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其他类型 > 镜头里的烟火长卷 > 第13章 第 13 章:和解的篝火

第13章 第 13 章:和解的篝火

张雯的帆布鞋踩在村口青石板上,鞋尖沾着泥土,距离篝火堆仅十米。她攥着外婆的 “蝶绕花” 布片,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布片边角在晚风里轻轻颤动,与林墨手中蓝布的纹样隔空呼应。

二十五年前染坊:年轻的张雯外婆(蓝布头巾系成三角结)蹲在染缸旁,林墨奶奶(粗布围裙沾着靛蓝)递来一碗米茶:“歇会儿,这缸靛蓝得焖到后半夜,急不得。” 两人相视一笑,指尖同时碰到染缸边缘,溅起的水珠落在 “蝶绕花” 布样上,晕开浅蓝。

张雯十岁:外婆坐在院坝里画蜡,张雯趴在腿边看:“外婆,这蝴蝶能飞吗?” 外婆把铜刀递给她:“用心画,它就能飞到别人心里去。” 张雯笨手笨脚画错,外婆却笑着把布贴在她胸口:“咱们雯雯画的,是最特别的蝶。”

昨夜仓库外:张雯躲在树后,看着林墨团队抢救被污染的染料,李师傅叹道 “这手法,是当年你外婆教我的”,张雯的眼泪砸在手机屏幕上 —— 屏幕里是 MCN 老板的消息:“三天内搞到‘蝶绕花’配方,不然卷铺盖滚蛋”。

林墨举起手中的蓝布,朝村口喊:“张姐!过来尝尝酸汤鱼噻!” 张雯的肩膀猛地一颤,抬头时,篝火的光正好落在她脸上,一半暖一半暗。

“发啥愣哦?鱼都要遭小花抢光咯!” 林墨的声音裹着烟火气飘过来。张雯抬头,就见小花举着缺了个口的粗瓷碗,踮脚往酸汤鱼锅里伸,红油沾在嘴角也不管:“墨墨姐,再给我舀一勺!李梅阿姨炖的鱼,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李梅笑着拍了下小花的手背,竹锅铲在锅里 “哗啦” 一响:“慢点吃,锅里还剩大半锅,别烫到嗓子眼。” 转头看见张雯,她赶紧舀了满满一碗,冒着热气递过去:“姑娘,快过来坐!这酸汤是老坛泡的,泡了五年,酸得正合口,配鱼最解腻。你看你瘦得像根晾衣杆,多吃点补补。”

张雯接过碗,指尖触到粗瓷的温热,突然想起外婆以前也用这样的碗给她盛饭。她低头抿了口汤,酸香混着鱼鲜在嘴里散开,眼眶一下子就热了:“阿姨,这汤…… 跟我外婆煮的味道一样。”

“你外婆也会做酸汤?” 阿婆凑过来,手里还拿着针线笸箩,正给蜡染布锁边,银簪在头发里闪着光,“姑娘,你外婆是不是扎着蓝布辫梢,笑起来眼角有两个窝?” 张雯猛地抬头:“阿婆,您认识我外婆?”

阿婆放下针线,指了指林墨手里的蓝布:“咋不认识!当年你外婆和墨墨奶奶,可是咱们村的‘染布双花’!有回两人为了调‘蝶绕花’的蓝,在染坊里熬了三个通宵,最后把染缸都熬干了,还笑得跟傻子似的。” 她顿了顿,又说:“你外婆最爱吃我做的糯米粑粑,有回染布到半夜,她抱着个陶碗蹲在染坊门口啃,吃得嘴角都是糯米粒,还跟我说‘阿婆,这粑粑比城里的蛋糕还香’。”

张雯从布包里掏出外婆的旧照片,照片边缘磨得发白,外婆站在染坊前,手里举着块 “蝶绕花” 布:“阿婆,您看,这就是我外婆。她走之前还跟我说,一定要把‘蝶绕花’传下去,可我……” 话没说完,眼泪就掉在照片上,她赶紧用袖子擦,却越擦越多。

林墨递过一张叠得整齐的粗布巾:“张姐,别自责了。你外婆要是知道你这么在乎她的手艺,肯定高兴。咱们现在一起做,把‘蝶绕花’传得更远,不就是对她最好的告慰吗?”

