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那块石料被陆野放进了柴棚,以后做东西还用得上。
有了石磨,姜宁就想用它做豆浆喝。她先把黄豆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来在木屋外磨黄豆。
石磨不大,用不上马或驴拉磨,随便来个人就能搞定。
她拿了个盆接在石磨的开口处,把黄豆放进石磨中,慢慢转动木棍研磨,一边研磨一边加入适量的水,奶白色的黄豆浆液便从石磨的中间慢慢溢出,流进盆中。
大概用了黄豆四五倍的水量,姜宁才磨完黄豆。
盆里的黄豆浆液中,除了液体,还有豆渣。
她用麻布做了个布袋,把磨出来的黄豆浆液倒进去挤压。布袋下方放个盆,挤出来的豆浆便滴答滴答落进盆中,布袋里剩下的东西就是豆渣。
姜宁把盆中的豆浆端进厨房,先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把豆浆倒进锅中一起熬煮。
煮上一会儿后,锅中冒出大量的白色泡沫,姜宁把泡沫撇掉,继续再煮上几分钟直至豆浆沸腾。
她记得外婆煮豆浆时,在豆浆沸腾后不会立即停火将豆浆舀出,而是先用小火让豆浆冷却下再继续加热,重复好几次。
原主问她为什么,外婆说这样煮出来的豆浆更好喝。
姜宁按照外婆的做法,把豆浆多煮沸几次,再舀进碗中放客厅晾凉。
锅里还剩很多豆浆,姜宁知道它可以用来做豆腐,但做豆腐需要一味关键的材料——盐卤。没有盐卤就做不成豆腐。
姜宁没有,只能遗憾放弃,心里盘算着明年解封期去外界看能不能找些盐卤回来。
过滤豆浆时还剩下一些豆渣,姜宁不想浪费,她拿了一部分豆渣出来,按照同等比例在豆渣里加了一些面粉,再加点水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盆中发酵成两倍大后拿出来撒些干面粉,把面团里面的气孔揉开,冷水上锅蒸制。
蒸馒头的空隙,姜宁准备做个配馒头的小菜。
她拿出一些鸡纵菌,用水泡开,再撕成小条晾干水分。
锅中倒入光核桃油,先放点花椒和豆蔻微炸一下,再把鸡纵菌条倒入锅中小火油炸。鸡纵菌水分收干变小、颜色变黄时就可以捞出来放在罐中,撒上一点盐抖匀。锅中的油冷却后,再往罐中加入一点油,没过鸡纵菌就行。
豆渣馒头蒸好,姜宁陆续把吃的搬到客厅桌上,陆野看到早饭不禁感叹:“这么丰盛啊……”
桌子上不仅有两碗豆浆,一大盆豆渣馒头,还有一盘凉拌大柠檬,以及配馒头的油炸鸡纵菌和之前做的柚子酱。
酸的、甜的、咸的……应有尽有。
他拿起一个大馒头咬了一口。
“嗯?”
他又仔细嚼了嚼,“这是用什么做的,怎么跟之前的味道不太一样?”
馒头口感很松软,吃起来有股浓郁的豆香。
姜宁回答:“豆渣和面粉做的,好吃吗?”
陆野连连点头:“好吃好吃!”
他没想到,豆渣还能做馒头。
姜宁拿了一个馒头掰成两半,一半用勺子抹了点柚子酱,另一半夹了点油炸鸡纵菌。
抹了柚子酱的馒头吃起来香甜可口。夹了鸡纵菌后,油脂沁入馒头当中,豆香夹杂着油香还有鸡纵菌的鲜味,别提多好吃了。
豆浆多放了一会儿,已经不烫了,表面凝结了一层豆皮,姜宁喝了口,一点豆子的涩味都没有,全是满满的豆香。
嘴和胃都得到满足,姜宁才跟陆野说起做黄豆酱油的事:
“陆野,你帮我做个木桶吧,我打算先做一小桶黄豆酱油试试。”
姜宁回想了下外婆家的酱油缸,好像是陶器做的。陶器他们没有,也没法做,不过用木桶应该也行。
“木桶要做成什么样的?”陆野问。
“跟装柿子醋的差不多就行。木桶两头要能密封,侧面靠近底部的地方还得做个能出油的小孔。对了,木桶要做小一点……”
姜宁只在原主的记忆里见过外婆做黄豆酱油,她第一次尝试不知道能否成功,所以不打算做很多。而且做黄豆酱油需要盐,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盐可以用来实验。
陆野去做木桶时,姜宁把剩下的豆渣放进锅中煮沸煮熟,去掉多余的水分后,分别加在月亮、野鸡、山羊还有疾风的食物中,让大家一起尝个鲜。
*
做黄豆酱油同样需要先浸泡黄豆。
姜宁拿出大约五斤黄豆,倒进盆中浸泡一到两个小时,豆皮表面微皱时,她把黄豆倒出来沥干水分,放在锅中用小火蒸上四到六个小时。
