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珍举着话筒,态度十分谦逊:“五伯伯,您过奖了,其实我这也就是些小把戏,这次主要还是运气好。”
她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购物抽奖这些本就是后世烂大街的招数,而且也不是她第一个想出来的。真说起来,她才是拾人牙慧的那个。
不过电话那头的刘五爷显然不这么想:“大侄女,你啊,就是太谦虚!这可不是光靠一句‘运气’就能做到的。你们那边就不说了,这次第一百货和第二百货可是借着你们的光,狠赚了一笔!老吕他们现在估计嘴都要乐歪了!”
他边说、边忍不住咂了咂嘴,话音里不觉带出了几分羡慕。
这次苏丽珍搞得抽奖活动,所有奖品都是从第一、第二百货公司出,包括那一笔笔面额不等的代金券也是指定必须在这两家兑付,大大提升了两家百货公司的销售业绩。
更因为这一系列抽奖、兑奖活动带来的效应,比如每当有大件奖品抽出时,苏丽珍就会安排大汽车把戴着大红花的中奖人、连同奖品一起拉上,在大街上美美转几圈,直接把效果拉满,结果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冲向两家百货公司。
不怕人来,就怕人不来。人来了,消费的机会自然就多了。特别是“珍珍”柜台这边购物、抽奖的人太多,大伙儿时常排不上,不少人等得无聊,干脆走一走、逛一逛,顺手就买了点东西。
你买一点,他买一点,这整体销量不就上去了嘛!
可以说,这次的活动直接把两家百货公司的销售额一举推到新高。
据说从二十四下午开始,两家百货公司的库房前,补货的大汽车来来回回就没断过!
你说这场面,都是做生意卖货的,谁能不羡慕!
只可惜他开的是批发公司,来他这里都是大宗进货,这个抽奖活动不适合他。
苏丽珍听出刘五爷话中的艳羡,便笑道:“五伯伯,我们这次活动也只是年前这几天,等活动一结束自然就不会这么热闹了。倒是五伯伯您,我听说这半年您的批发公司可没少赚,跟您一比,我们可就差得远了。”
这倒不是苏丽珍刻意恭维。刘五爷原本就是掌握着凤城大半个“黑市”的能人,黑白两道都有三分情面。
如今政策开放,他的买卖可以放到明处,能放得开手脚,所以这批发公司一开,对内将手里这一套业务重新整合规划;对外带人开疆拓土,发展和把握原材料市场。这生意做得红火,便是现阶段苏丽珍的食品公司也是略逊一筹的。
苏丽珍这番话让刘五爷十分受用,他忍不住再次哈哈大笑起来:“哎呀,大侄女太会说话了!不过我能开这家批发公司,还不是全靠你当初给我想的这个主意?所以大侄女你可是我的贵人啊!”
苏丽珍不由笑道:“五伯伯才是太客气,我不过是顺嘴提了一句,以五伯伯您的能力,早晚都会想到的。再说,这次我们公司活动,也全靠您大力支持,先是借给我们那么多台汽车跑宣传,后面又借人手帮忙维护活动安全,我心里格外感激。”
“五伯伯,这几天实在抽不出空,等年后我一定亲自登门拜访,好好答谢您老的慷慨相助。”
刘五爷忙道:“哎,说这些就外道了,不过五伯伯喜欢听你说话。这样咱们说好了,年后你就过来,到时候我让人弄一批东港那边的海货过来,专门招待你!”
