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京郊,南苑外。
周谒骑在马上,随着军队慢慢在土路上走着。赵元波昨夜唤他去往主帐,屏退人手后将一卷手谕递给了他。
周谒直接当着赵元波的面把手谕打开,慢条斯理地将里面的内容念了一遍。
“既是圣上下旨,若有本将需要帮忙的不必客气。”
赵元波资历甚老,曾统领万数以上雄兵,面容十分凌厉肃穆,胡须根根矗立。周谒对威平军了解甚少,即使赵元波客气相问,他也有些不好开口。
赵元波见状,道:“你此次行军挂在我的名下,此前威平军出征高丽,士气正盛,恐不服你,本将借你一位参军,你带着他会方便许多。”
这也正是周谒心中所想的,便也不推脱,谢过赵老将军后,因为明日便要启程,二人浅谈了片刻便回各自营帐休息了。
此时,周谒身着皮甲束腰,袖口领边镶嵌四排铜扣骑在马上。不远处,那位从赵元波口中的参军正在前边挺直腰背骑马缓行。
今日清早,天还未亮,周谒刚到围场,一人已站马前摸着马鬃,此人身形健硕,眉目甚深,几乎和周谒身高等量,因为是刚出征归来,眼中仍有不小的肃杀之气,见到自己微微一点头后,又转过脸庞。
周谒与他隔空打了一个招呼,便认蹬上马与他一起行至南苑外营地。
营地里,几众军士已经列队待发了,而此时是规定整装的半个时辰前。周谒不免有些惊诧。
参军骑着一匹黑鬃大马跟在他身后,似乎习以为常,他冲着周谒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启程。因为此前李守成嘱咐不要太过张扬,谨慎行事,所以周谒便在领队报好人数后,带领军队出发了。
南苑野林茂密,人迹稀少,军队策马走了半个时辰,行至密林深处,身边声音越来越稀疏,甚至安静得有些诡异。
嗖——
周谒耳边一动,还未看清一抹斜穿而来的暗影,腰身已下意识后一躲,一枚银霜般的箭头擦着周谒颧骨而过,脸颊一道血痕擦出,可箭矢却丝毫未停,径直射向他身边的参军,周谒下意识的想抓住箭身,腹部却因昨日旧伤猛一刺痛,将箭放了过去——
离周谒不到三尺的距离,参军用犀皮包铁护腕直接一挡将箭身打下,行云流水地抽出腰间障刀立马横视道:
“有埋伏——”
话音未落,军中众人登时训练有素地迅速抽刀横在胸前,微微弓身扫视着眼前的风吹草动。
下一刻,只听丛中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破风声,几十支箭落雨般射向军中,周谒立刻拔剑而出,匆匆斩下十数余箭。
另一旁,众人也陷入泥淖,顿时寒芒翻飞,将眼前箭矢劈得眼花缭乱。
劈砍之际,周谒抓住一个间隙喘了一口气,猛然发觉道:这波箭矢射的极为散漫,似乎不是置大家于死地。
林中,一双明眸正望向马背上那道精壮的身影,双唇微微勾起,手中的弓正对准了那道已经盯了许久的影子。
周谒耳边一缕极为纤细的凉风掠过,一支箭矢带着一道白色残影冲着自己的胸膛破风而来,周谒眼疾手快,将箭一把捉住,一翻手腕直直地扔射了回去!
一声惨叫从周谒身后交叠的枯树枝中传来,下一刻一个身影出现在他的身边。
“受伤了么!”
参军刚从箭雨中脱身,策马向他赶来,周谒回身扫视一圈众人,迅速道:“我还无事,大家都如何了。”
参军胸口上下起伏,努力地控制住呼吸,见周谒完好无损,回头举臂准备派人追击,还未落下,便被周谒打断道:
“参军!先不要管他们了,对方似乎并没有想下死手,定是想了逃生之法,不如仍旧赶路,不能一再耽搁。这恐怕也是诱敌之策,若是贸然追击,恐应接不暇。”
参军停住双臂,略有惊愕地看了一眼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随即巡视了一圈周围的士兵,放下手臂喝道:“不要耽搁!速速启程!”
“不愧是北门军指挥,想得十分周全。”参军策马与他并行,比第一面就摆出的冰山脸松快了许多。
周谒勉强一笑:“北门军人数不比威平军,又有守护陛下的职责,一般不贸然追击,若有不是还请参军指教。”
参军吐出一口气:“我们刚从高丽征战而归,确有时考虑不周,指挥使客气了。”
“叫我褚迟尉便可。”
自从被人偷袭后,整支军队行军速度愈发加快,等夜幕落下之时,褚迟尉一勒缰绳唤踏白兵找一临水之地安营扎寨。
篝火点燃,周谒一人默默地端坐在帐中,一条略带擦损的白布正静静躺在他手中。
-
京郊外,长乐别苑。
一身着素服的女子坐在窗前,面庞明艳磅礴,灿若桃花,身旁站着一位玄色暗卫服的侍从。
“她出事了?”
