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高堂,先安其根;根若不稳,风来即倾。
沈知衡这天醒得早。
不是因为睡得踏实,而是因为昨晚他在施工群里看到一张图——
【项目地块南侧围挡被暴雨冲塌,基础开挖处已明显下陷。】
他盯着图看了五秒,眼皮跳了一下,然后发了三条消息:
【让人现在回填,别等监理】
【地勘数据拿最新的,不要去年那一份】
【我上午就去现场,谁负责东区请等着】
天刚蒙亮,他开车穿过半城晨雾,抵达郊区那片新规划带。项目是个大型康养综合体,占地三十亩,被开发商当成品牌转型的“人文封面”。
可他知道,真正的尺度从来不在人文二字,而在时间节点和利润率里。
项目负责人见他到了,立马迎上来:“沈总,昨晚太急,回填人手还在协调……”
沈知衡没理他,直接走进施工围挡区。
土壤是沙质夹水层,确实容易塌。下陷处虽未接近桩基,但看得出原始设计图纸的地勘报告被人为压缩了风险系数。他蹲下检查了一会儿,抬头道:“我之前就说,这边要用双层护坡。谁减掉的?”
那人支支吾吾:“是甲方……希望成本控制一点。”
他冷笑一声。
“控制成本不是砍命。等哪天楼塌了,控制的是命案数字。”
上午九点,沈知衡坐在项目会议室,面对六个身穿白衬衫的甲方代表。他没做PPT,只带了一张图:现场土层剖面图和对比地勘数据。
他说话不多,语速平稳:“结构不是在图纸里才算数,它从你批准砍预算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松动了。”
“你们想用一个虚假的‘现代’去覆盖一个本不稳固的现实,这不是设计,这是包装。”
有人不耐烦:“可你这不讲合作精神,沈总,您得理解我们也有业绩压力……”
他看了那人一眼:“你如果真理解业绩,就该知道什么叫事故调查责任划分。你可以给我写个指示书,把这句话签上名:‘安全不是重点,预算才是核心’。”
会议陷入短暂沉默。
中午,沈知衡开车回到市区,去了林望常去的那家粉馆。
林望已经在等他了,一边翻着手机邮件,一边吸粉。沈知衡坐下,低声道:“我今天骂人了。”
林望没抬头:“你不是天天骂。”
“今天是真的有点想摔图板那种。”
林望夹了块牛腩,含糊道:“熵增。”
沈知衡笑了,靠椅背上,说:“有时候我觉得,我坚持这些尺度、肌理、现场比例,是不是挺没意思的。大家都在奔时间和效率,我却还想着留点窗户朝东,留棵老树。”
林望看了他一眼:“你说的这些……不就是‘做功’?”
“可你做的功能抵什么?”沈知衡苦笑,“有时候我连那棵树都救不下来。规划图纸一改,整个庭院就得拆。”
林望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那就救下一棵树。”
他们沉默地吃完这顿饭。午后的阳光从粉馆落地窗照进来,照在沈知衡灰蓝色衬衫上。他低头刷卡买单,忽然回头说:“苏筠那学生,陆真,是不是对建筑还挺执着?”
“你认识她?”林望一愣。
“她上学期来我事务所旁听过几天。”沈知衡拿起杯子,“她做了一个废墟更新的小方案,挺生猛的,还写了句话我印象很深。”
“什么话?”
沈知衡笑了一下:“‘如果空间注定崩塌,就请让我做最后一道梁’。”
林望愣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