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初雪 > 第52章 青巡

第52章 青巡

晨雾还未散尽,京城御史府的书房已亮起烛火。

陆景年指尖捏着一封染了墨痕的信纸,目光落在“刘参府中搜出箭簇”几个字上,指腹不自觉地摩挲着纸面。

那是谢温韵派去青州的暗卫连夜传回的密报,字迹潦草,却字字如重锤,砸在他心头。

“瑾年。”苏铭推开门,见陆景年仍对着密报出神,便轻步走过去,从身后轻轻环住他的腰。下巴抵在人的发顶,声音温和:“谢温韵的人动作快,三日内就查到了箭簇的底细。”

陆景年浑身一僵,随即放松下来,反手覆上苏铭扣在腰间的手。他眼底的凝重淡了些:“箭簇是天庆五年武库失踪的款式,刘参与北狄商人的往来记录也确凿,这背后定有李广南的影子。只是青州是他的旧地,驻军多是亲信,要提审刘参,怕是棘手。”

苏铭收紧手臂,将人往怀里带得更紧些,鼻尖蹭过陆景年的耳尖,惹得人轻颤:“我去青州。”

陆景年转头,鼻尖几乎撞上苏铭的下颌。他伸手抚上对方的脸,指腹擦过苏铭眼下的青黑:“你刚从城外回来,还没休整,青州路远且凶险……”

“正因为凶险,才该我去。”苏铭打断他,低头在陆景年眉心印下一个轻吻,“你留京城,重点盯着武库旧档,天庆五年那批改良箭的押运台账还没找到,还有当年王守将私藏军械案的漏查细节,说不定能揪出李广南更早的把柄。论查案你比我细,守在这里更稳妥。”

他拇指轻轻蹭过陆景年的唇,声音软下来:“我带三百名兵去,定能把刘参押回京。倒是你,在京城别总熬到深夜,这案子深,你得顾好自己。”

陆景年望着他眼底的认真,知道拗不过。他沉默片刻,起身拉着苏铭走到书架前,取下一个锦盒。打开时,是枚令牌。

陆景年拿起令牌塞进苏铭掌心,“这是父亲留下的调兵令牌,青州有老部将受过苏家恩,遇阻拦时能用。”

苏铭我紧紧握住那枚金牌,笑了笑,“我明日一早就启程。”

“嗯。”陆景年轻声叮嘱,“刘参将狡猾,提审时别被他蒙骗,查到线索立刻传信回来。”

“我明白,我去军营安排事宜,傍晚再来与你道别。”

看着苏铭离去的背影,陆景年指尖还残留着对方的温度。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本书和天庆五年的武库失箭案宗,将卷宗摊开在案几上,逐页翻阅。

陆景年的指尖在“王守将”“私藏军械”“北狄商队”等字眼上反复划过,试图将这些零散的线索串联起来。

“王守将……李广南……”他低声自语,突然注意到案宗里夹着一张泛黄的履历表,是李广南早年在青州任职时的记录。表上写着,天庆四年,李广南曾以“巡查军备”为由,在青州停留了三个月,而那段时间,正是王守将开始私藏军械的时期。

“难道他们那时就认识?”陆景年心中一动,又翻出王守将的供词副本,里面提到“曾受一位贵人指点,私藏军械是为‘日后大用’”。当时他以为这位“贵人”是朝中某位大臣,如今看来,极有可能就是李广南。

他继续翻阅,又在书的边页发现了几处批注,内容多是关于北狄商队在永安的活动轨迹,其中有一句写道:“天庆五年春,漠北货栈曾向青州运送一批‘特殊货物’,无通关文书,却无人阻拦。”

陆景年心中一凛,天庆五年春,正是武库失箭案发生的前一个月,那“特殊货物”,会不会就是被私藏的箭?而漠北货栈,正是刘参常去的那家。

线索渐渐清晰,却也让陆景年愈发心惊。

或许李广南早在天庆四年就开始布局。

……

傍晚时分,苏铭如约来到御史府。

苏铭见陆景年还在伏案整理卷宗,便走上前,轻轻按了按他的肩膀:“别太累了,我已安排好,明日辰时出发,三百精锐都已整装待发。”

陆景年抬头,见他眼底带着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他起身,从衣柜里取出一件披风:“青州比京城冷,你带着这件披风,夜里赶路时能挡挡风寒。”

苏铭接过披风,披在身上,大小正合适。

他笑了笑:“还是瑾年想得周到。对了,我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江南糕点,放在前厅了,我们一起尝尝?”

