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拾刀 >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第 20 章

凌晨 1 点的神经外科医生休息室,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酒气。刘凯回来了,正趴在吱呀作响的木桌上,头歪在臂弯里,口水浸湿了白大褂的袖口,桌上的半瓶白酒还剩个底,瓶口沾着干涸的酒渍。陆拾端着一盆冷水走进来,从毛巾架上扯下一条灰色毛巾,浸透水后拧干,轻轻敷在刘凯的额头上。

“唔……” 刘凯的眉头皱了皱,像被冷水激到,缓缓抬起头,眼睛半睁着,布满血丝的瞳孔里还带着醉意的浑浊,“谁啊…… 吵什么……”

“刘老师,是我,陆拾。” 陆拾把毛巾重新浸在冷水里,语气平稳得像在汇报病情,“刚才急诊收了个硬膜外血肿的患者,28 岁,出血量 30ml,您电话没通,我没敢等,就先上台了,张诚主任帮着做的麻醉,手术很顺利,患者已经送 ICU 监护了。”

“你…… 你说什么?” 刘凯的醉意瞬间醒了大半,猛地坐直身体,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你私自上手术?陆拾你疯了?你只是规培医生,没有主刀资格!出了医疗事故,你要被开除,我也要被牵连!” 他的声音发颤,手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里的烟盒,却摸了个空 ,烟早就抽完了。

陆拾把一杯温热的浓茶放在他面前,茶叶是从护士站拿的茉莉花茶,她特意多放了两勺,能醒酒。“刘老师,我知道您担心,但当时情况真的紧急,患者已经开始抽搐,中线移位,再等 1 小时您回来,人就没了。” 她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手术记录初稿,摊在桌上,“手术记录我已经写好了,您看 ,手术者写的是您的名字,标注‘刘凯副主任医师指导’,我只是‘辅助暴露视野、传递器械’,张主任的麻醉记录也只写‘配合神经外科急诊手术’,没提您不在场。”

刘凯的目光落在 “手术者:刘凯” 那几个字上,手指捏着记录纸的边角,指节泛白。他沉默了几秒,突然抬头盯着陆拾:“患者家属呢?他们有没有问什么?”

“家属还在 ICU 外等着,我跟他们说,是您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刻从家里赶来做手术,忙到凌晨才结束,他们很感激,说明天要送锦旗来。” 陆拾的指尖在记录纸的 “手术指导” 栏轻轻敲了敲,“刘老师,现在要是您不认这件事,不仅我要承担‘私自手术’的责任,您‘醉酒脱岗’的事也会被捅出去 ,科室正在评正高,要是被主任知道您值夜班喝酒,您这几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这句话像根针,精准扎在刘凯的软肋上。他今年 40 岁,在副主任医师的位置上卡了 5 年,评正高需要 3 例 “复杂急诊手术病例” 和 1 篇核心期刊论文,这次要是因为 “脱岗” 留下污点,评职称的事就彻底没戏了。刘凯拿起那杯浓茶,一饮而尽,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压下心里的慌乱:“那…… 那病例怎么办?后续随访、论文数据,都要跟手术记录对应上……”

“刘老师,我帮您。” 陆拾立刻接话,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诚恳,“患者的术后随访我来盯,每天去 ICU 记录生命体征,整理成规范的病例报告;您评正高需要的论文,我也能帮您写,我之前帮赵教授整理过脑外伤的课题数据,知道核心期刊的投稿方向。” 她顿了顿,补上最关键的一句,“以后您值夜班,要是想歇会儿,我可以替您盯急诊、写病历,咱们互相帮衬,您评上正高,我也能多学几台手术,对咱们都有好处。”

刘凯盯着陆拾看了很久,这个平时话不多、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实习生,此刻眼里的冷静和算计,让他突然觉得陌生。但他心里清楚,陆拾说的是实话,认下这台手术,他能多一例急诊病例,还能有个 “得力助手” 替他分担杂活;不认,就是两败俱伤。他拿起笔,在手术记录的 “手术者” 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比平时潦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确认:“行,这事就按你说的办。但记住,下不为例,以后没我的允许,不准再私自上手术。”

