予一吻,“回去吧,剩下交给我们就行。”
“......那你注意安全。”
“放心吧。”
孙权又搂了搂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依依不舍地放开。
......
星泽隐约记得妹妹说过,几年前孙权也去过合肥,当时就没打赢,不过当时孙权本来也没想打,那这次如何?
“合肥现在守城的是谁?”
“张辽、乐进、李典那些曹操的精兵,问题不大,他们才七千人。”孙权似乎是刚刚兵不血刃拿回荆州,心情很好,说话的语气都有些轻快,“我们这些人直接过去,一人杀一个人头都能把他们杀光了。所以——”
“所以?”
“——你到我护卫这边来。”孙权愉快地笑起来,“放心,我知道你不会打仗,你哥哥们放你两边,够了吧。你就近距离记录我是怎么亲临城下,回去在我夫人面前好好夸我几句,也为我夫人肚里的孩子助助兴。”
希望不要出什么大事。
想归想,孙权是他主公,而且孙权说的确实也对,一共才七千人,有什么好怕的。
“我明白了。”
八月,孙权大军顺着江水河道来到合肥城下,孙权号称有十万大军,实际上有没有十万就没人知道了,毕竟也没人一个个点人头过去。
此时远处的太阳刚刚升起,天色也才刚刚亮起来,星泽望着太阳,正在思考要如何描写这段话,才不会让妹妹嫌弃。
将士们也有些昏昏沉沉,还没有清醒,营垒中,后勤人员还在准备早饭,粥的香气正在逐渐填补营地里的每个角落。
“辛苦了,”孙权走出帐篷,与刚骑马从远处巡逻回来的陈武搭话。
“不辛苦,要是因为时间尚早就被偷袭,那才是贻笑大方。”
“哈哈哈,你说得对,还是警惕为好。”
对话的人是偏将军陈武,从孙策时期就跟随孙家,孙权私下爱去家里溜达的几位将领名单之一(1)。话虽如此,孙权去的那几次刚好都没带朝旭,不知道为什么也没和朝旭提过他的具体事迹,导致朝旭的记录里对他没有太多的记录,星泽就更没办法确切知道他到底都有什么成就。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场不可能输的战役,要是没攻下来,那就是和上次一样,纯粹孙权自己懒得打。
不过星泽在朝旭的读书笔记里读到过,多对少时,更容易出现失误的反而是多的那一方。根据日期,大概是陆议还在陆府,朝旭还跟着参加宾客会面,因为听不懂谈话内容而夜晚找陆议补课的时期。
似乎也是为了验证孙权的这番话,城内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有哨兵在城墙上、上上下下,不知道在与守城将军沟通什么事情。
星泽虽然没怎么跟过战场,但他妹妹跟过,当年为了听懂宾客谈话,陆议给她写了很多注解。在妹妹彻底搬进孙府那段时间里,星泽拿来当睡前读物给和陆延一起读过——当然结局通常是陆延听着听着睡着了。
“星泽,你要不要跟着去前面转转?”孙权看向端着笔记簿的星泽。
“那我去看看吧。”
也不是真的想看,只是孙权提了这句话,他要拒绝还要想理由。
于是他骑上马,刚往前走了两步,地面突然开始震动,那前方,城门大开,一群人逆着光直扑毫无防备的孙权大军而来。
时间如同被按下加速键,□□的马儿发出长啸,前蹄高高抬起,将他连人带本撂于马下。
“杀!”
耳边一阵细长的尖刺声,他朝着某个方向滚动,一直到撞上另一匹马才停下,一睁眼,已有数十名巡逻回来的将士被斩于马下,献血横流。
那其中也有刚刚还在和孙权说话的陈武,仅仅几个呼吸之间,他就已经没了呼吸。
“我乃张辽张文远!孙权小儿可敢来决一死战!”敌军领头大将高呼其名,大声叫阵。
那一阵袭击杀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差一点就要夺走孙权的项上人头,好在陈武反应迅速,以血肉保护孙权,才让孙权得以来得及混入奔逃的手下士兵中,手握长戟以自卫。
“孙权小儿!敢不敢与我单挑!”
等等,这个反应,是不知道孙权是谁吗?
星泽隐约从张辽只知大方向,却没有精确对准孙权本人的表现判断。
“快起来!”
