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第13章 诗酒争锋2

第13章 诗酒争锋2

褚清芸在旁扫一眼,哂道:“顾姑娘才气未泯——这哪是随笔,怕是早有成章,特地而来。”

顾如鸢抬眼一笑:“若说早有准备,不如说——早就想见见‘策上写衡道,榜上压群才’的瞿会元了。”

这句话一出,席上顿时微静,连韩璟都挑了挑眉。

褚清芸性子直,最怕旁人绕弯,便道:“哦,这一句不是请诗,是下战书来了。”

顾如鸢却不恼,只道:“若不愿,也无妨。我顾家人,虽笔性狂,却不强人诗兴。”

瞿宝砚尚未作声,一旁韩璟却笑出声来,轻敲酒盏:“好一个‘不强人诗兴’。你们顾家的诗兴,怕是连殿前都能撬动三丈金砖。”

众人笑作一团,桌前却只剩那一纸笺,墨香未干,笔锋犹劲。

瞿宝砚淡淡一笑,伸手将那诗纸摊开。她并未立刻题笔,只抬头道了一句:

“既特为此来,不写也无礼。”

见顾如鸢诗作:

“珠帘挂雨南楼暮,檐角春声趁入辞。”

“若问谁家执笔早,碑前素影未题时。”

这诗里语锋清俊,暗指某位年少登高、却风骨未考。

酒未尽,诗已成。

瞿宝砚笑了笑,执笔不紧不慢,蘸墨略凝,落笔却毫不迟疑。朱笺铺案,一行行笔势疏阔如远山风骨,字字沉稳。

诗作:

“东风吹雪不留痕,陌上轻裾踏月轮。”

“莫问浮名成几许,自题春色到君门。”

末句落定,墨未干,人先停笔。

她将笔搁下,拈纸而起,轻声念出,语气温淡。

室中片刻无声。

顾如鸢本笑着斜倚着桌,却在末句出口时神色微敛,指尖顿了一下,眼中有了不易察觉的波动。

「自题春色到君门。」

这是回应,也是点破。浮名何妨,春色我书。诗中不争胜,却已在笔下定乾坤。

沈未舟叹道:“这诗若传出去,明日起酒楼唱词都要换腔来。”

褚清芸“砰”地一拍桌子:“好!就喜欢你写字比说话更有劲的样子!你这句‘春色到君门’,回头我得用在大门对联上——贴得住气派。”

韩璟抬杯,浅饮一口,没有说话,只是眼里一闪即逝的笑意,像是看见了某种早就预料到的答案。

沈宜棠起身,举杯一敬,笑吟吟道:“这才一开春,咱们这桌便斗得比殿试还紧——你一诗,我一诗,席间都快掀出松烟火味儿了。”

她这一开口,声色入场,立时引了数人转眸。

只见她今夜一袭紫黛暗绣裙裾,配琥珀耳坠,妆色不重却极妍丽,袖中抽扇半展,眉眼间带着江东女子惯有的绰约洒脱。

“你们是争锋,我却诗瘾也上来了。”她笑道,“今夜有酒、有春风、有金榜在前,这诗,哪怕不为高低,也该写个尽兴。”

她抿了一口酒,拈起案旁空纸,一手执笔,一手稳盏,眉梢挑着,眼带醉意,却落笔极快。

旁边有人起哄:“沈三姑娘也来一首?”

“快看她写了什么,怕不是又要掀风作浪。”

沈宜棠并不理会,只写得一行行潇洒落下,末了轻轻一吹,竟像是写惯了在花厅里斗趣的笔。

她朗声念出,唇角微挑:

“柳底黄鹂唤客频,小楼把酒醉青春。”

“且将吟笔随风放,未必题名是上人。”

一句“未必题名是上人”,恰似一盆清水洒在案几之间,把刚才比试的剑气,一下化成笑声。

有人拍案:“妙!这句好,真是醉人不醉笔。”

褚清芸嚼着栗子点头:“这是诗里拐着弯说咱们今儿都太认真了——不如喝酒!”

韩璟倚在角落,轻轻点头:“醉得好,笔也俏。”

萧令仪却只是淡淡一笑,道:“她醉是醉得漂亮,就是怕这笔一醉,明日又被多少人借去抄。”

沈宜棠眨了眨眼:“那可得分人借。别人借,是艳;萧姑娘借——便是锋。”

说得萧令仪都轻轻一笑,难得露出几分闲态。

沈宜棠递笔:“萧姑娘可是岭南书香世家,写春诗你比我更在行,这一席你若不落一笔,怕是春色都要少三分雅意。”

萧令仪淡淡一笑:“诗我不擅论,只能写写眼下所见。”

语毕,大方接过沈宜棠手中之笔,执笔落墨。

她落笔极稳,起笔缓,提锋极轻,仿佛写的不是诗,而是将心意一线线地绣入纸上。

片刻后,她合笔,抬眼道:“拙笔一首,献丑。”

她念道:

“春灯未尽酒初温,遥夜楼头听曲人。”

“不问尘名归何处,满帘风月是归身。”

瞿宝砚笑道:“这诗像你。”