“谢谢刘老师,我记住了。” 陆拾把手术记录收起来,心里松了口气 ,这一步棋,她赌对了。

凌晨 1 点 40 分,陆拾回到医生办公室,重新修改手术记录。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支英雄 616 钢笔 ,这是刘凯常用的型号,她之前帮他抄病历,特意买了同款练习模仿他的笔迹。在 “手术步骤” 栏,她仔细补充细节:“1. 刘凯副主任医师于 22:50 抵达手术室,查看患者 CT 后制定手术方案,指导助手陆拾消毒铺巾;2. 刘凯医师主刀切开头皮,避开颞浅动脉,止血彻底;3. 钻孔过程中,刘凯医师亲自调整骨钻角度,避免损伤脑膜;4. 清除血肿时,刘凯医师发现硬膜下少量渗血,立即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操作精准……” 她把自己的核心操作全归到刘凯名下,只留下 “传递吸引器”“协助固定头部” 等辅助工作的描述,甚至在 “术中突发情况” 栏加了一句 “刘凯医师及时发现心率下降,指导麻醉科调整用药”,把张诚的功劳也悄悄分给刘凯一半 ,这样才能让记录更 “天衣无缝”。

改完记录,她又找出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在 “家属签字” 下方的空白处,模仿家属的笔迹补了一句 “同意刘凯副主任医师主刀”,之前家属签字时,她特意留意了字迹的笔画走向,模仿得有八分像。做完这一切,她把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知情同意书整理成档案,锁进科室的病历柜,钥匙偷偷藏了一把在自己的抽屉里,这份记录太重要,不能有任何差错。

第二天早上 8 点,科室交接班时,刘凯果然收到了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红底黄字绣着 “妙手仁心,医德高尚”,家属还特意给刘凯鞠了一躬:“刘主任,谢谢您救了我家张强的命,您真是好医生!” 刘凯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拍着家属的肩膀说 “应该的,都是我们该做的”,眼神却不自觉地瞟向站在角落的陆拾,带着几分复杂的认可。

其他医生看刘凯的眼神也变了。之前大家都知道刘凯嗜酒,没少背后议论他 “混日子”,现在有了 “急诊救命” 的锦旗和病例,不少人开始主动跟他打招呼,连张主任路过时都拍了拍他的肩膀:“刘凯,昨天那台急诊做得不错,关键时刻能顶上。” 刘凯的腰杆瞬间挺直了,看向陆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倚重。

93 年 1 月 15 日,刘凯正式把陆拾调到自己的医疗组,成为组里唯一的规培医生。他的医疗组负责 8 张病床,以急诊脑外伤患者为主,每天至少有 2-3 台小手术。刘凯兑现了承诺,每次手术都让陆拾当第一助手,从头皮切开到骨瓣复位,一步步教她更精细的操作,甚至偶尔会让她独立完成 “头皮缝合”“颅骨钻孔” 等步骤。

有次做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刘凯故意在术中 “有事离开”,让陆拾独立完成血肿清除。陆拾知道这是考验,握着吸引器的手稳得没一丝颤抖,按照刘凯教的方法,从血肿中心向边缘吸除,避开所有可见的血管。等刘凯回来时,她已经完成了止血,正在准备关颅。“不错,比我预想的好。” 刘凯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真心的赞许,“下次这类手术,你可以试着主刀,我在旁边看着。”

陆拾把这些进步都记在观察本上,最新一页画着 “手术技能成长树”:“头皮切开(熟练)→颅骨钻孔(熟练)→血肿清除(待熟练)→关颅(基础)”,每个技能旁都标注着 “刘凯指导次数”,她清楚,这些机会都是用 “急诊手术绑定” 换来的,必须牢牢抓住。

与此同时,1 月下旬,张晓雅的交大附中模拟考成绩出来了,数学考了 90 分,排名全班第五。张诚特意请陆拾吃饭,在医院附近的小饭馆,点了红烧肉、糖醋鱼,都是陆拾爱吃的。“陆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了!小雅说你押的题中了三道,不然她肯定考不了这么好。” 张诚给她夹了块红烧肉,语气里满是感激,“以后你这边有任何需要麻醉科配合的,不管是急诊还是择期手术,我都优先安排,随叫随到。”

“张主任客气了,小雅自己也努力。” 陆拾笑着接过肉,心里却在盘算 ,张诚的承诺,能让她以后的手术少很多麻烦。饭桌上,张诚还跟她透露了个消息:“下个月科室要进一批新的手术显微镜,带高清成像的,主任让各医疗组报需求,你跟刘凯说说,多报一台,以后做精细手术方便。” 陆拾把这个消息记在心里,第二天就告诉了刘凯,刘凯果然报了两台,最后真的分到了一台,专门给他们医疗组用。

