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逆熵者 > 第9章 那一处塌落

第9章 那一处塌落

名可名,非常名;我将以我,嵌入这秩序缝隙。

事故发生在凌晨。

林望被电话吵醒的时候,是清晨五点半。他睁眼的第一秒,手机已经震到了床沿下方,语音的第一句就带着急促的杂音:

“市西旧厂房那边塌了一块——是你们那边新加的支架!”

他坐起身,鞋还没穿好,已经开车去了工地。

西城厂房是半年前他们接手的城市更新项目。厂房原是九十年代的机电车间,结构粗放,用的是早期H型钢焊接骨架。他们接手后,做了加固、扩容,并把顶部空间转型为展演中心。

厂房内有一面老墙,上面留着九十年代初期的大幅红底白字标语,还有部分老厂牌。这是曾被多次提议保留的“记忆墙”。

林望负责的是结构框架的全盘模型调校。按理说,这块新加支架不是核心负载点,最多承一个天窗平台。但现在——塌了。

当他赶到现场时,太阳刚升起来,水泥地面反着冷光。

施工带拉了起来,天窗那一带确实陷落了小半。不是彻底垮塌,但已有一角钢结构扭曲变形,承重砖裂开了一道缝,像纸片在微微翘起。

他站在边界线外,眼神一动不动,仿佛在对峙一件背叛他的事物。

沈知衡来了,比他晚二十分钟。

“现场初判是钢梁节点失衡,雨水回流加热胀冷缩的综合作用。”项目经理在一旁说,“也可能是老墙里留下的沉降隐患。”

沈知衡站在他身边,没说话。

林望开口,声音有点干:“那面墙,是我当时提过要尽量保留的。”

沈知衡看向他。

林望继续说:“那是厂里最早留下的标语墙。上面还有老厂牌。很多老工人都说,不想它完全消失。那面墙不是最关键的承重墙,所以我做了加强方案,也做了结构复核。鉴定报告也过了审查。”

他顿了顿,又低声道:“市里这两年在推城市更新,不少项目都被要求保留一部分‘历史锚点’,哪怕只是一面墙。甲方也同意留,说可以用作项目营销,说这是文化资产。”

沈知衡微微点头:“你提过保留,也出过鉴定。可这种老厂房,本来就是高风险项目。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事。”

林望低下头。

他脑里却不断浮现,那次审图会上,自己坚持加大钢梁支撑区,为了留那面老墙。他当时相信,这就是“逆熵”——哪怕只留一片老砖,也能让未来的人记得这里曾经是什么。

可现实里,钢会扭,砖会裂,审图文件上那张漂亮的蓝图,并不能挡住水泥地上那道裂缝。

沈知衡轻声说:“留老墙没错。只是现实,跟图纸之间永远隔着一道缝。”

林望没说话,手指微微抖了一下。

“你知道这项目不会全怪到你身上。”沈知衡叹了口气,“这叫多因一果。可也别再独自扛了。”

林望紧紧抿了下唇。那一刻,他第一次感觉到,逆熵并不是浪漫,而是代价。

他低声道:“留住那面墙,也许是对过去的执拗。但塌下来,就是对现实的背叛。”

沈知衡没答话,只拍了拍他肩膀。

傍晚,他们在项目部楼上做技术复盘。

阳光照在沙盘上,沈知衡指着塌落区域,语气平静:

“问题不是模型错了,而是——现实从不完全照图纸走。”

“我们做结构的,不就是防万一吗?”林望说。

“你做的是抗力,但不是免疫。”沈知衡盯着他,“熵增不是错误,是现实常态。你试图建一个绝对稳定的系统,就等于让它和现实失联。”

“那我们还能信什么?”

“信结构能修补,信有人会提醒你哪一块裂了。”

沈知衡说完这句,便起身去接另一个会议。

林望坐在桌前,沉默地看着手里的事故照片,心跳像被钉在某个钝器上,慢慢钝痛。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天苏筠离开时,家里有一张蓝图,是他给她讲城市空间的时候留下的。她没带走。

那天他以为她没拿,是忘了。现在忽然意识到——也许她早就知道:

图纸不会救人。秩序不是框架。

真正能留下的,是人对崩塌的记忆。

他那天没回家。

深夜,他站在工地边缘的围栏外,灯光照在扭曲的钢上,像一次无声的挽歌。他没有走近,也没有拍照,只是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一句话:

“不是失误,是它告诉我——控制是一种幻觉。”

他把这句话锁在备忘录最底部,然后关掉屏幕。

风在城市夜里穿过巷道,带着细微的响声。

他忽然觉得,那响声像某种提醒——

他该重新去见苏筠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在星际开密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