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四十,项目群里突然炸出一串@ALL。业务二部负责人 Mark 把一张未经索引的对账明细甩进来:“已按对方财务要求同步,下午对齐会用这版。”
陈潇盯了三秒。文件名里没有索引编号、来源、日期、责任人”,只有一个刺眼的词——最终版。她点开附件,第一页注释栏是空的,字段里还残留着旧系统的缩写。
一股熟悉的冰冷从胃里升起,沿着脊椎爬到后颈。掌心瞬间发紧,指尖在桌面上不受控制地敲出杂乱的节拍。她强迫自己做了一次深呼吸,把那股翻涌的情绪压平。
发生了什么:灰度区文件被直接外发,命名不规范,注释缺失。
为什么:业务二部绕开她辛苦立起的“门框”,走了野路子。
下一步:立刻止损、出更正版、统一会签口径。
她把复盘Q&A的三行结论贴回群里,同时私聊 Mark:“请立刻撤回外发文件,改用索引版本。我已放在共享盘:ZX_A1_2025-09-16_DR_v1.3,注释齐全;如已外发,请务必在 11:30 前发出更正函。对外口径由罗总监统一。”
Mark 迟了半分钟才回:“已经转给对方 IR(投资者关系)了。更正函恐怕来不及,人都在去会议室的路上。”
陈潇把背重重压进椅背,眼睛凉了一下。她不再和他拉扯,直接把更正函模板拖进对话框;同时,按下转发键,把这段对话的截图无声地发给直属上级罗谷。——聊天框里不争辩,让证据链来裁决。
十一点,交易委临时加会。视频屏上多出一个窗口——林文静(资本市场中心联席 MD,投行管理委员会委员,40 出头,目光锐利)。他的声线稳而紧:“两点:一,对外口径必须一致;二,误发的文件,如何补救。”
罗谷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这次沟通是业务二部窗口对接。当然,PMO 主导了索引流程改造,但新流程的落地培训可能还不够深入,导致同事们在紧急情况下,还是习惯走了老路——”
一瞬间,陈潇像被按进了冷水。她预想过罗谷会撇清,却没想到会用“培训不够”这把软刀,把火苗引向她。
“嗒。”安华的笔帽合上,清脆一声,打断罗谷。他抬眼,目光像手术刀:“先说事实,再说归因。”
陈潇迅速把情绪清零,将两页对比图投到屏幕上。她只说动词和名词,不塞形容词:“差异一:命名缺索引编号;差异二:注释栏为空;差异三:字段沿用旧系统缩写;差异四:责任人缺失。——这四点导致对方会议材料无法追溯来源,且有三行金额映射存在歧义。”
林文静点一下鼠标:“补救方案?”
“两步走。”陈潇平声道,“第一,11:30 前由业务二部发更正函,附件用 v1.3,写清时间—来源—责任;第二,从今天起,所有外发材料必须先走索引会签。”
“培训问题呢?”罗谷仍试图把话题绕回落地不足。
“今晚 19:00 二十分钟强化培训,只讲三件事:命名、注释、责任。”陈潇不接情绪,只给动作。
安华的目光在她脸上多停了两秒,换了个角度问:“培训能解会不会,怎么解愿不愿?你的门框,如何保证下次不被人绕过去?”
这个问题比甩锅更致命,直指方案的制度孔洞。会议室静了两秒,连空调的风声都清晰起来。
陈潇心跳漏了一拍,又稳住:“除了培训,我建议在会签流程里嵌入合规与风控的一票否决。任何未经索引会签外发的文件,一旦系统监测到,合规记录自动记为C类风险事件,责任人当季绩效直接挂钩。用流程保证愿不愿,用制度保证门框不会歪。”
短暂寂静后,安华点头:“就按这个办。对外口径与更正函,罗谷负责;索引会签系统,陈潇负责。现在,先把影响范围讲清。”
风控负责人艾玛接上:“金额会错的三行,均在灰度区;风险等级低,但如不更正,披露时会留尾巴。”
林文静收尾:“罗谷,半小时内把更正函发出去。安华,你起一个对外口径模板,我会签。”
“收到。”两人几乎同时应声。
会散前,汪副总推门进来,像刚走错会场。没人介绍,他扬下巴算招呼,目光扫过屏幕那行“来源—时间—责任”。他不坐,只站着说一句:“改的是注释,不是数;补的是路径,不是面子。”接着抬手在空气里比了个框,“会签像门框,文件出门前都得过这儿。门歪了,谁也别出去。”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笑,紧绷松了半指。陈潇眼尾一弯,心里的节拍终于重返节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