两人来到前厅,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糕点,还有一壶温热的花茶。苏铭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陆景年:“尝尝味道怎么样。”

陆景年咬了一口,然后点了点头:“很好吃,多谢。”

苏铭指尖捏着块杏仁酥,闻言笑了笑:“那你便多吃些。”

虽然苏铭这么说了,但陆景年也没多吃,反倒聊起了案子的事。

“青州那边若能顺利提审刘参,说不定能问出当年武库失箭的押运官是谁。我翻遍了天庆五年的旧档,唯独那批箭的押运记录少了两页,像是被人故意撕去的。”

苏铭指尖敲了敲桌面,接过话头:“我带的人里有个老亲兵,当年在武库当差过,他说天庆五年负责押运改良箭的是个姓周的校尉,后来不知为何突然辞官,听说去了青州。这次去青州,我顺带找找他的下落,说不定能有线索。”

“姓周的校尉……”陆景年重复了一遍,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划着,“我记着《永安州志》里提过,青州有个退隐的武官,开了家镖局,或许就是他。你到了青州可以让谢温韵的人先去探探。”

苏铭点头,“放心,陛下的暗卫在青州熟门熟路,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对了,你之前说苏府被焚现场的那半块北狄令牌,我让亲兵拓了个样子,带在身上,若在漠北货栈看到相似的,也好比对。”

陆景年轻声道:“今晚别再去军营了,就在府里歇着,案宗我帮你整理好,明日一早直接带过去。”

苏铭望着他,没反驳,只拿起茶壶给两人续上茶:“好,那今晚陪你把李广南在青州的任职记录再理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出他和北狄商队的关联。”

……

次日辰时,苏铭带着三百精锐,骑着马离开了京城。陆景年站在城楼上,看着他的队伍渐渐消失在晨雾中,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返回御史府。

回到书房,陆景年将《永安州志》和旧案宗重新整理好,决定从李广南早年的履历入手,寻找他勾结北狄的证据。他翻出李广南在天庆四年的任职记录,发现那段时间,青州曾发生过一起“北狄商队遇袭案”,商队的货物被劫,护卫全部身亡,当时负责查办此案的,正是李广南。

“奇怪。”陆景年皱眉,案宗里记载,此案最终以“山匪所为”结案,却没有查获任何赃物,也没有抓到任何嫌疑人。他直觉此事不简单,便派人去大理寺调取了此案的详细卷宗。

午时,大理寺的卷宗送到了御史府。刚拆开封皮,就见门外传来脚步声。

是李念湳。

陆景年见是李念湳来,忙起身躬身:“臣参见陛下。”

李念湳抬手虚扶,声音温和却带着君主气度:“陆爱卿免礼,私下无需多礼。这个点倒是耽搁了陆爱卿用膳原想送些小菜过来,倒忘了你素来少食多餐。”她将食盒推到一旁,随手拿起案上的茶壶,给陆景年续了杯温热的花茶,“既撑了,便先喝茶解解腻,案子的事慢慢说。”

陆景年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陛下素来留意这些细节。他抿了口茶,将摊开的卷宗往中间推了推:“陛下,臣刚看这商队遇袭案宗,发现当年负责勘验现场的衙役,上个月突然告老还乡,去向不明,臣怀疑是被李广南的人暗中处置了。”

李念湳指尖点在案宗“无目击者”几字上,眉峰微蹙:“朕已让人去查那衙役的下落,另外大理寺那边,朕也命人翻找当年的验尸旧档,若护卫尸身有北狄弯刀造成的伤口,便能初步坐实李广南与外敌勾结的线索。”

“陛下思虑周全。”陆景年点头,又道,“今日朝堂上陛下提‘整顿军械库’,臣明白陛下是想借机查天庆五年改良箭的押运记录。李广南当年掌军械调度,那批失踪的箭簇,必然经他之手流出。”

“正是此意。”李念湳端起自己的茶盏,指尖摩挲着杯沿,“明着查恐打草惊蛇,借整顿之名行事,既能避开李广南旧部的非议,也能名正言顺调阅旧档。你在御史台盯着案宗,若发现可疑之处,直接报给朕,无需层层上报。”

陆景年躬身应道:“臣遵旨。苏铭今日已带三百精锐前往青州,臣已将苏伯父的调兵令牌交给他,青州几位老部将欠苏家恩情,定能助他擒获刘参。”

