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三国志吴书]朝旭于江东 > 第321章 第十五回:国运预言

第321章 第十五回:国运预言

“主上,陆将军的表文已寄到......了。”

星泽的话都没说完,就看见那个坐在书案前的男人听见前半句,就噌地从案后起身、窜到了他面前,如获珍宝般拿走了那份表文。从孙权的视线看来,他大概是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又去看落款,最后翻到空白的背面,看了几次,又看看星泽。

啊,这个反应大概是......

“主上,只有这一份,没有家信。”

一下子变得好像丧家犬耷拉下耳朵和尾巴了。

星泽在心里点评。

“我明白了,你退下吧。叫子瑜过来,我和他讨论一下伯言的提案。”

“是。”

看来刚才那个瞬间,他就已经明白大意了。

星泽对孙权有很多不满的地方,但也有很多认可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他惊人的阅读速度,陆议的奏疏可不短,短短几眼就能读完大概、还有空在意自己心爱的女人有没有给自己回信,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

等到诸葛瑾从住处赶来,孙权喊住了准备离开的星泽:“你留下做记录。”

“是。”

要不是朝旭培养的徒弟出了事情,孙果又陪着周循回了吴县,现在应该是韦曜或者孙果在这里写,而不是他这个都五十岁的人、顶着腰疼背疼给孙权写谈话纪要。

“子瑜你看,这是伯言的表文。你看这里,”孙权用手指着陆议表书上的内容,语气轻快,不像是在谈正事,反而像是在和诸葛瑾偷偷调侃陆议,“他认为曹丕已经死了。深受毒害祸乱的魏国百姓,应当看到我们的旌旗就会离心瓦解,但他们却纹丝不动。听说现在的魏国全都选用忠良贤良的人,宽缓刑罚,广施恩惠,减赋税,轻劳役,以取悦民心。其后患比曹操时期更加严重。”

这到底是想劝孙权也学魏国的这个做法,还是劝孙权警惕魏国?

星泽在心里问出这句话的同时,一想陆议平常对待进攻外国的态度,就得到了答案,应该是前者。陆议不是吕蒙和周瑜,他对于进攻他国没有那么强烈的执念,如果是占据长江以南,可能还有点斗志,对抗长江以北?不,江东士族向来都没有这个干劲,何况陆议。——除非是为了威慑魏国,让他们再不敢对南边动手。

在星泽发表自己多余的想法时,孙权的话来到了下一段。

“我认为并非如此。曹操的行为在杀戮上残酷,在驾驭将领上,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人物。他之所以大力推崇小恩小惠的政策,必然是因为他父亲刚刚去世,自己考虑到势力衰弱,害怕深受艰难穷苦的百姓崩溃混乱,所以勉强自己来换取民心,想用这种手段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哪里是走向兴荣的开端。权力不集中则国家事情就会错乱不协调,只要涉及到掌握权势,就会自相残杀,事理如此。”

星泽差点笑出了声,他孙权也好意思调侃人魏国权利不集中,合着吴国的私兵制不是分裂权利,江东派和淮泗派互相看不顺眼、就有利于政权呢?现在这些人都乖乖地为大吴效力,完全是因为孙权活着,而后孙权又让太子从小跟这些人及其孩子们打交道,从小培养威望和势力。要是出个什么意外,难说吴国会比魏国强。

当然他绝不可能说出口,说出口他大概嫌自己头硬了。

“而他们这类人,之所以能恪守善意,是因为曹操压制在他们的头上,畏惧曹操的威严,所以能尽心尽力,不敢为非作歹而已。等到曹丕继承父位年纪已经很大,以恩情施加给他们,他们还能感激其恩德。”

也不知道孙权是在趁机思考吴国未来的方向,还是真的只是在就事论事。

“现在曹叡年幼示弱,只能任人摆布,这类人一定会趁机弄巧,作态结党营私,各自扶助自己的依附势力,这样的国家,一定会摒弃我相陷害怨恨,以致成为彼此憎恶的敌对势力。长此以往,群臣们争权夺利,君主年幼,无法驾驭他们的失败。哪里还用等很长时间?之所以知道他们必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从古到今,哪有四五个人都来把持国家的行令权柄,而不彼此离心离德,互相争斗呢?强者必定会欺凌弱者,弱者必定会寻求外援,这就是国家败乱灭亡的规律。

“子瑜,你就看着吧,伯言平日善于从长远之处计划谋略,但恐怕在这件事上的认识有小有失误。”(1)

说到最后,孙权突然长长地叹了口气。

星泽笔停下的那刻,他好像理解了朝旭一听就能够理解的意思。孙权哪里是在调侃陆议、调侃魏国,分明就是在暗中担心吴国的未来。他四十几岁,与自己父辈年龄相仿的宿敌都死了,这其实还好,儿子晚于父亲离世再正常不过。但连比自己小的曹丕都去世,现在继任者是仅比孙登大一些的曹叡,他很难不因此联想到吴国的现状和未来。

势力分散,继任者年幼,朝廷上下暗流涌动。

如果孙权也如曹丕般过早离世,孙登又还没成长起来,那留给他的就会是这样的局面。还好,他一直在用心培养太子,还好,现在太子成长得很快。

“我以前问赵达,他觉得吴国的国运还有多少年。”孙权突然把话题拉到了那个精通卜卦的人身上,“他说五十八年。”

“吴国一定不会止于五十八年。”

“哈哈,”孙权却愉快地笑了,“我可不会再活五十八年,到时候就是子高该考虑的事情。子孙自然有子孙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这些人能做的,就是培养好他们,给他们留下一条畅通的道路来,你说对吧,子瑜。”(2)

“陛下所言极是。”

“不过伯言前面提到宽缓刑法的事情,王后也多次和我提过。”孙权似是无意地用余光扫向星泽,“当时我一直没有答应,而如今王后与伯言都在荆州,你觉得这句话,有没有可能也有王后的意思在呢?”

很好,这男人在暗示他,赶紧把这些话转告给朝旭,朝旭一定能明白他的意思。

直接说回不来,就从周围人下手,最好亲近的家人也帮帮忙。

星泽突然一股恶寒。

“陛下的意思是?”

“下次上朝,我也顺便问问群臣的意见好了,子瑜,到时候你也来参加,伯言如果方便,就通知他也过来。”

最好把朝旭一起带回来,是吧。

这男人明里暗里都是把王后带回自己身边,其执着程度,已经到了让星泽有些不寒而栗的程度。

得想个办法让朝旭注意才行。他一边在笔记上写下“通知陆议参会”一边想道。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又别咨瑾曰:"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於御将,自古少有。丕之於操,万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陈馀,非不敦睦,至於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今叡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陷怼,转成嫌贰。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齧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子瑜,卿但侧耳听之,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注释2,参考文献:《晋纪》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权令赵达算之,曰:“曹丕走矣,虽然,吴衰庚子岁。”权曰:“几何?”达屈指而计之,曰:“五十八年。”权曰:“今日之忧,不暇及远,此子孙事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1章 第十五回:国运预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