陈阳蹲在篝火旁烤玉米,玉米皮在火里 “噼啪” 作响,他咬了口自己烤的玉米,含糊不清地说:“对啊张姐,你懂线上推广,我们懂染布,咱们就是绝配!以后咱们账号火了,说不定还能让更多年轻人来学染布,到时候你外婆的手艺,就能传到全国各地去。”

“就是就是!” 村民们纷纷附和,“张姑娘,以后你要是缺人手,喊一声就行!”“咱们村的小伙子都会搭架子晒布,姑娘们手巧,能帮着画蜡!” 张雯看着眼前一张张笑着的脸,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 这是她在 MCN 永远得不到的温暖,是那种为了同一件事,愿意一起使劲的踏实。

第二天一早,鸡叫头遍,张雯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了。她推开房门,就看见李梅和几个阿婆蹲在井边择菜,青菜叶子上还挂着露水;王芳拿着画蜡的铜刀,在石板上反复练习线条,铜刀划过石板 “沙沙” 响;小花则蹲在院子里,用树枝在地上画 “蝶绕花”,画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张姐,你醒啦!” 小花看到她,举着树枝跑过来,小脸上沾着泥土,“你看我画的蝴蝶,比昨天好看多了吧?墨墨姐说,再练几天,我就能在布上画了!”

张雯蹲下来,指着地上的蝴蝶:“小花画得真好看!不过这里可以改改,蝴蝶的翅膀要画得更圆一点,这样染出来才像真的要飞起来一样。” 她拿过树枝,在地上慢慢画,小花凑在旁边,眼睛瞪得圆圆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李梅看到这一幕,笑着喊:“姑娘,快来吃早饭!我煮了米茶,还蒸了玉米饼,都是你外婆当年爱吃的。米茶熬得糯糯的,玉米饼是柴火烤的,外焦里嫩。”

张雯走过去,接过李梅递来的粗瓷碗,米茶的香气钻进鼻子里。她喝了一口,温热的米茶滑过喉咙,舒服得叹了口气:“阿姨,这米茶真好喝,跟我外婆煮的一模一样。我外婆以前煮米茶,总爱放一把桂花,说这样香。”

“你外婆也爱放桂花?” 李梅眼睛一亮,“墨墨奶奶也喜欢!当年两人煮米茶,总在灶台上摆个小罐子,装满晒干的桂花,煮的时候撒一把,整个染坊都是香的。” 她顿了顿,又说:“你外婆当年学煮米茶,还煮坏了三锅水。有回她光顾着跟墨墨奶奶研究染布,把米煮糊了,还跟我们说‘糊了也香,别有一番滋味’。”

张雯忍不住笑了:“我外婆确实有点迷糊,有回她给我缝布衫,缝着缝着就把袖子缝反了,还说‘这样才特别,别人想穿还穿不到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院子里的鸡叫声、笑声、择菜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

吃完早饭,张雯就跟着王芳去晒布场拍视频。晒布场在村子东边的山坡上,拉着十几根麻绳,上面挂着刚染好的蜡染布,有深蓝的、浅蓝的,还有带着白色 “蝶绕花” 的,风一吹,布就轻轻飘动,像一片蓝色的海。

王芳拿起一块布,对着镜头讲解:“大家看,这块‘蝶绕花’布,要先在白布上画蜡,再泡三遍染料,晒三遍太阳,这样颜色才牢,洗多少遍都不掉。当年张雯外婆和我妈,就是用这个法子,把‘蝶绕花’传下来的。”

张雯举着相机,认真地拍着,时不时地问:“芳姐,画蜡的时候,铜刀的角度有讲究吗?”“泡染料的时候,水温要控制在多少度啊?” 王芳耐心地回答:“铜刀要稍微倾斜一点,这样蜡才能均匀地流在布上;水温得在三十度左右,太烫了会破坏染料,太凉了颜色染不匀。” 她还现场演示了怎么判断染料浓度,用手指蘸一点染料,滴在水里:“你们看,要是染料散开得慢,就说明浓度正好。”

拍着拍着,张雯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芳姐,咱们可以拍一个‘蝶绕花’制作全过程的视频,从泡靛蓝草开始,到画蜡、染布、晒布,让大家看看一块蜡染布有多不容易。这样大家买的时候,也能更珍惜。”

王芳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还可以在视频里教大家画简单的‘蝶绕花’,用铅笔先勾轮廓,再用蜂蜡填色,让大家在家也能体验画蜡的乐趣。” 两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就拍了一上午,相机里存满了晒布场的美景、王芳画蜡的特写,还有村民们劳作的身影。

中午的时候,张雯把视频剪好,发到了刚注册的 “黔溪蝶绕花” 账号上。视频开头是晒布场的布在风中飘动,背景音乐是村里老人们唱的山歌;中间是王芳画蜡、煮染料的过程;结尾是小花拿着自己画的 “蝶绕花”,对着镜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没过多久,账号就收到了很多评论:“原来一块蜡染布要这么多步骤,手艺人太不容易了!”“小姐姐画蜡的手法好熟练,我也想学!”“这个村子好治愈,想去看看!”“蜡染布在哪里买啊?想买一块当桌布!” 张雯看着评论,心里美滋滋的,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林墨和李梅。

林墨正在老仓库里拍短剧的最后一场戏 ——“奶奶教年轻人染布”,听到消息,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张姐,你太厉害了!等短剧拍完,咱们就把文创产品上架,肯定能卖得很好!” 李梅也笑着说:“是啊姑娘,辛苦你了!晚上咱们杀只土鸡,炖个鸡汤,好好庆祝一下!”