“朕已知晓。”李念湳抬眼看向他,目光带着几分郑重,“朕已给青州都指挥使传了密令,若苏铭需兵力支援,可即刻调派。李广南在青州经营多年,不能让他孤身涉险。”她顿了顿,又道,“你在京中也需留意,李广南的人若敢暗中使绊子,不必忍让,朕会为你撑腰。”

陆景年心中一暖,举杯道:“臣谢陛下信任,定早日查清此案,揪出李广南及其党羽,不负陛下所托。”

李念湳轻轻点头,“先喝茶吧,茶凉了便失了滋味。验尸档那边有消息,朕会让内侍第一时间传过来。”

……

与此同时,青州城内,苏铭正带着几名精锐,乔装成商人,在城西的“漠北货栈”附近潜伏。货栈门口挂着一串北狄风格的铜铃,风吹过,发出清脆的响声。苏铭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货栈的守卫格外森严,进出的人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且大多是北狄商人打扮。

“将军,这货栈看起来不简单,说不定藏着什么秘密。”身边的副将低声说道。

苏铭点头:“我们先回去,明日是初一,刘参将会来这里,到时候再动手。”

回到临时驻扎的客栈,苏铭立刻让人去查漠北货栈的背景。很快,手下回来禀报:“将军,这货栈是五年前开的,老板是个北狄人,名叫巴图。据说巴图与青州的很多官员都有往来,尤其是刘参将,两人关系密切。”

“巴图……”苏铭默念着这个名字,心中思索着,“明日刘参将来货栈时,我们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控制货栈里的人,防止他们通风报信;另一路随我去抓刘参将。记住,务必活抓,不能让他有自尽的机会。”

“是!”副将应道,转身去安排人手。

苏铭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月色,想起了陆景年。他不知道陆景年在京城是否安好。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苏铭就带着三百精锐埋伏在漠北货栈附近。

辰时左右,一辆黑色的马车缓缓驶来,停在货栈门口。车门打开,刘参身着便服,从马车上走下来,身后跟着两名亲信。

“来了。”苏铭低声道,对身边的副将使了个眼色。

副将立刻带领一百精锐,悄悄绕到货栈后门,准备堵住退路。苏铭则带着另外两百精锐,从隐蔽处冲出,将刘参和他的亲信团团围住。

“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拦我的路!”刘参又惊又怒,拔出腰间的佩剑,“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青州参将,你们敢动我,就是抗旨!”

苏铭冷笑一声,上前一步,亮出手中的令牌:“苏府旧部在此,奉李念湳大人之命,提审你天庆五年武库失箭案及勾结北狄一案。”

刘参看到令牌,脸色骤变,手中的剑微微发颤,却仍强撑着:“反贼!你们是李广南的人,想栽赃陷害我!来人啊,护我突围!”

货栈里的守卫闻声冲来,与苏铭的人缠斗在一起。混乱中,刘参瞅准货栈东侧的矮墙,突然挥剑砍倒身边两名精锐,翻身跃上墙头,朝着远处的树林狂奔。

“拦住他!”苏铭厉声喝道,提剑就要去追,却被几名亲信死死缠住。等他解决掉眼前的人,刘参早已没了踪影,只留下一串急促的马蹄声。

显然是提前备好了逃跑的马。

“将军,怎么办?”副将匆匆赶来,神色焦急。

苏铭望着树林方向,眸色沉沉:“你带五十精锐,顺着马蹄印追,务必查清他的去向,切记不可贸然深入,若遇埋伏立刻撤回。剩下的人,先把巴图和货栈里的亲信押上囚车,清点地窖里的兵器和书信,即刻启程回京。”

“是!”副将抱拳领命,立刻挑选人手追向树林。

苏铭俯身捡起刘参掉落的佩剑,剑穗上还缠着他常戴的玉佩——看来是逃得匆忙,连贴身物件都顾不上。他将剑递给亲兵:“收好,这也是罪证。”

随后,苏铭让人将巴图牢牢捆在囚车里,又仔细核对了地窖里的兵器数量,确认书信无遗漏后,才翻身上马,对着队伍沉声道:“启程回京,路上严加戒备,刘参既敢逃,必有人接应,别中了埋伏。”

队伍缓缓驶离货栈时,苏铭回头望了眼树林方向。刘参这一逃,无疑给案子添了变数,但好在巴图被擒、罪证在手,只要先将巴图押回京审讯,总能揪出刘参的藏身处。

“另外,派一人快马去京城,告知陆御史:刘参逃脱,巴图已擒,罪证齐全,不日抵京,请他留意京城周边关卡,防止刘参潜逃入京。”苏铭补充道,亲兵立刻领命,策马朝着京城方向奔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风止何安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