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艾西露和尤金同时发问。
“喏,你们看。”克拉丽莎神情严肃,将刀柄放在煤油灯下,用放大镜对着中间部位的宝石,
艾西露和尤金凑过去,透过放大镜,只能看到镜片后被放大的宝石堆叠图案。
组成瞳孔的那块部分,闪亮白粉与黑曜石组成圈纹,环绕着向中心收缩,凝聚在中央的紫水晶上。
“看,这里,瞳孔中心的部位,会用代表信徒颜色的宝石镶嵌。”
艾西露盯着小小的紫色圆点,她没有宝石鉴赏知识,在她看来,这就是个华丽的装饰品,“宝石是假的,还是颜色不对?”
“都是真的。”克拉丽莎连连点头,转而意识到自己说得不正确,“但也都是假的。”
艾西露歪着脑袋,她不太理解克拉丽莎过于兴奋的表述。
克拉丽莎用手在一旁拼命比划,“我是说,你昨晚应该已经见过一个一模一样的,连宝石也是。”
艾西露并没有看清刀柄的部分,她只能说能看到的外形部分确实很像,她感觉侦探陷入了循环圈。
还在看着放大镜的尤金突然发话,“你的意思是说,这把刀是仿造的?模仿了你说的花豹教士那把?”他应该已经看过昨天的克拉丽莎笔记。
这就是克拉丽莎发现的问题,两把一模一样的刀。
艾西露还需要尽可能消灭其他选项,“会不会是丢失后,涅槃之鸟重新打造了一把?”
克拉丽莎坚定摇头,“那位洁白圣主绝不会让他的祭祀刀搞丢。”
“你怎么会知道?”艾西露有点好奇这位涅槃之鸟百事通怎么练成的。
“啊呀,这可是侦探打听情报的秘诀。”克拉丽莎得意晃头,她显然想要保留自己的情报渠道。
艾西露则已经开始从结论琢磨,“吉姆为何要用一把仿制刀行凶……”
“吉姆?嗯……我也觉得那个人很可疑。”克拉丽莎附和几句,她大概也研究过这个案子,只是没有掌握更多证据,也许是因为忙着追查涅槃之鸟。
听到艾西露的自言自语,桌边的尤金赞叹起来,“看来您也有特殊渠道,知道真正的凶器和凶手。”
记者的敏锐让他不会放过特殊渠道的线人,“我采访过很多现场的群众,老彼得确实有提到吉姆,迪明戈不见踪影,关于这把刀,知道的人没有几个。”
“这个是弗西……”艾西露突然意识到,不能过多把弗西牵扯进来。
“弗西?你是说那个老好人医生弗西?我倒是经常在地下区见到他给穷人免费治病。之前就想拿他做一篇采访来着……”尤金迅速捕捉到她言语中的关键词,立刻将他记者的才能发挥起来。
他好似受到了启发,抚摸下巴沉思片刻,“果然……他确实是迪明戈的酒友,我借着喝酒尝试聊过,不过他口风太紧了,什么也没问出来。看来他有意模糊自己与新光派的关系……”
艾西露额头快要冒冷汗了,这个调查记者太擅长挖掘了,赶紧将话题拉扯开,“咳嗯,我们现在,先专注于凶手和凶器的问题,关于吉姆,我去他家搜查过!”
至少这招能很快转移注意力。
尤金沉思的动作僵硬片刻,盯着艾西露的眼神警惕几分,语气冷淡下来,“你……不会是调查官吧?”
只有调查官才有资格申请搜查令,尤金下意识组合了现有的材料,内部人士,证物,搜查……艾西露先前并没有介绍自己的身份,被误会是当然的。
她只好不情愿地承认自己的“罪行”,“呃……我是撬锁进去的……”
尤金夸张地给她鼓了几下掌,“您可真是……胆大又冒险!”
“按章程办事太古板,调查需要灵活。”克拉丽莎朝他挤挤眼,看来她为了调查做了不少“非法”行为。
艾西露把她在吉姆家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淡化了钩手这个帮手的存在。
尤金又问了艾西露关于房间的描述。他取下钢笔,在桌上笔记本的空白处写下线索,连线,划去……
他脸上露出越来越自信的笑容,“吉姆是被收买,不,我可以说是被胁迫。”
克拉丽莎站起来,带着恍然大悟的惊喜,“女儿整洁的房间意味着,吉姆一家不是被闯入者抓走或是自己逃跑,妻女很有可能早就失踪一段时间,而且我推测是某日出门后就并未归家。”
尤金赞叹地朝克拉丽莎点头,看来侦探的推理跟上了他的脚步,“吉姆遭到威胁,被迫参与谋杀,痛苦和胁迫使他不得不酗酒,就算他当晚完成了任务,大概率未能回家。”
艾西露又仔细回忆了下,房间里并未出现任何和涅槃之鸟有关的物体,在赐血仪式上,那些信徒们佩着别针,也有握着木雕偶像,没有证据能展示吉姆对涅槃之鸟的信仰。
这恐怕是一次失败的嫁祸,仅仅用了仿制刀做假线索,那么真正的幕后主使是谁?
克拉丽莎已经握拳比着胜利姿势,她感觉自己已经接近了侦探最光辉的时刻,事件的真相最终揭晓。
尤金将钢笔丢到一旁,“这和我的猜想不谋而合!”
他从椅背挂着的斜挎包里翻出一沓笔记,夹着报纸和公文……将它们纷纷倾倒在桌子上。
看来他是有备而来,准备足够多的一手资料,他在纸堆中翻寻着,暗黄纸张开始散乱布满桌面,“抓到盖斯利这条老龙的尾巴了!”
只是艾西露实在不懂,怎么会跳脱到盖斯利身上?虽然他确实以此做文章将怒火抛向新光派和学会。
他在新闻中发誓要找到杀子的凶手,难道尤金的意思是他亲手弑子,为何……
她看着尤金挑出一份份资料,满脸狂热的欣喜,脊背上攀上一层寒意,她踏足这个秘密,很可能会引来盖斯利的注意,现在知道了他足够心狠手辣,“盖斯利他……”
“虽然盖斯利把自己的经历粉饰到亮丽。”尤金举着一份报纸,递了过来。
“恰好,我的八卦记者同事们,最擅长挖掘面具之下的粉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