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的暖流与冰层下的暗涌
期末考试的阴影如同冬日厚重的云层,沉沉地压在初三(3)班每一个人的心头。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空气里粉笔灰和风油精的气味也仿佛变得更加浓烈。然而,在这片看似冰冷的备考氛围下,一股意想不到的暖流正在悄然涌动。
“喂,东方凌岳,你这道物理题的解法也太绕了吧?” 孙婷婷皱着眉头,把一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物理笔记本拍在东方凌岳的桌上,语气依旧带着她特有的冲劲儿。“我用另一种方法解,步骤少了三分之一,你看不看?”
东方凌岳从一堆竞赛题中抬起头,有些意外。孙婷婷的成绩一直紧咬着他,两人在排名上算是“宿敌”。他接过本子,快速浏览了一遍,发现她的解法确实更巧妙。他点了点头,低声说:“谢谢,很有用。”
“哼,谁让你谢了?” 孙婷婷别过脸去,耳根却微微泛红,“我是怕你总用笨方法,拉低我们班的平均分!” 说完,她快速地从书包里又掏出几本笔记,“喏,化学和生物的也给你,别误会,是我多复印了一份,顺手而已!”
这一幕被后排的李淼看在眼里。她正对着一道化学推断题发愁,咬着笔帽,眉头拧成了疙瘩。孙婷婷转过身,看到她桌上的草稿纸画满了乱七八糟的符号,习惯性地想讽刺一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拿起李淼的卷子,看了几眼,然后用笔敲了敲她的脑袋,语气依旧不算友好:“笨蛋!突破口明显是沉淀颜色啊!你这脑子整天想什么呢?” 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关键步骤和反应方程式。
李淼先是一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对哦!婷婷你真厉害!”
“少拍马屁!” 孙婷婷把卷子塞回她手里,“下次再在这种基础题上栽跟头,我可懒得管你!” 然而,当她转身时,嘴角却牵起了一个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浅的弧度。
这种微妙的转变并非个例。课间时分,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自发地组成学习小组。曾经暗自较劲的对手,此刻会为了一个难题的多种解法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又一起恍然大悟地击掌。曾经被私下议论为“绿茶”的几个女生,也收起了些许矫饰,在有人请教问题时,虽然嘴上还是会说着“这都不会?”,手上却已经主动把整理好的错题本递了过去。刀子嘴豆腐心,成了期末复习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在这股互助的热潮中,东方凌岳和李淼之间的默契,依旧安静得像深潭下的潜流。
东方凌岳发现李淼的数学错题本总是记得杂乱无章,便会在每晚整理自己的笔记时,特意用更清晰的逻辑和工整的字迹,为她重新梳理一份重点题型解析,第二天一早默不作声地放在她桌角。李淼则会在他因长时间学习而揉按太阳穴时,把自己泡的、加了蜂蜜的柠檬水推过去,小声说:“喝点甜的,补充能量。”
有一次模拟考,李淼的数学考砸了,情绪低落。放学后,她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对着试卷发呆。东方凌岳原本已经走到校门口,又折返回来。他站在教室后门,看着那个趴在桌子上的孤单背影,犹豫了很久,最终没有进去。他只是去小卖部买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拜托值班室的大爷转交给她,说是“同学落下的”。
李淼收到那个还烫手的红薯时,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眼眶微微发热。她掰开红薯,金黄的瓤儿冒着香甜的热气,她小口小口地吃着,觉得那股暖意一直流到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第二天,她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依旧活力满满地出现在东方凌岳面前,只是眼神里多了一份心照不宣的感激。
然而,温暖的校园并非东方凌岳世界的全部。每当放学铃声响起,他走出校门,看到那辆准时等候的黑色轿车时,周身那层因同学互助而稍稍融化的冰壳便会瞬间重新凝结。
车里,父亲东方弘的气息如同实质的寒冰。他会详细询问当天复习的进度,检查模拟卷的每一处失分点,任何细微的差错都会引来长时间的沉默和更严苛的要求。家,变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备考指挥中心,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饭菜的香气,而是打印机的油墨味和父亲指尖敲击计划表发出的、令人心悸的哒哒声。
“楚阳最近来找过你吗?” 饭桌上,父亲状似无意地问起。
“没有。” 东方凌岳低头回答。
“那个李淼呢?她的成绩,似乎不太稳定。” 父亲的语气平淡,却带着精准的狙击感。
“……我们只是普通同学。” 东方凌岳握紧了筷子。
“最好如此。” 东方弘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凌岳,记住你的目标。中考是你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我不希望有任何不必要的因素干扰你。你的航道,必须是笔直的,冰封掉所有无用的情感和社交,才能全速前进。”
“冰封的航道”。这个词像一把冰冷的凿子,在东方凌岳心上刻下深深的痕迹。他回到房间,锁上门,才能获得片刻喘息。书桌上,李淼偷偷塞给他的、写着“加油!”的卡通贴纸,和父亲制定的那份精确到分钟的计划表并排放着,像是两个世界在他生活中的残酷叠影。
期末考前夜,下起了今冬第一场像样的雪。雪花纷纷扬扬,将城市的喧嚣都包裹在一片静谧的洁白里。东方凌岳因为一道复杂的物理竞赛题,在父亲的书房多待了一个小时,出来时已是深夜。
他拒绝了司机接送,想一个人走回去,让冰冷的空气清醒一下混沌的大脑。雪地上留下一串孤独的脚印。
走到离家不远的一个路口,他意外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李淼穿着明黄色的羽绒服,围着厚厚的围巾,正站在路灯下,踩着脚取暖,呵出的白气在灯光下氤氲成团。她手里还抱着一个保温袋。
“你怎么在这?” 东方凌岳快步走过去,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我……我妈妈做了点夜宵,让我给……给邻居送点,路过这儿,正好看到你!” 李淼的脸冻得通红,眼神有些闪烁,递过保温袋,“给你也带了一份,是酒酿圆子,吃了暖和!”
东方凌岳接过还带着温热的袋子,指尖触碰到的瞬间,两人都迅速缩回了手。路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李淼睫毛上凝结的细小冰晶,和她那双永远清澈明亮的眼睛。
“谢谢。” 他低声说,感觉胸腔里有什么东西在缓慢融化。
“不客气!你……你快回去吧,雪大了!” 李淼朝他挥挥手,转身跑开了,明黄色的身影在雪幕中越来越小,像一盏移动的、温暖的小灯。
东方凌岳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彻底消失。他打开保温袋,香甜的热气扑面而来。他尝了一口,圆子软糯,酒香醇厚,是他家里永远不会出现的、带着烟火气的甜。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父亲说的“冰封的航道”。可是,如果航道尽头是永恒的冰冷与孤寂,那么全速前进的意义又是什么?而此刻掌心的这份温暖,虽然微弱,却真实地灼烫着他。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街道,也试图覆盖少年心中悄然滋生的、与既定轨道背离的渴望。期末考近在眼前,但东方凌岳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或许不仅仅是一场考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