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的冬天像一块冻硬的毛巾,拧不出一点暖意。
凌晨三点,沈砚把笔记本摔在床头——第 57 次尝试入睡失败。
隔壁传来极轻、极耐心的中文:“宝贝,深呼吸,想象自己躺在云朵上……”
那声音像一根羽毛,搔在他最痒的神经上。
凌晨三点二十,波士顿后湾的公寓走廊像一条冻僵的隧道。
沈砚拉开门,走廊灯光惨白。
沈砚赤脚踩在地毯上,寒意一路窜到小腿。
他本想去敲第二次门,让那个吵得人睡不着的“向日葵小姐”彻底闭嘴,却在抬手时听见门内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
“小安,别怕,姐姐把灯调暗了,你慢慢呼气,像吹蒲公英……”
那声音柔软得像羽毛,却带着某种不容拒绝的重量。沈砚的手指停在半空,失了力气。
门没关严,一条暖黄色的光线漏出来,恰好落在他的脚背。
透过缝隙,他看见女孩蹲在茶几旁,电脑屏幕上是一个戴着呼吸面罩的小男孩。
镜头里,孩子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却因为那一句“蒲公英”的比喻,嘴角一点点放松。
沈砚忽然想起自己七岁那年,母亲也是这样蹲在他床边,把吓人的雷雨夜说成了鲸鱼在屋顶唱歌。
记忆像一记闷棍,敲得他耳膜嗡嗡作响。
他转身想走,却听见门内又传来一句:“好了,现在换姐姐听你说——你最想梦见什么?”
男孩带着鼻音回答:“梦见奶奶给我烤红薯。”
沈砚的脊背猛地绷紧。
奶奶。
这个词像一把钥匙,咔哒拧开了他胸腔里那口许久不曾透气的箱子。
他想起丽水老家灶膛里跳动的柴火,想起奶奶用蒲扇给他赶蚊子,想起自己离家创业那天,奶奶追到车站塞给他的那罐腌青梅——他一直没打开,怕酸,更怕想家。
走廊尽头的感应灯灭了,黑暗重新压下来。沈砚听见自己的心跳,咚咚,像困兽撞笼。
“先生?”
门被拉开,林煦站在暖光里,向日葵抱枕抱在怀里,绒绒的睡衣帽子垂下两根黄色带子,像刚从动画片里走出来。
“小姐,麻烦把音量调到人类耳朵以下。”
她压低了声音:“抱歉吵到你了,我这边马上结束。”
沈砚的目光掠过她身后的屏幕,小男孩已经闭上眼睛,呼吸均匀。
“他……经常这样?”
“重度入睡恐惧,父母在国外,跟着姑姑。”林煦摘下耳机,揉了揉发红的耳朵,“时差刚好,我陪他。”
她说得轻描淡写,却下意识把抱枕抱得更紧——那上面绣着一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针脚稚拙,像是出自孩子之手。
沈砚冷笑:“不能加钱吗?让他住更好的隔音病房。”
林煦眨眨眼,像是没听懂。
“或者买设备,”沈砚继续说,声音低哑,“我可以——”
“先生。”林煦打断他,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商量的坚定,“有些恐惧不是钱能解决的,他需要的是一个声音告诉他:黑夜不会吃人。”
“他买不起,”女孩把门缝拉大,露出电脑上插着呼吸监测仪的小男孩,“所以我替他买。”
沈砚被这句话钉在原地。
他见过太多谈判桌,听过太多“条件可以谈”,却第一次听见有人把“恐惧”和“黑夜”放在交易的对立面。
林煦冲他点点头,准备关门。就在门缝只剩一指宽时,沈砚忽然伸手挡住。
沈砚的喉结动了动,“我……失眠。”他说得生硬,像是把字从冰里凿出来,“三个月了。”
林煦愣住。
沈砚松开手,像是后悔自己的坦白,转身要走。
“等等。”
身后传来窸窣的动静,接着是一阵小跑。
林煦把一张便签塞进他掌心,“明早九点,酒店二楼会议室,有个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的讲座,免费的。”
便签上是手绘的向日葵,下面一行小字——
“带着你的黑夜来,我教它说人话。”
沈砚站在走廊,直到那扇门轻轻合上。他低头,发现便签背面还有一行更小的字:
“如果睡不着,就想想烤红薯的味道。”
他忽然笑了一下,短促得像是错觉。
凌晨四点,波士顿开始下雪。
沈砚回到房间,第一次没有打开笔记本,而是把那张便签放在床头。
窗外,雪片无声地落,像无数细小的蒲公英。
他闭上眼,鼻尖竟真的浮起一丝烤红薯的甜香。
那是他第一次被一句话噎得睡不着,也是第一次发现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用温柔对抗黑夜。
——原来黑夜也会说人话,只是他忘了怎么听。
【本章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