沈宜棠则“啧”了一声,半是羡半是服:“说她比我写得好,竟是一点也不冤。”

褚清芸撑着下巴,笑眯眯地点评:“你这写得太正了,我连一句打趣都接不上。”

萧令仪也不占着笔墨不放,往前一递:“下一位——”

顾如鸢立马接过,

“哥,你可还打算藏着?今夜诗都写了半桌了——你再不写,明天京中那些爱咬文嚼字的又要说你‘空有文名,临局不前’了。”

她说得调皮,眼里却带着点点促狭。

顾箴言微微一怔,随即笑了。

他与妹妹性子不同,行事常留三分,不爱争抢。可今夜文会如潮,他若一直沉默,反倒不合气场。更何况——坐在席间的那些人,确实值得一见笔。

他朝妹妹略一点头,淡声道:“你既开口,那便试一试。”

他说得极轻,却自带一股从容底气。

他拈起案侧余纸,研墨未多,只稍蘸一下,便落笔如流水,行如微风,不疾不徐。与他人不同,他用的是带古意的章草体,笔划不多,却极见筋骨。

沈未舟侧头一看,低声道:“……他用章草?真敢。”

片刻之后,顾箴言已放下笔,行文未多,唯一联,写得深远沉稳。

他未自诵,只将笺纸推至席中,低声道:“薄才,不敢献丑。”

有人接过来念道:

“策马春城路半昏,十年寒士一灯魂。”

“肯将寸笔输名贵?字外犹存天下论。”

“好字,好句。”

“这顾家兄妹真是有意思——一个明锋,一个藏锋。”

“不然怎么是兄妹呢——”

众人仍在咀嚼顾箴言那“字外犹存天下论”一句时,席间忽听“咔哒”一声——是有人轻敲酒盏。

韩璟倚在席侧,袍角半落,眼底酒意微泛,一手闲闲捻着盏边,一手懒懒指着纸案,笑道:

“诸位都写得花团锦簇、月下清风,我听着听着,这手也痒了。”

他站起来,动作极慢,像是被酒熏得站不稳似的,走到一旁案几前,拈起笔转了转,挑了张皱了一角的纸页,斜眼道:

“我这人不擅吟风,也不太会咏月。只能写点我见过的……不雅,莫笑。”

褚清芸哼了一声:“你若真敢写些不雅的,我第一个拿扇子打你。”

韩璟轻笑一声,提笔落字。

他的笔势不若顾箴言的沉稳,也无萧令仪的静雅,提笔时甚至有些随意。但行至第二句,众人神色便已一变。

他写得极快,也极短。

提笔、挥墨、收锋——不过半盏茶时,便停笔,转身道:“写完了。”

他将纸一掷,纸页翻了个弯儿落在桌中央。

沈未舟第一个拿起来,念道:

“金榜朱门笑语深,春风不与旧人同。”

“莫言今夜皆如愿,半是飞花向空吟。”

寂然片刻。

韩璟耸耸肩,仿佛真觉得没什么似的,回席坐下,一口干了盏中酒:“诗不成诗,说的是我今夜耳听眼见的几分景。”

沈未舟缓缓放下纸,神情莫名:“……这可真是醉里挑灯话中人。”

顾如鸢道:“你这一句,倒比你说话靠谱些。”

韩璟大笑:“我说话本来就很靠谱——只看听的人靠不靠谱罢了。”

萧令仪未说话,只轻声一笑:“韩公子今夜这一笔,倒叫人刮目相看了,明日大约能叫书社的词馆写手闭门三日。”

韩璟“啧”了一声:“闭不闭门不重要,酒别倒了就行。”

众人一时无语,继而哄然大笑。

“我也有诗了——”

“我也来试试!”

迎春楼那一夜,原只是一场酒宴。

席间不过二十余人,灯下本不过三五诗兴起意。可不知从哪一盏酒开始,便有人起笔,有人对诗,有人落词,有人高论。

那一夜,谁都未曾宣言“成诗会矣”。

但就是那夜。

顾如鸢借诗挑锋,瞿宝砚应笔落句。

原本来赴宴的才俊们,竟纷纷被诗兴所牵。桌案换笔,灯火不熄,词笺如雪铺满案几,墨香绕梁至夜半三更。

更奇的是,那夜之后,隔日茶馆便唱起了“会元对顾女,诗落惊春水。”

有街头画师铺开长卷,笔下泼墨,绘出那恰似亲临的“迎春诗会图”,

还有诗社小童提着油纸伞站在门口吆喝:“要不要今春第一夜的真本抄诗啊?一份二十文,绝版手抄!”

文馆取了诗录,勒为《春宴纪抄》;官署内也有御吏以“才气风流”四字列入文报送呈御前。

——这一夜,竟成了今科会试与殿试之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后人常以此称今科文会之盛,谓:“一朝春宴,百年传名。”

《清宦笔记》中记:“甲子年春,会试后,群英聚于迎春楼,灯下共咏,诗留五十三篇,今存者三十有二,号《云台春宴》。”

青春年少,才气风流;把酒言诗,时光正好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诗酒争锋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婚内上瘾

替身A在求生综艺被前任她姑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