身后的将士催促星泽从地上起来,赶紧去找自己已经跑远的战马,不要挡在路中间。
星泽慌不择路地抱起东西,他的眼睛四处张望,终于在较为偏远的地方找到了自己受惊的马匹。
星泽跳上马匹,这才重新看见眼前的情况。
“保护至尊!”
一直到这一声呼喊响起,在营垒中的孙军将士才找到武器装备、仓促冲向张辽军所在位置,只是准备仓促,一点阵型都没有,各个主将也都分散在各自的营地,匆忙集结,几乎就是谁到了谁先准备作战。
张辽军趁机进攻还未彻底准备就绪的孙权军,杀了个血流成河。太阳开始升起,甘宁提起双戟、高声上马与张辽军对峙,吕蒙与凌统快速组织亲卫及将士准备形成包围网。
然而张辽军以游击的形式到处攻击,完全不给孙权军太多准备机会,孙权军刚要摆出阵型,下一秒就被击破。
太阳逐渐升高,孙权军才将各处张辽军包围,开始逐渐缩小包围网。
只见张辽在包围圈中临危不乱,带领几名先锋左扑右闪,还没来得及形成防守阵型的孙军立刻被冲出一道出口。张辽本人立刻带领先锋重出重围,孙军也很快做出反应,将剩下士兵困于防御网中,逐渐缩小包围圈。
又听几声求救:“张将军!救命!张将军!”之后,张辽调转马头,率领先锋从包围圈侧面再度插入其中,所到之处,人头落地。
孙权大军毫无防备,愣是让他就这样再次带领自己的部下杀出血路,快马跑回合肥城内(2)。
此时,太阳已经来到了最高处。
好一会儿死寂之后,星泽才开始听见自己的心脏在砰砰直跳,不知何时躲到高地上的孙权才脸色苍白地从高地上回到地面,他的护卫周泰身上更是多处流血,医疗兵们几次都没能将他的血流控制住。
可想那个瞬间,孙权离死亡有多近。
“至尊......”
“至尊,您没事吧。”
“没事。”孙权低着头,其他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距离刚才战场稍近的几名后勤组士兵快速上前,熟练地将还有热度尚存、但已经头身分离的尸体拖离中心位。
这段要不然还是别和妹妹说了。不然她要担心坏了。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就算自己不写,这大军口口相传,也该让全江东都知道了,写不写有什么区别?
于是星泽还是写了进去。
“至尊,接下去怎么办?”
“以防守阵型把合肥城围起来,不能就这么回去。”
“是。”
(注释1,论证:陈武到底是逍遥津死的,还是前置战死的。逍遥津之战时,孙权军的将领:甘宁、吕蒙、凌统、蒋钦。
而在这四位的个人传中都有提到撤军或者逍遥津,但是陈武作为偏将军却没有,但个人传又说是合肥战死。结合《张辽传》中说,张辽在突袭时杀了二将,推测其中之一为陈武。
参考文献:《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陈武字子烈……尤为权所亲爱,数至其家……建安二十年,从击合肥,奋命战死。
《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
(注释2,论证:孙权这里大概率就是没有任何准备,这里没什么好说明的。
主要是想论证一处在一些网络资料里没有说的地方。
此时是“平旦”,太阳刚刚升起,张辽冲入“垒”中,垒就是营垒,堡垒、阵营。孙权大概是在这附近安营扎寨,太阳又刚升起,没有战线,最多就有人巡逻。
加上《三国志》前文中又有说“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张辽连夜召集八百人准备第二日大战。
也就是说,张辽八百骑打孙权军十万人,应该是突袭。而不是在一些资料中所倾向的大摇大摆、正大光明打孙军十万人。
打仗嘛,突袭偷袭都很正常,都是战术的一部分,孙权被逼上高地,还不敢单挑,确实就是他又菜又怂。而且张辽后面的突破包围圈、又杀回去救部下真的牛,谁看谁不热血啊!
我论证这部分只是想强调一下“平旦”和“垒”两个关键要素。他将领中甘宁、吕蒙、凌统、蒋钦这几个都在个人传里写过参与本次合肥之战,总不能所有人都智商武力双掉线,张辽大喊的时候还没有人冲过去给他一刀吧。我更倾向是偷袭很彻底,将领们分散在各自营地,来不及赶到。
另一方面,本文同时保留了《魏书》与《献帝春秋》中的说法,所以认为张辽应该是知道孙权被自己赶到了高地,但不知道孙权具体是谁,只能盲目叫阵。
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即孙权)。’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6章 第十六回:二打合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