苏丽珍笑着答应。
挂断电话后,苏丽珍拿起面前的《凤城日报》,那上面头版头条刊登的就是他们活动第一天,南区利民大街上一位姓李的老太太在第一百货抽到一等奖的新闻。
报道中还有两张照片,第一张就是这位中奖的李大妈身戴大红花,怀里抱着一台崭新的14寸黑白电视机,站在同样挂着红绸、红花的大卡车上游行庆祝的画面。
照片上李大妈笑容格外灿烂,和车厢前露出的一截海报上醒目的“珍珍”两个大字交相呼应,无疑成了他们本次活动的最佳“代言人”。
第二张是设置在两家百货公司门口的“珍珍”专柜前人们大排长龙,等待购物抽奖的照片。照片上,与人山人海排队的顾客相对的,是“珍珍”柜台旁边展出的那一溜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等大奖,所有奖品上也都扎着鲜艳的大红花。
这两副场景,一动一静;而冬日里人们身上灰扑扑的棉袄也被旁边夺目的大红花衬出几分光彩,强烈的对比效果带来了视觉冲击,让人见之难忘。
苏丽珍欣赏着这两张照片,觉得回头有必要给李孟儒打一个电话,对他们做出这样生动的新闻报道表示感谢。
而且有了这篇报道的积极宣传,肯定会给他们这次活动再添上一把火。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活动从二十四开始,今天刚好是第三天。原本按照苏丽珍的计划,六天的活动,除了第一天会分别投放一、二、三等奖之外,从第二天到第四天,这三天时间里奖品主要集中在少量二等奖和大部分三、四、五等奖上。
也就是说,这三天开出的大奖频率并不高。
她会在倒数第二天下午放出压轴的特等奖彩电,同时在这最后两天加码第一、二等奖,直接把这次活动推向高/潮,以获取最大收益。
这样的安排,最中间的两天可能相对稍显疲软,但是有了这些新闻报道,肯定会为他们增添助力,说不定能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放下报纸,她愉悦地起身,准备下楼到车间走一圈。
这几天做活动,产品销量猛增,工人们现在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都在加班加点忙订单,所以她这几天也是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车间里。
刚一动,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她接起电话,原来是第二百货刘经理打来的。
刘经理刚看过《凤城日报》上有关“珍珍”这次活动盛况的报道,尤其报道中不只宣传了“珍珍”,还着重提到了他们两家百货公司。
虽说他们已经做了凤城零售市场老大多年,但谁会嫌自家的客流量太大呢?
就是傻子也知道,如果百货公司能在他们手里做出更好的成绩,必然对他们今后的升迁有利。
所以刘经理再次表达了对她的感谢,说是今天一开门,就有远超昨天和前天数量的顾客涌进店,不少人还拿着报纸找工作人员确认。
而今天才是活动的第三天,不提苏丽珍最后两天的压轴计划,只说仅仅截止到今天,这次活动为他们带来的收益就已经格外喜人了。
然后刘经理高兴之余,也不忘委婉地向苏丽珍催了下货,希望他们食品公司这边能多辛苦一些,保证活动期间的供货量。
结束了跟刘经理的通话,这头电话才撂下,转头吕经理又打来了。
两人就像约好了一样,一前一后,连说话的内容都一模一样。
只不过吕经理这边明显更亲近一些,临挂电话前还说托人从连市那边弄回来一批大鱿鱼和梭子蟹,回头给她送两筐尝尝鲜。
挂了电话后,苏丽珍不禁失笑,现在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她喜欢吃水里的东西了!从她回来这段时间,家里各种河鲜、海鲜冻货已经占了半拉阳台,够吃到开春了。
这种似乎被整个世界另眼相待的感觉委实让人迷醉。
不过只是原地陶醉了几分钟后,她就果断地从椅子上起来,按计划继续下车间。
都说相比快乐的记忆,苦难的经历更让人刻骨铭心。苏丽珍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至少她是如此的。
虽然现在的她每天会被大量工作占据脑海,但前世的点点滴滴早已经随着时间流逝刺进四肢百骸,渗入血液骨髓。
不要说遗忘,连放下都做不到。
所以她早已为今生找到了一条最合适自己的道路,就是这样一直向前奔跑,一刻不停,为她深爱的家人、朋友趟平这一路的波澜坎坷。
这于她,已是最好的归宿。
苏丽珍先到各车间走了一遍,与齐志飞简单碰了个头,确定没什么问题后,就换上工作服,进入配料室和包装车间跟工人们一起干了半下午的活。
等从包装车间出来,外面的日头已经只剩下小半截,眼见着就要落山了。
苏丽珍又转道去了趟食堂,这几天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订单,十分辛苦,所以后勤这块必须得保障好。
推开食堂大门,离得灶间老远她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原来食堂的大师傅正在炸豆腐丸子,忙活了一天、中午只来得及对付一口的苏丽珍肚子立时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苏总来了!快尝尝咱们今天的豆腐丸子,猪油炸的,老香了!”
大师傅亲自给苏丽珍盛了一小铝盆的豆腐丸子,原本想推拒的她被迎面扑来的这股属于油炸食品独有的霸道香味勾的说不出话,索性道一声谢,大大方方接过来吃。
夹起一个圆溜溜的豆腐丸子,咬上一口,外皮微焦发酥,内里却细腻绵软,豆制品的清香在油脂的激发下转化成更浓烈的焦香,加上葱花和五香粉的加持,这豆腐丸子的美味居然一点不输肉丸,真是好吃!