下午,陈阳和张雯一起整理线上店铺的商品图片。陈阳一边修图,一边说:“张姐,你以前在 MCN 的时候,是不是认识很多网红啊?咱们以后要是账号火了,可以找网红帮忙推广,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蜡染。”

张雯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我认识几个做传统文化推广的网红,他们人都很好,也很有影响力。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把基础打好,视频质量要保证,产品质量更要保证。每一块布都要用心染,每一个文创产品都要用心做,不能砸了‘蝶绕花’的招牌。”

就在这时,张雯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 “老板”。她皱了皱眉,还是接了起来。

“张雯,你死到哪里去了?” 老板的声音像炸雷一样,“给你发消息不回,打电话不接,你是不是不想干了?我告诉你,明天再不回公司,我就按旷工开除你,还要扣你的工资!”

张雯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老板,我已经决定辞职了。我现在在村里传承蜡染技艺,这是我外婆的遗愿,也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工资我可以不要,但是请你别再打扰我了。”

“传承蜡染?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老板的声音更凶了,“那破玩意儿能当饭吃吗?能赚多少钱?你赶紧回公司,我给你涨工资,还让你负责新的项目,比你在村里瞎混强一百倍!”

“老板,钱不是最重要的。” 张雯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外婆一辈子都在做蜡染,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蝶绕花’。以前我以为,只有靠流量才能实现这个愿望,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传承,是靠一颗真心,靠一步一个脚印。我不想再做那些博眼球的事了,我想踏踏实实地把外婆的手艺传下去。”

说完,张雯就挂了电话,把老板的号码拉黑了。陈阳拍了拍她的肩膀:“张姐,你真勇敢!以后咱们一起加油,把‘蝶绕花’做得越来越好!” 张雯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 ——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终于走上了外婆希望她走的路。

傍晚的时候,林墨的短剧终于拍完了。大家都聚集在老仓库前,围着电脑看拍摄素材,笑得合不拢嘴。林墨指着屏幕里的画面:“等后期制作完成,咱们就把短剧发给电视台,到时候全国的人都能看到咱们的‘蝶绕花’!”

张雯也笑着说:“到时候咱们的账号也同步更新,把短剧的精彩片段剪出来,还可以发起‘我画蝶绕花’的活动,让大家上传自己画的纹样,最好的送蜡染文创产品。这样既能互动,又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李梅拍了拍手,竹篮里的青菜叶子 “哗啦” 响:“这个主意好!咱们村的蜡染要是火了,年轻人就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阿婆也跟着说:“是啊!要是你外婆和墨墨奶奶还在,看到现在这样,肯定高兴得睡不着觉。”

就在这时,张雯的手机 “叮咚” 响了一声,是一条陌生信息:“我们是‘青蓝文创’,关注到‘黔溪蝶绕花’账号,很喜欢你们的蜡染作品,想谈联名合作,方便加微信详聊吗?”

张雯看着信息,激动得手都抖了,赶紧把手机递给林墨:“墨墨,你看!有文创品牌想跟咱们合作!” 林墨接过手机,看完信息,高兴得跳了起来:“太好了!咱们的蜡染终于要被更多人知道了!”

大家都围过来看信息,小花拉着张雯的手,蹦蹦跳跳地说:“张姐,以后是不是全国的人都能看到我画的‘蝶绕花’了?我是不是也能当小网红了?” 张雯笑着摸了摸小花的头:“是啊,不仅全国的人能看到,说不定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小花以后就是咱们蜡染的小代言人了!”

篝火又燃了起来,火星子在夜色里 “噼啪” 跳着。张雯看着眼前的大家,又想起外婆的话:“染布先做人,心要正,路才走得远。” 她低头摸了摸口袋里的 “蝶绕花” 布片,突然觉得,外婆好像就在身边,笑着看着她。

夜色渐深,张雯把外婆的 “蝶绕花” 布片放进染缸里,靛蓝的染料慢慢裹住布片,像给蝴蝶披上了蓝纱。突然,她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信息,只有一张照片 ——MCN 老板和几个陌生人站在村口,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照片下方写着:“别以为合作了就万事大吉,‘蝶绕花’的配方,我早晚要拿到。”

张雯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与此同时,村口的大榕树下,一道黑影举着相机,镜头正对着染缸,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 “蝶绕花染制过程” 的字样。夜风卷起地上的蜡屑,飘向染坊,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悄靠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的女鬼师父们

火焰之书

洛下小厨娘

医品江山:至尊太子妃

姑父开门,我是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