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拾刀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108 年,三胜医院神经外科的早会刚进行到一半,医院召开紧急会议。院长站在台上,手里拿着救援队名单,声音沙哑:“现在灾区急需颅脑损伤、骨科、麻醉科医生,谁愿意去?” 台下一片沉默,有人低头翻病历,有人假装咳嗽 。谁都知道,灾区余震不断,物资短缺,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陆拾想起半小时前院办主任偷偷塞给她的纸条:“西部地动,医院组建救援队,抗震救灾先进优先晋升科室主任,省级劳模可破格提干。” 纸条上的字迹被摇晃的桌子蹭得模糊,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在她的手心。张山即将退休,这是她最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

“我去。” 陆拾第一个站起来,白大褂的下摆还沾着刚才掉落的文件纸屑,“我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颅脑损伤救治,灾区肯定需要我。” 她的声音清亮,压过了台下的窃窃私语。院长眼睛一亮:“好!陆医生,你带队,再选 5 个医生、10 个护士,明天一早就出发!”

散会后,应立在走廊里拦住她,手里拿着刚打印的灾区灾情报告:“你真要去?那里余震不断,医疗物资只有基础器械,连导航系统都没有,你习惯了精准手术,去了很危险。” 他的语气里带着担忧,眼神却像在审视 ,他太了解陆拾,知道她不会做没好处的事。

陆拾整理着手术包,语气平淡:“灾区有那么多颅脑损伤患者,我是神经外科医生,责无旁贷。” 她避开应立的目光,把院办主任给的纸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你要是担心我,就帮我照看一下实验室的课题样本,别让王讯乱动。” 提到王讯,她的语气冷了几分,那个被她抢了课题的年轻博士,最近总在科室会议上提 “原始数据与申报数据不符”,像根刺,不除不行。

5 月 15 日,救援队抵达灾区。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倒塌的房屋堆成小山,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消毒水的味道,临时搭建的蓝色帐篷在余震中微微晃动,帐篷外挤满了等待救治的灾民,孩子们的哭声、大人的叹息声混在一起,像一把钝刀,割在每个人的心上。

陆拾的帐篷医院刚搭好,就涌进来 20 名颅脑损伤患者。护士忙着登记信息,陆拾穿着沾满灰尘的白大褂,手里拿着听诊器,逐个检查:“姓名?年龄?哪里不舒服?” 她的声音比平时快了一倍,指尖在患者的头部轻轻按压,寻找血肿的位置 。没有 CT,没有导航,只能靠触诊和经验判断。

“陆医生!快来!这位患者意识不清,瞳孔已经开始散大了!” 护士小吴的声音传来。陆拾跑过去,看见一个穿迷彩服的男人躺在简易手术台上,额头渗着血,呼吸微弱。旁边的灾民说:“这是县上的李书记,地动时他在指挥救人,被掉下来的预制板砸到了头!”

几乎同时,另一个护士喊道:“陆医生!这边还有个农民兄弟,颅内出血,出血量好像比李书记还多!” 陆拾转头,看见一个皮肤黝黑的男人躺在地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破旧的布包,里面露出半块馒头,他的妻子跪在旁边,哭着说:“医生,救救他!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还等着他回家呢!”

陆拾蹲下来,快速检查两人的情况:李书记,硬膜外血肿,触诊判断出血量约 30ml,意识模糊;农民张某,脑挫伤合并颅内出血,出血量估计 40ml,已经出现单侧瞳孔散大 ,按医疗原则,张某的病情更危急,应该优先手术。

“准备手术器械,先给李书记做!” 陆拾突然站起来,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小吴愣了一下:“陆医生,那个农民兄弟的病情更重……”

“李书记是救灾总指挥,他要是倒下了,后续的救灾物资协调、灾民安置都会受影响,救他就是救更多人!” 陆拾打断她,手里已经拿起了消毒钳,“那个农民兄弟先输液降颅压,等我做完李书记的手术,立刻给他做!” 她的理由冠冕堂皇,没人敢反驳。

手术在晃动的帐篷里进行。没有无影灯,只能靠手电筒和应急灯照明;没有心电监护仪,只能靠护士数脉搏;余震时不时袭来,手术台跟着摇晃,陆拾的手却稳得惊人。这台手术不仅关系到李书记的命,更关系到她的晋升之路。她用最基础的颅骨钻,精准地在李书记的额部钻了个孔,吸引器一点点吸除血肿,动作比平时慢了一倍,却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止血!纱布!” 陆拾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突然,帐篷顶的灯晃了一下,掉下来一块塑料布,正好落在手术台上。“余震!” 有人喊了一声,护士们都慌了,想往帐篷外跑。“别慌!继续手术!” 陆拾抓住手术钳,死死盯着手术视野,“现在停下,李书记就完了!”