3 月,刘凯开始准备正高评审材料,把陆拾整理的那例 “硬膜外血肿急诊手术” 作为核心病例,还让陆拾帮他写了篇论文,题目是《急诊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32 例临床分析》,里面把陆拾做的那例手术作为 “典型案例”,详细描述了 “术中处理要点” 和 “术后随访结果”。陆拾在论文里特意加入了 “刘凯副主任医师提出的‘分阶段清除血肿’方法”,其实是她自己在手术中摸索出来的,却安在了刘凯名下。论文投稿到《大华神经外科杂志》,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录用通知,刘凯第一次主动给陆拾泡了杯热茶:“陆拾,这次真是多亏了你。”

陆拾接过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笑着说:“都是刘老师指导得好。” 她知道,刘凯评上正高,她在科室的地位也会更稳。

4 月,正高评审结果出来,刘凯顺利通过,正式晋升为主任医师。宣布结果那天,科室开了个小型庆祝会,刘凯买了水果、糖果,分给大家。他特意把陆拾叫到身边,当着其他医生的面说:“陆拾是我带过的最踏实、最能干的规培,以后我们组的手术,她可以作为第一助手,参与所有病例讨论。” 这话一出,其他医生看陆拾的眼神都变了,之前有人觉得她是 “走了狗屎运” 跟着刘凯,现在才知道,她早就成了刘凯的 “得力干将”。

王薇看着陆拾,心里满是嫉妒。她跟着张主任,虽然能接触到大手术,却很少有动手的机会,张主任总说 “你是女孩子,细活干不了,先学着写病历”。有次病例讨论,王薇故意挑陆拾的错:“陆拾,你那例硬膜外血肿的术后随访数据,怎么没写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这是关键指标。”

陆拾早就料到有人会挑刺,从文件夹里拿出完整的随访记录,翻到凝血功能那页:“王医生,我写在附件里了,患者术后第 1、3、7 天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都记录了,波动在正常范围,您看 ——” 她把记录递过去,王薇翻了几页,没找到任何漏洞,只能悻悻地说 “哦,我没看到附件”。

应立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点复杂。他知道陆拾的能力,却也担心她太 “急功近利”。有天晚上值夜班,两人在护士站整理病历,应立忍不住说:“陆拾,你现在越来越像科室里的老医生了,懂得怎么‘争取’机会。” 他的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失落。

陆拾手里的笔顿了顿,抬头看他:“应立,我不像你,有扎实的家庭背景,能安安稳稳地学技术。我要是不主动点,别说主刀手术,可能连留院的资格都没有。” 她把整理好的 “留院名额竞争分析” 递给应立,上面列着 5 个竞争实习生的 “优势”“劣势”:“你看,王薇有卫生局的关系,李涛是主任的亲戚,我只有刘凯和张诚的支持,还有这些手术病例,我不能输。”

应立看着那张分析表,沉默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我懂你的难处,只是…… 别为了留院,丢了医生的初心。” 他没再说下去,只是帮她把病历按日期分类,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又快速缩了回去。

5 月,医院开始评选 “优秀实习医生”,每个科室只有 1 个名额,获得名额的实习生能优先获得留院资格。刘凯力荐陆拾,在科室会议上说:“陆拾在我组里,参与了 42 台手术,整理了 60 份完整病例,还帮我写了篇核心论文,这个名额必须给她。” 张主任也帮着说话:“陆拾急诊手术反应快,和麻醉科配合得也好,是个好苗子。” 其他医生没人反对。刘凯刚升正高,没人愿意得罪他,更何况陆拾的业绩确实亮眼。

6 月 15 日,“优秀规培医生” 的名单公布,陆拾的名字赫然在列。同一天,医院通知她,获得了留院资格,7 月正式入职,分配到刘凯的医疗组,成为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

她抬头看向神经外科的病房楼,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像星星。这时,应立拿着一个包装好的笔记本走过来,递给她:“恭喜你留院,这是我给你买的,以后写病历、记手术要点都能用。” 笔记本的封面是淡蓝色的,上面印着 “医者仁心” 四个字。

陆拾接过笔记本,指尖碰到应立的手,有点暖。“谢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出格

北岛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