虽未直接言明“她”是谁,一旁侍卫却立刻禀道:“是,听说是我们送上来的点心有些问题。”
女人眉眼浓媚,眼中却有不输万人的威仪,听见与自己有关,女人倒毫不畏惧惊讶,只缓缓起身:“好,我知道了。”
话音未落,屋顶一声轻响,女人向上一瞥,用眼神摁下了正要拔刀跳上的侍卫:“先下去吧。一会你过来与我详细说此事。”
侍卫未有任何犹疑,垂头跪地道:“遵命。”
片刻后,房间便静谧到针落可闻,见未有人下来,女人不慌不忙地踱步至梳妆台,对着铜镜扶了一下头上的嵌宝双簪。
铜镜中,悄悄浮现了另一个男人的影子,正对着女人倒映的面容。
“是你射的箭。”
男人语气平淡地抬起手中的一块碎布,语气不是在质问,而是陈述一件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
女人盯着镜中自己,似乎对自己的妆容十分满意:“不偷袭,你们恐怕你一骑飞驰到潍山了,本宫可没处找你。”
说罢,她回头,眼神灼灼有神地望向身后站的男人。
“是么,周谒。”
窗外一阵潇声影动,长安风凉,东平长公主的长乐别苑四周却密密匝匝地种着竹柏花木,又引入一泉活水,即使冬日西北风起,苑内亦温和如春,水汽丰盈,不寒不燥。
周谒不动声色地捏紧了手中的布条,几乎已经要捻为齑粉。女子慢慢踱步上前,用刚涂上蔻丹的白皙的手拍了拍男人的鲨皮护肩,与他擦肩而过:
“怎么一别数月,越发的不待见本宫了,好说歹说,本宫也救过你的命。”
周谒半个身形隐没在阴影中,眸子深处闪动着寒星。
见周谒根本没有开口的痕迹,女人不仅不恼,还心情大好地问道:“如何,本宫送你的礼物可还喜欢么?”
“什么?”
“威平军的两千兵卒,不喜欢吗?”
闻言周谒登时双眉蹙起,似乎是瞬间明白了什么:
“凤州之事是你做的?”
见他终于明白,女人半喟半叹道:“本宫可不知道凤州出了什么事,只不过是半推半就。不过我还以为皇帝会从什么杂牌军手里让你挑几个人,没承想竟然是才得胜归来的威平军。”
“看来你这段时日在宫中混得已然十分出色了。”
周谒立即想到为何皇帝十分小心这次的行兵,突厥离凤州十分相近,之前十数年都因金都边防驻守大军不敢贸然生事,但实际上,两国早就剑拔弩张,稍有不对便会挑起争端。
而凤州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中间地带,所以此次凤州出现异常,既不能动边防驻守,也不能拨动朝中重要将领带兵,所以派周谒这个刚上任的北门军副指挥使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想到这里,周谒转身便走,女人却似乎早就料到,一敛面容道:“怎么,你要把这两千精兵退回去么?”
“这和公主有关吗?”周谒抱臂。
闻言,不复之前的语调轻快戏谑,女人面色森然,声音骤然暗了下来:
“这两千兵马,三个月内,不准带回长安。”
这是一个命令的语气,似已经指推千军万马,不容推脱。
“为什么?”
女人的手慢慢拂过身侧的琉璃灯盏,望向灯中的华丽景象:“你知道,本宫为何回到长安吗?”
周谒不语,从女人身后慢慢踱步,眼神氤氲起怀疑的影子。
女人对身后之人审视的目光若罔闻,不慌不忙:
“方毕天死了”
霎时,窗外风落,室内刹然沉寂,周谒下意识停下缓慢挪腾脚步,惊愕的略有些变调:“什么?”
女人缓缓昂头,微眯双眼望向北方,一字一顿道:
“琅国公上月初七于南诏病逝。”
琅国公位高权重,是现在少有的仍握有大量兵权的国公,长安对南诏的监视也是层层密布,如今琅国公死去将近一月,长安竟然都无半点消息,连沈仑都觉察不到——
想到沈仑,周谒突然眉心一抖,下颌略微收紧,用这段沉默掩去方才有些失措的思绪。
女人缓缓收回目光,吐出了一口挤压于心中,长久的、沉郁的气:
“他死了,兵全都归本宫了,可鸣鸾处的人遍布我府内外,本宫虽压得住他的死讯,却不能把兵都调来。”
女人眼中漫出了刹那的哀伤和怅然,周谒默默地看着她,轻哂一声:
“怎么,是在哀叹他么?”
女人闻言,从方才的情绪中霍然脱身,重叹一口,挑眉失笑道:
“是在哀叹我自己。我在这个男人身上浪费了大好的日子,就算是平日与他虚与委蛇冷言冷语,仍旧损耗我的气力,平添怒意,如今他死了,方知与其杀死他,都不如没有他。”
周谒默然不语,女人静静地望向他片刻后,背过身去隐没了面容,一句似笑非笑又漫不经心的话声音又从她背影后响起:
“不过,你和他们不一样。”
天色不早,周谒皮甲身上一层寒霜也因室内暖意渐渐凝结成针尖大的露水渍,他笑了笑:
“公主谬赞了。”
女人虽未回头,发梢却因骤然开窗引来的风而向前吹拂,她轻弯了一个不清不楚的语调:“这就走么?”
“我们可快一年未见了,你都不想我吗?”
空——
话音刚落,一道似狼跃的影子从窗口霍然消失,只留下隐约的从长安吹来的风声,和半扇没有关死的窗棂。
女人背对着窗口,似乎没听见身后的轻微的响动,轻笑着摇了摇头。
她端起眼前的茶碗,慢慢将水温正好的蒙氏花茶慢慢饮了,目光却缓缓地,向着大明宫处去。
军营中,营火刚刚熄灭,空气中仍有一些未被冷风吹尽的焦枯味,周谒三两下越过守夜卫士跃入营地,猛不丁地一回头,和一个影子撞了个正着。
一个面容黝黑,脸上有几道凹进去的划痕的男人正站在与他不远的地方,满面肃穆,似乎已经等他许久了:
“指挥使漏夜未回,是有要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