十分钟后,余震过去,手术也顺利结束。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陆拾才发现,自己的白大褂已经被汗水浸透,后背沾着灰尘,像块脏抹布。

陆拾示意护士把他推到观察区,然后才想起躺在地上的张某。她走过去,心里一沉 ,张某的瞳孔已经双侧散大,呼吸变得微弱。“快!准备手术!” 她喊道,手里的手术钳却有点抖。手术进行了一个小时,虽然清除了血肿,但因为延误时间太长,张某的脑组织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

术后第二天,张某醒了,却发现自己的右侧肢体不能动了。他的妻子抱着他,哭得撕心裂肺:“医生,他怎么不能动了?他以后还能种地吗?孩子还等着他养活呢!” 陆拾站在旁边,心里有点发慌,却还是按提前准备好的说辞:“阿姨,他的病情太重,能保住命已经很不容易了,后续我们会做康复治疗,慢慢会好起来的。” 她知道,“慢慢会好起来” 只是安慰,张某的轻度偏瘫,很可能伴随终身。

当天下午,随队的《华民日报》记者找到陆拾,想采访她。陆拾立刻抓住机会:“我带你们去看看李书记的恢复情况吧,他是救灾的英雄,应该多宣传他的事迹。” 记者跟着她来到观察区,陆拾特意让护士给李书记整理好被子,自己则站在床边,手里拿着病历本,笑容温和。记者按下快门,拍下了 “陆拾在余震中救治救灾干部” 的画面,照片里,她的白大褂虽然沾着灰尘,却显得格外神圣。

陆拾还特意跟记者说:“李书记特别坚强,手术时余震不断,他还惦记着救灾工作,这样的干部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被感动了,在报道里写道:“神经外科专家陆拾,在余震频发的灾区帐篷里,连续工作 18 小时,成功救治救灾干部李书记,她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白衣战士的使命与担当。” 这篇报道刊登在《华民日报》的头版,还配了那张手术时的照片。

回到医院后,陆拾又让李书记写了一封感谢信。李书记感念她的救命之恩,立刻答应,信里写道:“陆拾医生医术精湛,品德高尚,在灾区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冒着余震危险为我手术,是救灾工作中的白衣英雄。三胜医院有这样的好医生,是患者的福气!” 这封信被贴在医院的公告栏上,院长在全院大会上特意表扬了陆拾:“陆医生不仅医术好,还心系灾区,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108 年 10 月,陆拾的 “EGFRvIII 靶向治疗” 课题迎来验收。验收会上,她穿着得体的西装,手里拿着课题报告,投影幕上展示着 “肿瘤体积缩小 45%”“患者生存率提升 20%” 的数据图表,她刻意隐瞒了王讯的原始数据,只展示了修改后的申报数据。评审专家们频频点头:“这个课题很有临床价值,为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赵教授坐在评审席上,看着陆拾,眼神里带着复杂。他知道这个课题的原始数据是王讯做的,却没说什么,陆拾现在是医院的 “红人”,又是抗震救灾先进,他也不想得罪她。最终,课题以 “优秀” 等级通过验收,还获得了 “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奖那天,陆拾穿着红色的礼服,站在领奖台上,手里拿着奖牌,笑容灿烂。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山、李院长都在为她鼓掌,只有王讯坐在角落,低着头,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实验记录,那是他当年做的 “肿瘤体积缩小 60%” 的原始数据,现在却成了别人的荣誉。

陆拾的获奖感言很长,感谢了医院领导的支持,感谢了科室同事的帮助,却从头到尾没提王讯的名字。王讯听到最后,自嘲地笑了笑,起身离开了会场。他知道,自己在三胜医院,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12 月,医院公布了神经外科主任的候选人名单,陆拾的名字赫然在列。同时,另一则通知也在科室里传开:王讯因 “在课题研究中存在数据记录不规范的工作失误”,被调往急诊外科。消息传来,应立找到陆拾,语气带着愤怒:“是你做的对不对?你把他调去急诊,就是为了让他永远别再碰脑胶质瘤研究!”

陆拾正在整理主任候选人的申报材料,头也没抬:“这是医院的决定,跟我没关系。王讯的工作确实有失误,调去急诊锻炼一下,对他有好处。” 她顿了顿,补充道,“你要是没事,就别来烦我,我还要准备主任的竞聘演讲。”

应立看着她,眼神里满是失望,还有一丝绝望:“陆拾,你现在眼里只有权力和地位,你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什么当医生吗?你还记得那个因为延误手术而偏瘫的农民张某吗?你还记得被你抢了课题的王讯吗?”

陆拾握着笔的手顿了顿,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她想起在灾区帐篷里,张某妻子的哭声;想起王讯当初拿着实验数据时的兴奋;想起自己刚进医院时,那份想救死扶伤的初心。可这些念头很快就被 “主任候选人” 的头衔压了下去 ,她已经走了这么远,不能回头,也回不了头。

“我当医生的初心,就是救更多人。” 陆拾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丝毫温度,“我当了主任,就能拥有更多资源,开展更多科研项目,救治更多患者,这有什么错?”

陆拾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 她的目标就在眼前,任何阻碍,都要清除。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出格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