蒸黄豆的空隙,姜宁用藤草编了几个筛子,底部都留了一点点缝隙,能够透风,黄豆又不至于透过缝隙掉下去。
她记得蒸好的黄豆需要晾晒发酵,外婆用的是带缝隙的竹编簸箕。
六个小时过去,姜宁把蒸好的黄豆倒入藤编的筛子中,抹匀铺满一层。五斤黄豆铺满了三个筛子。
无人区的气温不足以达到黄豆发酵的温度,姜宁又把雨天熏肉的家伙什拿了出来。
她让陆野先做了一个能放三层藤编筛子的木架,把木架放进四面挡风的熏肉棚里,再把三个藤编筛子一一放在木架上,在木架最下方点燃黑色的木炭。
燃起的木炭没有明火,却能让熏肉围栏里的温度变高,从而使黄豆快速发酵。
黄豆发酵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天,在这六天里需要时不时地加炭,保证熏肉棚里的温度不变。
黄豆的发酵非常重要,姜宁这几天要照看熏肉棚的温度,到发酵的中间阶段还要去翻一翻黄豆,让它发酵均匀。
她不敢离家太远,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家里逗逗月亮,给家里的植物浇浇水,当然施肥的任务她还是交给了陆野,不过接过了他手里喂野鸡山羊还有疾风的活。
剩下的时间,姜宁都用来研究美食。
她喜欢喝豆浆,每回做豆浆都要剩些豆渣,为了不浪费,她用豆渣研究出了各种吃的。豆渣蛋饼、豆渣丸子、炒豆渣、豆渣粥……味道都还不错。
陆野最开始喝到豆浆时感慨万千。末世六年,他终于再次尝到了久违的、熟悉的味道。连着喝了几天,陆野就有点腻味了。他想换换口味,但见姜宁十分喜欢喝豆浆,又没好意思说。
直到第六天,黄豆发酵得差不多了,姜宁一心扑在上面,没有时间再做豆浆。陆野松了一口气,给自己和姜宁各自冲了一杯藕粉当早餐。
黄豆发酵六天后,表面覆盖了一层黄绿色的霉菌。姜宁把发霉后的黄豆倒进陆野做好的木桶里。
木桶侧面底部有个圆形小孔,里面装水时就用木塞塞住。把木塞拔掉,木桶里的液体就会从小孔中流出。
黄豆接触到桶底的瞬间,从桶里冒出一阵黄绿色的烟雾。待烟雾散去,姜宁往木桶中倒入大约两斤清水进行搅拌,黄豆吸足水分后再把余水倒掉,继续放在藤编筛子里,上面盖一层麻布,再次发酵几个小时。
姜宁闻到发酵后的黄豆散发出淡淡的酱油香味时,按照一层黄豆、一层盐、一层清水的顺序,把黄豆倒进木桶里酿制,最后盖上木盖,密封几个月。
姜宁算了下,这次做黄豆酱油,大概用了五斤黄豆、一斤盐还有两斤清水。
至于黄豆酱油能否酿造成功,四个月后就知道了。
*
在家待了一周左右,终于做完了黄豆酱油,姜宁憋得慌,想出去走走,正好去把河对面山里的野甘蔗砍回来。
月亮的牙齿基本都已经长了出来,姜宁给它断了奶,除了喂山药和芭蕉煮的粥,姜宁还给它增加了肉量。
上次他们已经去踩过点,这次出门,姜宁打算把月亮也带上,让它多熟悉熟悉野外的环境。
两人一狼一马再次踏出家门。
姜宁平日并未拘束月亮,木屋前后河边不远处它都跑了个遍,每次都玩到天黑才回家,但是它出远门的次数不多,每次出来都很兴奋。
姜宁和陆野到了甘蔗地,两人砍甘蔗、挖甘蔗根时,月亮就在一旁跑来跑去,一会儿扑个蝴蝶,一会儿又去掏洞,它甚至还在洞里掏出一条小蛇,用嘴咬着带到姜宁身边向它邀功。
姜宁吓了一跳。还好这条蛇是无毒的,不然月亮小命难保。
她拍了拍月亮的脑袋,严肃地告诉它:“蛇很危险,你还太小,不要抓这个玩。”
月亮歪歪脑袋,睁着大眼睛看着姜宁,不知道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
姜宁叹了一口气,把月亮抱起来,放在背篓里。
“我暂时没空看着你,你先自己在背篓里玩会吧。”
月亮好似也跑累了,乖乖的任由姜宁把它抱进背篓,一点也不反抗。
姜宁跟陆野砍了五分之二的甘蔗,削掉长长的枝叶只留能吃的茎干,然后挖了一部分甘蔗根放进背篓里。
月亮背上绑满了甘蔗,两人一人背个背篓,手中提着一捆甘蔗,打道回府。
后面几天,两人又来了几趟,才把甘蔗全部砍回家。
一根根甘蔗堆满了木屋前的空地,姜宁开始准备做蔗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