看她吃得香,大师傅很高兴,还顺口介绍起今晚的菜单:红烧肉炖大豆腐,白菜粉条五花肉烩豆腐丸子,再炒一个下饭用的香辣咸芥菜丝。
旁边洗菜的大姨们就忍不住插嘴,说这伙食快赶上他们家过节时吃的了,还有人说家里过年也就这样的标准了。
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
因为苏丽珍经常在各部门巡视,还经常下车间跟工人们一起干活,所以大家经过最初的紧张不安后,发现她对认真做事的人态度非常亲切,渐渐也就不会再因为她的身份惧怕她。
甚至大家知道她是首都大学的大学生后,心里还格外佩服,都道怪不得小老板年纪轻轻就能置办下这么大的家业,人家这脑瓜子就甩了他们八百条街。
大家这会儿说这些倒也不是拍苏丽珍马屁。毕竟就算是这几年自由市场兴起,大家经常能买到不要票的油和肉,但是不要票价格总归要贵一些,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吃。
尤其这几年工作不好找,大批知识青年返乡待业,大家又意识到供孩子读书考大学的重要性,所以即便很多双职工家庭也舍不得放开手脚大吃大喝的。想吃肉,那也只能等年节或者来人请客的时候。
而像“珍珍”公司这样,能保证顿顿一荤一素,且荤菜还是正儿八经的大荤。就冲这个,在好多人心里,哪怕“珍珍”只是家私人企业,不是“铁饭碗”,他们也稀罕得很。
苏丽珍这会儿是真的饿了,一口气吃了七、八个丸子。大师傅见状,忙又喊人给她打了一碗热腾腾的豆浆。
苏丽珍有些诧异:“怎么这时候还有豆浆?”
大师傅乐呵呵道:“自从咱改成一天三顿供饭以后,刘家屯那边就每天往咱这儿送两趟豆腐,早一趟、晚一趟。这不,最近听说咱厂子忙,就隔三差五给咱送一桶豆浆,也不要钱,倒是讲究得很!”
苏丽珍知道现在给厂子食堂供应豆腐的是张表舅二儿媳的娘家,当初为了这事,张家很是闹腾了一阵,虽然最后看在张表舅两口子的面子上,苏丽珍应下了这件事,但张表舅两口子一直心里过意不去,在她开学走后不久就分了家。为这事,张家老太太还大病了一场。
如今看来,这家人做事还算用心,至少这么长时间来,苏丽珍还没听过他们出过什么错。
再说这豆浆,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这冰天雪地从刘家屯大老远送过来也不容易,确实是有心了。
既然如此,她也不介意照顾一下熟人。
开年“筑梦”公司就要投入长途客运站工程建造中,一方面需要扩招人手,再者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她和丁大勇打算在工地直接建一个临时食堂,每天中午提供工人们一顿午餐,到时候可以让刘家人负责供应豆制品。
几十号人的用量,对于人口简单的刘家人来说既能负担得起,也能多一笔收入,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喝了一碗热腾腾的豆浆后,苏丽珍肚子也有八分饱了,叮嘱了食堂大师傅这段时间排好班,务必要保证餐饭供应及时,这才慢悠悠离开。
结果刚出食堂大门,就跟兴匆匆回来的苏振东和王树走了个碰头。
苏丽珍一眼就看见两人脸上隐隐的兴奋神色,知道事情估计是成了,先给两人使了个眼色,飞快道:“东叔,回办公室再说!”
两人会意,直接跟着苏丽珍一起,进了她的办公室。
屋门一关,苏振东就迫不及待道:“珍珍,跟你之前预料的一样,那两人这回十有**是掉坑了!”
接着,他又扒拉了一下王树:“详细的,让小树跟你说!”
王树赶紧道:“张姐给我递消息说,姓常的从昨天下午开始就特别焦躁,一趟趟地往看她代管的‘好味’柜台跑。而且跟之前这位有事没事就往财务室跑不同,这回调过来了,是那个财务室的老会计动不动出来找他。”
“两人虽然藏的好,但还是被张姐发现他俩情绪不好。尤其今天中午,趁着大伙儿吃午饭的工夫,这两人避着人,在第三百货公司的仓库一角嘀嘀咕咕的,好几次还差点吵起来。”
“张姐怕被发现,没敢靠太近,不过从偶尔听到的一两句话推测,两人这次争吵主要因为钱的事。张姐原话说,感觉像是姓常的欠了老会计一大笔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5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